直播帶貨亂象頻出,到了該下痛手整治的關鍵時刻

2020-12-17 騰訊網

近日,一段「陳胖胖直播帶貨」的視頻在微博、B站、虎撲等平臺非常火爆。在視頻中,這些人用極為誇張的表演手法,重現了直播帶貨中那些匪夷所思的橋段。聲嘶力竭的喊價、十克拉南非糖心鑽價格從98000元降到98元、化妝為部落人出鏡、女助理呼天搶地助演……這些都讓網友大呼精彩。這段諷刺直播帶貨亂象的視頻,無疑是非常到位的。

這個視頻之所以引發網友的集體共鳴,在於其真正道出直播帶貨的「黑暗面」。直播帶貨的亂象,已經飽受詬病,並受到主流媒體的批評。新華微評就指出,直播帶貨引發的「流量造假」「水軍刷單」「大數據殺熟」等問題暴露了行業發展亂象。可以說,直播帶貨已經到了必須整治的關鍵時刻。

售假、刷單……直播帶貨亂象頻出

這段時間,在快手坐擁數千萬粉絲的「辛巴」徹底火出圈。而原因,卻是他被指售賣燕窩為糖水一事。雖然辛巴就燕窩造假一事正式發文道歉,並提出替品牌方進行買一賠三的賠付,賠付金額為6198萬,但卻依然對直播帶貨行業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辛巴身為頭部主播尚且出現售假情況,可以想像直播帶貨的水有多深。

而憑藉粉絲的信任就玩轉「大數據殺熟」,也成為一種套路。如,近日有關嘎子哥謝孟偉在直播間高價賣酒一事就鬧得紛紛揚揚。據觀看直播的網友透露,當天謝孟偉在賣貨的時候,打著回饋粉絲和家人的名義,說所售白酒的售價是198元一瓶。但之後有網友發現,這款酒在網上的售價才135元一瓶。這樣的做法,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粉圈經濟」在直播帶貨行業有些玩不轉。

此外,流量造假、水軍刷單也成為直播帶貨行業心照不宣的做法。為了提高自己在品牌方心中的地位去獲得更高的坑位費、佣金提成等,刷粉絲量、觀看量、訂單量等,已成為主播慣常採用的手段。可以說,直播帶貨亂象在不斷發酵,並嚴重擾亂著正常的運營秩序。

損害多方利益,直播帶貨影響大

亂象頻出的直播帶貨,實則是損害多方利益。對消費者而言,他們花了真金白銀,卻有可能買到質量良莠不齊,甚至假冒偽劣的商品。錢沒有花在刀刃上,讓消費者感覺很「受傷」。同時,消費者原本是衝著低價在直播間購買商品,卻沒想到付出更多的錢,也對他們的錢包造成「暴擊」。這些問題,都讓消費者不能接受。

對品牌方來說,他們花了海量資金邀請主播直播帶貨,卻因流量造假、水軍刷單等造成巨大損失。或是帶貨效果不好,讓錢白白打了水漂;或是訂單被水軍刷走再退貨,讓品牌方白忙一場……這樣的做法,讓品牌方想趕上風口的熱情被澆滅。

更重要的是,直播帶貨出現種種亂象,最終還傷到了自己。當消費者、品牌方等都不再信任直播帶貨,這一行業就會面臨萎縮。原本高歌猛進的勢頭,有可能戛然而止。依賴於直播帶貨鏈條上的玩家,都會遭到重創。

下痛手整治!直播帶貨需回歸本源

當下,在直播帶貨因售假、刷臉、頻頻翻車等站在輿論風口浪尖上時,終於迎來下痛手整治的關鍵時刻。相關部門對直播帶貨的管理規範,正式出臺。

近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通知強調「不為違法失德藝人提供公開出鏡發聲機會」「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打擊數據造假」等。這樣的管理規範,事實上在為狂奔的直播帶貨帶上「冷靜枷鎖」。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監管加快落地和消費者、品牌方回歸理性,直播帶貨行業滋生亂象、貓膩的可能性將持續降低。「割韭菜」等現象,也將逐漸減少。直播帶貨只有回歸到「低價優質」的本源,才有望實現可持續發展。希望這一天,能快點到來。(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頻出亂象,退潮後才知道誰在裸泳
    來源:投中網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消費停擺,線上消費用戶激增,而直播帶貨順勢成為了「救命稻草」引來萬物爭相擁抱。後疫情時代下,經濟逐漸復甦,直播帶貨回歸理性,時至歲末,造假新聞頻頻被爆出,直播帶貨亂象不斷顯現。
  • 李雪琴李佳琦成典型,辛巴被打假,直播帶貨為何亂象頻出?
    李雪琴李佳琦成典型,辛巴被打假,直播帶貨為何亂象頻出?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重點點名汪涵、李佳琦、李雪琴等名人帶貨直播
  • 直播帶貨亂象頻出 消費者需謹防「入坑」
    近年來,直播營銷成為一種新風尚,在活躍經濟的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極大便捷。尤其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選擇心儀的產品,從最初的食品、日用品,發展到汽車、房產,直播平臺通過全方位營銷理念,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然而,直播平臺火爆的背後,行業的一些亂象逐漸暴露。
  • 成都將對網絡直播帶貨亂象進行整治,這些行為將被嚴處
    人民網成都8月14日電 據成都市場監管官微消息,為整治網絡直播帶貨亂象,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壓實網絡平臺、平臺內經營者等責任,促進網絡直播營銷健康發展,根據中央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門關於開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工作部署及《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辦公室關於開展網絡直播帶貨亂象整治和規範管理的通知
  • 「劍」指網絡直播亂象 專項整治來了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劍」指網絡直播亂象 專項整治來了!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記者史競男)針對網民反映強烈的網絡直播「打賞」嚴重衝擊主流價值觀等行業突出問題,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會同最高人民法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管總局、廣電總局等部門5日啟動為期半年的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
  • 首個直播帶貨規範7月施行:刷單、殺雛等亂象或得整治
    首個直播帶貨規範7月施行:刷單、殺雛等亂象或得整治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近日,中國廣告協會制定了《網絡直播營銷活動行為規範》(以下簡稱《規範》),7月1日起實施,重點規範直播帶貨行業刷單、虛假宣傳等情況。
  • 直播帶貨大勢所趨,從亂象回歸本質
    投稿來源:陳根直播電商曆經四年成長,從一開始只有淘寶和蘑菇街兩個平臺的參與,發展到疫情影響下成為各電商平臺的標配。如今,直播帶貨正以洶湧之勢成為中國企業追逐的熱潮。然而,從11月20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點名汪涵、李雪琴、李佳琦直播間,到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網發布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作為2020年最大的風口之一,甚囂塵上的直播帶貨似乎終於進入了冷靜期。
  • 李佳琦直播間虛假宣傳被罰款,直播帶貨亂象叢生
    在11月27日,辛巴發布聲明表示,在直播間銷售的"茗摯"品牌燕窩產品存在誇大宣傳的行為,該產品燕窩成分每碗不足2克。辛巴決定將該產品召回並進行三倍賠償,總賠償金額為6198萬元。直播帶貨一直被認為是零售行業的風口,但隨著帶貨幕後故事越來越多的被曝光,人們更加認識到直播帶貨存在許多問題。直播帶貨到底該如何走的更長遠?
  • 2020直播帶貨「出圈元年」:狂歡、退潮與亂象
    「雙11」第一波搶購期,手機淘寶觀看直播的用戶佔比達到41.6%。 從配角到C位主角,直播在「雙11」當中的角色變化成為2020年直播帶貨火熱「出圈」的最好註腳。當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發致線下消費停擺時,直播帶貨作為「救命稻草」引來萬物爭相擁抱。但隨著線下經濟逐步復甦,直播帶貨回歸理性。時至歲末,近期頻頻曝出的造假新聞,又掀開了直播帶貨亂象一角。
  • 辛巴被立案調查,直播行業亂象頻出,被馬雲說對了?
    辛巴直播帶貨事件辛巴直播帶貨事件持續發酵,因為辛巴在直播帶貨時,銷售了假貨。由於涉案金額重大,所以辛巴也被立案調查。事件的起因是什麼?為什麼會發展到這個地步?辛巴直播帶貨事件的起因非常簡單,就是再一次銷售燕窩產品時,有一名消費者提出質疑,覺得只是一碗糖水,沒有任何燕窩成分。消費者將反饋視頻發布在網上,很快該視頻被迅速傳播。剛開始辛巴據理力爭,並拿出品牌方提供的「證據」資料。
  • 多方「出手」 規範網絡直播帶貨亂象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歐雲海/攝「低價」不低、「嚴選」不嚴 直播帶貨亂象頻現2020年「雙十一」遇上風頭正盛的網絡直播,帶貨主播各顯神通、圈粉引流,網絡購物節又有了新玩法。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創造的經濟價值不可小覷,透過小小的直播間,我國經濟的韌性和新型消費活力再度凸顯。但一些直播帶貨「低價」不低、「嚴選」不嚴,甚至銷量造假等亂象也頻頻出現。
  • 多方「出手」規範網絡直播帶貨亂象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歐雲海/攝「低價」不低、「嚴選」不嚴 直播帶貨亂象頻現2020年「雙十一」遇上風頭正盛的網絡直播,帶貨主播各顯神通、圈粉引流,網絡購物節又有了新玩法。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創造的經濟價值不可小覷,透過小小的直播間,我國經濟的韌性和新型消費活力再度凸顯。但一些直播帶貨「低價」不低、「嚴選」不嚴,甚至銷量造假等亂象也頻頻出現。
  • 國家網信辦整治直播營銷亂象,直播帶貨數據「注水」擬被禁止
    誇大不實、數據弄虛作假、質量低劣、售後無門……直播帶貨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鄭寧:背景主要有三個,首先是近年來直播營銷行業發展迅猛。2017年至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高速增長,2019年直播電商總成交額為39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14%。2020年,疫情影響下,直播電商帶貨發展更加迅猛。「雙11」期間各大電商平臺破萬場直播。快手平均每秒2場電商直播,對比今年8月和1月,快手電商訂單數增長254%。
  • 李佳琦回應直播帶貨新規 三大舉措嚴打直播行業亂象
    處於風口之上的直播帶貨越來越受到監管和輿論的挑戰,直播行業不僅不是法外之地,更是加強監管嚴打種種直播亂象的聚焦點。近日,李佳琦回應直播帶貨新規,表示將會遵守直播新規,對喜歡自己的消費者負責,更會對直播帶貨運營團隊嚴家規範。
  • 直播帶貨亂象調查:究竟誰在渾水摸魚?
    「汪涵直播翻車」「李雪琴直播被曝刷量」「辛巴被質疑帶貨賣假燕窩」……近期,直播帶貨主播和商家等之間的矛盾更加凸顯:一方面,直播帶貨銷售額不斷創新高,主播置辦豪車豪宅;另一方面,商家不斷喊冤被騙,退款率99%的戲碼持續上演。那麼,直播帶貨的盛宴,究竟誰在渾水摸魚?
  • 國家網信辦整治直播營銷亂象 直播帶貨數據「注水」擬被禁止
    誇大不實、數據弄虛作假、質量低劣、售後無門……直播帶貨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  鄭寧:背景主要有三個,首先是近年來直播營銷行業發展迅猛。2017年至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高速增長,2019年直播電商總成交額為39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14%。2020年,疫情影響下,直播電商帶貨發展更加迅猛。「雙11」期間各大電商平臺破萬場直播。快手平均每秒2場電商直播,對比今年8月和1月,快手電商訂單數增長254%。
  • 八部門集中整治網絡直播行業:探索實施直播分級分類規範
    中國網6月5日訊 針對網民反映強烈的網絡直播「打賞」嚴重衝擊主流價值觀等行業突出問題,即日起,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會同最高人民法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管總局、廣電總局等部門啟動為期半年的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探索實施網絡直播分級分類規範,以及網絡直播打賞、網絡直播帶貨管理規則,形成激勵正能量內容供給的網絡主播評價體系。
  • 網絡直播和直播帶貨再出新規,直播帶貨亂象何時休
    隨著網絡直播進入網絡直播帶貨的2.0時代,各種潛在的負面信息也開始逐漸顯露。國家相關部門和各大平臺也正在積極不斷的制定各種相應的網絡直播和直播帶貨規範來應對。
  • 許光建:如何破解直播帶貨亂象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直播帶貨異軍突起,成為今年618購物節的新概念。我們首先要肯定直播帶貨作為一種商業新業態,對於促進消費、豐富商業文化的創新價值,同時也應未雨綢繆,防範風險,時刻把消費者權益保護放在首位,推動直播帶貨沿著健康的路徑順利發展。
  • 明星帶貨亂象成「槽點」 監管重拳出擊規範網絡直播
    數據流量真真假假、售後服務無人買單、虛假宣傳問題高發……  網絡直播爆發式增長,釋放了驚人的消費潛力,但熱鬧背後亂象不止,明星直播帶貨也成了消費維權問題的高發地。  近來,多部門接連發文,重拳出擊遏制網絡直播亂象。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4083條,其中,明星帶貨涉嫌刷單造假成為主要「槽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