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太平,才能安心垂釣,清代畫家文點繪《垂綸圖》

2020-12-11 薩培喇談藝錄

高雅的氣質和風度常被稱為「書卷氣」,古人認為優良的品德和淵博的學識都要從書本中獲取。儒雅、灑脫、倜儻,都是世人對讀書人的讚美。當把這些情感都融入繪畫創作中就出現了傳統繪畫中的最大藝術流派——文人畫。文人畫通常包括兩方面的意思,其一是畫家本人出身於文人士大夫階層,其二繪畫風格注重抒發性情,努力擺脫程式化技法的桎梏。文人畫中常彌散著一股「靈氣」,或取自於山川江河,或取自於花草萬物,強調神韻上貼合自然。尤其是元明清三代畫家,在創作中都標榜文人風採,強調超然物外的逸氣。

文點 垂綸圖

清代畫家受四王風格的影響,很重視形式上的美感,畫山水特別強調視覺美。由此畫家們總結了一套描繪祥和悠閒生活的細節元素,比如漁夫泛舟江湖之上,比如文人在江中垂釣。這幅《垂綸圖》就是這種形式的代表作,這幅畫的作者叫文點。他出生於書畫世家,他的祖上就是明代吳門畫派的領軍人物文徵明,文氏家族的繪畫技法傳到文點這裡,已經是六代了。近百年的傳承加持在文點身上,讓他在表現文人情懷方面更加得心應手。

文點畫這幅《垂綸圖》是為了贈送給好友,所以很重視畫中的美好寓意。文點畫文人垂釣,不是像姜子牙那樣等待賢明君主來訪,也不是像漁夫那樣盼著釣上來一堆養家餬口。文點只是為了表達,朋友之間的交往不應該有過多的世俗因素,就像釣魚那樣享受過程,感受清風掠過,看著滿山青翠,朋友之間更看重精神上的交流,遠離物質上的幹擾。文點把想法都貫徹到作品之中,畫中松竹成林,古槐虯勁,身處如此清幽環境之中,立刻能洗去塵世的浮華。回歸自我,回歸內心,靜靜享受山林樂趣,慢慢體會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純樸意境。

文點 垂綸圖 局部

文點在繪畫技法上繼承了吳門畫派的嚴謹工細,畫中近景處山石皴點並用,著力描繪出天下太平的勝景。只有安樂才能悠閒,只有盛世才能放縱,在這一點上這幅《垂綸圖》體現的很明顯。文點這樣創作和他的生活經歷有關,他沒有參加科舉,一生都在鄉間以繪畫謀生,他懂得百姓的疾苦,明白一旦發生戰亂,苦痛最深的就是平民百姓。能夠享受太平,就要有感恩之心。朝代變了,民心也變了,在文點看來,無論統治者誰是,能夠讓世人過上幸福的生活最重要。他畫《垂綸圖》也在表達他的政治主張,從這個角度看,畫面具有了現實意義。

文點 垂綸圖 局部

文點的傳世作品不多,他為了謀生常給名家代筆,所以自己署名的作品很少。從《垂綸圖》中可以發現,他繼承了兼顧技法與情懷的創作理念,讓作品顯得典雅雋永。

拓展閱讀

寫意筆法揮灑自如,真性情才真自在,陳子莊繪《山居圖》

今天是女神節,快來欣賞一下國畫作品中的女神

擅於用墨的黃賓虹,初看畫作黑粗醜,細看展示廣闊胸襟

初看覺得平淡,細看回味無窮,啟功繪青綠山水《長松青峰》

相關焦點

  • 來自民間的宮廷畫家,清代張宗蒼繪《溪山無盡》
    清代早期,很多畫家都受到四王畫風影響,由此四王畫風也被稱為畫壇正統派。這種精緻飽滿的畫風從民間逐漸走入宮廷,成為清代宮廷繪畫的主流風格,從康熙朝延續到乾隆末年。清代宮廷畫家有一部分來自於民間,康熙、乾隆都曾經南巡,在駕臨江南期間遇到名家獻畫往往會將畫家召入內廷。
  • 清冷雪景山水,蘊含春的氣息,清代宮廷畫家張宗蒼繪《雪霽圖》
    清代宮廷繪畫很講究「樣式」,造成這樣的狀況和皇帝的喜好有很大關係。清代的皇帝來自關外,明末趁亂佔領天下。他們為了維護穩定的統治,努力學習漢文化,接受漢文化的薰陶,但畢竟他們無法立刻理解雅逸超脫的文人審美,面對寫實具象的藝術作品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 茶香嫋嫋,滌蕩心田,明代畫家文徵明繪《煮茶圖》
    陸羽在著作中鼓勵畫家把飲茶中各個環節畫成圖畫,讓大家一邊品茗一邊賞畫,這樣才可以感受感到茶葉的高雅品性。此由歷代畫家都又多了一個創作題材,明代中期著名畫家文徵明就畫過一幅《煮茶圖》流傳後世。古人認為這樣才能真正品嘗到茶葉中的精華。文徵明畫中的情景正是等待泉水滾開的一瞬,他作為文人雅士日常也愛飲茶,並且也專門研究過茶葉的種植與飲用,說他是明代最愛茶的畫家一點也不過分,他留下了一百餘首與茶有關的詩句。
  • 聊齋故事畫冊.一冊.題清改琦繪.清代寫繪本
    《聊齋》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此《聊齋故事畫冊》題清改琦繪。畫冊依次描繪:司札吏、細柳、牛成章、崔猛、阿英、長亭、三生、賈奉雉、素秋、席方平 十個《聊齋》中的故事,每個故事配插圖一幅。此清代寫繪本,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清代外籍畫家郎世寧國畫名作賞析
    郎世寧在宮廷內創作了大量人物肖像、歷史紀實、走獸翎毛、花卉和靜物畫作品,他還將歐洲的油畫、銅版畫以及天頂畫、焦點透視畫的技法傳授給供職宮廷的中國畫家,在清代宮廷內形成了一種「中西合璧」的新穎的繪畫風格,在清代畫壇獨樹一幟。郎世寧的繪畫,重視明暗透視關係,用中國畫工具,按西洋畫方法作畫,達到精細逼真的藝術效果。
  • 古代名畫之孔雀開屏圖——郎世寧所繪《孔雀開屏圖》金銀紀念幣鑑賞
    1993年發行的中國古代名畫系列《孔雀開屏圖》金銀紀念幣,圖案取自清代著名畫家郎世寧的《孔雀開屏圖》,是一幅融中西繪畫技法於一體的作品。其中20盎司銀幣榮獲1995年「世界銀幣大獎」最佳銀幣獎。它由上海造幣廠鑄造,共發行金幣5枚,重量規格分別為20盎司、5盎司、1盎司、1/4盎司、1/10盎司;銀幣3枚,重量規格分別為20盎司、5盎司、1盎司。
  • 副業比主業出色,清代官員畫家董邦達繪《秋山草堂》
    在古代,有些人的主業不是繪畫,但他們的作品比專業畫家畫得都好。比如唐代的閻立本,他主業是個官員,副業是繪畫。由於他畫功精湛,李世民常常讓他畫一些命題作品。閻立本對此不太高興,傳說他曾經告誡過自己的兒子,千萬不要學習繪畫。
  • 柳宗元被貶謫的心路歷程:從「寂寞但垂綸」到「無我之境」
    寂寞但垂綸年僅20歲就火速出仕的柳宗元可謂是意氣風發,在任期間他大力主張改革,三十歲時與劉禹錫一起得到當時權臣王叔文的重用,此時柳宗元也被提升為禮部員外郎,正準備大展才幹。不過柳宗元沒想到的是,而後「王叔文集團」改革失敗,自己也受到牽連。
  • 從釣魚臺到「長春垂釣」,老北京釣魚閒情不減,妙處更多
    作者 宗春啟《巖畔垂綸圖》軸,(清)王愫繪古往今來釣魚臺自古便有人釣魚。最早被記載的垂釣者,要數三千年前的姜太公。他是姜姓部族長,名尚,在神話故事中又被稱為姜子牙。《寒江獨釣圖》扇頁,(清)胡錫珪繪高適的《漁父歌》則寫的是釣魚人。他詩中的漁父雖然一動沒動、一言未發,卻是活脫脫躍然於紙上:「曲岸深潭一山叟,駐眼看鉤不移手。世人慾得知姓名,良久問他不開口。筍皮笠子荷葉衣,心無所營守釣磯。料得孤舟無定止,日暮持竿何處歸。」
  • 明代隆慶、天啟年間畫家、繪墨模名手——丁雲鵬作品解讀
    明代隆慶、天啟年間畫家、繪墨模名手。擅畫人物、佛像、山水等。曾為名墨工程君房、方於魯畫墨模,並供奉內廷十餘年。董其昌贈以「毫生館」印章。其人物畫早年畫風工整秀雅,晚年沉著古樸。山水師法宋元諸家,初以雋秀為工,後趨於古拙。亦能為書籍作插圖,對徽州版畫頗有影響。
  • 從釣魚臺到京西八景之「長春垂釣」,老北京釣魚閒情不減,妙處不少
    《巖畔垂綸圖》軸,(清)王愫繪古往今來釣魚臺自古便有人釣魚。最早被記載的垂釣者,要數三千年前的姜太公。他是姜姓部族長,名尚,在神話故事中又被稱為姜子牙。《寒江獨釣圖》扇頁,(清)胡錫珪繪高適的《漁父歌》則寫的是釣魚人。他詩中的漁父雖然一動沒動、一言未發,卻是活脫脫躍然於紙上:「曲岸深潭一山叟,駐眼看鉤不移手。世人慾得知姓名,良久問他不開口。
  • 古詩文中釣魚的意境
    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畫:冰天雪地寒江,沒有行人、飛鳥,只有一位老翁獨處孤舟,默然垂釣。仔細品味下,這潔、靜、寒涼的畫面卻是一種遺世獨立、峻潔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徵。作者入筆並不點題,他先寫千山萬徑之靜謐悽寂,棲鳥不飛,行人絕跡。然後筆鋒一轉,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綸而釣的蓑翁形象。
  • 民間傳統習俗舞獅,雄獅歡舞慶盛世
    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舊唐書·音樂志》亦記有:「太平樂亦謂之五方獅子舞。」後來「五方獅子舞」流行到民間,成為年節和重要慶典的重要活動,用以表達太平盛世、吉祥如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之意。五方獅子舞」是以紅、黃、藍、白、黑五色分別代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五頭獅子各飾一種顏色代表一個方位。
  • 志同道合,金石為伴,金心蘭繪《校碑圖》
    清代文人在學術研究方面成果頗多,尤其是乾嘉年間在江南地區興起的金石研究,讓清代學術圈有了耀眼的光彩。金石研究的範圍包括青銅器和石刻碑碣,通過其上記載的文字,為經史研究補充證據。研究金石的學者多才多藝,他們在書畫領域的造詣也有過人之處。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近日,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兩者代表作品一百餘件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
  • 重點作品賞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
    歌麿被稱為「青樓畫家」,他對吉原生活了如指掌,對青樓美人觀察入微,以平等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將女性形象刻畫得含蓄而典雅。,至清代樣式和玩法已基本完善。此圖繪兩位貴族仕女在專注出牌,畫面顏色鮮麗如初,人物髮髻衣著及身後門扇刻畫精細,神態表現細膩,是楊柳青早期年畫中的佳品。原為兩幅一對,今僅存此幅。
  • 明末女畫家李因:高清絹本《芙蓉鴛鴦圖》軸賞析
    《清李因芙蓉鴛鴦圖》本名《芙蓉鴛鴦圖》,是中國清代女畫家李因創作的國畫作品,是一幅以芙蓉和鴛鴦為主題的花鳥圖。該作品由上海博物館收藏。中文名:清李因芙蓉鴛鴦圖 作 者:李因 創作年代:清代 現收藏的:上海博物館 規 格:縱115釐米,橫47.3釐米 材 質:紙本
  • 清代大師惲壽平最養眼的那些花鳥畫!!
    清 惲壽平《花卉圖》上海博物館藏惲壽平(1633-1690年)是清代著名的山水和花鳥畫家,與「四王」和吳歷並稱「清初六大家」。惲壽平的畫法是一種「點花粉筆點脂,點後復以染筆足之」的體貌,方薰認為這是「前人未傳此法,是其獨造」的新風貌,它融工筆與寫意之精華為一體,既有工筆畫形態逼真,更具寫意畫的傳神。
  • 無法而法,乃為至法,張大千繪《山居圖》
    張大千 山居圖其實,僅憑身體上的原因,是無法讓張大千在藝術創作上走得如此超前。他可以開創新的技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受清初畫家石濤影響很大。張大千 山居圖 局部如何理解石濤的觀點呢?畫家在創作中不能保守,要有勇氣和膽量進行創造性的變化。變化意味著打破已有的技法和表現形式,但變化一定要符合藝術創作規律。
  • 一個弱女子的千古奇文---《璇璣圖》
    璇璣圖這段迴文詩的讀法是從第一行的「夫」字開始,向右斜念下去,然後再按網狀順序念到第一行中間的「妻」字上,便成為一首十六行的七言詩:夫婦恩深久別離,鴛鴦枕上淚雙垂。思量當初結髮好,豈知冷淡受孤悽。        蘇蕙的「璇璣圖」轟動了那個混亂的時代,大家爭相傳抄,試以句讀,解析詩體,然而能懂的人寥若晨星。「璇璣圖」流傳到後世,又不知令多少文人雅士傷透了腦筋。唐代女傑武則天,就「璇璣圖」著意推求,得詩二百餘首。宋代高僧起宗,將其分解為十圖,得詩三千七百五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