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雲南省市場監管部門網絡交易監管工作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著力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加快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堅持依法管網、以網管網、信用管網、協同管網,構建線上線下全覆蓋、全業務領域分工協作、政企協同治理的市場監管新格局,推動我省網絡市場健康有序發展。2015年以來,全省累計檢查網站、網店207974個(次),刪除違法商品信息1214條,責令整改網站1132個(次);提請總局處理非法主體網站4個,提請省通管局處理網站231個,查處網絡違法案件611件,罰沒金額1700萬餘元。
堅持依法管網 築牢一體化監管法治基礎
認真貫徹落實《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推進市場監管法律法規向網絡市場延伸應用。聚焦網絡市場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遵循規律、順勢而為,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推動建立適應網絡市場發展特點的新型監管機制。不斷加強網絡市場規制體系建設,完善網絡市場監管工作制度,規範執法行為,推動網絡市場監管法治化建設。省局先後制定了《雲南省網絡經營者電子標識管理規定》《關於推進網絡市場線上線下一體化協同監管實施意見》《網絡市場定向監測指導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市場監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為全省網絡市場監管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
堅持以網管網 提升一體化監管技術水平
構建信息化平臺,提升監管技術手段。2014年建成的雲南省網絡市場監管信息化平臺,具備網絡經營主體數據管理、電子標識申請發放、數據統計分析、網站聚類搜索、網上動態檢查、電子取證分析、網上消費維權等功能,並實現與國家總局網監平臺、雲南省市場主體行政許可系統、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12315系統、行政執法系統等一體化平臺的數據自動對接。為全省網絡市場監管工作有效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拓展數據來源,提升主體數據質量。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多措並舉拓展數據來源,不斷提升網絡經營主體數據的質量。截至目前,雲南省網監系統共有已登記網絡經營主體51544戶,網站、網店數據70754條。不斷完善網絡經營主體信息,保證每一條數據的完整、真實、有效,實現數據的動態更新維護。
規範證照公示,實現網上亮證亮標經營。對已經登記註冊並領取營業執照的企業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體工商戶,通過網絡從事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的,督促其在網站主頁或從事經營活動的網頁醒目位置公開營業執照登載的信息或其營業執照的電子連結標識。
強化執法保障,引入電子數據取證服務。建設了電子數據取證實驗室,購置專門的電子數據取證設備為全系統提供電子數據取證、存證、分析服務。為應對微信公眾號、特殊網頁等新業態的網絡違法行為,於2019年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全省網監系統提供在線電子數據取證第三方服務。截至目前,全省各級共開通500個取證帳戶,固定在線電子證據1525條,製作電子證據取證文書220份,出具司法鑑定意見書3份。
開展信息監測,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為優化網絡市場監管,增強監管的針對性和準確性,提升問題線索發現和網絡案件查辦能力,以解決消費者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定向監測工作的切入點,針對重大節日或「雙11」等集中性網絡促銷時段,結合全省網絡市場專項行動、各地的市場集中整治等工作,有重點地開展定向監測。2015年以來,先後圍繞旅遊市場、普洱茶、保健食品、野生動植物、疫情防護物資、線上熱銷商品等領域,累計檢查省內自建網站10107個,重點監測國內大型電商平臺,累計下發或移交問題線索492條。
堅持信用管網 創新一體化監管方式
落實電子商務經營者責任。以省內電子商務平臺、大型電子商務網站為重點,圍繞供應商資質審核、商品準入退出、商品質量管控、網絡食品經營、商標專用權保護、合同規範、消費維權、網店實名等內容,引導電子商務經營者健全完善交易規則和管理制度,督促網站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自覺守法經營。綜合運用聯合座談、行政約談、行政指導、告誡等手段,強化電子商務平臺「第一責任人」意識。督促平臺落實基本義務、治理義務、協助監管義務。2019年在全省組織開展了落實電子商務平臺責任專項行動,對全省共有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綜合性平臺、商品交易平臺、社交電商平臺、微信公眾號和APP共計48個進行線上線下執法檢查,共現場糾正和限期整改涉及平臺落實各項義務情況問題228個,對相關平臺召開行政約談會72次,有效助力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
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科學制定抽查計劃、事項清單,合理確定抽查比例。靈活採用實地核查、書面檢查、網絡監測等方式,逐步完善網絡市場事中事後監管手段。截至目前,我省電子商務市場主體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有1484戶,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的有86戶。
加強網絡市場監管調查研究。2016年省局與省政府研究室、省商務廳合作,牽頭完成了《雲南推進網商健康發展》課題的調研、評審和結題工作,向省政府提出了創業創新推動網商跨越式發展、推動服務型平臺網商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支持重點特色領域網商主體做大做強、促進網商集群集聚發展、優化政務服務環境等諮詢建議。加強對網絡市場領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調查研究,2019年指導德宏州制定出臺了《德宏州珠寶翡翠網際網路直播交易管理暫行辦法》。
堅持協同管網 夯實一體化監管制度保障
建立內部協同監管機制。積極整合監管資源,內部職能機構堅持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原則,按照線上線下職能一致、業務歸口管理要求,在依法履行監管職能的基礎上,分工協作、齊抓共管,實現監管職能銜接、互補、融合。各級網監機構充分發揮技術保障作用,及時為相關業務主管機構、執法辦案機構提供技術支持等服務,統籌推進網絡市場專項行動,形成齊抓共管的網絡市場監管工作格局。
建立外部協作監管機制。2015年省局與省通信管理局建立經營性網站監管協作機制。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加強與公安等部門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建立涉罪案件移交、協辦、協查機制。2017年,建立了雲南省網絡市場監管聯席會議制度,成員單位有11個委辦廳局。2020年,調整完善了雲南省網絡市場監管聯席會議制度,成員單位調整充實為14個。同時,完善工作規則和要求,充分發揮聯席會議作用,按照「各盡其責、協同管網」要求,加強對州、市指導和部門間協調協作,增強監管合力,形成高效有序的網絡市場監管長效工作機制。
建立政企共治監管機制。2020年,省局與京東集團籤訂政企系統平臺合作備忘錄,為雲南省各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開通「紅盾京通」系統,建立雙方數據交換共享、信息交流平臺和工作對接、政策指導交流等機制,以提高我省網絡市場治理與服務水平,保護消費者和經營者合法權益,促進網絡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建立異地協作監管機制。不斷加強與各省市市場監管部門特別是國內平臺經濟發達地區市場監管部門的合作,建立完善信息互通、跨省網絡案件協查等制度,提升區域間網絡交易監管的協同能力和監管效率。
建立公眾參與監管機制。充分運用各類新媒介,加大違法行為曝光力度,發揮公眾和輿論監督作用,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促進市場自我淨化,構建社會共治格局。2015年以來,充分運用報紙、電視、廣播、新聞網站等媒體,發揮媒體宣傳主陣地作用,及時報導工作措施、成效和典型案例,不斷提升社會公眾網絡維權能力,不斷增強網絡市場專項行動的社會參與度,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暢通消費維權通道,配合消費者權益保護職能處室處理網絡投訴。暢通來訪來信、網絡監管平臺、12315平臺和省局「兩微」、門戶網站消費維權通道,及時啟動了「中國消費者協會電商消費維權綠色通道(直通車)平臺」,全省各級消協通過「直通車」將網絡購物消費投訴移轉到涉事的網絡交易平臺,並監督交易平臺及時處理。截至目前,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妥善處理網購投訴舉報3309件。
加大執法力度 深入開展網監專項行動
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結合群眾關心、輿論關注的多發、易發、重點難點等問題,加強對網絡市場中重點領域和重點商品及服務的日常監管和執法檢查。從2017年以來連續4年組織開展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對網絡市場中存在的未公示證照等有關信息、利用合同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侵犯智慧財產權、虛假廣告、不正當競爭、價格欺詐、網絡傳銷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查處,切實維護網絡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雲南網記者 雲仲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