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併症對接受PD-1抑制劑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後影響

2020-12-26 健康界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中國每年肺癌新診斷病例約有78.1萬。大約85%的肺癌經組織學診斷。在非小細胞肺癌 (NSCLC) 治療中,PD1/PD-L1免疫抑制劑治療比化療有更好的靶向性、並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有明顯且持續影響。PD1/PD-L1抑制劑通過抑制腫瘤細胞上的PD-L1和活化T細胞上的PD1相互作用來增強T細胞的功能,從而產生抗腫瘤活性。

pembrolizumab、nivolumab和atezolizumab等PD1/PD-L1抑制劑已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用於NSCLC的治療。合併症的存在對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效果有很大影響。簡化合併症評分 (SCS,專為肺癌設計) 和查爾森合併症指數 (CCI) 是兩種最常用評估合併症和預測預後的評分系統。這些合併症指數曾被用作預後指標。

Xianghua Zeng等人在Med Sci Monit(IF1.9)發表「Effectof Comorbidityon Outcomesof Patients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Lung Cancer Undergoing Anti-PD1 Immunotherapy」探討了接受PD1/PD-L1抑制劑免疫治療的晚期NSCLC患者中,CCI和SCS評估合併症對生存期和免疫相關不良事件影響。

材料與方法

1、參與者

這項回顧性研究包括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國重慶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就診且連續接受PD1抑制劑 (pembrolizumab、nivolumab和toripalimab) 治療的66名NSCLC患者。免疫治療前記錄變量:年齡、性別、身高、體重、腫瘤分期 (TNM) 、病理腫瘤類型、吸菸史、ECOG、飲酒狀況、合併症。

2、合併症評估

在開始使用PD1抑制劑之前,所有患者進行CCI和SCS評估合併症嚴重程度。CCI是19種合併症單獨加權指數,最高分數為33分,SCS是7種合併症的單獨加權指數,最高得分是20分。

3、評估結果

根據iRECIST (免疫反應評價標準) ,主要終點:在實體腫瘤中無進展生存PFS(PFS指的是從第一次免疫治療前的最新CT或PET-CT掃描時間到腫瘤進展、死亡或最後一次隨訪的時間間隔。次要終點包括但不限於合併症總體緩解率和疾病控制率。

在整個研究到最後一次用藥後至少1個月評估根據不良事件的術語標準4.0版所定義的相關幾種不良事件 (皮膚:皮疹和瘙癢;腸胃:腹瀉、結腸炎;肝:肝炎、內分泌:下垂體炎和甲狀腺病;呼吸:肺炎) 。

4、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均以中位數 (95%置信區間[CI])、均值±標準差 (SD) 或適當的數字 (百分比) 表示。組間的差異通過卡方檢驗或滑動t檢驗進行比較。使用Kaplan-Meier法繪製PFS,並通過Wilcoxon檢驗進行比較。p值小於0.05表示差異顯著。

結 果

從2017年2月到2019年11月,共有66名NSCLC患者接受PD1抑制劑 (pembrolizumab、nivolumab和toripalimab) 免疫治療。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8.5±10.8歲,平均體重指數為22.8±3.6kg/m2,隊列中男性佔78.8%。所有參與者的平均CCI和SCC分數分別為0.74 (範圍:0-3) 和5.56(範圍:0-18) 。

NSCLC患者基線和特徵比較如下表:

CCI和SCS評分系統的併發症分布如下表:

用查爾森合併症指數(A)和簡化合併症評分(B)評估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共病分布。

橫軸表示各評分系統的絕對分數,縱軸表示各評分系統的絕對分數的患者數量。

CCI系統評分中,38名患者 (57.6%) 無合併症,最常見的合併症是慢性肺部疾病 (13.6%) ;SCS評分系統中,17名患者 (25.8%)無合併症,最常見的合併症是吸菸 (54.5%) ,其次是呼吸系統疾病 (36.4%) 和飲酒 (15.2%) 。

這兩種評分系統之間存在微弱的相關性 (r=0.334;P=0.006) 。SCS≥8分組患者年齡明顯大於SCS<8分組 (62.5±9.1歲vs56.1±11.1歲,P=0.019) 。此外,與SCS<8分組相比,SCS≥8分組吸菸者 (88.0%vs31.7%)、飲酒 (40.0%vs8.3%) 和男性 (100%vs65.9%)的比例更高。但在其他變量 (體重指數、腫瘤分期、病理類型、ECOG上,兩組間無差異。在CCI<1分組和CCI≥1分組比較,平均年齡 (P=0.018) 是唯一的顯著性差異。

1、免疫治療應答率

NSCLC患者使用PD1抑制劑治療後的腫瘤反應如下表:

在整個隊列中,PD1抑制劑治療有效率81.8% (部分緩解率為36.4%,疾病穩定率為45.4%,完全緩解率0%)。疾病進展12例 (18.2%) 。

進一步分層分析發現CCI<1組的疾病控制率明顯高於CCI≥1組 (P<0.001) ;SCS<8組與SCS≥8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585)。總有效率在CCI<1組和CCI≥1組 (P=0.883) 、SCS<8組與SCS≥8 (P=0.301) 之間均無顯著差異。

接受PD1抑制劑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PFS如下表:

縱軸:查爾森合併症指數(A)和簡化合併症評分(B);

橫軸:PD1抑制劑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PFS。

所有患者中位PFS為264.0天 (95%CI:211.8-316.2天) 。CCI<1組的PFS中位值為271.0天 (95%CI:214.3-327.7天) 相較於CCI≥1組的PFS中位值為232.0天 (95%CI:66.2-397.8天)  (P=0.0084) ,有統計學意義。SCS<8組和SCS≥8組的PFS中位值無差異性 (271.0天,95%CI:138.7-403.3天vs222.0天;95%CI:196.2-247.8天;P=0.2106) 。

2、毒性

所有患者的irAEs數據匯總如下表:

共有20名患者(30.3%) 出現了irAEs,皮疹 (n=6,9.1%) 和肺炎 (n=6,9.1%) ,其次是甲狀腺功能減退 (n=4,6.1%) 、肝炎 (n=3,4.5%) ,結腸炎 (n=1,1.5%) 。2例 (3%) 患有嚴重的肺炎 (CTCAE:III),無重度irAE所致死亡。在10個患者中CCI<1組irAEs發生率 (26.3%) 和CCI≥1組的發生率 (35.7%) 無統計學差異 (P=0.286) 。同樣,irAEs的發生率在SCS<8組中 (31.7%) 與SCS≥8組中 (28.0%) 無統計學差異 (P=0.912) 。

討 論

抗PD1/PD-L1藥物在非小細胞肺癌中可獲得長期應答。然而,很少有研究關注合併症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後的影響。CCI是衡量患者整體病情的指標,已被證實對肺癌患者的預後有影響。在本研究中,通過CCI及SCS評分系統評估合併症對接受免疫治療肺癌患者的預後影響。

由於PFS較短,本研究顯示CCI評分可能與生存率呈負相關,但在接受抗pd1治療的NSCLC患者中,對irAEs的發生率沒有影響。本研究中將CCI評分為1設為分層點進行進一步研究。研究結果表明CCI評分≥1患者的PFS較CCI評分<1患者的PFS有差異性 (P=0.0048) 。

SCS評分系統2005年由Pujol等人創建,並在大量NSCLC患者中得到驗證。本研究中我們發現SCS≥8組患者的PFS較SCS<8組的PFS短,無統計學差異 (P=0.2106) 。但在其他研究中證實,SCS>9分與接受化療的NSCLC患者的不良預後有關。

在本研究中,只有11例患者有嚴重的合併症 (SCS>9分) ,SCS≤9分的患者和SCS>9分的患者在應答率 (均為81.8%) 或PFS (271.0天,95%CI:139.0-403.0天vs206.0天,95%CI:92.1-319.9天) 無統計學差異(P=0.7601)。

這項研究有幾個局限性。首先,這是個單一機構的回顧性研究。其次,樣本量相對較小。第三,本研究中位隨訪時間過短,大多數患者沒有達到終點。因此,需要前瞻性研究與更大的樣本量來證實結論。

結 論

我們已經證明在使用PD1抑制劑治療的NSCLC患者中,合併症可能與預後相關。然而,考慮到上述研究的局限性,仍需要大規模的前瞻性研究來證實這些發現。此外,免疫治療預後的影響因素應考慮患者免疫功能,需要建立一個可納入免疫疾病或其他因素的新的合併症評估模型。

參考文獻

  1. Zeng X, Zhu S,Xu C, Wang Z, Su X, Zeng D, Long H, Zhu B. Effect of Comorbidity on Outcomes of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Undergoing Anti-PD1Immunotherapy. Med Sci Monit. 2020 Sep 7;26:e922576. doi: 10.12659/MSM.922576.PMID: 32893263; PMCID: PMC7496511.

  2. 本文來自公眾號VIP說,作者水楊酸不酸。

相關焦點

  • 奇蹟,PD-1治療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竟完全緩解
    大約5%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存在ALK融合,幾種ALK-TKI已經證明是晚期ALK陽性NSCLC的一線治療藥物。然而,接受這些藥物治療的患者最終會出現獲得性TKI耐藥和腫瘤進展,不過耐藥後治療方案的選擇仍然是一個問題。自2014年以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已成為晚期NSCLC的主要治療方法。
  • 安進遞交KRAS G12C抑制劑新藥申請 治療非小細胞肺癌
    12月16日,安進宣布,已經向美國FDA提交其在研KRAS G12C抑制劑sotorasib的新藥申請(NDA),用於治療攜帶KRAS G12C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這些患者此前至少接受過一種全身治療。
  • 乾貨|肺癌四大PD-1/L1究竟如何選?K藥、O藥、T藥、I藥用藥信息匯總...
    免疫療法正在逐漸成為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特效」藥物。那麼問題來了,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pd-1?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為各位肺癌病友整理了關於pd-1大家最關心的幾大問題,供大家參考。肺癌獲批了哪四大免疫治療藥物?四款免疫藥物治療肺癌的效果如何?
  • 確診小細胞肺癌,莫慌!這裡有最全的治療解讀
    同樣是肺癌,近些年來,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領域。很多晚期肺癌患者靠吃一代又一代的靶向藥,生存期超過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 對於這些突破,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小細胞肺癌患者只能惋惜不已。
  • 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輝瑞第三代ALK抑制劑獲FDA優先審評資格
    輝瑞公司(Pfizer)日前宣布,美國FDA已受理該公司為第三代ALK抑制劑蘿拉替尼(lorlatinib,英文商品名Lorbrena)遞交的補充新藥申請(sNDA),用於一線治療ALK陽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
  • 肺癌即將上市的靶向免疫新藥出爐!|抑制劑|緩解率|...
    PD-L1表達水平≥50%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這意味著,如果一切順利,非小細胞肺癌將在2021年春節期間迎來第五款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2020年ESMO大會上發表的代號為EMPOWER-Lung 1的III期最新試驗數據顯示,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LSC)的患者,尤其PD-L1高表達的患者,當Libtayo(cemiplimab)作為一線治療時,與鉑類化療相比,可顯著延長總體生存期和無進展生存期。
  • 周彩存教授:肺癌治療不要只盯著 PD-1/PD-L1,看看這些新靶點!
    肺癌當前的免疫治療,主要指的是以 PD-1/PD-L1 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確,PD-1/PD-L1 單抗讓肺癌治療重新洗牌,但免疫檢查點並不是只有 PD-1/PD-L1,免疫治療的天地依然非常廣闊。
  • 非小細胞肺癌NCCN指南再更新!雙免疫治療、RET/MET靶點有突破!
    非小細胞肺癌診療可謂發展迅猛,日新月異。繼今年6月NCCN 2020.V5版非小細胞肺癌指南發布。近日,V6版指南對非小細胞肺癌診療規範再次進行了更新。 2020年小靶點進展飛速,療效可觀的藥物噴薄而出,成就了肺癌小靶點領域的崛起。而此次NCCN指南,更是為此正名。在晚期初治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環節,推薦對於非鱗非小細胞肺癌,在既往EGFR/ALK/ROS1/BRAF四大必檢基因上,又新增了MET基因14突變的檢測和RET基因融合的檢測。形成了晚期非鱗癌的六大必查基因檢測。靶向隊伍進一步擴大!
  • 免疫治療「中國力量」代表PD-1抑制劑卡瑞利珠單抗正式獲得國家...
    腫瘤免疫治療的「中國力量」,又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2020年6月19日,PD-1抑制劑卡瑞利珠單抗(camrelizumab)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同時獲批兩項適應症:晚期非鱗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一線治療、晚期食管鱗癌的二線治療。
  • 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藥物甲磺酸阿美替尼片獲批上市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科技部官網5月15日消息,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附條件批准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1類創新藥甲磺酸阿美替尼片上市。該藥受「重大新藥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用於既往經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時或治療後出現疾病進展,並且經檢測確認存在EGFR T790M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屬於第三代EGFR-TKI,是我國自主研發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
  • NEJM:靶向MET通路 特定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持久緩解
    約3%-4%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攜帶有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MET擴增則發生在1%-6%的NSCLC患者中。近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MET受體選擇性抑制劑的兩篇積極臨床結果。在兩項2期試驗中,近半數伴有特定MET通路異常的晚期NSCLC患者通過tepotinib或capmatinib治療都獲得了持久的緩解。
  • 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聯合化療一線治療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III...
    同時,這一成果被國際肺癌領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選中,同一天在線發表。本研究旨在評價雙方共同開發的創新PD-1抑制劑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聯合力比泰(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和鉑類化療一線治療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療效。
  • 美國首個METex14突變肺癌靶向抗癌藥!諾華強效MET抑制劑Tabrecta...
    2020年05月07日訊 /生物谷BIOON/ --諾華(Novartis)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靶向抗癌藥Tabrecta(capmatinib,前稱INC280),這是一種口服MET抑制劑,用於治療攜帶MET外顯子14跳躍(MET exon14 skipping,METex14)突變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包括一線治療
  • 免疫治療助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降復發風險
    肺癌向來是死亡數字最高的癌症之一,不過由於早期肺癌無明顯症狀,所以大部份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或根治性電療,只能選擇化療、紓緩性電療或標靶治療等。針對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而言,同步放療及化療是目前的標準治療。最近有新的研究顯示,如果加入免疫治療,可降低復發風險並延長無惡化存活期及整體存活率。
  • 激酶抑制劑sitravatinib聯合Opdivo治療透明細胞腎細胞癌...
    截止2020年1月1日數據截止日期,入組的40例患者中,有38例接受治療在12周以上可評估療效:(1)15/38(39%)的患者病情取得了確認的部分緩解(PR),包括一例PR病情已改善為未確認的完全緩解(CR)。35/38(92%)的患者獲得臨床受益(穩定疾病[SD]+PR+CR)。
  • 抗癌治療:顯著延長肺癌患者生存期,研究顯示CAPRI細胞療法有效
    發表於CYTOTHERAPY的論文這篇研究闡述了CAPRI細胞療法聯合化療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方面臨床研究的有效性:「CAPRI細胞療法聯合化療可潛在延長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期。這項研究展現了使用聯合化療和CAPRI過繼性T細胞療法治療肺癌的治療優勢。
  • Nat Metabol: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惡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新型潛在療法
    2021年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abolis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一種高度侵襲性的非小細胞肺癌中發現了一種新的代謝弱點(metabolic vulnerability),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開發新型療法治療攜帶KRAS和LKB1基因突變的癌症患者,腫瘤中攜帶這些突變
  • PD-1抑制劑K藥、O藥、T藥、B藥、I藥用藥信息大匯總
    使用pd-1治療,謹慎異體幹細胞移植併發症。這些併發症可能很嚴重,可能導致死亡。此外,大約5%-10%的患者,會出現嚴重的免疫相關的炎症反應:甲狀腺炎症(表現為甲亢、甲減、或先甲亢後甲減)、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腸炎、免疫性肝炎、甚至免疫性心肌炎。免疫性炎症,如果發現不及時,處理不到位,偶爾發生致命的事故。對於甲狀腺問題,可以請內分泌科醫生會診。
  • 非小細胞肺癌又添新療法,武田新型TKI在中國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
    10 月 15 日,武田中國宣布其在研藥 Mobocertinib(TAK-788)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批准納入 「突破性治療藥物品種」,用於治療既往至少接受過一次全身化療的攜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20 號外顯子插入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
  • 晚期肺癌怎麼辦?「劫營斷糧道」!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魯德玕介紹,由於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沒有手術治療的機會,已經接受了系統的化療方案。根據劉先生的具體情況,為其制訂了免疫聯合抗血管生成的治療方案。  據了解,2018年,中國非小細胞肺癌進入免疫治療時代。當前,諸多臨床研究表明,免疫治療在提高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長期生存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對患者劉先生而言,通過免疫聯合抗血管生成藥物進行治療,達到了臨床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