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到西莊邂逅田園鄉愁!

2020-12-22 瀟湘晨報

點擊題目下方紅河文旅,了解更多文旅資訊。

小桂湖旁、瀘江河畔,自古就是墨客詩人玩水戲魚、賞荷觀花、煮茗品茶、吟詩作賦、抒發情感的地方,詩人孫清元曾有長聯云:「畫成煙雨樓臺,看山橫煥嶺,地轉瀘江,剩一片芳草夕陽,記新都公子行吟處;人在蓮花世界,喜月到天心,風來水面,趁此際香溫茶熟,想茂叔先生得意時。」直到今天,楊慎與葉瑞的身影仿佛還留在瀘江河畔。

瀘江河貫穿西莊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蹟、人文景觀眾多,擁有雙龍橋、溼地公園、古民居群、黃龍寺等眾多景點。近年來,建水縣高度重視田園休閒鄉愁旅遊工作,高位謀劃、快速推進西莊紫陶特色小鎮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功能,取得明顯效果,瀘江河畔變得更加詩情畫意,不僅成為本地人周末休閒的首選,也是外地遊客到建水遊玩必去的打卡地。

張順/攝

果青/攝

從建水縣城西門出發,沿著瀘江河一路向西,冬季的煙柳雖然失去的盛夏的青翠茂盛,但此季的柳枝卻顯得更加成熟穩健,絲毫沒有影響你賞玩的心情,相反更讓你愛上他的端莊與穩重。

雙龍橋 :天水一色煙火濃

無論你是選擇乘小火車、騎行還是步行到西莊體驗田園風光,雙龍橋是進入西莊的首站,雙龍橋因蜿蜒如龍的瀘江河與塌衝河交匯形成渾然一體而得名,雙龍橋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先建三孔,道光年間又建十四孔與之相連,因此也稱「十七孔橋」。

張順/攝

遠遠望去,雙龍橋雄偉壯麗,靜靜地臥在長虹碧波之中,倒映於水天一色,顯得靜謐、更加壯觀。雙龍橋溼地公園的建設,以及建水縣全面推進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工作的開展,雙龍橋景區潔淨的環境為你營造了舒暢的心情。

嚴瑪丹/攝

隨著瀘江煙柳步行道路的修建、溼地公園的建設、小火車的開通,到這裡觀橋玩水、賞田園風光的遊客越來越多,雙龍橋上青磚黛瓦、古色古香的橋亭與河水相映,燒豆腐的香氣不期而至,烤豆腐炕旁坐滿了遊客,炸洋芋和木瓜涼水勾起了眾多遊客的味蕾。如果你有充足的時間,在觀景賞橋之餘,除了可以探尋雙龍橋的設計者之謎外,還可以體驗紫陶製作手工拉坯技藝,此時的雙龍橋瀰漫著濃濃的煙火味。

新房村:濃濃鄉愁伴你行

鄉會橋,一個詩一樣的名字,在這裡,既可以讓你感受到詩和遠方,又可以讓你體味到濃濃的鄉愁。看古民居,大家首先想到的或許是團山,而今天帶你一起看一看剛剛被雲南省列入最美鄉村的新房村,這裡的古民居秀美淳樸,一定會被他的美而震撼。

鄉會橋在乘坐小火車到團山的第二站,當你還在驚嘆鄉會橋車站保存完好的法式建築時,座落在車站背後依山盤水的新房村,伴隨著嫋嫋炊煙的升起,讓你頓時回味到濃濃的鄉愁,不知不覺地走近她的懷抱。

新房村古民居眾多,建水縣在「拯救老屋行動」項目中,做到「修舊如舊」,確保民居外觀不變,提升居住環境,維護鄉村傳統風貌,更好地保留了傳統村落及其文物古建築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讓老房子用起來、活起來。

在新房村眾多的古民居中,尤以集大成者的黃氏宗祠鶴立雞群。宗祠位於新房村西北面,建於1892年,佔地約5000平方米。遠看,古樸的房屋飛簷翹角,走近,聽悅耳的風鈴餘音嫋嫋……黃氏宗祠為二進院,共有六個天井,正殿、中殿和前殿是單簷歇山頂瓦屋面,兩邊側殿為卷棚頂,廂房是單簷硬山頂。前院左右兩側花牆獨特匠心,是眾多古建築中難得見的獨特佳作,看到這麼別致的作品,你一定會情不自禁為他狂按快門。無論是石雕還是木雕,除了一幅幅雙龍圖、太極圖、東海日出圖、五福臨門圖、暗八仙圖、龍鳳呈祥圖外,還能看到空城計與白蛇傳的畫面,各種雕刻工藝精湛獨到、栩栩如生、意義深遠,無不彰顯著建築房屋的工匠們精湛獨到的構思與工藝。

行走在新房村的巷道裡,時光有些模糊,浮躁的心頓時得到安撫,讓你忘記了已是冬天,仿佛沉浸在滿園春色裡,沒有生活中的浮躁,可以盡情地享受它的寧靜與祥和,一簇簇盛開的鮮花,柔柔的,甜絲絲的,深呼吸一口新鮮空氣,便有初戀的味道。

「莓」約,純屬偶遇

古橋、古建、米軌,山水、田園、流水,自由自在飛翔的白鷺鷥,田間舒展的草莓,勾畫出一幅幅田園水墨畫卷,讓你深入其中,賞心悅目、流連忘返。穿梭在田園村莊之間,猶如行走在畫裡,田園間,一顆顆紅彤彤的草莓突然呈現在眼前,看到這麼饞眼的草莓,不與「莓」來一個約會,那就遺憾了。

張紅萍/攝

西莊鎮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光照充足,所種植的蔬菜水果深受消費者青睞。在發展田園觀光旅遊中,西莊鎮結合實際,引進草莓「紅顏、黑莓、法蘭」等品種種植,每到草莓成熟上市,總會吸引大量遊客紛紛前來採摘。走進草莓種植地裡,一片片草莓長勢鬱鬱蔥蔥,處處噴發出青春的活力,一顆顆紅彤彤的草莓點綴在青綠的枝葉上,鮮嫩欲滴,勾引著吃貨的味蕾。

生長在西莊這片土地上,石榴、西番蓮剛剛落潮,草莓就悄然上市。走進畫裡,活在詩裡,醉在景裡。不自覺間,安放了浮躁,寄託了鄉愁,習慣了淡然,享受了幸福!

遊玩攻略:遊客可乘坐小火車抵達,騎行或步行從縣城西門往西出發3公裡左右到雙龍橋,5公路左右到鄉會橋,新房村就位於鄉會橋車站附近,餐飲選擇眾多,除了雙龍橋旁邊的燒豆腐等小吃攤,可以到水打營村子裡或者鄉會橋站的餐館品嘗特色農家菜。如果你還想觀賞更多美景點、嘗更多美味,可以繼續往西前往團山和黃龍寺景區,團山的小吃、黃龍寺的烤魚不能錯過。

來源 | 建水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丨陶優

審核丨古文麗

各位小夥伴,紅河文旅的投稿郵箱已經開通,歡迎各位讀者朋友積極來稿哦!

投稿郵箱 : hhlysck@163.com

【來源:紅河文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秋風颯爽,來山東美麗休閒鄉村邂逅鄉愁(下)
    秋風颯爽,來山東美麗休閒鄉村邂逅鄉愁(下) 2020-10-30 1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臨沂副市長賦詩:走進長三角的田園與鄉愁
    12月7日下午,在「峪見未來」尹家峪田園綜合體上海品牌發布會現場,臨沂市副市長劉賢軍賦詩「鄉愁」,解讀故鄉與田園的內涵。在繁華的都市中心灑一壺鄉愁,讓詩和遠方在故鄉的田園中遊走。原文:你也說鄉愁我也說鄉愁鄉愁就是小時候小時候走過的路小時候爬過的溝夜晚追著螢火走
  • 科技新城田園美 井山湖畔憶鄉愁
    杭州日報訊 3月17日,在位於濱江白馬湖南側的井山湖農耕文化公園裡,滿目油菜花黃、叢林返綠,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春日景象,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踏青賞春,感受都市田園的生態野趣。去年4月,位於塘子堰河兩側的一期工程建成,在約140畝的復墾梯田上種植大麥、小麥、油菜等農作物,以及碧桃、紅梅、烏桕等特色植被,田間搭建的茅草亭、稻草卡通形象,重塑農耕文化,提升整體景觀,為濱江這座從農田上崛起的科技新城保留了一片記憶鄉愁的美麗田園。
  • 揚州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留住「美麗鄉愁」
    ,針對當地村民的種地習慣,在鄉鄰中心專門打造了開心菜園站,並設立農具共享室;為了留住"鄉愁",保留傳統歷史文化和記憶,還設置了"鄉愁記憶館",向村民展示徵集來的煤油燈、農具、收音機、家譜、軍用水壺等傳統老物件;針對村民一直沿襲的串門、拉家常等喜好,在鄉鄰中心設立了鄉情交流室,為村民提供交流溝通的場所;甚至還將揚劇票友團排練活動點搬到鄉鄰中心……通過一系列特色公共空間的打造,新型農村社區的過去和當下被串聯到一起
  • 「守秦嶺·憶鄉愁·興田園」 西安鄉村休閒旅遊十條精品線路發布
    4月24日,「守秦嶺·憶鄉愁·興田園」2020西安市預約遊文明遊鄉村遊線上啟動儀式上,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發布了「守秦嶺·憶鄉愁·興田園」西安鄉村休閒遊十條精品線路~快隨文旅君看看你最喜歡哪一條~美麗鮑旗寨03 周至休閒觀光兩日遊沙河水街在沙沙河感受西安最美水街的魅力;亞洲最大的植物園秦嶺國家植物園讓你來一場親近自然之旅;漫步在樓觀臺,感受老子留下的文化氣息,在世界地質公園陝西黑河國家森林公園來一場邂逅野生動物之旅
  • 讓魚擺擺從臺灣「遊」回重慶 大爺的魚莊裡藏著鄉愁
    即便是熟客,很多人也不知道,馮家平的「鯽魚」背後,有一個關於鄉愁與親情的故事。 味道 這幾天暴熱,馮家平喜歡這樣的天氣。越是悶熱的傍晚,越有短袖、赤膊的食客在餐桌旁一邊揮汗如雨,一邊吃得過癮。么爸的魚做了一輩子,甚至可以回溯到民國時期,1942年。於是,他有了店名。 鄉愁 在馮家平的記憶中,1992年,重慶晚報上刊登過一則新聞。新聞的標題是什麼,文化不高的馮家平已記不清。他只記得,報紙上似乎是兩位老人抱頭痛哭的照片。一位是馮家平的父親馮樹雲,另一位則是么爸馮國鈞。 馮樹雲只有一個弟兄。上世紀40年代,馮國鈞被抓壯丁帶走,之後再沒音訊。
  • 《田園中國》即墨龍泉邂逅香草花海 花餑餑成致富「金鑰匙」
    上周,山東衛視中國首檔鄉村振興融媒推介節目《田園中國》黎裡篇,展現了黎裡原生態水鄉建設的豐碩成果。本周(11月22日),《田園中國》將走進青島市即墨區龍泉街道,為你解讀那裡鄉村振興的幸福密碼。本期節目,主持人王曉龍、吳思嘉,演員泰維、宋鈺盈將組成「田園推薦團」,與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陳健一起,走進美麗鄉村的代表即墨龍泉。在那裡,他們將依據線索找到不同的幸福人物,並拍攝短視頻記錄美好瞬間。這一次,「田園推薦團」又會收穫怎樣的驚喜和感動?敬請期待本周日(11月22日)晚9:20山東衛視《田園中國》。
  • ...青島西海岸新區:「鄉村會客廳」留住鄉愁 點「靚」藏馬
    作者:韓加君每天上午8點,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鎮大馬家疃村的王維英大姐,就會來到村裡的「鄉村會客廳」上班。「鄉村會客廳」由普通的民居小院打造而成,牆院上繪畫著引發人們鄉愁的美麗畫面。遊客走進這些民俗文化小院,會被裝飾房屋的算盤、發黃的老書等老物件所吸引,算盤、鐘錶、風箱、暖瓶等老物件,鄉愁記憶油然而生……如今,這些「鄉村會客廳」成了周圍村莊鄉賢們返鄉的聚會議事廳和休憩處,使得「鄉村會客廳」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 南陽市西峽縣米坪鎮:「開心農場」留住田園鄉愁
    菜地的配套設施也很到位,每塊地都預埋了水管和接口,水管通到菜地邊,老人們只要在接口處插上水管和龍頭,就能隨時為菜地澆水。敬老院的院長王玉煥說,當時在建設敬老院時聽取鄉親們的意見,在院內集中規劃了一片菜地讓想種地的老人種菜,通過集中規劃菜地維護好院裡環境、留住田園鄉愁。
  • 大豐區田園鄉村換新顏
    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工作聯席會議日前公布第四批次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名單,大豐區大中街道恆北村2號村莊被命名為省特色田園鄉村。至此,該區已有9個新型農村社區被命名為省特色田園鄉村。該區圍繞打造省級示範項目和特色田園鄉村,注重時代性、地域性、文化性。邀請高資質的設計單位對新型農村社區進行景觀規劃提升,委託高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對新型農村社區編制景觀提升方案,突出鄉土風貌塑造,植入麋鹿、溼地、古鹽等元素,體現綠色家底優勢,在細節處留住鄉愁記憶。
  • 留住最美鄉愁!江蘇新公布一批省級傳統村落,總數將達310個
    據了解,近年來,江蘇高度重視傳統村落保護,努力在快速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探索保護傳統村落、傳承歷史文化、留存鄉愁記憶的路徑和方法。比如以省政府規章形式頒布實施《江蘇省傳統村落保護辦法》,對傳統村落進行立法保護;指導各地因村制宜編制規劃設計方案,合理確定保護範圍和各類保護對象,做到「一村一策」;將傳統村落作為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優先支持對象等等。
  • 創美庭院丨詩意田園!這些院子滿載鄉愁……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金灣區的「思鄉小院」和「希望小院」兩戶庭院一起來感受小院之中藏不住的美麗景觀si思xiang鄉xiao小yuan院鄉愁一種道不盡,寫不完的情感,但能牽動人歸回家鄉尋根。充滿生機的花園是李大就的驕傲,他以實際行動讓鄉愁有處寄託,將原有的的「美」更好的發揮。xi希wang望xiao小yuan院「希望小院」的寓意,是用從容的心態回歸生命最初狀態,用希望迎接一切。
  • 漳平市政協組織開展「鄉愁記憶館」調研活動
    10月12日,漳平市政協組織開展溪南鎮南炳村「鄉愁記憶館調研組一行實地參觀了「鄉愁記憶館」,並召開座談會,就如何加快推進「鄉愁記憶館」的保護和建設進行探討。調研組指出:古建築是歷史文化的載體,要認真做好「鄉愁記憶館」的修繕和保護工作,將古建築文化傳承下去;要加大宣傳力度,將「鄉愁記憶館」打造成學生的主題教育基地,吸引更多人前來參觀學習;要繼續做好展館陳列和未來發展規劃工作,與「奇和洞」保護利用相結合,將項目打造成文旅融合的亮點工程,通過「看得到,摸得著,聽得見,留得住」 的歷史文物,喚起人們對於傳統文化和民風民俗的記憶,進一步增強鄉村文化自信,助推鄉村振興
  • 傳承民俗文化 留住鄉愁記憶
    傳承民俗文化 留住鄉愁記憶 --肅北縣石包城鄉村記憶館開館12月15日,肅北縣石包城鄉村記憶館舉行開館儀式,標誌著石包城鄉村記憶館全面完工投入使用。
  • 文山鄉愁-大美文山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個地方,彩雲忘記歸去,季節忘記輪迴,時光放慢腳步,鄉愁自由生長。這個地方,一定是三七的故鄉——中國文山。
  • 玩轉普洱 | 尋鄉愁、訪千年茶樹王……這裡美如山水田園畫!
    鎮沅,意為「糧倉之城」,東連新平,東南鄰墨江、寧洱,南接景谷,西毗臨滄,北交景東。縣城區以哀牢小鎮為中心,形成集苦聰文化、彝族文化、哈尼文化、休閒娛樂、商貿會展、遊覽觀光、酒店餐飲等產業於一體的高端文化休閒旅遊區。
  • 「這裡,有我的鄉愁」 臺胞黃麗卿在西安實現田園夢想
    年逾六旬的臺胞黃麗卿到西安已有十七個年頭,2015年,她放下了手頭上的生意,來到西安市長安區臺溝村,租了個農家小院,開始了自己的田園生活。「尋尋覓覓,心嚮往之。這裡,有我的鄉愁。」恬淡的話語,卻滿懷深情。黃麗卿和兒子謝進瑞在秦嶺腳下合影。
  • 木壘鄉村富農新亮點:一段難捨的美麗鄉愁
    遊客在民宿客棧前跳起歡快的舞蹈。  9月27日,由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指導,昌吉州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昌吉州旅遊聯合推廣中心主辦的#打卡新疆·達人西遊昌吉行一行來到木壘縣尋覓鄉愁,感受美麗鄉村建設,享受田園時光。  當天,遊客和達人們一行來到英格堡鄉月亮地村,村裡青磚小瓦石板路,古色古香拔廊房,新村舊落交相輝映,巷道兩側,家家戶戶門前豎著招牌,古韻深厚的百年小山村,吸引著各地遊客樂在其中。
  • 田園民居賦鄉愁 桐花鄉約就是家
  • 江蘇已命名324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超額完成三年任務
    至此,全省已命名324個「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超額完成了《江蘇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的「到2020年建成300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的目標任務。  江寧、吳江、興化、銅山等29個縣(市、區)省級特色田園鄉村數量均超過5個,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已經從點上創建延伸到區域建設,「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彰顯了富有活力的美好鄉村模樣,農民群眾滿意度高,社會反響強烈,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走出了一條田園鄉村與繁華都市交相輝映、城鄉融合發展的「江蘇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