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輅與霽公的關係考辯

2021-02-12 蕭氏文化與健康




  

   輸入對應關鍵詞可查詢家譜、各地譜序、各地家譜簡介、各地支系、各地古地名、源流、遷徙、班文、堂號、先祖、尋親、糾肖復蕭、蕭氏帝王、蕭氏將相、蕭氏家風、蕭氏組織、蕭氏之歌、蕭氏文化,等等。特別注意,輸入的詞要和上面的完全一致,否則無法識別。

楊輅於霽公,有的說是舅舅,有的說是外祖。蕭汝賢撰《蕭氏族譜序》裡說:「當時有外祖楊侍郎面奏,稱臣有外甥蕭霽」,前面說是外祖,後面又說是外甥,有點矛盾呵。或者,外甥是否是外孫的誤寫呢?
而其他各譜,會不會是因為「時有外祖楊侍郎面奏,稱臣有外甥蕭霽」這一句話,只看到了後面的外甥這兩個字,而忽略了前面「外祖」的稱呼,於是就把楊侍郎當成是霽的舅舅了呢?在網上找找楊輅的族譜,有相關的記載:楊輅任吉州刺史,來吉安任職後,因愛廬陵山水之美,遂與諸子沿贛江輾轉來到吉水縣六十二都,並在楊家莊村開基立業,成為廬陵楊氏始祖。楊輅作為廬陵楊氏始祖,他的生卒之年都沒看到明確的記載。而且,楊輅之上的世系,楊氏宗族也在考證。明代解縉在研究眾多的楊氏族譜與《蕭氏家譜》後,對楊輅的世系提出了異議。認為楊輅處於唐末,不可能是處於宋代時期的楊文友的兒子。有可能楊輅與楊文友五世祖楊承休才是父子關係。但沒有證據能證明這個關係,因此留下了懸念。自解縉提出這個異議後,楊輅的父親是楊文友的說法,因為明顯的不符合年代和事實,所以就被人們否定了。後人就將楊輅掛到了楊歸厚的名下了,楊氏宗族的楊維森和楊斌峰還寫了詳細的考證。楊斌峰2014-02-24寫了《楊歸厚與楊輅父子考辨》,結論是:楊歸厚與楊輅的父子關係是可以成立的。那麼,楊輅的生卒之年,雖然都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可以從網上相關的資料上來推算。楊輅的父親是楊歸厚,百度百科:楊歸厚(約776-831),字貞一,華陰宏農人,行八。子輅,吉州縣丞;二女,一適劉禹錫長子劉鹹允、一適蕭文元。公元802年第進士。831年卒於虢州刺史任。劉禹錫《祭虢州楊庶子文》概況了楊歸厚的仕宦一生。祭文曰:「維大和六年(832年)月日,蘇州刺史劉禹錫,謹遣軍吏某乙具少牢清酌之奠,敬祭於故虢州楊公之靈」。楊輅是楊歸厚的兒子,那麼大約生於800-831年,絕對不會晚於831年。那麼,到乾貞二年(928年),豈不是100歲左右了!還能在朝堂為官?而且,楊輅晚年基本上就在吉州終老了,並且是在吉州府衙裡去世的。那麼,在朝堂之上為官並舉薦霽公的,應該就是楊輅的兒子,也就是霽公的舅舅。最大的可能是楊聳(881—963),928年48歲,這時霽公是51歲。如果說不是楊聳,真的就是楊輅的話,那麼楊輅此時就不應該大於70歲,因為古代官員一般在70歲左右致仕,即告老還鄉。可搜索百度,對於致仕官的年齡規定:按時致仕者有相應獎勵,戀位不退者不僅強令致仕,還要處以罰俸、降官等處罰。宋代基本沿襲唐七十致仕之制。宋初太宗時規定:「朝廷之制,七十致仕。」928-70=858,那麼,楊輅於858年左右出生。這樣,他就不會是楊歸厚的兒子了,因為楊歸厚早已於831年去世了。如果這樣,楊輅不是楊歸厚的兒子,那麼,他的上線又要掛到哪裡去呢?楊氏宗族又要考證了。再從楊輅的兒子來說,楊輅有九個兒子:銳、鋌、鋒、釗、聳、職、聰、棟、梁。 五子楊聳(881—963),是廣東的始祖,這個年代也是確定的。881-827=54,在後面還有四個兒子。到五六十歲了,還在不斷的生兒子,有點不大可能啊,當然,也勉強能說得過去。「楊歸厚二女,一適劉禹錫長子劉鹹允、一適蕭文元,唐禮部尚書。」這句話,是根據以前的蕭氏族譜的記載來說的。是以「楊輅是霽公的舅舅,而且文元是霽公的父親」這一結論來推斷的。一般的族譜記載,霽公是878年出生的,霽公父親出生於847年。他的母親是楊氏,那麼,他的父親必須在878年之前,就要娶到楊輅的女兒或者說姐妹吧。楊歸厚於831年去世,那麼他的兒子和女兒,絕對不會晚於831年。這樣,楊氏夫人就比霽公的父親大至少16歲以上,這不大可能。於是,就把霽公父親的年代改成了827年,整整提前了20年。到51周歲,才生霽公。並說楊夫人出生是827年,楊輅也是827年。那麼,到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馬殷受偽命,文元兄弟等人離開湖南去江西,這時文元就是80多歲了。而到928年,楊輅都已經102歲了,還在朝堂為官,還面見吳主,推薦外甥霽公!這絕對不可能。即:楊輅是楊歸厚的兒子,就不可能是霽公的舅舅。那麼,說這不是楊輅在舉薦,而是楊輅的兒子,那也就是說,楊輅是霽公的外祖了。那楊氏夫人就是楊輅的女兒,而不是楊輅的姐妹,即不是楊歸厚的女兒,而是孫女了。那麼,楊夫人的出生之年,就不會是827年了,而是在847年前後,那麼,霽公父親的出生之年,也就是在847年左右,不用改到827年去了。霽公是878年出生的,他的母親是楊氏,那麼,他的父親必須在878年之前,就要娶到楊輅的女兒。那麼,按從湖南遷江西的說法,在878年之前,在江西娶了楊輅的女兒,又回到湖南。到907年前後,因湖南亂,又遷往江西。這有點不大可能。在湖南穆林公通譜中,有相關的墓葬的記載:寯長子謂公,謂長子球公,都是葬地名江西吉水長畲山立穴。謂公更是早在839年去世,就葬在江西了。關於人名和年代,有可能改動。但這個墓葬,應該是原始的資料,沒有更改過的。這樣來看,蕭汝賢認為他的祖先早就居住在江西了,可能是晉朝時遷來的,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即,霽公的父親、祖父,一直就在江西,歿葬都在江西。那麼,說霽公的舅舅不是楊輅,而是楊輅的兒子在舉薦,這也有可能。楊聳(881—963),字雲岫,輅五子。進士及第,官至都御史,朝議大夫,潮陽(今廣東潮安縣)太守。進士及第,都御史,是在朝堂上的,到928年,楊聳48歲,這時霽公是51歲。楊聳由都御史轉任潮陽刺史後,宦暇之日,覽山水之勝,築室於梅州水南裡,因家焉,是為廣東「梅州楊氏」始祖。但是,楊聳做官,是五代十國時期,從楊吳,到南唐,再到廣東潮陽。而廣東是南漢的地盤,南唐和南漢,是獨立的兩個國家。或者說,潮陽和梅州當時是南唐的地盤?但是,看歷史地圖,這就是南漢的地盤。楊聳是怎麼到廣東去做官的?希望楊氏的後代,把這個問題給考證清楚了。楊氏族譜和蕭氏族譜互證,但我們已經考證,蕭氏族譜是更改過的。文元和霽公是沒有關係的。所以,以各人的出生年代來推斷,還是有點靠譜的。二、     楊輅是楊歸厚的兒子,出生在827年。那麼,到928年,在朝中舉薦霽公的,就不會是楊輅,只能是楊輅的兒子。即,楊輅是霽公的外祖父。三、     楊輅如果是霽公的舅舅,到928年,還在朝中舉薦霽公任官。那此時,絕對不會超過70歲,即出生在858年之後,因為楊輅後來還是去地方上去任官了。那麼,楊輅就不是楊歸厚的兒子了。他的上線還要另行尋找、考證。四、     楊輅既是霽公外祖父,那麼,霽公父親出生在847年,是正確的。楊夫人約847年前後。五、     楊輅是吉州剌史,能娶到剌史的女兒,霽公父輩是吉州本地人的可能性,更加大了。從湖南遷江西的可能性,更加小了。六、     在湖南穆林公通譜中,有相關的墓葬的記載:寯長子謂公,謂長子球公,都是葬地名江西吉水長畲山立穴。謂公更是早在839年去世,就葬在江西了。這個墓葬的記載,也可能是真的,沒有改動的。七、     蕭汝賢族譜序中說:「吾家七代而上散徙莫之詳。考七代之祖曰謂,謂生球,球生霽,霽吾之高祖也。」這個記載,應當是真實可信的。八、     蕭汝賢族譜序中說:「吾之先,按翼家譜云:公藏有西臺御史蕭翼,於唐貞觀中所修家譜,晉永嘉中有一族渡江而來,一派在洪州豫章,分適諸邑;一派在吉州泰和縣萬歲鄉。今祖住基準高塘,與萬歲鄉接境,相去十數裡。間恐其先之來是此時也。」這個應當也是正確的。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江西楊輅房通譜
    筆者認為,楊輅父親宋前歷史只載一人就是歸厚。從歷史的角度,楊輅和楊駱是一個人。明朝的必進公《原始》寫的是楊輅,字殷駕。國家圖書館《呂夏卿大宗譜》寫的是楊輅,字殷駕,無傳。而《四庫全書》之《新唐書》曰楊駱,字殷駕。中華書局出版的直排單行本《新唐書》是寫輅,新疆少兒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五史》也是寫楊輅,歷次吉水泰和譜,全國楊輅後裔譜寫的都是楊輅。所以,楊輅寫作楊駱是筆誤。清朝的《四庫》寫錯了。
  • 廬陵蕭氏關於霽、霖、覺、文元辨析
    在螺陂派早先的世系中,是:儉――文元――叔濟――寯――儼――謂――球――霽――煥――良輔――定基,這個世系,在清代,湖南的一些族譜中,都是這樣記載的。這樣,文元都是霽的七世祖先了。在源流序中,沒有明說文元和霽中間的直接的聯繫,只說是後代,那到底是多少代呢?按相關人物的生卒時間和活動的年代來看,文元和霽和霖都是唐末五代時期的人。
  • 辨字 | 輅 鬯 偁 艫 螟 橛 譸 醻
    《論語.衛靈公》:「乘殷之輅」。邢昺疏:「殷車曰大輅,木輅也。」2. hé 綁在車轅上供牽挽的橫木。《漢書.婁敬傳》:「敬脫挽輅。「3. yà 通」迓「。迎上前去。《左傳.僖公十五年》:「梁由靡御韓簡,虢射為右,輅秦伯,將止之。「杜預註:」輅,迎也;止,獲也。
  • 營陽候楊公諱璟傳
    洪武十五年詐死,追封芮國公,諡武信。八年後復出,隨燕王朱棣靖難南徵,戰歿於靈璧,追封為璟國公,復諡號武信。景泰元年追封楊王。江先生當時見書中記載內容與北宋楊家將的故事情節差異較大,覺得沒有收藏價值,隨便擱置家中,隨著他工作單位的調動,此書被帶到湖南株州昭陵火車站,江先生後來升為改站工區長,江先生偶然與外人講其收藏了古書後,遠道而來的一個外鄉人要求看看此書,看過後,在90年初就願意出10萬元收購此書,江先生未答應,10多天後,此書被盜至今下落不明(據說此人請當地小偷將此書了偷走,),江先生早年有一個鄰居叫陽婆婆,該婆婆的始祖恰巧為永州楊村甸陽宗福公,
  • 廣西玉林敬軒公之上承世系
    公因諸武專權,遂不仕,由潤州丹陽太平鄉歲豐裡仁義堡徙居江州瑞昌瀼溪之西輅北開基繁衍;公歿於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丁卯九月十五日吉時;宋妣歿於唐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庚午六月十九日吉時,公與宋夫人俱葬輅北青山仙鵝抱蛋吉地有碑;葉夫人與子整隱居廬陵烏東,旋遷吉水泥田,即念四郎居地焉。
  • 濟南:雪霽初晴
    當日,濟南雪霽初晴,美不勝收。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1月8日拍攝的濟南大明湖上的湖心島(無人機照片)。 當日,濟南雪霽初晴,美不勝收。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1月8日拍攝的濟南大明湖上的遊船碼頭(無人機照片)。 當日,濟南雪霽初晴,美不勝收。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1月8日拍攝的濟南百花洲(無人機照片)。 當日,濟南雪霽初晴,美不勝收。
  • 雪霽寒宵: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我們今天要讀的這首詩,創作於一個雪霽寒宵的冬夜,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閣夜(唐)杜甫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首聯「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點明了詩歌創作的時間和地點:已經是冬天了,一年將要結束,白晝在黑夜的催逼下,一天短似一天。此刻,我身處偏遠的夔州,徹夜難眠,看窗外霜雪初停,將寒夜映照得如同白晝。作者在這裡表面是在寫景,實際上是在借景寫人、寫事、抒情:時值歲暮,暗指人生之暮;雪夜漫長,暗指戰亂頻繁。
  • 楊老令公是降將?楊宗保和穆桂英都不存在?還原真實的楊家將
    因為戰爭無數,所以宋朝有很多名將,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就是宋初抗遼名將楊業,很多小說和演義稱他為「楊老令公」。 提起楊業老令公,大家都會想到他英勇抗遼的故事,而且在影視劇中,每次遼國來犯,宋太宗趙光義就會向他請教,因為楊老令公功勳卓著,所以太宗皇帝還為他親賜府邸,這就是著名的「天波楊府」。事實上這一切都不是真的,首先楊業不可能受到皇帝如此信任,因為他是一個降將,他最初服務於北漢政權(今山西太原一帶),直到公元979年宋太宗滅亡北漢,宋太宗才收服了楊業。
  • 不,這是元代霽藍釉!
    一,市場價值 2011年在拍賣會上,一款清朝雍正年間的霽藍釉菊瓣形花壺竟然拍出了500萬的天價,乾隆朝的一隻霽藍描金折枝花卉雙犧耳尊,在某次拍賣會上成交價格接近900萬,由此可見清代霽藍釉瓷器的魅力。論年代久遠清朝的霽藍釉瓷器要在元明之後,為何能夠一枝獨秀?
  • 尼克-楊和未婚妻Iggy關係陷入危機?
    北京時間3月31日,據美國著名八卦網站TMZ爆料,湖人球員尼克-楊正拼命拯救和未婚妻Iggy的關係……多個消息源透露,兩人的關係目前已經岌岌可危。之前湖人新秀拉塞爾偷錄他和尼克-楊之間的對話,但之後錄像卻被流出,上了推特的熱搜,Iggy顯然已經看過這段錄像。她在推特上還表示感謝拉塞爾……據多個消息源透露,此段錄像是幾個月前所拍攝的,並且每個涉及此事的人都相信這段錄像是第三方洩露的,並非是拉塞爾所為。
  • 歐陽湘靈與楊之亮之間是什麼關係 楊之亮是誰開槍打死的
    《瞄準》中歐陽湘靈之所以對蘇文謙態度非常不好,是和楊之亮有關,認為是蘇文謙開搶打死了楊之亮,所以很多人對兩個人的關係非常好奇,那麼,歐陽湘靈與楊之亮之間是什麼關係?楊之亮是誰開槍打死的?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 雪霽天晴,太白山美爆了
    雪霽天晴,太白山美爆了 10,17日實景 雪霽初晴的日子 炫目而明亮
  • 【文化清豐】唐將南霽雲事跡略論
    南霽雲歷盡萬難至臨淮,御史大夫賀蘭進明設宴款待南霽雲,對於借兵之事無任何態度反而欲留南霽雲,南霽雲怒不可遏,斷指明志。據韓愈《張中丞傳後序》中記載:      「南霽雲之乞救於賀蘭也……賀蘭不肯出師救。愛霽雲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強留之。具食與樂,延霽雲坐。霽雲慷慨語曰:『雲來時, 睢陽之人不食月餘日矣。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
  • 清冷雪景山水,蘊含春的氣息,清代宮廷畫家張宗蒼繪《雪霽圖》
    清代宮廷繪畫很講究「樣式」,造成這樣的狀況和皇帝的喜好有很大關係。清代的皇帝來自關外,明末趁亂佔領天下。他們為了維護穩定的統治,努力學習漢文化,接受漢文化的薰陶,但畢竟他們無法立刻理解雅逸超脫的文人審美,面對寫實具象的藝術作品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 明朝賢輔自「三楊」外,前有彭、商,後稱劉、謝,他們都是誰
    很多人都知道,  「三楊」就是指楊士奇、楊榮、楊溥,他們都是明初重臣,均歷仕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先後位至臺閣重臣,正統時加大學士銜輔政,人稱「三楊」。  三楊任輔臣期間,使明朝閣臣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升,不過在他們的輔佐下,明朝國力也持續鼎盛,因此三楊一直被後世視作名臣,亦是賢臣。
  • 【厚重清豐】—— 漫談南霽雲由人到神的演化過程
    唐代名將南霽雲忠義勇烈的表現感動了朝野。柳宗元的文章和南承嗣的多地為官有為擴大了南霽雲的影響。南霽雲的家鄉魏州頓丘,當時屬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管轄。田承嗣作為曾是安史部將對抗朝廷又被迫降唐的節度使,心裡很難容得下轄區內這樣一個氣衝雲霄的忠節烈士。田承嗣及其繼任者的故意貶低和壓制,嚴重影響了南霽雲英勇事跡在家鄉的傳播。
  • 澄湖雪霽:坐聽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確實,冬日的雪,給文人們提供了極大的創作空間,美好的詞句層出不窮,而描寫「雪霽」的作品,也不勝枚舉。比如一直被我們津津樂道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用「梨花」來形容雪後一片純白的美景,可以說是非常巧妙了。今天我們要欣賞的這首詩,作者同樣借用了巧妙的比喻,描寫了「澄湖雪霽」的美景,讓我們一起來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