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眾股份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1、經營情況 2019年由於全球汽車行業普遍低迷,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和行業政策因素等疊加影響,乘用車產銷量出現較大幅度下滑,產銷量分別為2,075.8萬輛和2,069.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0.2%和7.4%。受國內乘用車市場出現銷量負增長的影響,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94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0.07%,2019年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103.31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36.18%。 2、市場開拓 2019年公司獲得新項目價值約2.82億元;當年新產品實現營業收入9525萬元。新項目的取得和新產品實現量產,是公司今後幾年的快速增長的紮實基礎。 2019年公司特種聚氨酯減震元件業務獲得了奧迪(德國),一汽大眾,上汽大眾,長安福特等主流車型多個項目,並實現了通用北美新業務的突破,作為一級供應商獲得了通用北美新項目。 2019年公司輕量化踏板業務獲得了上汽乘用車和吉利汽車的大部分新車型項目,奇瑞和江鈴的踏板產品實現批量供貨。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新能源車企項目開始批量供貨,供貨量逐漸攀升。 3、產品開發 在產品開發上,公司特種聚氨酯減震元件業務、輕量化踏板和電子油門業務穩步發展,產品質量穩定,獲得了顧客的好評。 報告期內,公司電控系統新產品完成開發所需的生產設備、檢測設備、測試標定匹配設備建設,並具備了初步的臺架測試、系統標定匹配能力;完善了電控系統新產品團隊建設,具備了產 品開發、系統匹配、檢測試驗、質量管控等方面能力;同英國某公司達成初步合作協議,啟動了 一個合作項目。報告期內,已完成電控產品首個項目的樣件開發及樣件交付。 4、基礎研發 報告期內,公司減震新材料投入生產應用,公司懸架系統基礎研發工作按計劃正常進行。新材料研發成果在生產中的實際應用將有效控制產品成本;系統工程研發成果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的 運用,將明顯提高產品開發效率,並增加了提前參與客戶新車型配套產品開發的機會。這些將進 一步提高公司主導業務的市場競爭力。 報告期內,公司電控系統新產品完成開發所需的生產設備、檢測設備、測試標定匹配設備建設,並具備了初步的臺架測試、系統標定匹配能力;完善了電控系統新產品團隊建設,具備了產 品開發、系統匹配、檢測試驗、質量管控等方面能力;同英國某公司達成初步合作協議,啟動了 一個合作項目。報告期內,已完成電控產品首個項目的樣件開發及樣件交付。 5、專利 報告期內,公司(含下屬公司)申請專利並獲得受理19項,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含下屬公司)累計獲得專利受理數92項,已獲得專利授權53項,其中材料技術相關的發明專利17項,產品設計技術相關的實用新型專利36項。 6、運營管理 報告期內,公司進一步全面推行精益生產,全員質量管理,增強運營製造能力,在提高設備運行效率、提升產品一次合格率、提高原料利用率和降低輔料消耗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報告期內,公司繼續實施生產「自動化」建設,並取得較好成績。公司通過產線自動化改造在產品生產工序優化方面、產品合格率提升方面、原料利用率提高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報告期內,公司通過對產品後道工序優化及產線升級,在減員增效、縮短產品製造周期、提高物料周轉率等多個方面有了顯著提升。 報告期內,公司按2019年年度計劃,完成子公司生產線「自動化」改造,建設完成後,公司整個運營能力將得到全方位提高。 公司本著「以人為本」宗旨,公司始終嚴格遵守政府法律法規,不斷加大對工作環境改善投入,根據環保法規要求,建造車間VOC處理系統及輔料回收再利用系統,不但顯著提高員工滿意度和 工作熱情,而且也節約成本,同時也實行公司新「安全管理制度」及全員安全管理理念,有效消除了生產安全隱患。 報告期內,公司嚴格按照ISO14001及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運行。 報告期內,公司積極貫徹落實《上海市環境保護條例》等有關規定,對建設項目加強環境保護管理,同時公司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完全符合國家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7、募投項目情況 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原定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為2020年3月,公司根據目前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際情況和需要,經審慎評估,將項目作延期調整,並在2020年4月24日召開的第三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中通過了《關於公司部分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延期的議案》,將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日期調整為2020年12月31日。截至報告期末,該項目主體工程建設已完成,實驗設備、輔助配套等建設正在準備實施中,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累計已投入募集資金4,586.61萬元。 8、新能源汽車業務 2019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十年來首次下滑,報告期內新能源乘用車產量120.6萬臺,累計同比2018年下降3.98%。 公司底盤懸架系統特種減震元件和輕量化踏板總成廣泛應用於新能源車,公司同時根據未來汽車底盤系統電動化發展趨勢,公司積極參與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和製造。 懸架系統減震元件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應用: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新能源車型配套減震元件銷售數量約187萬件,佔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約38.7%;公司先後獲得了一汽大眾MEB平臺項目、上汽大眾MEB平臺項目、奧迪(德國)e-tronGT,奧迪德國PPE平臺,GM電動車平臺等項目,同時公司與新興新能源「造車新勢力」聯合發開了多個項目。 公司特種聚氨酯減震元件除了應用在傳統的懸掛系統,在新能源電動車上可擴大應用範圍,目前已可預見拓展至電動機懸置、電池底座懸置等新的應用,可為公司業務持續增長提供新的增 長點。 操控系統輕量化踏板總成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應用: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新能源車型配套輕量化踏板總成銷售數量約16.35萬件,佔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約13.55%;在原有新能源客戶和開發項目基礎上,新興新能源「造車新勢力」項目批量供貨,配套量逐步上升,為未來新能源業務進一步增長打下良好基礎。
二、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2019年由於全球汽車行業普遍低迷,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和行業政策因素等疊加影響,乘用車產銷量出現較大幅度下滑,產銷量分別為2,075.8萬輛和2,069.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0.2%和7.4%。受國內乘用車市場出現銷量負增長的影響,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94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0.07%,2019年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103.31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36.18%。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1、行業發展進一步放緩 中國已連續多年保持汽車產銷量全球第一,隨著汽車基數的增大、國家宏觀經濟增速的下降、大中城市車輛限購、限行等因素影響,預期2020年汽車行業將延續2018年以來的下行態勢,整車銷量預計下滑10%左右。 2、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行業集中度逐步提高 2018年以前中國汽車行業保持了持續多年的快速增長,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數量眾多的整車廠和零部件企業,未來隨著行業發展趨勢下行,市場競爭勢必會更加激烈,行業集中度會越來越高,一些缺乏核心技術能力和運營效率底下的企業會被逐步淘汰,而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會從中勝出,並帶來更多的產業併購機會。 3、疫情和去全球化會思潮帶來更多的國產化機會。 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疫情給中國以及全球經濟帶來了重大創傷,並引發了去全球化的思潮,各國更加關心本國產業的完善和發展,由此帶給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更多的國產化機會。 4、汽車消費升級與節能要求為公司產品帶來更多的市場機遇 懸架系統減震元件對車輛的行駛穩定性和駕乘舒適性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汽車消費升級,公司的微孔聚氨酯材料類減震產品的應用範圍有望進一步擴大。另外,雖然國內乘用車整體增速可能放緩,但新能源車的佔比越來越高且增速不減,而新能源車對減震元件的減震性能需求和耐久性要求更高,公司減震產品將迎來更大的市場需求。 公司踏板總成產品的明顯優勢是輕量化和集成化,汽車節能和輕量化的要求將為公司產品帶來更大的市場機遇。同樣,新能源車對汽車輕量化的要求更高,公司踏板產品將迎來更大的市場需求。 (二)公司發展戰略 1、公司願景、使命和價值觀 願景:致力於為每一輛車提供安全和舒適,成為技術領先的全球化企業。 使命:員工為本、顧客滿意、公司增長、環境友好 價值觀:正道、共享、創新、高效 2、總體思路 通過內生和外延兩個渠道,強化現有業務核心競爭力,積極發展新業務,趕上汽車行業新「四化」的發展浪潮,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 3、業務發展戰略: 減震業務國際化 踏板業務成為國內主流合資品牌核心供應商 新業務聚焦關鍵核心客戶 4、現有業務: 繼續加大減震元件、踏板總成、電子油門等公司現有核心產品的市場和研發投入,強化核心競爭優勢,力爭在5年內實現緩衝塊國內市場份額第一,國際市場份額翻一番;踏板總成國內市場份額第一。 同時積極在國內外尋找併購機會,通過外延發展,加快減震元件、踏板總成、電子油門等公司現有核心產品的發展速度,實現緩衝塊全球市場份額第一,踏板總成和電子油門成為全球知名供應商。 5、新業務: 結合汽車行業新「四化」和我國智能化裝備及工業4.0的發展浪潮,主要通過外延方式,積極發展新業務,在主動懸架系統、電動穩定杆系統、剎車輔助系統、智能驅動系統、汽車新材料等領域開發、投資新的增長點。力爭在5年內新業務收入佔比達到20%,10年內新業務佔比達到50%。 (三)經營計劃 1.在切實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確保生產經營平穩有序,積極應對宏觀經濟變化,抓住新的業務機會,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銷售收入確保增長; 2.貫徹事業群模式,繼續推行快速響應,首席責任制,切實推行快速反應小組,加大市場一線的自主性、能動性,強化公司快速反應、優質服務的傳統優勢,促進客戶滿意; 3.配備專項資源,加大減震業務國際市場和踏板業務進入合資品牌等重點市場開發力度,積極拓展全新客戶,增大新產品的市場份額; 4.加快海外研發中心布局,繼續加強產品研發投入力度,提升減震業務的開發驗證能力和建設系統開發能力,啟動踏板產品自動化裝配產線的建設。 5.完善項目轉產評價;完成年度研發課題目標;設立技術委員會,推行研發項目立項和驗收管理制度,組織規劃公司新技術、新業務發展方向、技術能力提升課題和自動化項目,強化現有產品核心競爭力,尋找、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6.繼續加大自動化投入和推進精益生產管理,完成年度自動化、效率提升和降成本目標。 7.繼續推行安全生產、全面預算等各項內控管理制度,加大環保基礎設備投入,順應政策要求,綠色生產,降低環保影響,確保公司合規、有序運營和長遠健康發展; 8.繼續推進凱眾大學,立足長遠,為公司培養各級管理幹部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宣傳公司的願景、使命、價值觀和員工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和工作氛圍;公司「菁英發展培訓計劃」常態化,缺編管理崗位內部競聘制度化。技術職稱和技能評定工作常態化,公司人才庫管理程序化 9.研發中心投入使用,改善員工工作環境,提升公司總部形象和研發實力;高起點規劃、建設南通生產基地,把南通工廠建成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標杆工廠; 10.積極開發新業務,電控技術新產品開發成功,建成產線和實驗設施,獲得客戶定點和產品認可。 11.持續推進公司信息化建設,規範公司各項事務流程化,審批便捷化,進一步優化各信息化應用軟體系統。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 1.宏觀環境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及全球傳播,打亂了產業的正常運行節奏,居民收入降低,消費能力進一步下降,可能會對全球經濟和汽車消費造成衝擊,公司相關產品有可能達不到預期銷量。同時,中美貿易摩擦存在不確定性,海外市場拓展計劃有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 2.匯率波動風險 人民幣、歐元、美元的匯率波動幅度增大,公司出口產品售價和進口原料採購成本可能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公司的產品銷售額和產品成本。 3.行業競爭風險 公司所處汽車行業面臨繼續下行風險,市場競爭加劇,可能導致整車企業競相降價,部分汽車廠商出現大幅虧損,最終傳導到零部件企業。 4.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公司產品主要原材料為聚氨酯原料、工程塑料、電子元件以及金屬外購件,原材料的價格變化對公司利潤有一定影響。
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一)技術優勢 1、概況 公司的技術優勢突出體現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材料配方技術和與整車企業同步開發的工程技術能力。公司擁有一支由經驗豐富的技術專家和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年輕科技人才相結合組成的 研發隊伍。公司在技術研發領域涉及材料研發、產品設計與開發、工藝開發與模具設計、新技術 開發、產品應用及延伸研究等多個專業,在材料技術、產品設計與製造技術、產品開發管理以及 產品應用延伸研究等方面具備明顯優勢。公司通過近20年來不斷的自主研發、技術創新以及實踐積累,公司產品性能不斷改進,產品材料配方技術以及產品製造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公司是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業、上海市市級企業技術中心、上海市企事業專利工作試點單位和浦東新區社會領域信息化試點單位,全資子公司洛陽凱眾是河南省高新 技術企業。 2、報告期內重大技術進展 報告期內,公司減震新材料投入生產應用,公司懸架系統基礎研發工作按計劃正常進行。新材料研發成果在生產中的應用將有效控制產品成本;系統工程研發成果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的運用,將明顯提高產品開發效率,並增加了提前參與客戶新車型配套產品開發的機會。這些將進一步提 高公司主導業務的市場競爭力。 報告期內,公司已投產的減震元件全自動生產線運行平穩,公司製造規劃部門正按計劃全面推進生產自動化改造工作。公司產品的製造技術水平、生產效率及質量穩定性將再上新臺階。 報告期內,公司電控系統新產品完成開發所需的生產設備、檢測設備、測試標定匹配設備建設,並具備了初步的臺架測試、系統標定匹配能力;完善了電控系統新產品團隊建設,具備了產 品開發、系統匹配、檢測試驗、質量管控等方面能力;同英國某公司達成初步合作協議,啟動了 一個合作項目。報告期內,已完成電控產品首個項目的樣件開發及樣件交付。 3、專利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含下屬公司)申請專利並獲得受理19項,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含下屬公司)累計獲得專利受理數92項,已獲得專利授權53項,其中材料技術相關的發明專利17項,產品設計技術相關的實用新型專利36項。 (二)客戶優勢 伴隨中國汽車零部件的國產化進程發展壯大,公司依據出身於研究院的專業技術背景,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具備顯著的先發優勢和QSTP(質量、服務、技術、價格)的綜合優勢,在底盤懸架系統特種減震元件相關產品方面,打破了外資企業多年的壟斷並得到快速發展,目前在國內市場份額已經達到31.7%左右,並持續提升。 公司經過近20年的市場拓展和積累,已與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一汽大眾、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本田汽車、神龍汽車、上汽乘用車、上汽大通、上汽通用五菱、長城汽車、江淮汽車、廣汽集團、北汽集團、吉利汽車、奇瑞汽車等國內主要整車企業建立了良好的戰略合作關係,公司的客戶資源覆蓋面廣且結構完善。 公司在深耕國內汽車配套市場保持領先優勢的同時,積極推進核心業務的國際化發展,逐步與保時捷、大眾(德國)、奧迪(德國)、GM(北美)、福特(北美)、菲亞特-克萊斯勒(北美)、本田(日本)、三菱(日本)、馬自達(日本)、ZF採埃孚(德國)、BWI(北美)、Tenneco集團、Showa集團等國際知名整車企業及知名減震器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客戶合作關係。 公司結合現有客戶資源和產品技術優勢深入拓展了輕量化踏板總成業務,在上汽乘用車、吉利汽車、上汽通用五菱、北汽集團、上汽大通、南京依維柯、奇瑞汽車、東風柳汽、東風乘用車 等客戶處業務發展迅速。 公司底盤懸架系統特種減震元件和輕量化踏板總成廣泛應用於新能源車,已與上汽大眾、一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車、吉利汽車、保時捷、大眾(德國)、奧迪(德國)等傳統優勢汽 車廠的新能源車型開發配套,同時公司與新興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為公司 經營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質量優勢 公司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建立了「以顧客為中心」的質量管理體系,堅持「質量第一」的管理原則。在產品開發階段,實施開展先期質量管理程序;生產過程階段,以「質量第一」原則為本,不斷優化工藝流程,公司本著「不製造,不傳遞,不接受」的「三不」原則以及「零缺陷」質量管理理念,確保給客戶提供性能優良、品質可靠的產品。公司大力推進生產設備自動化改造,不僅提高生產效率,改善作業環境,同時提高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公司優良的產品質量和良好的質量管理體系得到了眾多客戶的認可。 近幾年來,公司持續獲得政府及客戶的多項榮譽和獎項,其中包括連續6年(2014-2019年)獲得GM通用全球優秀質量供應商獎。 報告期內,公司已通過了德國TV萊茵公司IATF16949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中國質量認證中心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覆審,並取得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四)管理優勢 公司高層管理人員都具有十幾年以上的行業技術積累和豐富的管理經驗。經過多年的摸索,在消化吸收眾多先進企業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公司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較為完善的經營管理制 度和內部控制制度。 在決策管理方面,公司實行現代化管理,在信息傳遞和決策程序上實現快速上傳和高效決策,從而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滿足多變市場的需要。在經營成本管理上,公司實行從嚴控制,杜絕 鋪張浪費,合理有效的降低經營管理成本。 在生產管理方面,公司強化成本和質量管理,持續提升產品的優良率,並通過加強對設備、人員和生產現場運營的管理,有效提高了流程總體效率,實現高質量、高速度、低成本,實現企 業效益的最大化。 在全面信息化管理方面,公司通過運用企業管理系統和其他專業流程管理軟體系統,將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精細化生產管理理念和現代數位化管理技術相結合,從訂單管理、計劃管理、採 購管理、過程管理、成本管控、到倉儲和物流管理等各業務環節來實現採購過程優化、產品精益 生產、庫存成本和質量成本控制優化等。 在人才管理方面,公司創辦了凱眾大學——「菁英發展計劃」首屆培訓班學員正式開課,通過周期性的培訓持續培養一批公司內部有潛力的骨幹,結合引進適合公司高速發展的高級人才,提高了公司員工整體能力。同時公司通過定期開展與企業文化相關的座談會及各類團隊建設活動,從物質層、行為層、制度層、理念層來不斷地宣導公司企業文化,切實增強了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來源: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