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的德國生產了兩萬多架飛機,為何會失去制空權?原因很簡單

2020-12-22 騰訊網

二戰時的德國生產了兩萬多架飛機,為何會失去制空權?原因很簡單

大家都知道,飛機是誕生於20世紀初,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主要起偵查和轟炸的作用,但是飛機的發展速度很快,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當中,空軍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兵種,成為了影響戰爭走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兵種。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德國憑藉強大的軍隊,優秀的戰術,以及充分掌握著制空權,使得德國在戰爭初期進行的非常的順利,德國的空軍不僅僅起到了掩護地面作戰的任務,還起到了遠程轟炸和空降的任務。

而在空戰當中,德國空軍其實誕生了許多非常優秀的飛行員,王牌飛行員的數量就達到了3000多人,而其中擊落過上百架盟軍戰機的飛行員達到了100多人,而德國空軍當中最強大的飛行員哈特曼在服役期間,擊落了盟軍整整352架戰鬥機,而盟軍方面,最強大的飛行員也不過擊落了的德軍十幾架飛機。

而且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是非常重視空軍的戰略優勢的,直到諾曼第登陸戰之前,德國生產出來了整整兩萬多架的飛機,空軍能力強大,但是到了戰爭的後期,德國空軍卻漸漸的喪失了戰爭的制空權,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德國雖然有著極其強大的空軍,但是卻沒有建立戰略空軍部隊,德國空軍當中最為出色的便是俯衝轟炸機編隊,但是大家都知道,俯衝轟炸機編隊往往起到的應該是掩護戰場的作用,而轟炸的任務應該交給戰略轟炸機。

其實德國很早也提出來了也建立一支戰略空軍,研製戰略轟炸機,但是最終還是被希特勒給否決了,當然希特勒有他自己的考慮,因為德國的整體資源是有限的,他只能將更多的資源放到可以直接起到戰場作用的戰鬥機上面,而對於戰略轟炸機便不做考慮。

但是當德國橫掃歐洲大陸的時候,想要對於英國發起進攻,尤其是在進行不列顛空戰的時候,因為沒有遠程的戰略轟炸機,德國方面不得已將大量的俯衝轟炸機投入了戰鬥,而在沒有了地面部隊的配合之後,大量的俯衝戰鬥機基本上成為了活靶子,而且大量的德國王牌飛行員也因此而喪生。

此後,德國又將自己的進攻重心轉移到了蘇聯,大量的空軍也部署到了蘇聯,這也導致了德國的西部其實缺乏空戰能力,而英國的遠程戰略轟炸部隊,可以隨時對德國境內進行轟炸,甚至是柏林,而美國也是就此組建了第8航空隊,和英國的戰略轟炸機隊開始日夜配合轟炸。

而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德國境內軍工工業被徹底的炸毀,尤其是是戰機的製造工業,而且德國空軍的飛行員也出現了大量的空缺,就這樣,德國一步一步的喪失了他原本擁有的制空權。

相關焦點

  • 二戰中德國為何失去了制空權?
    有人說德國在二戰失去制空權,是由於飛機產量太低,總共才生產了兩萬架。 兩萬架?這還是德國麼?是不是對二戰的消耗有什麼誤解?就連作為窮逼列強之稱的日本都生產了六萬五千多架。43年就投降的義大利也有一萬多架。德國從39年到45年。六年時間共計生產了53728架戰鬥機,12359架戰鬥轟炸機。
  • 二戰德軍空中王牌眾多,飛機性能優秀,為何沒能牢牢掌握制空權
    到了二戰時期,隨著飛機作戰技術的成熟,各國戰機數量的提升,王牌飛行員的數量開始大幅度增加。二戰中僅德國空軍就湧現出了3000多名王牌飛行員,其中有100人擊落了超過100架戰鬥機,另外有兩人擊落了超過300架戰鬥機。
  • 作戰飛機誕生一個世紀,制空權對現代戰爭有多大影響?
    自飛機誕生並投入戰爭以來,制空權的爭奪便成為了軍事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 空軍誕生後,人們對空中武力關注程度與熱情是極高的。今天我來們來談談制空權。根據人類社會的客觀特性,常規的擊潰敵國武裝力量-佔領敵國領土人口於生產資料的交戰形式只能由陸軍完成,海軍和空軍在此方面只能為陸軍提供輔助性作用,同時因為海軍的任務範圍被海洋和水道限制,只有空軍能對地面戰場施加巨大影響,原因很簡單,這是由航空器三維的運動形態決定的,理論上可以隨意穿越平面戰線去對地面戰躍升,其對地面戰場的影響也更加深入。
  • 踢館:二戰蘇德戰場,蘇聯飛機和人都不行,為何能拿到制空權?
    因為燃油產量的問題,德國空軍其實規模一直不大。尤其是戰鬥機部隊,在42年也就一千多點戰鬥機,哪怕到了44年造了兩萬多戰鬥機,實際上部隊裡面也就一、兩千而已。
  • 現代戰爭中若失去制空權,火炮陣地還能存活多久?
    自從1903年飛機問世以來,人類戰爭形式很快就從陸海二維平面,轉變成了海陸空三維立體戰爭。義大利人杜黑在著作《制空權》中率先提出制空權是贏得一切戰爭勝利的前提,獨立空中作戰是未來戰爭行動的主要樣式,空中戰場將成為決定性戰場。
  • 制空權有多重要?專家:有壓著對手打,沒有被對手追著打
    作為許多人眼中的陸戰之王,坦克的剋星不少,比如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飛彈以及反坦克地雷等等,而作為坦克剋星之一的飛機,卻被無數人吐槽反坦克效果不佳,然而了解軍事歷史的人都知道,早在70多年前的二戰時期,那個時代沒有反坦克飛彈,但有兩款飛機外號叫坦克殺手,在有絕對制空權條件下,這兩款戰機對坦克,幾乎取得了碾壓的優勢。
  • 二戰後期德國還有很多兵力,為何選擇投降,沒有繼續打閃電戰?
    二戰初期的德國非常犀利,挑起戰爭後用閃電戰進攻過很多國家,獲得了極其輝煌的勝利,第1個被德國用閃電戰進攻的國家就是波蘭。1939年9月,德國以6個裝甲師和4個輕裝甲師為主力,對波蘭發動進攻,迅速獲得了勝利。
  • 現代戰爭中火炮陣地是否在失去制空權的情況下可以倖存,專家解析
    這一時期,制空權還不是特別重要,即使失去了制空權,只要兵力足夠強,也可以獲得勝利。到了二戰的時候,蘇聯提出大縱深戰略,將運動戰和陣地戰進行結合,而德軍則採用了更加兇猛的閃電戰,於是陣地戰開始逐漸失去優勢。在此期間,奪取制空權成為戰爭勝利的關鍵,德軍依靠著坦克和空軍部隊聯合的方式,一舉席捲了眾多歐洲國家。等到海灣戰爭時期,戰爭的作戰形式發生改變,制空權的真正作用開始顯現。
  • 反攻歐陸,盟軍從獲得空中優勢到奪取制空權的重要意義
    在奪取歐洲大陸大範圍內的制空權後,盟軍空中力量便可著手他們心中最重要的任務:摧毀德國所有的軍工生產和平民百姓的鬥志。而且尤為重要的是,聯合參謀長委員會認為完成「衝拳」行動是發起霸王行動必要的前提。實際上,針對德國戰鬥機工業的攻勢並未阻止德國戰鬥機產量的增長,盟軍過於樂觀的情報評估未能重視這一事實。
  • 我國空軍這一缺陷,在未來的戰爭中可能會讓我們喪失制空權
    隨著我國五代機殲20和運20等一系列先進戰機的服役,如果在未來轟20加入到解放軍空軍的話,那麼解放軍未來真的會迎來全新的發展。但是,大家知道嗎?我國空軍方面有這麼一個缺陷,在未來的戰爭中,有可能會讓我們喪失制空權,這就是一個國家空軍最根本的力量:飛行員。
  • 防空飛彈如此發達的今天,制空權還至關重要嗎?
    制空權的理念是伴隨著飛機用於作戰而出現的,在1909年義大利的朱裡奧·杜黑將軍首先系統地提出了制空權理論並表示「制空權很快就會具有至少與制海權同等的價值」。隨後的發展證明,杜黑是對的,《制空權》一書有杜黑編纂出版,對制空權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 二戰德國空軍到底是怎麼喪失制空權的?答案在這場戰役裡
    二戰德國空軍究竟是怎麼喪失制空權呢,其實在傑米揚斯克戰役就初漏端倪了,但是可能因為這場戰役發生在1942年春,在莫斯科會戰和史達林格勒會戰兩場重大會戰之間,所以在這個時間段內發生的事情很難為人們所重視。 1941年12月蘇軍將德軍阻止在莫斯科的前沿,並開始轉入反攻。
  • 飛彈精確命中指揮部,失去了制空權的亞美尼亞,被打的丟盔卸甲
    飛彈精確命中指揮部,失去了制空權的亞美尼亞,被打的丟盔卸甲這段時間世界最關注的事情,可能就是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戰爭了,雖然這兩個國家都是小國,但是戰爭一爆發就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雙方都動用了大量的先進武器,而亞塞拜然由於土耳其的幫助,在戰爭中更是佔盡了優勢,所以目前亞塞拜然基本上已經鎖定了勝局
  • 二戰美軍艦載機不如日軍,美國航空兵如何奪取中途島制空權
    按常理來說,美國的工業底子比日本雄厚的多,美國艦載戰鬥機的性能應該超越日本。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就拿參加中途島海戰的F4F野貓戰鬥機而言,F4F野貓戰鬥機的操作駕駛感不如F2A水牛,野貓戰鬥機糟糕的手搖收放起落架也增加了艦載機起飛著艦時的事故概率。更為重要的是,野貓戰鬥機的空中靈活性,尤其是水平盤旋飛行能力遠不如日軍的零式戰鬥機。這使得美軍野貓戰鬥機在中途島的空戰中面臨著相當危險的境地。
  • 防空飛彈技術發達制空權不重要?非也,這恰是制空權重要性的體現
    制空權是現代戰爭的重要一環在矛與盾的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發展的過程中,軍工科技某方面的快速發展,核心原因就是有迫切的需求,制空權的爭奪就是促進防空飛彈技術快速發展的核心因素。不論是陸基防空飛彈還是海基防空飛彈,目的都是為了防止對方獲得制空權,在目前已經可以預見的未來,制空權都將會是各方爭奪的首要目標。
  • 二戰時,日本能否像德國一樣發動閃電戰?真實的答案是你想不到的
    二戰時,日本能否像德國一樣發動閃電戰?二戰時德軍利用閃電戰基本是拿下了整個歐洲,就連強大的前蘇聯都差點被攻陷。那麼二戰時德軍的盟友,軍事同樣強大的日本,能不能發動閃電戰呢?閃電戰的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快,但是不是所有快的戰役都叫閃電戰!第一、閃電戰的根本是機械化部隊,前提是制空權,重點在於陸軍和空軍的良好配合,戰術的要點是一點兩面。我們來看一下,二戰時日本有沒有能力發動閃電戰呢?
  • 二戰老照片:卡塔琳娜號水上飛機,自帶雷達,美國生產了2000架
    【圖為正在執行任務的「卡塔琳娜」號水上飛機】1935年,「卡塔琳娜」號水上飛機與「空中堡壘」波音B-17、道格拉斯 DC-3 / C-47運輸機三款二戰名機同時橫空出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英海空軍及蘇聯航空兵都廣泛裝備「卡塔琳娜」號水上飛機,整個戰爭期間,美國生產了2000多架。
  • 外表看似強大,實際上卻脆弱不堪的德國空軍,到底有多少弊端?
    在德國空軍的將領眼裡, 空軍的轟炸機完全可以在奪取制空權之後,利用轟炸機粉碎敵人的抵抗,並最終取得勝利。 但是新生產的飛機卻無法補充缺額。 儘管部分原因要歸結於,德國在戰前生產計劃上的失敗和陸軍對資源的佔用。 但究其原因是生產結構和效率上的問題。 相較於英國的作戰飛機生產超額43%,德國空軍在1940年夏天落後原預定計劃40%的產量。
  • 韓戰中制空權有多重要,志願軍老兵回憶:被敵人飛機炸慘了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同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戰場,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正式爆發,這是一場實力極不對等的戰爭,中美軍事實力差距極為懸殊,其中最為要命的便是美軍牢牢掌控了朝鮮上空的制空權,尤其是在入朝作戰初期,志願軍的防空能力幾乎為零,不僅沒有飛機,就連高射炮也是屈指可數,美軍的飛機可以肆無忌憚地對志願軍地面目標狂轟濫炸
  • 在防空飛彈發達的今天,制空權還至關重要嗎?聽聽網友怎麼說
    在防空飛彈發達的今天,制空權還至關重要嗎?其實防空飛彈越先進,越能說明制空權的重要性。防空系統防啥?防飛彈、飛機,最主要的還是飛機。正因為越來越強調製空權的重要性,所以戰機被設計得越來越先進,超機動、超音速、信息融合、隱形,無非都是為了使戰機擁有更高的突防和攻擊能力,以高效奪取戰場制空權。而作為防禦的一方,防空系統的發展總是相對滯後於飛行器的:F-22稱霸藍天,才出現了S-400;無人機花樣百出,反無人機系統才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