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著名作家二月河病逝

2021-02-22 廣州日報

新華社記者從河南省南陽市有關部門獲悉,著名作家二月河(本名凌解放)於15日凌晨因病去世。

二月河1945年出生於山西昔陽,長期生活在河南南陽,系中國作協原主席團委員、河南省文聯名譽主席、河南省作協名譽主席、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南陽市文聯名譽主席、南陽市作協主席、南陽作家群代表人物,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當選中國共產黨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及十、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二月河40歲時開始文學創作,因其筆下五百萬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海內外讀者所熟知。

新華社照片,2009年3月10日  朱祥攝

本報記者去年11月曾去到二月河家對其進行採訪。

在中國作家圈,二月河算是一個特例:21歲高中畢業,沒上過大學,卻是大學的博士生導師。40歲開始寫作,卻大器晚成,寫成《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成為歷史小說中難以逾越的豐碑,被拍成各種影視劇廣為流傳。即便紅遍半邊天,這位「帝王作家」至今仍住在河南南陽的一個農家小院中。

二月河居住的農家小院。

小院子裡很幽靜,綠油油的爬山虎爬滿了牆根。下午時分,二月河喜歡搬把椅子坐在院子裡曬太陽。談到自己的居住環境,二月河曾說:「你以為我會住在哪裡?住在別墅裡啊?」

二月河說,13歲來南陽,在這裡住習慣了,有小城市的舒適和親切,反而不習慣大城市的生活。如今,他的生活和當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沒什麼兩樣。他回憶說,以前自己在院子裡養著幾隻雞,需要到大街上撿菜葉餵雞。看到大街上有賣菜車就不出聲擠過去,撿拾人們買菜丟下的青菜葉子。有一次蹲在車下撿葉子,他突然碰到另一個人的手,起初以為是同道,並未在意。過了一會兒,那人蹲起身來,笑吟吟對他說:「二月河老師,撿菜餵雞呀?這是我替你撿的,應該夠用了,您帶回去吧。」

這使他很意外,也很狼狽。「在公眾眼裡,我是個很輝煌的模樣。過年過節市裡團拜聚會,常在主席臺上對著眾人說幾句祝福拜年的話,沒有想到這種場合——和一個尊敬我的人遇合。我頓時怔住了,也不知道咕嚕了句什麼就匆匆離開了。」 有時去買菜,在賣菜車邊揀了許久,正準備上秤,賣菜的人會突然來一句:「老師,不用稱了,這是我自家種的,你帶回去吃吧。」

   

二月河在生活中不修邊幅,穿衣服也沒什麼講究,即便出席正式場合,也很少穿西裝。用他的話說,常「穿著有點邋遢但卻很適意的毛衣或襯衣到街上迢迢」,有時候鞋子上還帶著一層浮灰。熟悉他的朋友調侃說,二月河是一個「永遠可以在身上看出上頓飯吃了什麼的人」。某次二月河要去參加講座,衣襟上留著上一頓飯的油漬,他卻毫不在意,衣服翻個面套在身上就上了講臺。

二月河最近幾年身體不太好,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他家的桌子上,治療糖尿病的藥物隨處可見。

    

圓頭大耳,滿臉掛笑,身材高大,留著一個大平頭,操一口濃厚的南陽方言,二月河乍一看似乎是個粗人。但在和他的聊天中,你能感受到一股濃濃的書卷氣,那種浸潤在書海中的厚重氣息撲面而來。他的話充滿鄉土氣息,卻總能逗得你哈哈大笑。

    

二月河說,自從「落霞三部曲」之後他就很少寫東西了,主要是因為身體不太好,糖尿病帶來的眼疾,讓他看東西不太清楚。尤其是寫長篇小說,一部動輒100多萬字,非常耗費心血。「與其寫得不好,還不如不寫。」

                     

距離當年寫《康熙大帝》已經過去30多年,但二月河仍對當時的情形記憶猶新。「寫歷史小說不能沒有歷史背景知識,我寫的不是架空或穿越的幻想小說,而是依據真實史料的帝王系列,需要閱讀大量的清人筆記。究竟讀了多少已經記不清了,肯定不止幾百萬字。」

   

當時一家三口蝸居在南陽一間不到30平方米的平房中。「房間被我從舊市場上淘來的發黃的書和報紙堆得滿滿的,妻子和女兒要從堂屋裡過都邁不開腿。」為了不使手臂沾上稿紙,他在兩臂纏滿一圈幹毛巾。

   

人們常用「頭懸梁,錐刺股」形容讀書人的勤奮。二月河還加上了一條「煙燒腕」,是他在晚上寫作困了時拿菸頭燙的。為了擠出時間來寫作,他選擇了這種極端的方式。

當時家裡太窮,用不起電扇,夏天太熱,他就拿一桶水放在桌下,寫作時把腳擱水桶裡,既擋蚊子,又降溫驅暑。有時實在太困,他甚至拿冷水澆頭。冬天寫作時,寒風刺骨,墨水都能結成冰。困意來襲時,他點燃一支香,讓香燭騰起的煙霧把自己燻醒。

   

《康熙大帝》是二月河的開山之作。當時他天天熬通宵。晚上10點開始寫作,寫到凌晨3點睡覺。早晨7點半,天蒙蒙亮,他就起床點煤爐子煮粥,然後騎自行車買個燒餅吃,到單位上班。吃完晚飯,睡兩個小時,到晚上10點他再起來寫作。「一天三睡三起,我的時間都是偷來的。」忙中偷閒寫書,他也招來一些流言蜚語,說他不務正業,用公家的稿紙寫自己的書。

    

正因為這種碎片化的作息,二月河練就了獨特的「睡功」。如今,他坐在沙發上就能睡著。靠著這種「拼命三郎」的勁頭,20年裡,他寫出了520萬字的鴻篇巨著,包括《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三個系列。二月河說,這就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沙漠旅行,疲憊不堪,但只要穿過沙漠,前面就是綠洲。

「沒人願出書我愁得頭髮都掉光了」

二月河說,當時最大的困難並不是寫書,而是,「寫出書來往哪裡投稿都不知道,找了很多出版社都吃了閉門羹。」

   

這是二月河一生中最焦慮的時光。「頭髮都掉光了。大片大片地掉。」二月河比劃著說,當時他很迷茫,知道自己能寫,但寫到什麼樣的程度夠得上發表的水平,他把握不準。

    

他非常感激當初賞識他的中國紅學會會長馮其庸。當時,初涉文壇的二月河把研究紅學作為敲門磚,給《紅樓夢學刊》投了一篇稿件但卻石沉大海,半年多都沒見回信。心有不甘的他便給當時編委會之一的馮其庸寫了一封信「討說法」,並附上另一篇稿子。不到一個星期馮其庸就回信了,不僅推薦刊發了二月河的文章,還建議他從事文學創作。二月河自此開啟了寫作的念頭。

   

1985年,馮其庸看完《康熙大帝》前10章後,對二月河說:「你不用研究什麼紅學了,這就是你的事業。」這讓迷茫中的二月河備受鼓舞。 「當時完全靠自己一個人,用白居易的一句詩說,『策蹇步於利足之途,張空拳於戰文之場』。」 馮其庸鼓勵他說,儘管寫,書寫出來由他幫忙找出版社。為感激提攜之情,他曾拿出5000元稿費送給病中的馮老,但被退回。後來他給紅樓夢學會捐款30萬元。

    

很多人都以為二月河是研究紅學出生的,但二月河表示,這是一個大大的誤解。「當時我在文學界毫無知名度。我一個高中生說寫了《康熙帝國》,肯定會被扔到廢紙簍裡,但如果說我是紅學會理事,寫了一本《康熙大帝》,人家可能會看一看。沒辦法。」說起昔日的辛酸,二月河感慨萬千。

二月河30多歲時還是副連,看到身邊的同事已是正團,「前途渺茫」的他想到了轉業。同時,部隊圖書室的書已難以「解渴」。

  

帶著英語大辭典入伍,他本想學英語,但無語境、無老師,他意識到「此路不通」。因文章寫得好,他後來幹起了宣傳幹事,並因此有機會大量讀書,《二十四史》就是在部隊期間讀的。轉業到地方,從副科長當到科長,二月河認為文史水平已經達到大學副教授後,決定利用業餘時間寫書。

當時解放軍報正在報導軍人自學成才的案例,聽說二月河正在寫《康熙大帝》,就報導了這件事。黃河文藝出版社得知後,來找他談出版。

雖未上過大學,但二月河現在是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還是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成名後,有關部門要授予他「全國自學成才獎」,他調侃說:「還有成才不自學的嗎?」

全國各地來找二月河講課的人紛至沓來,走在大街上,也經常有人認出他來,跟他打招呼,開口就是「二月河老師」,這讓他很不適應。他要用手指掐掐自己,有點疼,然後確信,這是真的。「以前受過再多的苦都是值得的,總算熬出頭了。」

   

21歲高中畢業,40歲拿起筆寫作,二月河在作家隊伍中可謂大器晚成。他也說不清成為作家究竟是偶然還是必然。在他看來,最終能熬出來,一靠運氣,二靠才氣。

   

「如果沒有馮其庸先生的鼓勵,單憑我過去的精神蠻幹,80%的可能性要失敗。」 

   

同時,也跟他的努力堅持有關。「我覺得自己是個寫東西的料,可以賣文為生。」二月河笑言,如果只看《清史稿》就能寫康熙,那騎自行車也能上月球。「清代留下的史料浩如煙海,他要看得非常仔細。比如,什麼情況下用書面語,什麼情況使用民間口語,當時雞蛋、大米什麼價格。」

來源:新華社記者張浩然、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歡歡

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

一路走好!

相關焦點

  • 著名作家二月河逝世 他留下的這些帝王經典之作你一定還記得
    據河南日報報導,著名作家二月河於今日(15日)凌晨病逝於北京。
  • 二月河為何痛批「官不聊生」
    文 | 河 西今天凌晨,著名作家二月河病逝早年二月河的父母忙於工作,書籍就成了陪伴小二月河的最好玩伴。《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王子與貧兒》、《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每一本書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讓二月河為之著迷。1968年,高中畢業二月河參軍。因為他愛讀書,被調到團裡辦黑板報,當上了全團的新聞報導員。當時,他寫的一篇數千字的通訊,登上了《解放軍報》,二月河在當地部隊裡算有了小名氣。
  • 《康熙大帝》作者二月河病逝 曾稱當今反腐力度在二十四史裡難找
    據著名作家二月河家鄉媒體《河南日報》消息,二月河於12月15日凌晨病逝於北京,享年73歲。
  • 40歲才寫作,二月河曾用菸頭燙手腕,寫就500萬字「落霞三部曲」
    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先後送走多位名人文豪,在送走金庸老先生之後,如今又一位文學巨星隕落,他就是二月河。二月河原名凌解放,出生於山西昔陽,南陽作家群代表人物,於12月15日凌晨因心臟病突發,遺憾搶救無效病逝,享年73歲,他永遠離開了我們,令人心痛惋惜。
  • 斯人已去,空留一縷書香——「帝王作家」二月河的藝術人生
    在中國文壇,有這麼一位作家,專寫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事,他就是二月河。二月河的真名叫做凌解放,他出生於戰火紛飛的1945年11月3日,此時抗日的烽火剛剛散去,當時的中共山西省昔陽縣正在開縣委會,有人報告:女八路生了個兒子。大家高興地給這個兒子起了個帶有鮮明時代烙印的名字——解放。
  • 二月河走了,王岐山曾引為知己
    2018年12月15日,著名作家二月河溘然長逝,留下了煌煌12卷、洋洋500萬言的「落霞三部曲」。
  • 二月河與姚雪垠:歷史小說誰是第一人
    如果說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歷史小說的傑出作品有哪些,最具知名度的一定是姚雪垠的《李自成》和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18年作家二月河的去世,使得歷史題材的小說話題熱度重新高漲,同時對不同作品褒貶不一的評價也層出不窮,要對比兩部作品的優劣就要涉及到作品的人物形象、藝術特色、敘述手法等方方面面,筆者也會在文中儘量客觀的進行對比。
  • |二月河|乾隆|雍正|文字獄|康熙|清朝
    2018年12月15日凌晨,著名作家二月河在北京病逝,卒年73歲。二月河,本名凌解放,河南南陽人,因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走紅。2006年,他的版稅收入達1200萬元,可見其暢銷程度。他的小說開啟了人們對清朝歷史的新認識,也改變了人們對滿清的看法。正如有網友評論:二月河作品越暢銷,危害也越大。
  • 臺灣著名作家楊牧病逝,一直被認為是臺灣最有希望拿諾貝爾文學獎的...
    2020年3月13日,臺灣著名詩人及散文作家楊牧於臺北國泰醫院病逝,享年80歲。楊牧先生於1940年出生於中國臺灣花蓮,本名王靖獻,最初用「葉珊」作為筆名,在1966年赴美國伯克利攻讀博士學位,見證了1960年代的美國平權運動,並將筆名改為楊牧,嘗試以詩介入社會。
  • 逝者已矣,二月河的作品具有怎樣的地位!
    在2018年期間,有兩位很是知名的作家,相繼去世,一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金庸先生,再者就是二月河先生。這兩位的離世,是中國文學界的璀璨星輝的消逝,是我們精神世界的巨大損失。二月河先生的正面照。魯迅曾說過:有些人活著,其實他已經死去;有些人死了,他們依然還活著。金庸和二月河先生,就可以說是雖死猶生的精神人物。其實,根本沒想到,二月河先生會在2018年離世。
  • 使二月河遇雍正皇帝
    中午問表哥這是什麼書,他答:二月河的《雍正皇帝:恨水東逝》。《雍正皇帝》共計三部,《恨水東逝》乃是下部。我竟從下部讀起,足見錯位。待把這三部書讀全,已是大學時期。話說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他自稱「落霞三部曲」),我讀得最認真的正是《雍正皇帝》;就我所見,爭議最大的也是《雍正皇帝》。相比康熙和乾隆,二月河筆下的雍正,與大清史上的雍正,反差實在太大了。大到什麼程度呢?
  • 臺灣影視大亨楊登魁今晨在榮總病逝 享壽74歲(圖)
    臺灣影視大亨楊登魁今晨在榮總病逝 享壽74歲(圖) 2012年12月31日 10:21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二月河,一代文學大家,還是清宮戲的始作俑者?姚雪垠痛罵羞辱
    無論身後留下怎樣的毀譽,在我們這樣的時代中,作家二月河必定是個傳奇。早先,他與沈從文等文壇前輩一樣,是「自修成名」的典型,沒有上過大學,據說最高學歷為高中肄業,並且是小學留一級、初中留一級、高中留一級,直到21歲才艱難念完中學。在南陽那個小地方,憔悴困頓了半生,也飽嘗了周邊太多的冷眼和生活辛酸。
  • 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今晨逝世
    據上海市文聯消息,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先生於今日凌晨三時二十八分逝世,享年95歲。「從小我沒想當演員卻當了演員,沒想當作家卻當了作家。」「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藝術,我的藝術在過去、現在、將來,都是我真實不變的人生!」
  • 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逝世
    新華社上海12月14日電(記者孫麗萍)記者從上海市作家協會獲悉,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於12月14日凌晨在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病逝,享年96歲。
  • 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今晨逝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皓冰黃宗英12月14日,上海作家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先生於12月14日凌晨3:28逝世,享年95歲。黃宗英是一代人心中的銀幕女神,是美麗動人的「甜姐兒」,也是妙筆生花的女作家。
  • 臺灣著名作家李敖
    臺灣著名作家李敖18日上午去世  新華社臺北3月18日電  臺灣著名作家、評論家、歷史學家李敖於18日上午10時59分在臺北「榮總」醫院去世,享年83歲。  臺北「榮總」醫院當日上午代家屬發出說明稿表示,李敖於2015年7月因步態不穩至醫院求診,經診斷為腦幹腫瘤,在醫療團隊的努力下,接連度過難關。
  • 二月河作品《九王奪嫡》推出馬來文版本
    中新社吉隆坡11月26日電 中國已故歷史小說作家二月河代表作《雍正皇帝》的第一部《九王奪嫡》26日舉行馬來文版線上推介儀式。
  • 著名漫畫家西丁病逝,留下深厚藝術遺產
    中國美術家協會陝西分會原副主席兼秘書長、著名書畫家西丁先生於4月1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6歲。值得欣慰的是,西丁得以親睹薈萃他平生藝術創作成就的皇皇巨冊《西丁藝術》的出版。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陝西分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任大型辭書《美術辭林》編委及分卷《漫畫藝術卷》的主編。作品曾參加全國第六、七、八屆美展,在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和中國香港地區展覽。西丁最初以漫畫創作見長,從社會現實中汲取題材,針砭時弊,深受群眾喜愛。
  • 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逝世 後事安排從簡
    記者從上海市作家協會獲悉,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於12月14日凌晨在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病逝,享年96歲。據上海市作協介紹,根據黃宗英遺願和家屬意見,其後事安排從簡,將不設靈堂,不開追悼會,只舉行簡單的遺體告別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