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期間,有兩位很是知名的作家,相繼去世,一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金庸先生,再者就是二月河先生。這兩位的離世,是中國文學界的璀璨星輝的消逝,是我們精神世界的巨大損失。
魯迅曾說過:有些人活著,其實他已經死去;有些人死了,他們依然還活著。金庸和二月河先生,就可以說是雖死猶生的精神人物。
其實,根本沒想到,二月河先生會在2018年離世。記得當時正在看他的名作《康雍乾》,寫的大氣磅礴,讀得是欲罷不能;因為自己也是南陽人,二月河正好南陽的,就內心特別的覺著親切,那時甚至都想有去當面請教的衝動。可以說,要是見了本人,聆聽些教誨,也不枉此生的。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1945年出生於山西省昔陽縣。關於他的筆名二月河,其實也是一個比較有趣的淵源。二月黃河冰凌齊放,萬排齊發向東。這個河,特指我們的母親河——黃河。也因二月河先生在兩歲時,隨父母渡黃河,幾經輾轉,最後定居在河南南陽。
在我們的印象中,能成為知名作家的人,都是很有才華的,至少應該也是大學畢業,然而二月河先生,僅僅是高中生。說實話,上學時的他也不聰明,初中、高中都各留一年級,到了21歲才高中畢業。不可否認,二月河先生是個文學痴迷者,特別喜愛文學,他最初的文學道路,就是由愛好《紅樓夢》,後來由業餘者,走向了專業人士——紅學會員,最後漸漸嶄露頭角。
二月河先生在寫出第一部《康熙大帝 奪宮初政》的時候,已經是人到中年40歲了。但是這以後,他筆耕不輟,相繼寫了《康熙大帝》的後三部,以及《雍正皇帝》的三部曲,還有《乾隆皇帝》的六部;從此奠定了他在文史界不可撼動的大師地位。《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合稱為落霞三部曲。
這三部作品,合起來有500萬字左右。絕對是大部頭著作。在其創作期間,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點,而且在冬天時期,天氣過於寒冷,腳下用熱水泡著腳,才不至於凍得無法工作;但這也留下後遺症,那就是先生的手腳總是浮腫;在先生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現象,看著都讓人心疼不已。
好多的作家,都是一等一的紅迷,先生也沒能例外。在《乾隆皇帝》中,有大量筆墨來寫曹雪芹,寫他的生平和《紅樓夢》的傑出成就以及所遭遇的艱辛苦難。很大部分,說得上是對《紅樓夢》的致敬。其實,在眾多知名作家中,對紅樓夢達到痴迷程度的,大有人在,印象最深的,還是張愛玲。十年一覺迷考據,贏得紅樓夢魘名。不得不說,紅樓夢來都成了很多人的夢魘。先生的落霞三部曲後,文壇相繼出了一些歷史名作,如《漢武大帝》、《少年天子》、《努爾哈赤傳》等相關作品,多少都是有些先生作品的影子。
剛看到《康雍乾》時,這樣的大部頭巨作,真是有些望而生畏。可一旦你讀了第一部,就會被深深吸引。先生的文筆優美,妙筆生花一點都不過分,故事安排的也很張弛有度。
康熙是位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雖是守成,實同開創。 當然,先生的每一部,都不是單純的寫帝王,還有許多相關的豪傑人物,以及其他的芸芸眾生。帝、相、將、官、商、兵、農、俠、盜、妓、僧躍然紙上。
《康熙大帝》是在一部情感豐富的小說,有伍次友與蘇麻喇姑的才情誤終身;有李雲娘的愛而不能得、可以為情死的轟轟烈烈;又或者周培公與小鎖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南柯一夢恍若隔世;再者陳潢與阿秀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深不壽的可惜可悲可嘆。總之,諸多感情細細讀來,多令人惋惜。
雍正的一生,很多時候是壓抑的一生,也是勤奮努力的一生。人都說,大清要是讀懂了雍正,也就讀懂了整個封建王朝,可見雍正其身上的代表性。《雍正皇帝》明顯減少了感情戲的成分,特別是拼命十三郎胤祥,身為阿秀的孩子,因為母親與陳潢這一段故事,所以從小就被其他阿哥嘲諷,只有四哥胤禛對他關懷備至。士為知己者死,他後來對胤禛的回報可謂是披肝瀝膽,全心全意。
《乾隆皇帝》給人的感覺是浩浩長江水卻整日地細水長流,繁花錦簇之下眾花爭豔卻無蝴蝶自來。這一部,對曹雪芹的人生和紅樓夢的遭遇,都做了詳盡的敘述,能稱得上是用心良苦,先生對紅樓夢的熱愛,從此可見一斑。關於兆惠、海蘭察兩人偶遇佳緣的情節也頗為相似,都是落魄男偶遇絕境女,患難見真情。唯有官宦沉浮那一段寫得細緻入微,也格外讓人印象深刻。世事難料,天威難測,朝如青絲暮成雪,萬千寵愛不由人。
至於落霞之後,便是盛極而衰。歷史滾滾車輪,淘盡英雄無數小人無數。痴過嗔過,愛過恨過,窮過苦過,富過貴過。
先生雖然已矣,但其影響和留下的精神食糧,對我們每個愛好文學和歷史的人來說,都是十分可貴與難得的。先生的作品和精神,將永留人間和大眾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