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循環」發展格局下的廣州天河投資新機遇

2020-12-14 騰訊網

當下,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廣州正展現超大城市的作為和擔當。作為經濟強區的天河,正著力實施創新驅動,以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路徑,持續「加碼」營商環境創新,搶抓大機遇,釋放新活力。

大平臺帶動大發展,雙循環迎來新機遇。今年以來,天河重大平臺建設與營商環境將為企業帶來哪些利好?又將如何搶抓新機遇,打造企業投資首選地?快來一文讀懂這份天河「投資指南」!

新格局:五大重大發展平臺搶抓大機遇

天河中央商務區:世界級城市中軸中心點

——新目標:打造「四個出新出彩」示範區,數字經濟高端商務區

——新名片:國家級中央商務區、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首批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省級示範基地

——成績單:新中軸城市客廳所在地;總部企業集聚地;金融「心臟」;高端服務業中心;樓宇經濟制高點;中國300米以上摩天建築最密集的地方

——重點企業:廣汽集團、廣物控股、富力集團、合景泰富集團、安聯財產保險中國總部、廣州金融控股集團、廣州銀行、廣信君達律師事務所、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仲量聯行、仕邦人力資源及上海證券交易所南方中心等。

——載體存量:寫字樓存量1357萬平方米。

天河智慧城:科創先鋒,網際網路產業高地

——新目標: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協同創新引領區

——新進展:加快構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主體,人工智慧、新材料等新業態為支撐的「1+N」現代化產業體系

——成績單:網際網路企業2019年天河科技園總收入2443億元,同比增長9%。園區集聚了數百家國內外知名的軟體企業,僅遊戲業務就佔據了全國遊戲營業收入的近三成,並有5家企業進入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百強,12家獨角獸。

——重點企業:網易、中移動南方基地、佳都、天普生化、37互娛、北明軟體、藍盾信息。

——載體存量:智慧城核心區2019年土地供應量約用地面積3.6萬平方米;核心區寫字樓供應量2019年約30萬平方米,2020年約25萬平方米。

天河智谷:天河高新區產業「新星」,產城融合科技新城

——新目標:天河智谷是天河高新區核心組成部分。天河高新區將打造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核心節點、國內領先的智慧產業專業新區、宜居宜業的國際一流創新創業平臺,產城融合科技新城。 天河智谷將建設成為集 「產、學、研、商、居、文 」於一體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文化創意價值創新園。

——新進展:重點布局5G、高端軟體、物聯網、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等產業,未來打造科技創新企業總部大樓聚集區,已有近50家「高新、高質、高端」總部型企業遞交投資落地意向,預計今年15宗產業用地出讓完成後,總建築規模將新增67.1萬平方米,總投資超150億元。

——產業狀況:重點引進科技創新以及文化創意企業。作為天河智慧城的發展延續,天河智谷周邊目前已引入大量的優秀科技企業,網易、中建四局、小鵬汽車、酷狗音樂等,未來該片區將打造成「100棟科技創新企業總部大樓聚集區」。

天河智谷效果圖

廣州國際金融城:以城市更新之筆繪就數字經濟之城

——新目標:以國際金融城集聚核,構築全區數字經濟「1+3+N」發展格局,全力支撐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發展,協同琶洲片區、魚珠片區,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成為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發展全球優選地。

——新名片:以數字金融、數字貿易、數字創意以及各種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為主打的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產業融合發展區。

——新進展:全年計劃總投資67.8億元,上半年完成投資52億元,投資完成率76.7%,同比增長40.5%。

——產業狀況:平安金融大廈已經建成,廣發銀行全國總部、省產權交易集團總部及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太平保險、萬聯證券等區域總部和保利、綠地等甲級寫字樓已經啟動建設。

——載體存量:起步區可出讓土地36宗地塊,已出讓土地29宗,待出讓地塊7宗,用地面積12.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7.7萬平方米。東區規劃總用地面積132萬平方米,2020年啟動10地出讓,擬出讓地塊8宗,用地面積7,2萬平方米,規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

國際金融城效果圖

天河路商圈:華南第一商圈

——新目標:移動網際網路商圈,打造國際消費中心

——新名片:首店經濟、夜間經濟、直播經濟

——新進展:推動天河路商圈整體提升,深度打造國際消費中心

——重點企業:正佳廣場、天河城、太古匯等3家綜合體銷售額連續四年位列全國購物中心前十,太古匯是全球首個獲得LEED鉑金級認證的室內購物中心,天環廣場獲評2017年ICSC中國購物中心金獎。還有高力國際、戴德梁行等商務服務企業的區域總部。

——載體存量:商業面積240萬平方米。

新機遇:N個產業政策賦能大發展

關鍵詞:數字經濟

解讀:數字經濟「十條」開啟智慧發展新篇章

1.高起點打造「1+3+N」數字經濟發展載體

2.全面推動數字經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3.著力科技攻關夯實底層支撐基礎

4.強化平臺賦能推動產業數位化轉型

5.優化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國際交流合作

6.聚焦關鍵要素保障數字產業發展

7.推動場景應用建立跨界融合數字生態

8.高標準提升城市治理數位化水平

9.推動數據開放共享建設數字大腦

10.加快完善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

關鍵詞:軟體產業

解讀:「765工程」助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軟體產業先導區

緊扣軟體產業發展輕資產、高智力、重應用、厚土壤等特點,圍繞平臺、主體、環境三大要素,天河將實施「強企」「硬核」「壯鏈」「擴容」「優智」「培土」等六大行動。

1.強企行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骨幹企業,孵化科技中小企業,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2.硬核行動,強化創新平臺支撐,打造開源生態,建設軟硬體適配中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產業創新策源能力;

3.壯鏈行動,探索在人工智慧、5G、虛擬實境、區塊鏈等領域開放應用場景,推進數據開放共享,加快數字新基建,深化軟體融合應用;

4.擴容行動,選取1-2個方向建設中國軟體名園,提質升級載體物業,推動產業高水平集聚發展;

5.優智行動,厚植企業家沃土,引進高端人才,打造軟體產教融合示範區;

6.培土行動,優化政務服務環境,營造良好創新氛圍。

關鍵詞:科技成果轉化

解讀: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建設

1.辦公場地租金補貼:入駐主體可享一定面積和年限的租金和管理費補貼

2.活動場地租金補貼:在基地舉辦的科技成果轉化活動予以場地免租支持

3.績效考核獎勵:給予基地運營機構和孵化育成服務機構績效獎勵

4.引薦獎勵:激發高校、科研機構推薦優質項目入駐基地的積極性

5.產學研獎勵:支持天河區企業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進行產學研合作

新活力:優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

關鍵詞:全面優化營商環境109條

解讀:實施政務服務提速工程、項目落地保障工程、企業服務提質工程、營商規則國際化銜接工程、法治護航升級工程等五大工程

1.政務服務提速

2020年實現商事登記、刻制印章、申領發票0.5天辦結

2.項目落地保障

「一站式」服務優化公共服務設施接入

3.企業服務提質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全面運營

4.營商規則國際化銜接

探索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自由化機制

5.法治護航升級

完善「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建設

關鍵詞:人才政策

解讀:天河三類人群可申請人才綠卡

人才綠卡持有人可按照《廣州市人才綠卡制度》第五條的規定,享受辦理長期居留證件和R字籤證、子女入學、購房購車、辦理營業執照等一系列待遇。

1.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學歷並有博士學位的人員,或具有雙一流大學(A類和B類)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學歷並有碩士學位的人員,或具有全球前500名的境外一流大學研究生學歷並有碩士以上學位的人員。

2.獲得天河區人才扶持獎勵政策支持並經區委組織部或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核定的高層次人才。

3.在重點項目或企業擔任高級管理職務人員。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郭蘇瑩

【作者】 郭蘇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美國金融界人士看好中國新發展格局下投資機遇
    當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世界經濟形勢低迷。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巨大的國內市場潛力和擴大對外開放的舉措備受關注,多位美國金融界人士表示,看好中國新發展格局下的投資機遇。
  • 編程貓創始人李天馳: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在線教育帶來三大機遇
    編程貓創始人李天馳: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在線教育帶來三大機遇 作者:逍遙子 發布時間:
  • 與城市共建,融創參與2020廣州國際投資年會共探新格局、新機遇
    為更好地發展經濟,國家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深挖國內巨大需求潛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早在2016年,融創即提出以高品質的「新供給」促進「新消費」思路,以服務國內經濟大循環為主,不斷促進和滿足人們消費升級和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從而更好地滿足國內消費和發展。
  • 積極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張洪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只有深刻認識國內外環境深刻變化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才能有效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路徑,著力構建廣西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廣西發展面臨多重挑戰。一是產業鏈供應鏈受到較大衝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加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化,各國更加重視供應鏈安全、推動產業鏈收縮,生產網絡區域化、本地化趨勢更加明顯。
  • 雙循環格局下不良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新機遇
    今年,受經濟下行和新冠疫情的影響,許多企業面臨很大的經營困難,社會許多方面對未來的預期都有所下降。在此情況下,不良資產管理行業雖然交流議論活躍,但是投資者觀望,經營不確定性增大。一方面,銀行等供給主體資產包價格仍然居高不下,資產收購的成本和風險較大;另一方面社會最終消費拉力不足,導致資產處置變現難度加大。
  • 漢威科技董事長任紅軍:雙循環格局下,河南科技企業應穩抓發展機遇
    下一步,漢威科技將致力於長期主義價值觀,努力構建「感知+應用+雲平臺」垂直、貫通、一體的物聯網生態圈。雙循環為河南科技企業帶來更多機遇論壇現場,圍繞「雙循環與新河南」這一主題,任紅軍分享了他的看法。在他看來,雙循環既是國家的戰略決策,是國際大循環形式的倒逼,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 楊姝琴: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 楊姝琴 - 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意義  有效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戰略選擇面對全球經濟日益加強的不確定性,構建新發展格局就要下好先手棋,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 穩中求進,越秀集團緊握「雙循環」發展格局新機遇,高質量邁向世界...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的重要內容。在2020年7月21日的企業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資本論》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提出正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於社會再生產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資本論》中的社會再生產理論  《資本論》揭示了再生產四環節,即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辯證關係。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涉及社會再生產的各個方面  2019年,我國進出口總額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64%下降為32%,最終消費對的貢獻接近60%。
  • 雙循環格局下地方金融的定位與發展戰略
    會議以雙循環格局下地方金融發展為主題,重點研討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在雙循環格局下的市場定位和戰略發展,鄉村振興與數字金融等內容。他指出,地方金融支持「雙循環」,要有高定位、大思路。各級黨政部門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千方百計支持地方金融的發展能力建設,為地方金融提供開明、開放的市場化、法治化、可持續經營環境,讓地方金融大膽、主動積極開展雙循環服務。地方金融首先要以推動消費為切入點,大力推動金融消費,以增加投資需求。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順應全球化發展新趨勢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全球化退潮趨勢加劇。受疫情影響,全球範圍內人員、貨物、資本和信息等要素的流動受阻,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度萎縮,全球供應鏈被打亂,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在此背景下,各國從自身安全的角度出發,調整產業鏈和供應鏈,歐美發達國家加快了產業鏈的回遷,全球供應鏈本地化、區域化和分散化日益明顯,使得當前國際經濟、科技、文化、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可以說,全球化進入了深刻變革和轉型的新階段。
  • 新發展格局下質量提升高峰會在廣州舉行
    新發展格局下質量提升高峰會在廣州舉行(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廣州9月30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肖婉瑩 傅玲)由廣東省質量發展促進會、深圳質量創新技術聯盟聯合主辦,新發展格局下質量提升高峰會於9月29日在廣州舉行。
  • 新發展格局:珠澳如何撐起雙循環重要支點
    「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今年以來,「雙循環」一詞屢被提及。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關口,展望「十四五」,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成為謀劃經濟發展下一程的重點。
  • .| 聚焦「雙循環」格局下的經濟復甦與產業可持續發展:清華-財新...
    9月12日下午,「清華-財新公共治理論壇之三」在清華文津國際酒店舉行。本次論壇以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背景,探討了在這一格局下如何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良性互動及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問題。
  • 夏斌:關於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十項建議
    未來,只有依靠制度改革,解決好消費、投資、出口等方面長期存在的「梗阻」問題,才能確保形成高質量、可持續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來源 |《當代金融家》雜誌2020年第11期,原題為《關於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十項建議》 釐清「雙循環」概念的三個角度 數月來,中央多次重申,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遂寧路徑」
    面對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國內大循環活力日益強勁的態勢,黨中央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如何推動遂寧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中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更是與會人員關注討論的熱點。
  •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筆談⑩|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贏得...
    對構建國內國際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幾點認識為應對國際局勢的複雜變化,進一步保證我國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的積極態勢,黨中央及時提出了以國內經濟大循環為主,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思路,習近平總書記5月27日在政協經濟界代表座談會上講話中首次提出這一概念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詳解
    原標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詳解   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詳解加快構  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 辜勝阻: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企業家精神至關重要
    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一定要深刻理解當前我國面臨的複雜嚴峻的形勢,把握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在邏輯和深層次變革,認識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歷史必然性和發力點。辜勝阻表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重在暢通,重在安全。特別要看到,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企業家要發揮重要作用,企業家精神至關重要。
  • 加大雙向投資 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王輝耀(全球化智庫(CCG)主任)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新形勢下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在國際經濟下行背景下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在做大做強內循環基礎上,更好發揮內循環對外循環的拉動作用,同時以外循環刺激內循環提質升級,形成「雙循環」雙輪驅動戰略。其中,雙向投資連接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國際大循環的主要表現形式。近年來,全球外商直接投資持續低迷,特別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大幅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