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龍抬頭》以百姓視角彰顯中國精神的國家相冊

2020-12-23 紀錄中國docucn

文:王永利

由中廣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聯動全國三十多家省級電視臺的500多位紀錄片從業者一次集體志願行動的成果:四集系列紀錄片《今日龍抬頭》近日在全國衛視密集播出,該片每集30分鐘,拍攝選在農曆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開始,片中的35個故事普普通通,人物生動形象,有質感,有煙火氣,敘事有致,他們激動的淚水,殷殷的期待和默默的祝福,讓人們看到了各行各業、各族人民把小我小家融入大我國家,上下一心共克時艱的信心、決心和恆心。

一次特殊的志願記錄大行動,立意高遠,凸顯了眾志成城、共同戰疫的中國精神內核。

一個偉大民族的屹立,在於民族精神的熔鑄。「殷憂啟聖,多難興邦。」今年年初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次疫情深刻影響了中國,也熔鑄了「臨危而上、拼搏奉獻、守望相助、顧全大局、積極樂觀」的中國精神。這是一筆代價巨大的財富。重大的歷史事件,亦是重大的歷史責任,中國紀錄片人需要做這樣的一部紀錄片,它或是由此獲得了一種自覺,或是一種自律,或者思考,或者感知,或者是一種情感,讓觀眾看見了人性的光亮,乃至生命的脆弱、殘酷和美麗以及我們會怎樣加倍的珍惜。正如該片總編導趙捷所說,每個口述人都要問答三個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回答了這三個問題也就講述了中國人在面對新冠肺炎他(她)的經歷,講述了他們心靈的故事,用影像語言去刻畫,人物普普通通,故事也平平常常,卻在大災大難之時,用鏡頭定格一個民族的堅韌與頑強!當編導把一個一個人的經歷和質樸地、掏心窩地、有感而發地講述放在一起成片的時候,一定讓觀眾感受到的是「這是一個中國在講述」!創作者的創作方向和內心揣著的一種情愫,明確了整個這部片子沒有解說,空間和地域用字幕表達。在特殊的疫情期,通過雲端,雲傳送,雲交流,雲溝通,點點滴滴匯聚成全國紀錄片從業們志願記錄的一次大行動、集體智慧的結晶,也將是電視史上一個特殊的光榮榜!

普通人的奉獻、犧牲和情感,樸實呈現善良與堅韌的人性光芒。

抗擊這種重大突發疫情,不僅要消耗大量的物質資源,更加考驗人類的精神意志,所以也是一場意志戰。堅強的精神意志,成為打贏這場人民戰、總體戰、阻擊戰強大的內在驅動力。該紀錄片用鏡頭思考,記錄了這種凝聚民族偉力之精神意志。該片中,每一個普通人樸實展現人性光芒,都是14億中國人的縮影。陳靜,是火神山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長,來武漢連續加班加點第30天了,在給重症患者氣管插管等高危操作中衝在前面,同時又作管理,「百搭」,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呵護病人如春風化雨,清除高汙染垃圾如藍領工人,訓斥防護不注意的小護士既像家長、又像大姐。厚重的防護服和緊張勞作使她渾身大汗淋漓,「恨不得跳進水裡」,「只想喝一口冰的!」但「看到陽光就看到溫暖」,摘下口罩後,壓痕道道的臉上,露出一臉笑容。熊德華,49歲,武漢市江漢區民意街友誼社區黨委副書記,自從封城以來,一直戰鬥在社區一線,開始協調運送發燒者到衛生院,然後轉診送到指定醫院。高峰期每天轉診運送八、九人,工作風險高,被稱作「毒蟲」。他說「我是黨員,必須衝在前。」疫情平穩後,他做好社區服務,在給宅家抗「疫」居民提供生活保障的同時,還進行心理疏導。送菜送藥送溫暖,樂此不疲。劉冰,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院前護士,報名馳援武漢。一天運送患者十幾趟,每天只睡3個小時覺,防護服省著用,每天「脫防護服像拆炸彈」,困得趴在哪裡都能睡著,但依然樂觀地堅持在崗位上......

該片還聚焦了波音737機型機長、街道小區的社區幹部,外賣小哥,理髮個體戶,從餐飲個體戶,種植蔬菜的菜農,畫家、教師、作曲家,記者、幼兒教師、心理諮詢師,各行各業在抗疫情中,力所能及,義無反顧,勇挑重擔、迎難而上,守望相助,湧現出的感人事跡,形象詮釋了中國人民的勇氣和膽量、善良和大愛,彰顯著中華民族臨危不懼的精神底蘊。

創新紀實表達,打造藝術講好中國故事的精品力作。

優秀的紀實作品往往通過影像關注人物的命運,關注人物的情感,傳遞拍攝者內在的情感訴求,在情感上與觀眾達到共通共鳴。進而達到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終極作用。在這次抗疫鬥爭中,為了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搏鬥,白衣天使「連軸轉」,施工人員「三班倒」,車間工人「白加黑」,片中這些鏡頭都定格為震撼心靈的生動畫面,折射出百折不撓的堅韌品格。

紀實的本質是選擇真實,而藝術紀實是讓真實的人和物都產生巧妙勾連,給人以回味詠嘆。片中劉明澤,四川瀘州市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03年非典時,奮戰在一線,治癒了多名患者,當最後一位患者出院時,拍了照片合影。2月25日她要退休了,準備返聘繼續幹。女兒孫穎,是四川省人民醫院的主治醫師,在媽媽非典照片的影響下報名馳援武漢,她覺得是對媽媽工作使命的一個傳承,同時自己在武漢上的大學、研究生、博士生,也是對武漢同濟培養十年的報答,是醫生職責應該有的擔當。十年前,她從武漢帶回家一盆蘭花,如今她上了前線,父母每天呵護蘭花就想起女兒,這種把傳承和報答,寄情寄物,化為濃濃的詩意。

該片紀實結構亮點是時空同步,片中,多在兩個時空同步記錄一個家庭故事:馮澤華,是一位醫科大學的五年級學生,看到媽媽陶連珊作為江蘇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奮戰在前線。在患者眼裡她是最可愛的人,清晰地記住她陶連珊的名字,衷心感謝她。二月二是媽媽五十歲生日。在前線,媽媽的戰友用饅頭代替蛋糕給媽媽過生日。看到視頻,作為女兒,馮澤華和爸爸都流淚哭了,覺得虧欠她太多。但是馮澤華表示,畢業後要像媽媽一樣,做這樣的白衣戰士!

紀實的審美取向是流動美感,該片打破靜態敘事,在運動中捕捉物象的流動美。片子中,三沙衛士記者王超跟隨海南馳援武漢送蔬菜瓜果的車隊,長鏡頭呈現車隊遠程跋涉,他拍到了一名司機王亮,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就當志願者運送救災物資,這次又給武漢送救災物資,王亮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作為卡車司機,我能做的就是為武漢運輸救災物資!」2000多公裡,44個小時,終於把滿載海南人民深情厚意的蔬菜瓜果,送到了武漢戰疫情前線......

該片從500多位紀錄片從業者志願投入拍攝的近萬分鐘素材中,優中選優,精中選精。以同一時間節點(二月二)為展開敘述的刻度,拍攝要求:不著一色,不飾一角。用普通人的視角,展現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拍攝普通人的記憶,「它是你所在地區的抗疫檔案的一部分,將擇優入選2020己亥年的紀錄片國家相冊。」該片構圖工整,畫面飽滿,製作精良。既有對人物的近距離跟隨式拍攝,又有航拍、全景等大場面的呈現;既有對城市、街巷及標誌性建築的審美,也有對鄉村、田野和農作物的詩意呈現,還有對大熊貓、金絲猴、朱䴉、細鱗鮭魚等瀕危動物的美麗關照。

片頭片尾音樂設計別具匠心。以武漢鐘聲鳴響先聲奪人,接著是吉他彈撥,男聲清唱武漢歌謠,「小時候的民主路,冇得那多人」幽默俏皮,然後是優美舒緩吉他伴奏,男生悠閒唱「冬天的臘梅花,夏天的石榴花,過路的看風景,住家的賣清茶」,配上武漢標誌性建築和城市生活畫面。片尾音樂設計並不是單純重複片頭曲,而是在優美舒緩吉他伴奏下男聲、女聲分別清唱一首武漢歌謠,餘音繞梁,畫面生活氣息更濃。片頭片尾音樂營造了強烈的接地氣的市井氣息,拉近了和普通百姓的心理距離,還傳播了獨特優秀的中華地域文化。

悲壯的戰「疫」鬥爭,熔鑄了堅韌的中國精神,紀錄片《今日龍抬頭》36個戰疫故事,突出一線醫務工作者和基層防疫幹部,著眼普通人的奉獻、犧牲和情感,呈現了疫情中的初心使命,釋放了人性中的善意,成為記錄時代可銘記可流傳的百姓日記、國家相冊,無疑,這是匠心打造的藝術精品,是戰「疫」史詩中的精品力作。而中華民族在經受抗「疫」大考而迸發出來的巨大正能量,必將成為新時代繼續奮進的強大精神支柱。

相關焦點

  • 四集紀錄片《今日龍抬頭》4月10日起多家衛視聯播
    《今日龍抬頭》是一部講述普通人戰疫故事的紀錄片,裡面能找到你、我還有他的影子,裡面有淚,或許有笑,也許還會有沉默。該片選取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這一天,發生在全國各地的36個戰「疫」故事,突出一線醫務工作者和基層防疫幹部,著眼普通人的奉獻、犧牲和情感,呈現了疫情中的初心使命,釋放了人性中的善意,凸顯了眾志成城、共同戰「疫」的精神內核,展示了疫情無情、人間有愛的溫暖主題。
  • 預告丨四集紀錄片《今日龍抬頭》4月10日起多家衛視陸續聯播
    《今日龍抬頭》是一部講述普通人戰疫故事的紀錄片,該片選取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這一天,發生在全國各地的36個戰「疫」故事,展示了疫情無情、人間有愛的溫暖主題。審片專家認為,四集紀錄片《今日龍抬頭》是全國三十多家省級電視臺的500多名電視工作者的一次集體志願行動的成果,片中的36個故事敘事有致,人物形象生動,有質感,有煙火氣。
  • 國家相冊丨為和平而來
    重重危機之下, 一名中國軍人一槍技壓全場, 中國維和部隊竟用一場演習 不戰而屈人之兵。 中國維和官兵被一群武裝分子攔下。 劍拔弩張之際, 對方看見車上插著五星紅旗, 示意放行…… 30年來, 有16位中國軍人為維和事業犧牲, 申亮亮是其中之一。 他寫了三次申請書,軍人生來為戰勝, 而軍人的最高使命是維護和平。 他們鐵血亦柔情, 是維和任務區百姓眼中「最可愛的東方朋友」。
  • 《國家相冊》第三季第29集:為和平而來
    本本:《國家相冊》:為和平而來新媒體標題:致敬「中國藍盔」:為了和平,他們向險而行內容簡介:非洲,馬裡。重重危機之下,一名中國軍人一槍技壓全場,中國維和部隊竟用一場演習不戰而屈人之兵。中國維和官兵被一群武裝分子攔下。
  • 疫情防控鬥爭彰顯偉大中國精神
    原標題:疫情防控鬥爭彰顯偉大中國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譽。」中國精神激發中國力量,中國力量提升中國效率,中國效率展示中國形象。
  • 發揮國家相冊的重要作用 紀錄片探尋文化自信的獨特打開方式
    近日,紀錄片《中國》正在芒果TV、湖南衛視熱播。與以往大多數紀錄片不同,《中國》不局限於某一段歷史、某一個主題或者某個事件的講述,而是以「人」的視角回到一個個歷史現場,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對今日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
  • 中國抗擊疫情彰顯偉大民族精神
    這不僅體現在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制度優勢,使人民群眾能夠緊緊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匯聚成萬眾一心的磅礴力量;而且體現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國家制度優勢,黨政軍民同參與,全國行動一盤棋,集中一切資源支援抗疫一線,無論迎難而上的「白衣戰士」、慷慨捐資的民族企業,還是創造「中國速度」的建築工人,都使「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精神大放異彩。
  • 偉大抗疫精神彰顯中國之治的特色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深刻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人民抗疫鬥爭實踐的生動寫照和鮮明詮釋,充分彰顯了中國之治的鮮明特色和顯著優勢。
  • 不忘初心 彰顯時代精神
    這種新型人文精神,強調通過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鑑化解不同類型文明國家間的衝突和對抗,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積極維護現代世界的和平發展,弘揚了一種「包容貴和」的和平發展精神。這種和平發展精神,把初心和使命作為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在當代中國改革實踐中,進一步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認識和實踐、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的互促共進,彰顯了新時代條件下「知行合一」的改革創新精神。
  • 危難磨礪民族精神 大考彰顯中國力量
    原標題:危難磨礪民族精神 大考彰顯中國力量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青海玉樹發生芮氏7.1級地震,這是當地有歷史記錄以來最強烈的地震。光陰荏苒,轉瞬已過去十年,回首玉樹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的過程,作為親歷者難忘在玉樹的日日夜夜。玉樹地震與這些年來我國經歷的許多風險挑戰一樣,對我們國家,對每一個公民都是一次大考。
  • 中國足協致函感謝申花俱樂部: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奉獻精神 彰顯了優秀的職業素養
    中國足協在感謝函中寫道:上海綠地申花足球俱樂部: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足協各級國家隊克服了新冠疫情的影響,圓滿完成了年度集訓、備戰工作。     貴俱樂部運動員在國家隊集訓期間,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規定,全心全意投入訓練備戰,彰顯了優秀的職業素養和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奉獻精神。
  • 二月二丨龍抬頭風調雨順,人抬頭五福臨門
    今天我們講二月二,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也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民間稱為「龍頭節」又名春龍節、農事節、春耕節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人們迎龍求雨祈盼豐收>二月二,「龍」究竟如何「抬頭」在這一天裡,人們又以何種方式慶祝呢東方蒼龍,預示著春天的到來春回大地之時室女、天秤、天蠍、人馬等星座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在中國古代,「二月二,龍抬頭」便是指的這一組星當時人們用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種神獸來指代天空的東南西北
  • 以擔當實幹彰顯時代精神
    所謂時代精神是每一個時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實質,只有那些代表時代發展潮流,標誌一個時代的精神文明,對社會生產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思想才是時代精神的體現。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奮勇爭先的時代精神,是推動時代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在當代中國人民的偉大奮鬥中不斷創造新的輝煌的力量源泉。
  • 抗疫答卷彰顯中國精神
    白皮書指出,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特點,改革開放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積累的雄厚綜合國力和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的顯著成效,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中國人民深厚的家國情懷、天下情懷,匯聚成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誠然,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 戰疫彰顯中國共產黨人一脈相承的精神特質
    原標題:戰疫彰顯中國共產黨人一脈相承的精神特質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頭等重要的大事,把疫情防控工作看作是一場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廣大共產黨人扛起責任、頑強拼搏,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構築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 在疫情防控鬥爭中彰顯偉大中國精神
    在疫情防控鬥爭中彰顯的偉大中國精神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動力,為抗擊疫情堅定必勝信心、凝聚強大合力、注入持續動力。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鬥爭中續寫了中國精神的嶄新篇章。面向未來,我們要繼續大力弘揚偉大中國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的姿態,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目標勠力前行。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
  • ...最美逆行者》以現實主義創作彰顯偉大抗疫精神和感人的中國故事
    一、以現實主義藝術形式生動詮釋偉大抗疫精神,為英雄人民和時代作證!14集電視劇《最美逆行者》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策劃創作,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題材的電視劇,由多個單元故事組成,以抗疫期間真實故事和原型為素材進行改編創作,旨在表現「抗疫」期間感人的人物和故事,以現實主義創作基調生動詮釋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全劇將視角和鏡頭精確對準人民,突出展現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平凡英雄,講述發生在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將最具代表性和藝術感染力的瞬間放大
  • 【遼寧相冊】遼寧英模:「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松
    遼寧是英模輩出的熱土,新中國成立以來,全省各地多條戰線湧現出一大批愛崗敬業、忘我奉獻的先進人物,他們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是新時代遼寧精神的生動詮釋。
  •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免除一年會費,海外短劇平臺Quibi上線
    1、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免除會員單位2020年全年會費4月10日,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關於免除2020年全年會費的通知,免除全體會員單位2020年全年會費。2.尤小剛、劉燕銘等發聲:呼籲扶持政策出臺昨日,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和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聯合啟動網絡發聲平臺《有話明著說》開播,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會長尤小剛和劉燕銘、楊震華,王中磊、王鵬舉、曹穎等一眾行業大佬和知名人士呼籲拯救岌岌可危的影視行業。
  • 2020中國電影:主流故事傳遞中國精神
    面對新的國際國內環境,隨著國家對文化發展越來越重視,電影產業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新主流電影愈加成熟,中國價值傳達更加有力近幾年,中國電影逐步探索出一條將主流價值、藝術表達和類型模式結合的新主流電影創作道路,取得較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