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開發了尖銳的反直覺機翼,空氣動力學效果反而更好

2020-12-26 騰訊網

圖片:布魯爾實驗室/布朗大學

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新型機翼,可以使小型固定翼無人機更加穩定和高效。

具有全新機翼設計的小型無人機原型。新機翼用厚的平板和鋒利的前緣代替了大多數飛機機翼前緣上的光滑輪廓。看起來似乎違反直覺,但事實證明,該設計在小型無人機的規模上具有明顯的空氣動力學優勢。在《科學機器人》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表明,面對突然的陣風和其他類型的湍流(通常在小型飛機上造成嚴重破壞),新機翼比標準機翼要穩定得多。機翼還保證了空氣動力學上高效的飛行,從而可以延長電池壽命並延長飛行時間。

論文的主要作者,布朗工程學院教授肯尼·布魯爾說:「它們往往效率低下,這將大多數無人機的電池供電飛行時間限制在大約30分鐘左右。它們還容易被來自障礙物(例如建築物和樹木)的吹來的風吹散。所以我們一直在考慮可能解決這些問題的機翼設計。」

機翼不使用正常機翼前緣的光滑輪廓的想法是受鳥類和昆蟲等自然飛行物啟發的。光滑的前緣有助於保持氣流牢固地附著在機翼上。但是鳥和昆蟲的翅膀通常具有相當粗糙且鋒利的前緣,以促進氣流的分離。氣流分離對大型飛機造成效率問題,但似乎對鳥類和昆蟲來說效果很好。

布魯爾說:「小規模的動物不會試圖保持順暢的流動。他們1億年前就放棄了這種設計。一旦您停止嘗試使氣流附著在機翼上,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使事情變得容易了。」

圖片:布魯爾實驗室/布朗大學

新機翼被稱為「氣流分離翼型」,由布朗的研究生,研究的第一作者馬特奧·迪·盧卡(Matteo Di Luca)設計。這個想法是有意地分離前緣處的氣流,這有點違反直覺,導致氣流在到達後緣之前更穩定地重新附著。機翼後緣附近有一個小的圓形襟翼。該設計可以使翼展約為1英尺或更小的飛機規模實現更高效,更穩定的飛行。

設計起作用的原因與小範圍邊界層的特性有關,邊界層是與機翼直接接觸的薄空氣層。在客機的規模上,邊界層始終是湍流的-充滿了微小的漩渦。湍流使邊界層緊貼機翼,使其牢牢固定。然而,在小範圍內,邊界層傾向於是層狀的。層流邊界層很容易與機翼分離,並且通常不會重新附著,從而導致阻力增加和升力降低。

傳統翼型導致波動 圖片來源:布魯爾實驗室/布朗大學

令氣流更複雜的問題是湍流,渦流和周圍空氣的其他幹擾。自由流動的湍流會突然在邊界層中引起湍流,邊界層會附加流動並引起升力突然增加。快速的起伏波動可能超出無人機的控制系統所能承受的範圍,從而導致飛行不穩定。

氣流分離機翼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迪·盧卡說:「當我們有意識地在前緣分離氣流時,我們會使其立即變成湍流,這迫使它在一致的點處重新附著,無論大氣湍流如何。這為我們提供了更一致的提升力和總體上更好的性能。」

氣流分離翼型解決了氣流波動問題 圖片來源:布魯爾實驗室/布朗大學

在風洞中氣流分離翼型的測試表明,該設計成功地消除了與自由湍流相關的升力波動。該團隊還對配備有氣流分離機翼的小型螺旋槳驅動無人機進行了風洞測試。這些測試表明,與標準微型無人機相比,提高的空氣動力學效率導致最低巡航功率降低。這可以延長電池壽命。

迪·盧卡說:「有了原型機,我們在風洞中的飛行時間接近3小時。風洞是理想化的環境,因此我們不指望它在戶外飛行中能持續這麼長時間。但是,如果持續時間達到風洞中的一半,那麼它仍然是商業無人機的兩倍以上。」

除了更好的空氣動力學性能,設計還有其他好處。氣流分離機翼可能比通常用於小型無人機的機翼厚得多。這使得機翼在結構上更堅固,因此可以將電池,天線或太陽能電池板等子系統集成到機翼中。這樣可以減小引起空氣動力學麻煩的機身的尺寸,或者完全不需要。

研究人員在其設計上擁有一項專利,並計劃繼續對其進行改進以提高性能。

相關焦點

  • 翼型、葉柵空氣動力學重點實驗室自主開發的優化軟體SurroOpt-Web...
    西工大新聞網7月3日電(馬成宇)為了更好地實現成果的開放共享,促進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翼型、葉柵空氣動力學重點實驗室近日發布了一款自主開發的SurroOpt-Web,其內核是該團隊自主開發的高效全局通用優化軟體:SurroOpt。
  • 我校航空學院韓忠華團隊獲得中國空氣動力學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該獎項於2019年首次設立,旨在表彰在空氣動力學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推廣、科學普及及空氣動力學教育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空氣動力學科技工作者。課題組獲得一級學會科學技術獎,研究成果得到行業認同。該項目在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二五」氣動預研等項目資助下完成,瞄準未來飛行器對精細化氣動布局與外形設計的重大需求,研究發展了基於先進代理模型的高維高效全局優化理論和方法。項目原創的先進代理模型及優化理論和算法,有助於促進設計空氣動力學相關學科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廣闊的應用前景。此外,項目成果已經被推廣應用到國內多家航空航天科研院所和高校,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 無人機空氣動力學基礎—新疆無人機培訓
    這些最初由牛頓創立的理論至今在工程領域的地位任然不可動搖,前提是只要所討論的物體的速度遠小於光速,並且所研究的固體和流體的密度和尺寸在通常的範圍內。量子力學和相對論,雖然在高能物理和天文學中比牛頓力學更受青睞,但是對於理解無人機空氣動力學來說完全沒有必要掌握。牛頓第三運動定律表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當方向相反的。
  • 車企都在「吹」的空氣動力學究竟是什麼?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空氣動力學這個詞時,或許會比較頭痛,感覺進入到了一個玄之又玄的領域。畢竟在大家印象中,空氣動力學大多與飛行器有關,比如飛機、火箭、戰鬥機等等。但其實,空氣動力學其實距離我們日常生活很近。從字面理解,空氣動力學解決的就是如何讓物體在空氣中保持更高效運動的科學。
  • 一級方程式賽車空氣動力學揭密
    空氣動力學是賽車運動中致勝的關鍵,每年車隊們都會投入幾千萬美元用於這方面的研發。氣動設計師有兩個首要關注點:第一,製造下壓力使賽車輪胎更貼近賽道地面,同時提升轉彎能力;第二,將由空氣渦流引起、使車速減慢的空氣阻力降低至最小。‍‍‍  20世紀60年代,一些車隊開始嘗試現在我們熟知的車側翼實驗。賽車側翼與飛機機翼的運轉法則完全相同,只不過方向剛好相反。
  • 3分鐘鬧懂車輛空氣動力學 看不到摸不著但很重要
    空氣動力學的重要性其實空氣動力學設計在民用車領域同樣重要,只是這玩意兒難量化的接觸到大家,所以也就被忽略了。空氣動力學到底對車輛的行駛有何影響呢?不論是在在民用汽車領域還是在賽車領域,空氣動力學設計對於降低風阻、提升車速、節約油耗、減少噪音和增強行駛穩定性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 翼眸科技淺談無人機上用到的空氣動力學知識
    無人機或者飛機在飛行過程中,都會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這種影響如果不進行消除有可能給飛行帶來很大的動力損耗,甚至對飛機的控制產生不可預料的結果。而在無人機上,不僅僅是在外形,在內部控制上,空氣動力學更是需要在設計過程中非常注意的方面。本文從理論方面介紹無人機設計中用到的空氣動力學知識。
  • 柔性機翼助力高效飛行:更輕 更順 更智能
    為了驗證顫振翼的實際性能,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演示機。該飛機長3.5米,擁有長達7米的大翼展,安裝了完善的傳感器系統,以使演示機能夠按設計路線飛行(飛行實驗必須在大約1千米的狹窄半徑內進行)。實驗前,DLR專家制定了飛行手冊和檢查清單。2019年11月,演示機進行了第一次飛機實驗,實驗結果與研究人員的預判基本一致。顫振翼項目是歐洲FLEXOP項目的一部分。
  • 中國空氣動力學研究躋身世界先進水平
    中新社成都六月十七日電 中國科協副主席、著名空氣動力學研究專家莊逢甘院士日前在四川綿陽稱,中國空氣動力學研究水平在某些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莊逢甘是在綿陽舉行的中國空氣動力學會全國代表大會上作此番表示的。
  • 光滑機翼阻力小?蜻蜓翅膀,讓科學家重新認識空氣動力!
    空氣動力學家對蜻蜓研究幾十年,不斷發現蜻蜓的「特異功能」,而且還推翻了幾十年來人類在空氣動力學上的根本認知,比如最常見的根本規律是:機翼越光滑越好,光滑機翼阻力小,性能更高!
  • 關於空氣動力學在汽車改裝上存在的意義
    空氣動力學存在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汽車改裝時可以改善汽車的操控性,讓氣流順暢地穿過車身產生下壓力;同時還可以降低油耗。常見的做法就是在車頭的下方加裝一個堅固且比車頭略長的擾流器。它可以將氣流整齊地引導到發動機蓋上,經過車尾的氣流也要儘量保持整齊。
  • 只要三分鐘 了解汽車空氣動力學及運用
    汽車在行駛時會受到來自空氣的阻力,被稱為風阻。我們經常會聽到廠家介紹新車的風阻係數,似乎風阻係數越低就好。那麼空氣對於行進的汽車有什麼樣的影響?而風阻係數又是怎麼計算出來的?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汽車在空氣中行駛,空氣對於車輛產生阻力主要來自這三種形式。第一,氣流撞擊車輛正面所產生的阻力。
  • 空氣動力學基礎
    在空氣動力學中,將海平面附近常溫常壓下空氣的密度 1.225kg/m3作為一個標準值,用希臘字母ρ表示。 空氣是可壓縮的流體,但無人機的速度遠達不到要考慮空氣可壓縮性的程度,所以對於低速的無人機來說,空氣可以被認為是不可壓縮的流體。但空氣的可壓縮性問題在處理噴氣動力飛機以及螺旋槳翼尖和直升機旋翼問題時需要考慮。
  • 關於空氣動力學你真的了解嗎?
    關於空氣動力學你真的了解嗎?然而,對開發高性能跑車的工程師來說,這兩個值的大小對加速性和最高車速至關重要。換言之,工程師應儘量減少空氣阻力在車身表面上的作用面積。除了提升性能外,這種方式還將對燃油效率帶來優化。另一個優化思路是將空氣引導至理想區域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氣流——如何做到這一點?答案是,降低車輛的氣動升力。
  • 專家學者談中國空氣動力學未來發展
    新華社成都8月16日電(記者康錦謙、李華梁)「綜合利用數據資料和空氣動力學等相關領域的知識,可以幫助預報氣候變化,從而減少天氣和氣候災害帶來的損失……」中國工程院院士、數值天氣預報和高性能計算專家宋君強受邀作報告時談到。
  •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洞天鑄劍馭風雷—新聞—科學網
    中心在幾乎所有涉及空氣動力學的國家重大研究計劃和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從大國向強國邁進提供了有力支撐。 忠誠 風洞,是以人工的方式產生並且控制氣流,用來模擬飛行器或實體周圍氣體流動情況的大型試驗設施。
  • 兩分鐘了解空氣動力學,明白為何不掉下來
    飛機這麼大,到底是如何飛上天的呢,自身要提供動力是肯定的,那還能從哪兒借力呢,這就不得不聊一聊空氣動力學。我們想一想目前能飛的超級英雄的造型,幻視穿著緊身衣加鬥篷,超人穿著緊身衣加鬥篷,雷神瘦的時候,也是緊身衣加鬥篷,身形苗條加鬥篷,飛行標配啊。
  • 昆蟲飛行的謎團,蜜蜂為什麼不遵守空氣動力學它也能飛上天!
    按照傳統空氣動力學原理來看,蜜蜂是根本無法飛上天的。昆蟲飛行是20世紀的一大謎團,最近人們才終於發現它們飛行軌跡中所顯露的一些奧秘——空氣動力學誕生之初,科學家就注意到昆蟲的飛行有點詭異。早期研究表明,昆蟲是通過快速拍打它們的翅膀來飛行的,可這種力量太小,依據它們的體重與飛行力量比率,科學家根本不可能製造出人類的飛行器。
  • 昆蟲飛行的秘密,有些昆蟲不遵守空氣動力學它也能飛上天!
    按照傳統空氣動力學原理來看,蜜蜂是根本無法飛上天的。昆蟲飛行是20世紀的一大謎團,最近人們才終於發現它們飛行軌跡中所顯露的一些奧秘——空氣動力學誕生之初,科學家就注意到昆蟲的飛行有點詭異。早期研究表明,昆蟲是通過快速拍打它們的翅膀來飛行的,可這種力量太小,依據它們的體重與飛行力量比率,科學家根本不可能製造出人類的飛行器。
  • 快 更涼快 S-Works EVADE 空氣動力學頭盔 評測
    S-Works EVADE,是Specialized於2013年推出的首款空氣動力學取向頭盔,同時也是自行車領域裡最早針對空氣動力學設計並且符合公路大組賽規範使用的頭盔款式之一。時隔五年,EVADE已經輔助了無數的車手在各種比賽中引領風騷,獲取了數不盡的勝利與冠軍頭銜,更是把空氣動力學的浪潮卷至整個車盔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