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細胞肺癌成為「眾矢之的」,重磅ADC「多點開花」

2020-12-16 騰訊網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美國東部時間5月29日~5月31日,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將首次以線上形式舉辦。作為一年一度規模最大的臨床腫瘤學會議之一,ASCO年會一直是多家生物醫藥和生物技術公司公布最新臨床研究成果的地方。今天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將與讀者分享部分本屆ASCO年會上值得關注的重要臨床進展。

非小細胞肺癌成為「眾矢之的」

肺癌是世界上導致患者死亡數目最高的癌症類型之一,而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佔肺癌患者總數的85%,因此,針對NSCLC的療法開發一直是癌症療法開發的熱點。在今年的ASCO年會上,眾多使用不同機制治療NSCLC的研究將公布最新臨床試驗結果。這些研究代表著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多種典型策略。

泰瑞沙作為NSCLC輔助療法在3期臨床試驗ADAURA中的詳細結果

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開發的第三代EGFR抑制劑泰瑞沙(Tagrisso)已經作為一線療法,在治療攜帶EGFR突變的轉移性NSCLC患者中表現出優異的療效。而在今年的ASCO年會上,該公司將公布Tagrisso作為輔助療法,在治療處於IB、II和IIIA期的NSCLC患者時的療效。在名為ADAURA的隨機雙盲,含安慰劑對照的3期臨床試驗中,682名攜帶EGFR突變的NSCLC患者在完全切除腫瘤之後,接受Tagrisso或安慰劑的輔助治療。試驗的主要終點為無疾病生存期(DFS)。

阿斯利康公司在今年4月上旬宣布,這一實驗由於Tagrisso表現出顯著和具有臨床意義的益處而提前終止。值得一提的是,原本這一試驗預計在2022年結束,能夠提前兩年終止試驗讓人對Tagrisso的療效充滿期待。阿斯利康表示已經開始遞交監管申請,如果能夠獲得批准,將顯著擴展Tagrisso的適用患者群。

羅氏TIGIT抑制劑tiragolumab與Tecentriq聯用的2期臨床試驗結果

TIGIT是一種免疫檢查點蛋白。它在多種免疫細胞中表達,包括CD8陽性T細胞,CD4陽性T細胞和天然殺傷細胞(NK cell)。它是一種CD226共刺激受體的特異性負調節子。TIGIT的表達與T細胞耗竭有非常重要的聯繫。將TIGIT抑制劑與抗PD-L1療法(例如Tecentriq)聯用,可能擴增名為幹細胞樣T記憶細胞(T stem-like memory cells)的重要T細胞亞群,同時防止或逆轉T細胞耗竭。

圖片來源:羅氏公司官網

Tiragolumab是羅氏(Roche)重點開發的新一代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今年年初,羅氏宣布將這一在研TIGIT抑制劑推入關鍵性臨床試驗。在ASCO年會上,羅氏將公布tiragolumab與PD-L1抑制劑Tecentriq聯用,治療表達PD-L1的NSCLC患者的結果。這些數據或許能夠讓我們一窺為何羅氏對tiragolumab信心滿滿。

禮來RET抑制劑治療RET融合陽性NSCLC的臨床試驗結果

禮來(Lilly)公司旗下Loxo Oncology開發的RET抑制劑Retevmo(selpercatinib)上周剛剛獲得FDA加速批准,治療攜帶RET融合變異的NSCLC患者,以及攜帶RET融合或激活性突變的髓樣甲狀腺癌(MTC)和甲狀腺癌患者。在ASCO年會上,該公司將公布Retevmo治療RET融合陽性NSCLC患者的最新臨床試驗結果。讓我們看一看這款新近獲批的精準療法的最新療效數據如何。

重磅HER2抗體偶聯療法Enhertu「多點開花」

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聯合開發的重磅抗體偶聯療法(ADC)Enhertu(fam-Trastuzumab Deruxtecan-nxki)去年底獲得FDA加速批准上市,治療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患者。這款靶向HER2的ADC使用了第一三共DXd技術平臺的獨特連接子和細胞毒性藥物,是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的重點開發項目。雙方計劃展開超過40項臨床試驗,探索Enhertu在治療HER2低表達乳腺癌,以及HER2陽性肺癌、胃癌、結直腸癌和不限癌種適應症方面的療效。

今日,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聯合宣布,Enhertu獲得FDA授予的突破性療法認定,治療HER2陽性的胃癌患者(詳情請看藥明康德今日次條報導)。在ASCO年會上,研究人員將匯報Enhertu在治療HER2陽性晚期胃癌患者的臨床試驗Destiny-Gastric01中的試驗結果。

同時,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還將報告Enhertu在治療HER2陽性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Destiny-CRC01和治療HER2陽性NSCLC患者的Destiny-Lung01的試驗結果。Enhertu能否完成兩家公司「革新HER2陽性腫瘤治療」的願景,讓我們拭目以待。

多家中國公司展示創新療法最新成果

ASCO年會也是中國醫藥公司展示它們開發的創新療法最新臨床試驗結果的「舞臺」,今年的年會上,亞盛醫藥、君實生物、澤璟製藥、康方生物、恆瑞醫藥、正大天晴等公司將展示從小分子靶向藥到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多種創新療法的最新進展。詳情請看:

作為臨床腫瘤學的最大規模行業會議之一,ASCO年會上還有更多重要研究。在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席捲全球的今天,COVID-19與癌症之間的關係也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之一。藥明康德團隊將為讀者追蹤報導ASCO年會的最新進展,敬請關注。

參考資料:

[1] ADAURA is the first global trial for an EGFR inhibitor to show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clinically meaningful benefit in adjuvant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Retrieved May 11, 2020, from https://www.astrazeneca.com/media-centre/press-releases/2020/tagrisso-phase-iii-adaura-trial-will-be-unblinded-early-after-overwhelming-efficacy-in-the-adjuvant-treatment-of-patients-with-egfr-mutated-lung-cancer.html

[2] ASCO 2020 starts to take shape. Retrieved May 11, 2020, from https://www.evaluate.com/vantage/articles/news/snippets/asco-2020-starts-take-shape

註: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藥明康德」微信公眾號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免疫治療助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降復發風險
    肺癌向來是死亡數字最高的癌症之一,不過由於早期肺癌無明顯症狀,所以大部份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或根治性電療,只能選擇化療、紓緩性電療或標靶治療等。針對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而言,同步放療及化療是目前的標準治療。最近有新的研究顯示,如果加入免疫治療,可降低復發風險並延長無惡化存活期及整體存活率。
  • 【JTO重磅】周彩存團隊揭示非小細胞肺癌肝轉移和腦轉移演化新規律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編者按 周彩存教授研究團隊通過全外顯子組測序結合生物信息學分析,揭示了非小細胞肺癌肝轉移和腦轉移的演化新規律,相關文章發表在最新一期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 ADAURA中國研究亮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治療...
    (央廣網記者 周羽攝)央廣網廣州9月21日消息(記者周羽)據《2019全國癌症報告》顯示,在我國肺癌年度發病人數高達78.4萬,肺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分別佔全部惡性腫瘤的20.03% 及26.99%,居惡性腫瘤之首。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佔85%,手術是早期NSCLC的主要方式,但治癒率低,復發率高,且易進展為晚期肺癌。
  • 第一屆EAR肺癌精準診療高峰論壇:序寫非小細胞肺癌精準診療未來
    本屆論壇以「在一起 序寫未來」為主題,回顧中國非小細胞肺癌精準診療發展歷程,分享最前沿診療策略及治療成果,進而幫助更多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獲益,促進「健康中國2030」戰略規劃關於「癌症總體五年生存提升15%」的目標早日達成。
  • 奇蹟,PD-1治療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竟完全緩解
    大約5%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存在ALK融合,幾種ALK-TKI已經證明是晚期ALK陽性NSCLC的一線治療藥物。然而,接受這些藥物治療的患者最終會出現獲得性TKI耐藥和腫瘤進展,不過耐藥後治療方案的選擇仍然是一個問題。自2014年以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已成為晚期NSCLC的主要治療方法。
  • 《細胞》:非吸菸者的肺癌與吸菸者的肺癌是一種不同且獨特的疾病!
    然而,在咱們東亞地區,有很多肺癌患者從不吸菸,尤其是女性患者。遺憾的是,誘發不吸菸人群患肺癌的環境因素,以及它們的致癌機制目前仍不太清楚[3]。不僅如此,我們甚至對非吸菸者肺癌的分子特徵都沒有深入地了解。
  • 合併症對接受PD-1抑制劑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後影響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中國每年肺癌新診斷病例約有78.1萬。大約85%的肺癌經組織學診斷。在非小細胞肺癌 (NSCLC) 治療中,PD1/PD-L1免疫抑制劑治療比化療有更好的靶向性、並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有明顯且持續影響。
  • 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藥物甲磺酸阿美替尼片獲批上市
    該藥受「重大新藥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用於既往經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時或治療後出現疾病進展,並且經檢測確認存在EGFR T790M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屬於第三代EGFR-TKI,是我國自主研發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
  • 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聯合化療一線治療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III...
    同時,這一成果被國際肺癌領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選中,同一天在線發表。本研究旨在評價雙方共同開發的創新PD-1抑制劑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聯合力比泰(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和鉑類化療一線治療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療效。
  • 非小細胞肺癌NCCN指南再更新!雙免疫治療、RET/MET靶點有突破!
    非小細胞肺癌診療可謂發展迅猛,日新月異。繼今年6月NCCN 2020.V5版非小細胞肺癌指南發布。近日,V6版指南對非小細胞肺癌診療規範再次進行了更新。 2020年小靶點進展飛速,療效可觀的藥物噴薄而出,成就了肺癌小靶點領域的崛起。而此次NCCN指南,更是為此正名。在晚期初治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環節,推薦對於非鱗非小細胞肺癌,在既往EGFR/ALK/ROS1/BRAF四大必檢基因上,又新增了MET基因14突變的檢測和RET基因融合的檢測。形成了晚期非鱗癌的六大必查基因檢測。靶向隊伍進一步擴大!
  • 【學術前沿】武漢大學等多單位合作!鍾波/林丹丹/褚倩揭示非小細胞...
    鍾波/林丹丹/褚倩揭示非小細胞肺癌新的潛在的治療靶標 2020-12-03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小細胞肺癌又添新療法,武田新型TKI在中國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
    10 月 15 日,武田中國宣布其在研藥 Mobocertinib(TAK-788)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批准納入 「突破性治療藥物品種」,用於治療既往至少接受過一次全身化療的攜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20 號外顯子插入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
  • 阿特珠單抗一線治療PD-L1非小細胞肺癌療效顯著
    阿特珠單抗一線治療PD-L1非小細胞肺癌療效顯著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4 23:25:59 美國耶魯醫學院Roy S. Herbst團隊研究了阿特珠單抗一線治療PD-L1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
  • Selpercatinib治療RET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療效顯著
    Selpercatinib治療RET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療效顯著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30 22:32:13 美國斯隆凱特林癌症紀念中心Alexander Drilon聯合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腫瘤中心Vivek
  • 首個針對中國人群的非小細胞肺癌一線免疫聯合化療的III期研究
    這是全球首個針對中國人群的非小細胞肺癌一線免疫聯合化療的III期研究,也是第一個公布OS結果的中國自主研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一線治療晚期NSCLC的研究。我們邀請作者團隊對文章進行解讀。作者介紹周彩存教授,同濟大學附屬上海肺科醫院腫瘤科主任,同濟大學醫學院腫瘤研究所所長,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執行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非小細胞專委會主任委員,國際肺癌研究學會董事會委員(IASLC BOD),擅長肺癌的早期診斷、靶向治療、綜合治療及個體化治療。
  • NK細胞聯合療法,肺癌哪裡跑?|NK細胞|肺癌|聯合|腫瘤|-健康界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2018年,全球預計有1810萬癌症新發病例,960萬癌症死亡病例,肺癌5年生存率僅有10%~20%。肺癌發病率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升高的趨勢,在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居榜首。
  • 中國肺癌治療「第一梯隊」,臨床、科研全面開花
    近年來,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以下簡稱「中腫」)肺癌多學科診療(MDT)團隊臨床、科研全面開花,取得豐碩成果,為肺癌患者帶來治癒腫瘤、延長生存時間、改善生存質量的希望 。、內科)、陣容豪華的MDT團隊,在臨床、科研、教學等各方面屢獲佳績、成績斐然,已發展成為國內綜合實力最強的肺癌專科診療機構之一。
  • 確診小細胞肺癌,莫慌!這裡有最全的治療解讀
    同樣是肺癌,近些年來,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領域。很多晚期肺癌患者靠吃一代又一代的靶向藥,生存期超過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 對於這些突破,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小細胞肺癌患者只能惋惜不已。
  • Nat Metabol: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惡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新型潛在療法
    2021年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abolis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一種高度侵襲性的非小細胞肺癌中發現了一種新的代謝弱點(metabolic vulnerability),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開發新型療法治療攜帶KRAS和LKB1基因突變的癌症患者,腫瘤中攜帶這些突變
  • 面對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我們能做些什麼?「骨轉針」能逆轉嗎?
    腫瘤骨轉移發生率非常高,平均5個癌症病人可能就有1個人最終發生骨轉移,尤其是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等。肺癌骨轉移在30%—40%左右,以小細胞肺癌、肺腺癌為多,肺鱗癌相對少一些。 肺腺癌佔肺癌的35%—40%,與肺鱗癌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方法同小細胞肺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