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感悟之四:庖丁解牛
大道三千,皆出一門。
庖丁解牛講的是養生和境界。
有人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出神入化,但是他們教出的弟子卻不怎麼樣,這的確是可以解釋的。
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道和術。
道是個很玄的東西,很難解釋。
老子說聖人得一而萬事畢,這個「一」就是庖丁解牛的技藝境界。
庖丁解牛真的是在說宰牛麼?
竊以為養生主說的是怎樣保全自身,要不然宰個牛有什麼好養生的。
莊子是有定位的,比如這裡對人就用刀來代指,有的刀幾個月就壞了,有的刀十九年都沒有絲毫損壞,這才是養生觀。
怎麼養?
要順著骨節的縫隙,割斷筋脈。
怎麼樣才能明白骨節的薄弱點?
所謂目無全牛,順勢而動。
這才是保養刀的辦法。
至于于文惠王,無非是明白了如何在諸侯的紛爭中保全自己,割裂別人。
1,
積累到極致,運用到極致。
積累與運用相互促進。
2,
持之以恆。
三天打魚,兩日曬網,是積累的大忌。
積累看似容易卻艱辛。
3,
庖丁進行的是專項積累,這是一種研究性學習。
這樣的積累是學習的命門。
4,
要在積累運用中思考,抓住「肯綮」所在,才能事半功倍。
5,
要在積累運用中總結,「進乎技」才能達到「道」的境界。
6,
熱愛本職工作。
潛心「解牛」,才能「遊刃有餘」。
熱愛、興趣、激情是事業成功之源。
7,
尊重客觀規律。
反覆實踐,活用多用,不斷積累,認識和掌握事物的規律,才能遊刃有餘。
8,
學習,掌握科學的方法。
9,
藏鋒。
一個人鋒芒畢露不好,有人羨慕就有人嫉妒。
成大事者必遵循一「藏」字,所謂刀背藏身。
10,
直面困難。
找準問題的薄弱環節,勇於面對。
11,
解決矛盾處理問題時應注意保護自己,避免傷害自己。
12,
熟能生巧。
前提是要循序漸進。
13,
即使把握了事物的規律,但面對具體問題,仍要有謹慎的態度,才能把事情做好。
我們們在生活中應學會「善刀而藏之」,即在處理問題時要順應事物發展的規律,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
我們也可以把庖丁解牛這件事理解為一個:得道的模型。
得到模型也可以理解為成神之路。
路徑如下:
聞到_識到_悟道_行道_得道!
提出好的問題_分解問題_總結問題的規律_踐行規律_熟能生巧/技藝超群/出神入化/技道轉藝道=成神!
最後用莊子語錄來總結一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以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補充一個:
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削木材制車輪。
輪扁問齊桓公:請問,主公所讀的是什麼書呀?
桓公:聖人之言。
又問:聖人還在嗎?
桓公:已經死去了。
輪扁:那麼您所讀的書不過是聖人留下的糟粕罷了。
桓公:我讀書,你一個做輪子的如此大膽妄議!說出道理來可以放過你,沒道理可說就要處死。
輪扁:
我說說製作輪子吧。
砍削木材製作輪子,榫頭做得過於寬緩就會鬆動而不牢固。
做得太緊了又會滯澀而難以進入。
我做得不寬不緊,得心應手。
可口裡說不出來,但其中自有分寸在。
我無法準確的教會我兒子,我兒子也不能從我這裡得到做輪子的經驗和方法。
我七十歲了,還在獨自做車輪。
古人和他們所不能言傳的東西都會一起死去,那麼您讀的書不過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罷了!
輪扁斫輪,
而不能說出斫輪的道理,
這就是:言不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