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冷雪景山水,蘊含春的氣息,清代宮廷畫家張宗蒼繪《雪霽圖》

2020-12-18 騰訊網

清代宮廷繪畫很講究「樣式」,造成這樣的狀況和皇帝的喜好有很大關係。清代的皇帝來自關外,明末趁亂佔領天下。他們為了維護穩定的統治,努力學習漢文化,接受漢文化的薰陶,但畢竟他們無法立刻理解雅逸超脫的文人審美,面對寫實具象的藝術作品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清代的宮廷繪畫受內務府管理,主管繪畫的官員往往是一些宗室子弟,他們不懂繪畫技巧與審美標準,只能在形式內容上給予意見。幾方面的因素湊在一起,造成了清代宮廷繪畫過於追求形式,喪失了鮮活的生命力。比如頻頻被吐槽為「農家樂」審美的乾隆皇帝,一天到晚寫詩炫耀才華,卻連黃公望名作的真偽也無法分辨。

張宗蒼 雪霽圖

在嚴苛的創作環境中,偶爾也會出現幾位在形式與自由之間尋找平衡點的畫家,他們一方面要顧及皇家的審美標準,一方面要在既有框架內盡情展示才華,張宗蒼就是做得比較成功的一位。張宗蒼是乾隆時期的著名畫家,他的老師是清初著名畫家黃鼎,黃鼎被譽為是王原祁之後的畫壇領袖。這幅《雪霽圖》是張宗蒼畫的一幀冊頁,看作品尺寸應該裝飾宮室牆壁的。乾隆自稱風流天子,喜歡用書畫作品妝點宮室,觸目所及都要看到字畫。畫中有乾隆題寫的一首御詩,表明他對這幀作品很滿意。

張宗蒼 雪霽圖 局部

《雪霽圖》描繪的是想像中的雪景山水,在創作中有很多名家作品的痕跡。按道理來講,這樣的作品一般會呈現出拘謹面貌,但張宗蒼卻能畫出一種自在灑脫的味道。畫中的一葉扁舟讓作品的整體格調有了升華,空洞無趣的雪景山水因為有了人的參與變得充滿了生機。雪景山水難畫是因為如果一味地強調高潔無塵就會脫離現實,如果一味地強調紅塵氣息又會變得俗氣不堪。面對這種情況,張宗蒼在宋元畫家的創作中尋找靈感,強調畫中的文人意趣,讓雪景圖有了溫暖氣息,山石稜角處的苔點預示著春天馬上到來,生機就在眼前。

張宗蒼 雪霽圖 局部

張宗蒼的繪畫功底十分深厚,他畫畫很快,在清代畫論中有過記載,細筆山水別人畫一幅要月餘時光,他畫起來幾天就完成了。這樣的創作速度都是因為技法純熟,提筆就畫,一邊畫一邊構思,這樣的創作流程為作品增添了一些隨機性的生動細節。畫中山間宮室用筆簡潔,看上去牆壁歪斜,一看就是臨時補筆添加的。這樣的細節雖然在透視上看著很彆扭,但卻顯得格外生動有趣。這樣的細節不是敗筆,而是靈機一動信手揮灑的結果。

張宗蒼 雪霽圖 局部

一幅雪景圖,有清冷麵貌,同時也蘊含春的氣息,這樣的作品看上去會觸動很多感慨。想必當年乾隆皇帝也是感受到畫中的氣韻,才有了動筆題詩的衝動。

拓展閱讀

構圖飽滿只是表現,畫中的靈魂是揮灑寫意,王鑑繪《秋林山色》

由「正午牡丹」想到,創作要嚴謹認真,還要合情合理

想畫山林野趣卻流露出對紅塵富貴的眷戀,王時敏繪《松靜山居》

打破成見,在山水畫中發現不一樣的八大山人

相關焦點

  • 無關寫實還是寫意,只是描繪心中的山水,董邦達繪《秋山茅屋》
    對於普通畫家來講,在創作中很糾結這個問題,對於十分自信的畫家來講,一切都不是問題,畫什麼不重要,運用什麼技法也不重要,只要畫出心中的感覺,作品就成立了。很多時候,不能用真實感衡量傳統繪畫作品是否優秀。倪瓚筆下的曠遠清冷山水,又有幾人能在大自然中看到,但又有幾人敢於指責倪瓚的作品沒有真實感。
  • 來自民間的宮廷畫家,清代張宗蒼繪《溪山無盡》
    清代早期,很多畫家都受到四王畫風影響,由此四王畫風也被稱為畫壇正統派。這種精緻飽滿的畫風從民間逐漸走入宮廷,成為清代宮廷繪畫的主流風格,從康熙朝延續到乾隆末年。清代宮廷畫家有一部分來自於民間,康熙、乾隆都曾經南巡,在駕臨江南期間遇到名家獻畫往往會將畫家召入內廷。
  • 張宗蒼 雲棲山寺 手卷 設色紙本刷新記錄
    清代畫院畫畫人按藝術水準高下分為三等,乾隆六年(1741)清內務府《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載:「司庫白世秀來說,太監高玉傳旨:畫院處畫畫人等次,金昆、孫祜、丁觀鵬、張雨霖、周昆、餘省、周鯤等六人一等,每月給食錢糧銀八兩、公費銀三兩;」而餘省、丁觀鵬此時為畫院一等畫家,張宗蒼一入宮廷便為一等畫畫人,足見乾隆皇帝對張宗蒼的殊待。
  • 雪霽寒宵: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我們今天要讀的這首詩,創作於一個雪霽寒宵的冬夜,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閣夜(唐)杜甫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首聯「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點明了詩歌創作的時間和地點:已經是冬天了,一年將要結束,白晝在黑夜的催逼下,一天短似一天。此刻,我身處偏遠的夔州,徹夜難眠,看窗外霜雪初停,將寒夜映照得如同白晝。作者在這裡表面是在寫景,實際上是在借景寫人、寫事、抒情:時值歲暮,暗指人生之暮;雪夜漫長,暗指戰亂頻繁。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趣談:清代繪畫的畫派是什麼樣的?
    畫家於乾隆元年(1736)建成了葦間書屋,四面環水,蘆葦叢生,有來來往往的雁群停留嬉戲。邊壽民便常常觀察鴻雁,勾畫出其千姿百態,以此得名「邊蘆雁」。他也曾自己說過「自度前身是鴻雁,悲秋又愛繪秋聲」,簡直是「雁我兩忘」的作畫境界。
  • 志同道合,金石為伴,金心蘭繪《校碑圖》
    清代文人在學術研究方面成果頗多,尤其是乾嘉年間在江南地區興起的金石研究,讓清代學術圈有了耀眼的光彩。金石研究的範圍包括青銅器和石刻碑碣,通過其上記載的文字,為經史研究補充證據。研究金石的學者多才多藝,他們在書畫領域的造詣也有過人之處。
  • 宋畫裡的雪景,荒寒中的寂美
    「雪者,有風雪、有江雪、有夜雪、有春雪、有暮雪、有欲雪、有雪霽。」北宋韓拙在他的論著《山水純全集》裡,把雪的情態分成了諸多類型。種種氣象,各有妙趣。 冬天簡單,雪也簡單。但是對於畫家而言,越簡單的反倒越難。 現在,我們對雪景山水已經司空見慣了。
  • 穿越千年去古畫裡看一場雪
    僧樓今日見此卷,雪意茫茫寒欲逼。古栟修柳枝嫋矯,下有幽簧側從碧。隔溪膠艇不受呼,平地貫渚無人跡。」  據文獻記載,水墨雪景山水為唐代王維首創。自王維之後,歷代許多名家都熱衷於雪景山水的創作,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經典傳世之作。
  • 雲影天光寫江山,雪墨真情入畫來——沈國慶雪景系列山水畫
    >冰雪山水作為題材,在中國傳統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位置,在詩詞歌賦中被大量描寫,留下了難以計數的吟誦篇章;在中國傳統繪畫中,雪景畫歷來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睞。雪中的山河一切皆顯得晶瑩澄明、虛靜空寂,這與追求素淨清雅、淡泊名利的文人墨客在心理上融合,引得畫家們紛紛用畫筆去描繪這晶瑩玉潔的世界。有的甚至就以冰雪山水作為個人的創作主題,取得了令畫壇矚目的成果,當代著名畫家沈國慶先生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 雪韻禪心,一塵不染——解讀趙春秋冰雪山水之「淨」
    作者:文彤 唐代的王維是一個追求「淨」的詩人,他常用雨、日光、泉水、霜寒、水面倒影等,為所描摹的自然景色提供一個潔淨的背景,甚至直接用「淨」來描述整個畫面,如「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塞闊山河淨,天長雲樹微」「寒空法雲地,秋色淨居天」等等;在中國畫雪史中,王維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畫家,他水墨淡渲表現技巧、「借地為雪」的留白方法,使傳統雪景山水畫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和境界
  • 盛世太平,才能安心垂釣,清代畫家文點繪《垂綸圖》
    文人畫通常包括兩方面的意思,其一是畫家本人出身於文人士大夫階層,其二繪畫風格注重抒發性情,努力擺脫程式化技法的桎梏。文人畫中常彌散著一股「靈氣」,或取自於山川江河,或取自於花草萬物,強調神韻上貼合自然。尤其是元明清三代畫家,在創作中都標榜文人風採,強調超然物外的逸氣。
  • 館藏明清名家山水精品,精彩紛呈!
    別號有雪個、傳綮、驢屋等。擅畫山水、花鳥、竹木,畫面著墨不多,均生動盡致,無景處亦成妙境,所創意境,別具靈奇。與原濟(石濤)、弘仁、髡殘合稱「清初四高僧」。對後來寫意畫派影響極大。傳世作品甚多,有《牡丹竹石圖》《竹枝圖》《魚鴨圖》《孔雀圖》《雙雀圖》《山水圖》《河上花圖》和《荷石水鴨圖》等。此圖亦名《秋林亭子圖》,寫秋樹茅亭、地老天荒之景,籠罩著一派荒涼靜寂、無可奈何的氣氛。布局獨特,內涵豐富。
  • 齊白石美術紀念館籤約畫家-少白湯發周談:一起穿越到宋朝看雪景
    至此而雪盛矣。「大雪」是冬日裡的第二個節氣。古人說所的「雪」,不單指肉眼可見的雪花,還包括雨水、霧凇等,泛指水汽遇寒的產物。因此,節氣中的「雪」意味著天氣愈來愈寒冷,降水愈來愈豐富。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 清代外籍畫家郎世寧國畫名作賞析
    清康熙早期已有外籍畫家進入宮廷,最受皇帝器重的是郎世寧,這位義大利人自康熙五十四年來北京,開始他宮廷藝術家的生涯,乾隆三十一年在北京逝世,在華長達五十一個春秋。郎世寧在宮廷內創作了大量人物肖像、歷史紀實、走獸翎毛、花卉和靜物畫作品,他還將歐洲的油畫、銅版畫以及天頂畫、焦點透視畫的技法傳授給供職宮廷的中國畫家,在清代宮廷內形成了一種「中西合璧」的新穎的繪畫風格,在清代畫壇獨樹一幟。郎世寧的繪畫,重視明暗透視關係,用中國畫工具,按西洋畫方法作畫,達到精細逼真的藝術效果。
  • 明代隆慶、天啟年間畫家、繪墨模名手——丁雲鵬作品解讀
    明代隆慶、天啟年間畫家、繪墨模名手。擅畫人物、佛像、山水等。曾為名墨工程君房、方於魯畫墨模,並供奉內廷十餘年。董其昌贈以「毫生館」印章。其人物畫早年畫風工整秀雅,晚年沉著古樸。山水師法宋元諸家,初以雋秀為工,後趨於古拙。亦能為書籍作插圖,對徽州版畫頗有影響。
  • 澄湖雪霽:坐聽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這澄湖雪霽的美景,不僅能滿足視覺饕餮,還能聆聽聲音,感受寒意,這樣的意境,怎能不讓我們身臨其境,回味悠長。範成大對於湖冰好像珠玉的奇思妙想,讓他的詩歌成為描寫雪霽美景的佳作,而繪畫作品裡,同樣少不了對雪霽美景的描繪。今天,我們來欣賞一幅明代藍瑛的作品《溪山雪霽圖》,看看文人與畫家,對冬日美景的欣賞角度有什麼不同。
  • 水墨山水畫的鼻祖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王維(701-761)是唐朝著名的詩人、畫家。字摩詰,祖先原系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名門望族、書香門第。後來隨父輩遷到蒲州(今山西運城),21歲時中進士,狀元及第。曾任太樂丞官一職,後被擢為右拾遺。晚年以琴詩自娛,專心事佛。他的詩歌清新自然,情景交融,恬淡寧靜,是王孟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與孟浩然合稱「王孟」,還有「詩佛」之稱。
  • 清代乾隆朝 —— 宮廷御瓷陳設賞析
    清 郎世寧《聚瑞圖》清代的宮廷御瓷陳設,主要是滿清王朝為配置紫禁城、圓明園、避暑山莊以及各地行宮而製作。宋式花瓶宜於插花,在宮中陳設之中頗得逸致,宮廷畫家郎世寧《聚瑞圖》和蔣廷錫《賜蓮圖》,二者皆清晰展現了雍乾時期清宮廷花藝的風採。為了迎合乾隆皇帝對宋式花藝的追求,在唐英如此富有設計能力的榷陶官引領下,景德鎮御窯廠積極研製一批仿汝釉瓷器,且以花器居多,造型、尺寸各異,在清宮造辦處檔案中隨處可見關於「汝釉」生產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