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維也納

2021-03-05 南風窗

「戴黑頭套的白衣人」當街行刑式槍殺路人,發生在萬聖節後第二天;維也納商業街上人們發足狂奔的視頻,搖動觀者心旌。

最新消息是,有1名經營炒麵店的奧籍浙江青田人(陳志彬)身中兩槍死亡,1名中國公民受輕傷。另有3名平民死亡。

事發地附近的「瑞典廣場」是維也納市中心地標之一,多年前我曾去過。記得往西南走不到10分鐘,穿過一路高檔商店的商業街,便到了另一個地標,擁有世界第三高尖嗒的聖斯特凡大教堂。

11月2日晚,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發生槍擊事件,造成至少7人死亡、多人受傷。圖為襲擊發生地圖示,標紅處為此次發生在Seitenstettengasse一座猶太教堂附近的恐襲

這次發生在美國大選日前夜的襲擊,已有「聖戰分子」和「伊斯蘭國」先後認領,稱是為了報復奧地利參與國際聯軍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同一天稍早時候,阿富汗喀布爾大學遭「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襲擊,死傷44人(包括3個兇徒)。

如果真是全球恐襲的一環,為什麼這次輪到奧地利?

11月3日零時起,奧地利按計劃重新實施全國「封鎖」(至11月底),以遏制飆升的疫情(日增四五千例)。「封鎖」令生效的前一晚,首都維也納的許多市民聚在酒吧、餐館,以挽留衣香鬢影的熱鬧時光。

悲劇恰在此時發生。

一名猶太教神職人員說,他住在猶太教堂(當時對外關閉)的大樓裡,「聽到槍聲之後,我們從窗戶往下看,看到槍手朝各個酒吧和餐館(街邊露天區域)的客人開槍」。

他說:「持槍者到處亂跑,並在我們大樓前至少射出了100發子彈。」

稍後,維也納還有5個地點發生槍擊,至少十多名路人被擊中,多人傷重不治。

「聽起來像鞭炮,然後我們意識到那是槍聲。」一位路過的市民說。

迅速趕到的警方擊斃了一個兇徒,當場抓獲了一名嫌疑人,隨即在全城展開大搜捕,特種部隊也已介入。而原先由警方承擔的部分治安職責(如守衛主要建築物),轉由軍隊接管。

應急部門響應後,市中心傳出警笛聲和直升機聲,有其他州的救護人員趕來支援。大量武裝警察把守著該市舉世聞名的歌劇院附近的一條通道。

警方敦促社交媒體用戶不要發布正在進行的警察行動的視頻,以免危害警察。

社交媒體上一段錄像顯示,一名槍手在猶太教堂所在的鵝卵石街道上奔跑射擊,並大喊大叫。另一段視頻顯示,一名警察在與兇徒展開槍戰時不幸被擊中,受傷倒地。

錄像顯示,其中一名槍手沿著教堂所在街道奔跑,在用突擊步槍射傷一名路人後,再折返上前對其進行了補槍

奧地利擁有歐洲最寬鬆的控槍法,平均每100人擁有30支槍。據說,這次兇徒使用的AK-47突擊步槍是民用版,很可能是在當地採購的。

年輕的總理塞巴斯蒂安·庫爾茨說,襲擊者「裝備了很好的自動武器」,並且「經過專業準備」。現年34歲的實權總理庫爾茨大學肄業,領導著奧地利中右的人民黨,是限制非法移民的急先鋒。

內政部長卡爾·內漢默說,邊境檢查得到了加強,星期二不要求兒童上學。「根據我們目前所知,至少有一名肇事者仍在逃亡。」當地居民被要求待在家中,遠離窗戶及公共運輸。

稍晚傳來消息:被擊斃的嫌犯是「伊斯蘭國」支持者,名為庫伊蒂姆·費祖萊,20歲,出生在維也納南部,曾因想加入「伊斯蘭國」被判監22個月,但被提前釋放,目前其公寓已被炸毀。當局在對維也納及其附近的18處房產進行搜查時,拘留了與襲擊者有關的14人。

奧地利已經多年沒有發生過嚴重恐襲。1981年,在前述猶太教堂,有兩名巴勒斯坦人發動襲擊,造成2死18傷。1985年,一個巴勒斯坦極端主義組織用手榴彈和步槍襲擊了維也納機場,炸死3名平民。

今年8月,奧地利逮捕了一名31歲的敘利亞難民,他涉嫌試圖襲擊第二大城市格拉茨的一名猶太社區領袖。

不到3個月後,該國「倖免於近年來歐洲嚴重恐襲」的記錄被打破。

哀悼來自世界各地。歐盟、法國、荷蘭、挪威、希臘和美國的高級官員,對「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遭襲擊表示震驚。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推文中說,法國「與今晚遭受襲擊的奧地利人民一樣感到震驚和悲傷」。

「在法國之後,這是又一個遭到攻擊的友好國家。」他對兇徒語帶威脅地說,「這是我們的歐洲。我們的敵人需要知道他們正在與誰打交道。我們不會屈服。」

上周四,在法國南部海濱城市尼斯,一名突尼西亞男子進入聖母升天大教堂後,用刀殺害三人,其中一名婦女系被斬首。此前,有巴基斯坦難民在《沙爾利周刊》舊總部外炸傷兩人;一名在有關表達自由的課程中向學生展示先知穆罕默德漫畫的教師,遭到來自車臣的18歲激進分子斬首——法國舉國哀悼,隨後在索邦大學為之舉行國葬。

2020年10月16日,法國教師塞繆爾·帕蒂(Samuel Paty)被18歲的襲擊者Abdoulakh Anzorov斬首,後者被警察開槍打死。10月18日,法國巴黎,抗議者舉著寫有「我是老師」的橫幅聚集在共和國廣場,抗議恐怖主義,並對被暗殺的法國教師塞繆爾·帕蒂表示敬意

馬克龍誓言捍衛言論自由。蓋達組織則敦促殺死侮辱先知的人。

法國已經發出了最高級別的恐怖主義警報。當局部署了數千名士兵來保護禮拜場所和學校等,相關警衛人員還將增加到7000人。有關方面警告說,穆斯林世界(如土耳其、黎巴嫩、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的反法抗議活動仍在繼續,法國駐沙特吉達領館警衛也被捅了,可能還會發生其他伊斯蘭激進分子襲擊的事件。

5年前,同樣是在11月,巴黎的多個文體娛樂休閒場所遭到連環槍擊和爆炸襲擊,導致至少130人死亡、368人受傷。「伊斯蘭國」事後認領襲擊。在已知的10名兇徒中,兩人有比利時公民身份,3人有法國身份,還有4名來自敘利亞的僱傭兵。

筆者記憶猶新的一個細節是,巴塔克蘭劇院有一男子沃納不顧安危,哀求槍手放過自己的兄弟,槍手心軟,最終讓他和其餘50多名觀眾保住性命。而這名槍手和3名同夥,最後都死在劇院,他們在警方接近時引爆了佩戴的自殺式腰帶。

2015年11月13日,法國多地發生恐怖襲擊,其中巴塔克蘭劇院內最少有120人死亡,為本次恐怖襲擊中傷亡最慘重的地點

這次維也納襲擊者中,據說也有一人綁了自殺式腰帶,尚待進一步證實。

德國外交部在推特上稱,奧地利的報導「令人震驚和不安」,但又話鋒一轉:「我們不能屈服於旨在分裂我們社會的仇恨。」

這個時候,誰跳得最高,也就成了全球極端分子的靶子。馬克龍便是前鑑。

所以,泛泛地譴責暴力和仇恨,既安全又有交代。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譴責了他所謂的「恐怖襲擊」,並補充說:「我們必須團結一致反對仇恨和暴力。」

川普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賴恩說:「我們與奧地利、法國和整個歐洲站在反恐鬥爭中。」

維也納恐襲事件不是孤立的,除了法國的近例,西歐近年來不乏這樣的致命襲擊事件,不少涉及槍、炸彈和卡車,例如:

2016年3月,三名「伊斯蘭國」自殺炸彈手(均為比利時國民)在布魯塞爾機場和地鐵中炸死32人。7月,法國尼斯市慶祝巴士底日的人群中,駛入一輛重型卡車,造成86人喪生。攻擊者被確認為突尼西亞出生的法國人。12月,一輛卡車駛入德國柏林市中心一個擁擠的聖誕節市場,碾死12人,碾傷48人。

2017年4月,一輛卡車撞入瑞典斯德哥爾摩市中心一家百貨商店,碾死5人,碾傷15人。5月,自殺式炸彈襲擊者在英國曼徹斯特一個擁擠的音樂場所,殺死22名兒童和成人,炸傷59人。6月,3名襲擊者在倫敦橋上和附近酒吧作案,致死8人,致傷至少48人。8月,一輛麵包車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市中心的人群中碾過,至少13人喪生。

2019年11月,英國警方開槍殺死了一名穿著假自殺背心的男子,該男子在倫敦刺死了2人,刺傷3人,然後被路人摔倒在地。當局稱這是恐怖襲擊。

2016年7月14日深夜,尼斯市法國國慶日慶祝活動遭襲,一輛大卡車撞向正在觀看巴士底日煙花表演的人群,造成86人喪生

但維也納恐襲事件又是別具一格的,因為「維也納」三個字本身,就代表了歷史的迴響。

1683年,土耳其人對被黑死病肆掠過的維也納的進攻,被神聖羅馬帝國內外的幾支援軍奇蹟般打退,這被後世論者解讀為「基督教世界對於伊斯蘭世界的重大勝利」。「如果此役是相反的結果,歐洲或許已經不再是現在的歐洲。」

前述奧地利最重要的哥德式建築——聖斯特凡大教堂,其塔樓上重達20噸的銅鐘,原型的熔鑄材料,就來自維也納人戰勝奧斯曼帝國侵略後所繳獲的槍炮。

聽到那裡的鐘聲,會想到文明衝突的歷史,但又不僅於此。

2016年7月,一名18歲的槍手單槍匹馬在德國慕尼黑殺死了至少9人。這位少年沒有與伊斯蘭教的聯繫,但沉迷於大規模殺戮。這次襲擊是在挪威極右翼分子布雷維克連環襲擊5周年之際進行的,當年白人布雷維克殺死了包括本國青少年在內的77人,以示反對執政的挪威工黨引入外來穆斯林移民。

2019年3月,在紐西蘭的克賴斯特徹奇清真寺,澳大利亞籍白人殺死了51名穆斯林,其中包括兒童。

2019年3月,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清真寺發生槍擊事件後,大批民眾參加了惠靈頓守夜活動

在這兩次襲擊中,白人極端分子都提到了1683年的維也納戰役,以使其大規模殺戮合法化。在挪威,布雷維克為紀念維也納戰役400周年,命名了他的所謂「2083宣言」。

然而,這段維也納「反包圍」的戰役,並不是截然的十字架與新月的戰爭。奧斯曼帝國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多民族的政治實體,當時與天主教法國的國王路易十四結盟,其軍隊包圍奧地利城市,是由傳說中的匈牙利新教貴族伊姆雷·索科利加速的——他在奧斯曼帝國的旗幟下進軍,矛頭直指維也納的天主教哈布斯堡家族。

奧斯曼帝國當時也受到了哥薩克人的支持,而哥薩克人來自現在的烏克蘭中部。過去,他們是奧斯曼蘇丹對抗波蘭人和俄國人的有用盟友。相反,參加維也納救援的波蘭軍隊中,有一支重要的塔塔爾族騎兵,他們碰巧是遜尼派穆斯林。

「維也納之戰是一部多元文化的戲劇,」歷史學家達格·赫伯約斯魯德寫道,「這是歐洲歷史複雜而矛盾的轉折的一個例子……從來沒有像歐洲的基督教聯合軍這樣的東西。」

當今西方民族主義者構建的二元稜鏡,並不能準確描述形成歐洲大部分歷史的章節。同樣,把一兩個國家較嚴重的恐襲事件上綱上線到「某宗教已經向某國開戰」,也是不可取的。

歐洲恐襲是不是進入了上升周期,我們還要再觀察。畢竟,此次維也納襲擊的危害遠不如5年前的巴黎連環恐襲,是否會引起又一波瘋狂的跟風,取決於歐洲各國反恐部門的打擊是否足夠精準。

南風窗新媒體 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歡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簡歷:newmedia@nfcmag.com

『2021年·愈日曆』治癒上線

隨心所·愈  點擊購買

相關焦點

  • 血腥的維也納
    稍晚傳來消息:被擊斃的嫌犯是「伊斯蘭國」支持者,名為庫伊蒂姆·費祖萊,20歲,出生在維也納南部,曾因想加入「伊斯蘭國」被判監22個月,但被提前釋放,目前其公寓已被炸毀。當局在對維也納及其附近的18處房產進行搜查時,拘留了與襲擊者有關的14人。
  • 咖啡館裡的青年維也納 | YoungVienna
    「青年維也納?青年維也納是什麼鬼?」「青年維也納確切地說是一群鬼。」「你住口卡卡尼亞的時候你已經用這個辦法糊弄過我一次了。」(為什麼人人都愛卡卡尼亞?| YoungVienna)「。。。。。」「那時候還是春天,現在是五月你自己數數你更新了幾次?然後你還改名!」
  • 維也納何以被稱為「歐洲的心臟」?
    西羅馬帝國崩潰後,維也納又被「蠻族」重新統治,這次來的是日耳曼人。公元881年,維也納第一次以「維尼亞」這個稱呼見於文獻記載,這個名字很可能就是「維也納」的來源。12 世紀時維也納成為地區手工業和商業中心,1137年成為奧地利公國的都邑。此後維也納又作為神聖羅馬帝國(1278年起)的首都。
  • 維也納:秋至美泉宮
    本文轉自【新華網】; 這是9月21日拍攝的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花園內景色。 夏末秋至時節,奧地利維也納當日天氣晴好、溫度適宜,不少市民選擇來到維也納市著名的美泉宮花園內休閒、賞景。 新華社記者 郭晨 攝本文轉自【新華網】; 9月21日,人們在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花園內休閒。
  • 人體解剖書的鼻祖-血腥的彭科夫圖集
    他是奧地利解剖學家,維也納大學教授,狂熱支持希特勒,加入納粹後職位迅速上升。他從1938年開始每天穿納粹制服去上班。 他擔任維也納大學醫學院院長後,立刻清洗教職員工,所有猶太人都被開除,其中包括3名諾貝爾獎得主。
  • 波蘭史上最輝煌的一幕:在維也納再次拯救歐洲!
    本期我們將講述1683維也納圍城戰的最終章!1683維也納圍城戰1:1683年的維也納,土耳其人的嘆息之牆!1683維也納圍城戰2:圖註:維也納守軍總司令,斯塔森伯格伯爵9月8日,維也納城牆上被炸開的缺口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徵兆,斯塔森伯格已經開始疏散居民,準備一個街道一個街道的抵抗奧斯曼人。
  • 維也納體系時期:拿破崙戰爭與維也納會議
    背景:維也納會議是歐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打敗拿破崙一世後舉行的第一次國際會議。1814年9月,歐洲15個王室的重要人物包括俄國沙皇、奧皇、普魯士國王在內,200多個公侯以各國外交大臣都參加了會議。會議的目的名義上是恢復歐洲和平、重建歐洲均勢,實際上是戰勝國劃分歐洲政治疆域和瓜分殖民地,復闢封疆王朝,鎮壓民族運動。
  • 維也納有哪些音樂廳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Wiener Staatsoper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也是維也納的主要象徵,。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四大歌劇院之一。
  • 聆聽來自維也納的聲音!
    來自維也納的新年問候灑向全世界的音樂禮讚2021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即將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奏響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音樂之聲 · 經典音樂廣播央視音樂頻道將對音樂會盛況進行同步轉播名指揮 裡卡爾多·穆蒂每一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都是由世界一流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指揮則由世界上著名的指揮大師輪流擔任。對於每一位指揮家來說,被邀請執棒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都是一份無上的榮光。擔任2021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指揮的是義大利指揮大師裡卡爾多·穆蒂,生於1941年。
  • 維也納遭遇高溫天氣
    6月26日,一名兒童在奧地利維也納施瓦岑貝格廣場戲水消暑。 當日,維也納最高氣溫達到36攝氏度,不少居民來到噴泉和水霧噴灑設施旁降溫消暑。 新華社記者 郭晨 攝6月26日,一名兒童在奧地利維也納施瓦岑貝格廣場戲水消暑。
  • 貝多芬誕辰250年︱貝多芬的維也納:黃金時代的音樂之都
    儘管如今維也納被冠以「音樂之都」的美名,但這座城市並非一直傲立於音樂世界的中心。縱觀維也納歷史,有兩段時期可堪稱其藝術的黃金時代:約1780-1830年的維也納樂派時期與19、20世紀之交的「世紀末的維也納」。
  • 哈布斯堡王朝、藝術維也納
    維也納是哈布斯堡的首都。其統治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南斯拉夫、羅馬尼亞、波蘭、義大利長達五個世紀之久!海頓、薩列裡、莫扎特、貝多芬和舒伯特將維也納古典主義推向頂峰。1869年開幕的維也納國立歌劇院,1870年開幕的金色大廳,1913年開幕的維也納音樂廳——這三座演出場所奠定了維也納的音樂會格局。
  • 維也納酒店集團家具分為幾個檔次?全國的維也納酒店有多少家?
    維也納酒店集團家具分為四個檔次,截止2014年維也納酒店覆蓋全國326個大中城市運營2600多家(在營及在建)分店。 四個檔次分別是: 維也納三好酒店(經濟型)、維也納酒店(中端精品商務類型)、維也納國際酒店(中高端商務類型)以及維納斯皇家酒店(高端商務酒店類型)。
  • 夢幻之城維也納
    首先是尋找經濟又方便的住宿地,由於維也納正值旅遊旺季,酒店比較貴,於是我選擇在Airbnb網站上找當地人租一間房,經濟舒適的同時也可以方便開展工作。 來維也納之前,早已對維也納這座文化之城心嚮往之。
  • 維也納慘遭血洗,歐洲已經到生死存亡的關頭?
    昨天11月2日,歐洲中部時間晚上8點,維也納的人們正在享受最後的夜間愜意時光。所以昨天晚上,維也納的咖啡館和餐廳人頭攢動,大家都想在封城之前最後放縱一下。(圖源:CBC)但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這天晚上,維也納將會經歷一場血腥的恐怖襲擊。襲擊開始於奧地利市中心東北面的「城市會堂Stadttempel」,這座會堂是維也納最大的猶太教會堂。
  • 小約翰·施特勞斯:維也納的「年味兒」
    但「遺憾」的是,他的孩子偏偏和他一樣「倔」,而且幾乎沒太費什麼功夫,便學會了掌控維也納音樂世界的秘密。從此,老約翰和小約翰,這兩人的代溝似乎從來都沒有真正嚴絲合縫地閉上。他們曾經激烈爭執,甚至打起擂臺。但爭執也好,擂臺也罷,最終維也納成全了他們倆,順道給了我們一個不得不接受的結果:在大量新年音樂會的節目單裡,你將很難找出比他們「出勤率」還高的父子。
  • 維也納華爾玆舞步詳解
    WDSF 上海標準舞維也納華爾茲《窗外》維也納華爾茲的基本舞步:
  • 《泰拉瑞亞》血腥寶箱有什麼 血腥寶箱掉落列表
    導 讀 九遊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攻略「泰拉瑞亞血腥寶箱有什麼 血腥寶箱掉落列表」!
  • 貝多芬誕辰250年丨貝多芬的維也納:黃金時代的音樂之都
    儘管如今維也納被冠以「音樂之都」的美名,但這座城市並非一直傲立於音樂世界的中心。縱觀維也納歷史,有兩段時期可堪稱其藝術的黃金時代:約1780-1830年的維也納樂派時期與19、20世紀之交的「世紀末的維也納」。
  • 網球——維也納公開賽:安德森晉級
    新華社/歐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0月27日 (外代二線)(2)網球——維也納公開賽:安德森晉級 10月26日,奧地利選手諾瓦克在比賽中回球。 當日,在維也納進行的奧地利網球公開賽男單首輪比賽中,南非選手安德森以2比1戰勝奧地利選手諾瓦克,晉級次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