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作於李白在湖北安陸居住期間,乃開元十六年暮春之作。
李白在湖北安陸居住期間,結識了長自己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讚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六年的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會面。孟浩然如約而來,與李白一起小住數日。待孟浩然乘船東下時,李白親自送他到江邊,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送別詩。
這次離別正值開元盛世,煙花三月,天下太平,春意盎然,從黃鶴樓到揚州,一路繁花似錦。揚州是當時整個東南地區最繁華的大都會,加之當時的李白青春年少,心中不僅沒有憂愁和悲傷,反倒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所以在送別之際,他的心早已跟著孟浩然飛向遠方,激情澎湃,詩意大發。
黃鶴樓乃登覽勝境,揚州乃淮左名都,煙花三月,又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時光。「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當然是很愉快的事,用不著發愁。然而好友分手,仍有惜別之情,何況一路風波難測,不能不關心摯友的安全。於是目送神馳,情見乎詞,又寫出了千古妙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三、四兩句寫景如繪,無須多說,值得注意的是:一個「見」字,可以想見送行者佇立江畔,依依悵望的神情。悵望的過程是漫長的,寫「孤帆遠影」,實際上已越過許多畫面。船剛開動,所凝望的當然是船上的「故人」。故人的身影越來越模糊,視線仍不肯轉移,而所能望見的,只是碧空映襯的一片白帆。直望到白帆越來越小,以至於完全消失,還在望,望那一線長江向天際流去。一字未說離情別緒,而別緒如長江不盡,離情如碧空無涯。情含景中,神傳象外,具有無窮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