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星數量排名,美國600顆,俄羅斯130顆,我國是多少?

2020-12-09 陣匠

從古至今,對於神秘的太空,人類一直充滿好奇。而經過了大航海時代的洗禮,現代的人類也突然意識到未來的太空時代將會是「新的大航海」,因此大多數國家對於太空領域的探索可謂是趨之若鶩。在現目前的太空探索中,經濟高效的人造衛星一直是主力軍,它除了能幫助人類探索太空外,還能在通訊、氣象觀察等方面為人類提供巨大的幫助,可以說只要能夠發射衛星,對於國家來說絕對是一樁穩賺不賠的買賣。

當然,發射衛星也是有競爭的,因為人造衛星必須依託近地軌道運行,而近地軌道中能夠容許衛星安全運行的空間是有限的,也就是說你每發射一顆人造衛星,軌道上能夠容納人造衛星的數量就少一顆。因此評價一個國家在航空航天領域是否有主導能力,一般都會看它的人造衛星有多少。

就目前來看,人類整體已經陸陸續續的發射了上千顆衛星了,而中美俄三個國家發射的數量在裡面佔了大頭。那麼你知道現目前中美俄三個國家在太空中各自擁有多少衛星嗎?

首先俄羅斯作為一個老牌的航空航天強國,在人造衛星的發射數量上自然不會少,畢竟當年蘇聯在跟美國進行軍備競賽的時候,其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成就可是和美國並駕齊驅的。只是後來蘇聯因為內部的經濟原因只能停止和美國的太空競賽。

到了現在俄羅斯的經濟也沒能好起來,對於航空航天自然是沒有多餘的經濟力量去大力發展。據悉,現在俄羅斯擁有的人造衛星為130多顆,很多都是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

而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就算是到了現代對太空探索的熱情消退了很多,每年依舊會把大把的資金投入航空航天領域。因此現在的美國是全世界擁有在軌衛星最多的國家,為600顆。

再然後就是我國了。不比美俄,我國在太空領域的探索起步較慢,因此衛星數量肯定比不上一直在這裡面投入資源的美國。不過相較於發展停滯的俄羅斯,我國的人造衛星又要多一些,因此我國的人造衛星數量夾在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為200多顆,也算是一個不小的成就了,讓人高興。

而這樣龐大的人造衛星群,自然是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像我國已經全國普及的4g網絡和已經在開始普及的5g網絡,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等等,都是依附於這些龐大人造衛星群中相應功能的人造衛星。在未來,我國依舊會保持對航空航天領域的高投入,立志以科技興國。

相關焦點

  • 世界各國衛星排行榜:俄羅斯130多顆美國600顆以上,中國有多少顆
    目前世界航天領域最強大的三個國家是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在空間領域,主要的利用方式是利用衛星。目前太空在軌衛星超過1000顆,其中俄羅斯130多顆,美國600多顆。中國在軌道上有多少顆衛星?美國在二戰後成為超級大國,與當時的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展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鬥爭。上世紀末,蘇聯在太空領域取得了進步,並佔了上風。
  • 全世界一共有1000多顆衛星在運行,美600俄130,我們有多少?
    全世界一共有1000多顆衛星在運行,美600俄130,我們有多少?大家都知道,太空現在是世界上各個強國之間最為重要的競爭點,所以每一年都會有大量的衛星被發射上天,成為本國競爭太空的重要工具,當然美國一直都是這一方面的佼佼者,也可以說是世界第一的航天強國,而俄羅斯在繼承了前蘇聯的遺產之後,在這一方面也還是有著比較先進的技術儲備,相對而言,我們國家的起步要略晚於這兩個國家,但是我們的發展速度卻是最快的。
  • 美國衛星600顆,俄羅斯135顆,中國數量令人傲驕,北鬥更出彩
    比如有資源衛星,它的作用就是來勘探地球資源的。比如有軍事衛星,它在軍事上用作偵察之類的。還有通信衛星,科學衛星,星際衛星等等。依靠人造衛星反饋的數據,人類在方方面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現今高科技發展下,各國發射的衛星數量不斷的在增加。
  • 全球發射衛星數量對比,美593顆俄135顆,中國數量讓人驚喜
    當今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發展適合本國國情的人造衛星,據了解,這些衛星有的可以被用來監測地球環境,有的可以為人類提供通信功能,甚至有的人造衛星還可以攜帶照相設備,從而對全球地面進行偵查,但受技術水平限制,目前世界上只有中、美、俄三國的衛星定位系統比較成熟,因此迄今為止,中國、美國和俄羅斯也是世界上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三個國家,其中最令人感到驚喜的就是中國發射衛星的數量
  • 中美俄三國人造衛星數量:美國593顆,俄羅斯135顆,那我們呢?
    導語:中美俄三國人造衛星數量:美國593顆,俄羅斯135顆,那我們呢?太空宇宙一直以來都充滿著神秘感,而人類為了能夠探索這片區域,發明出了宇宙飛船,並培訓出了航天員,讓他們進入太空中進行作業、探索神秘的領域。
  • 美GPS有28顆衛星,俄格洛納斯有30顆,中國的北鬥有多少?
    衛星導航系統是由發射到地球軌道的衛星組成的,各個系統的衛星數量也有所不同。據悉,美國GPS有28顆,俄羅斯格洛納斯有30顆,那麼中國的北鬥系統有多少顆呢? 我國從上世紀起就開始籌備我們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到2020年,我國的北鬥三號系統已經建成,正式面向全球服務,也成為了除了美國、俄羅斯和歐盟以外第四個擁有完全自主研發建設的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或地區
  • 中美俄衛星發射數存在差距:美方600顆,俄方135顆,中方多少
    現如今僅憑進入到大氣層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探索需求,航天發展已經被各國重視起來,對於太空的了解程度將會直接影響到地球未來的發展,所以各國對於建造發射人造衛星極為重視,想要通過發射更多的衛星數量來探索宇宙,進一步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 為什麼美國GPS只要24顆衛星,而北鬥卻要55顆衛星才行?
    蘇聯在上世紀帶著世界各國開啟了對太空的探索,可惜因為自身經濟問題,蘇聯沒能一直保持航天事業的領先,隨後就被美國給超過了。等到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在航天領域更是一家獨大,源源不斷的開始往太空發射衛星。美國利用太空中的衛星搭建了GPS全球定位系統,隨著這些年的不斷改進和升級,GPS已經成為全球幾乎離不開的一款軟體,為軍事建設和日常生活都提供了便利。但這也出現了一個問題,各國都受制於美國的GPS,一旦美國隨意關閉,對任何國家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俄羅斯和歐盟為了不被美國制約,分別也搭建起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統,中國也緊隨其後擁有了北鬥系統。
  • 同樣是全球定位系統,為何GPS只用24顆衛星,北鬥卻需要55顆?
    此前,美國在全球定位系統的研發和運營上一直獨領風騷,很多國家都要仰仗GPS,而俄羅斯研製的格洛納斯導航系統和歐洲國家研製的伽利略導航系統又經常出現故障,根本無法取代GPS,於是,美國常常以關閉GPS信號為要挾,其他國家迫於美國的壓力往往只能選擇妥協,現如今我國的北鬥系統後來者居上,有望在國際市場上佔據更大的份額,美國的GPS已經不再是唯一選擇。
  • 我國一箭雙星發射兩顆北鬥衛星,在軌數量突破50顆
    如果再算上更早前發射的北鬥導航試驗衛星,那麼長三甲系列火箭已經41次、護送55顆北鬥衛星進入軌道。「勞模」長三甲18天兩發繼11月5日發射北鬥三號導航衛星之後,23日上午,長徵三號乙火箭再次將兩顆北鬥三號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以18天兩發的高頻率,完成「一月雙射」。而在此之前,長三甲系列火箭已先後兩次完成了這樣的「壯舉」。
  • 美軍測試SpaceX「星鏈」系統 未來或有數萬顆衛星支持作戰
    據外媒報導,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近日與美國軍方達成協議,使用SpaceX的「星鏈」衛星群為美國陸軍進行通信測試。報導稱,SpaceX已經同意美國陸軍對該公司的「星鏈」低軌寬帶星座進行通信測試,該星座未來將由數千乃至上萬顆衛星組成,此次測試是為了將其整合到美軍現有的系統之中。
  • 近600顆衛星入軌,美建成全球最大衛星網絡,專家:有五大缺陷
    美國的SpaceX公司近期進入到了高光時刻,其不僅開始成為美國宇航局NASA重要的合作企業,已經成為NASA太空人、貨物往返國際空間站的運載火箭提供商,以及NASA商業載人飛船項目的重要合作方,而且SpaceX公司當前也正式成為了美國空軍的合作商,SpaceX公司和另一家美國私人航空公司剛剛獲得了美空軍數十億美元的合作項目,毫無懸念的
  • 各國衛星數量也有排行榜,俄羅斯打擦邊球,中國進前三了嗎?
    我們都知道,人類建造衛星後,通常會選擇太空梭或火箭將其發射到太空,這些被發射成功的衛星就會圍著地球或者別的行星做周期運動。世界上成功發射衛星的國家不在少數,很多人好奇,這些衛星到底有什麼作用呢?其實各個衛星負責的領域不同,一些衛星裝備了很多拍照設備,這樣可以對地面進行實時監控,一定程度上還可以起到偵查的作用。
  • 北京高考作文遐想:55顆北鬥衛星都各自有怎樣的功用?
    每逢高考前,聯繫時事押題就是語文老師們必做的一件事,不過今年北京卷的時事的確有點偏,避開疫情、兩會等話題而談起北鬥衛星,不知有多少人提前想到了?1994年,我國開始啟動北鬥一號系統工程建設,不過困難也是極大的——沒有技術,實力也不允許。確定地球上的一個位置到底需要幾顆衛星?衛星導航的基本原理是測出衛星和接收機之間的距離,這就像是用半徑不同的球體來尋找唯一的交集點,至少要3顆衛星才能做到,現實中一般是4顆,而為了保證全球覆蓋,GPS常年保持32顆衛星在軌運行。當時,我國窘迫到連4顆衛星都難以發射。
  • 土星新添二十顆新衛星,超越木星成為太陽系中衛星數量最多的行星
    土星衛星數量躍居太陽系首位總體而言「類地行星」由於個頭比較小,擁有的衛星數量也比較少,而另外四顆氣態巨行星的衛星數量就比較多了,但是由於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距離地球十分遙遠,所以人類對於他們到底擁有多少衛星,一直都沒有定論,也就是說隨著我們對這些行星觀測探索的深入,還有越來越多的衛星被我們發現。
  • 我國首顆Ku頻段高通量衛星發射成功!
    2020年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成功,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成功。2020年7月9日晚間,亞太6D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在載荷重量、通信容量、設計複雜程度等方面,刷新了國內同類通信衛星的紀錄。
  • 「深圳造」衛星運抵西昌 我國Ku頻段首顆高通量衛星預計6月底發射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深圳造」衛星運抵西昌&nbsp&nbsp&nbsp&nbsp我國Ku頻段首顆高通量衛星預計6月底發射&nbsp
  • 我國首顆私人衛星上天了!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說起人造衛星,大家都不陌生,中國的東方紅、美國的探險者一號等,但是此前大部分衛星都是由國家主導,似乎個人衛星並不常見,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美國和歐洲是開展商業航天比較早的地區,那裡的個人衛星已經進入大家的視野,不過,今天,我國也出現了私人衛星,那就是馮侖的「風馬牛一號」。
  • 我國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鬥導航衛星
    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鬥導航衛星。梁珂巖攝中青在線北京3月3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今天凌晨1時5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鬥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鬥三號第七、八顆組網衛星。
  • 中國衛星解析度0.1米,導航精度3釐米,美國還有太空優勢嗎?
    李德仁院士介紹,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一共規劃了14顆衛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高分對地觀測衛星,其中1~7顆是民用衛星,8~14顆是軍用衛星。這14顆星可以說是「軍民融合、花樣齊全」,包含了光學、雷達衛星,從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到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基本上滿足了中國國防建設、經濟發展與百姓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