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印法師為什麼選擇曇無讖法師的「北本」40卷,作為弘揚《大般涅槃經》的版本呢?

2021-03-01 妙印禪心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妙印法師恭誦

《大般涅槃經》導言

妙印法師 敬撰

《大般涅槃經》是由北涼天竺沙門三藏法師曇無讖尊者翻譯。此版本稱北本,總40卷;後續的2卷,是由唐代沙門若那跋陀羅法師與會寧等翻譯,總合計42卷圓滿。此是《乾隆大藏經》裡,大乘經涅槃部的第一部經。

同一部《大般涅槃經》的第二個版本,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南本」。此版本不是後人再翻譯本,而是繼曇無讖法師「北本」譯文基礎上的再文字潤色再編排,成稿總36卷,然後加上唐沙門若那跋陀羅法師與會寧等翻譯的2卷後續,總合計38卷。此南本是由宋代的兩位沙門比丘與一位在家居士三人共同彙編而成。

近代的《大般涅槃經》版本,很多人喜歡以「南本」為翻印原本,但是,我們通過幾個版本,逐字逐句地校對,發現:出版校稿的人,有時候把「南本」裡面不太合適的經文給予了刪除,然後引用了「北本」原有的文字。有時候則是引用或替換成了自己所理解的比較合適的文字。更有意思的是,以「北本」為翻印原本的出版人,也把個別地方的經文文字,給予了改編或替換(顯然不是排版錯誤)。此經後印版本,雖各自保持著南本或者北本的名字和外貌,但,給人的總感覺,就是南本不是完全是南本,北本也不完全是北本,「不南也不北,強名:近代版本。

第一,選擇受持和弘揚「版本」的依據

我們之所以選擇了曇無讖法師的「北本」40卷,作為弘揚的版本,其依據就是,佛在此經第十卷中預言:「善男子,我涅槃後,正法未滅,餘八十年,爾時是經,於閻浮提當廣流布,是時,當有諸惡比丘,抄略是經,分作多分,能滅『正法色香美味』。諸惡人,雖復讀誦如是經典,滅除如來『深密要義』,安置世間『莊嚴文飾、無義之語』,抄『前』著『後』,抄『後』著『前』,『前、後』著『中』,『中』著『前、後』。

當知!如是諸惡比丘是魔伴侶!受畜一切不淨之物,而言:『如來悉聽我畜』。如牧牛女多加水乳,諸惡比丘,亦復如是,雜以世語,錯定是經!令多眾生不得正說、正寫、正取、尊重讚嘆、供養恭敬!是惡比丘為利養故,不能廣宣流布是經,所可分流,少不足言。」

縱然我們選擇了第一版本——北本,這個版本來中國之前,從阿難尊者複述以後,也不知又輾轉過了幾回了,難免裡面沒有水分?如佛所言:「善男子,如牧牛女,為欲賣乳,貪多利故,加二分水,轉賣與餘牧牛女人;彼女得已,復加二分,轉復賣與近城女人;此女得已,復加二分,轉復賣與城中女人;彼女得已,復加二分,詣市賣之,……是大乘典《大涅槃經》亦復如是,展轉薄淡,無有氣味!

雖無氣味,猶勝餘經足一千倍,如彼乳味於諸苦味為千倍勝,何以故?是大乘典《大涅槃經》,於聲聞經最為上首,喻如牛乳,味中最勝,以是義故,名大涅槃。」

所以,同修在聽聞此經時,若遇不太理解的地方,暫時可以放一放,不要過分執著文字相,明顯有「水分」甚至是「毒水」的地方,你可以略過去!或許你會認為:「既然這部經這麼麻煩,我就念阿彌陀佛好了!」當知,這是凡夫知見!非佛子之正念!聽佛怎麼說:「善男子,如來正法,將欲滅盡,爾時,多有行惡比丘,不知如來『微密之藏』,懶墮!懈怠!不能讀誦、宣揚、分別『如來正法』,譬如痴賊!棄捨『真寶』,擔負『草秸』!不解『如來微密藏』故,於是經中,懈怠不勤。哀哉大險,當來之世,甚可怖畏!苦哉眾生,不勤聽受是大乘典《大涅槃經》!唯諸菩薩摩訶薩等,能於是經『取真實義』,不著文字,隨順不逆,為眾生說!」

珍寶是什麼?當知就是佛性,就是大涅槃,就是般若波羅蜜,就是首楞嚴三昧!就是師子吼三昧,就是金剛三昧,就是『明心見性』,就是『見性成佛』!就是佛陀的一乘佛法!

草麥秸是什麼?當知就是二乘以下諸經,乃至外道典籍,世間著述! 

第二、《大般涅槃經》的精髓略要

大般涅槃經之精髓就是佛性!

略摘錄如下:

1、如來常恆,無有變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2、如來證涅槃,永斷於生死;若有至心聽,常得無量樂!

3、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4、學佛,要謹遵世尊的「四依法」,何等四?

第一,依法不依人。

第二,依義不依語。

第三,依智不依識。

第四,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第三、《大般涅槃經》的主要利益:

利益無邊,利益無窮,略說幾條,如於大海,取幾滴水:

1、若有眾生,犯四重禁戒,五無間罪,受持此大乘《大般涅槃經》之後,悉令滅除;能令受持者,未發心者,悉令發菩提心,安止住於菩提之道!

2、在在處處,若有聽聞到《大般涅槃經》之聲者,所有『貪慾,嗔恚,愚痴』悉皆滅盡!眾生所有惡業,如草上晨露,大涅槃日一出東方,悉能滅除一切惡業!如晨露遇太陽。

聽聞此經,能為一切聽聞者,做無上菩提因緣,漸斷煩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何以故?聽聞此經,即法聲光明,入一切眾生毛孔故,眾生得度故。

3、學大乘者,雖修《契經》一切諸「定」,要待得遇『大乘大涅槃日』,聽聞如來秘密之教,然後乃能造菩提業,安住正法!當知,如來秘密之教,就是大般涅槃,就是般若波羅蜜!就是首楞嚴三昧!

4、若有眾生,若因貪慾或恐懼,或因利養,或因某種因緣,碰巧得遇並聽到《大般涅槃經》,此經『名字』,一經其耳,來世得生天上!乃至聽聞一偈,聞後不謗,當知此人,已經接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離苦得樂,轉凡成聖!何況受持聽聞整部《大般涅槃經》!?佛說:「若有得聞大般涅槃經者,若墮三途,無有是處!」何以故?大乘經文之功德力故!

5、若復有人,能信如是大乘經典,本來形貌醜陋,薄福德淺,以此大乘經之功德力,即便端正,威嚴色力,逐日增多,常被人或天人所喜樂見,受人恭敬戀慕,有所言說,悉能信受!

總之,《大般涅槃經》將惠及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都不是『大涅槃』之局外者!

以上僅供參考,願一切見聞受持者,蒙法受益!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成佛轉法輪!成佛度眾生!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法師 妙印   敬撰於觀音精舍

2012年1月1日

歡迎電腦登錄:妙印法師網

網址:http://www.miaoyinfashi.cn/

相關焦點

  • 妙印法師:《大般涅槃經》導言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妙印法師恭誦《大般涅槃經》導言妙印法師 敬撰《大般涅槃經》是由北涼天竺沙門三藏法師曇無讖尊者翻譯。此版本稱北本,總40卷;後續的2卷,是由唐代沙門若那跋陀羅法師與會寧等翻譯,總合計42卷圓滿。此是《乾隆大藏經》裡,大乘經涅槃部的第一部經。同一部《大般涅槃經》的第二個版本,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南本」。此版本不是後人再翻譯本,而是繼曇無讖法師「北本」譯文基礎上的再文字潤色再編排,成稿總36卷,然後加上唐沙門若那跋陀羅法師與會寧等翻譯的2卷後續,總合計38卷。
  • 妙印法師答疑:《大般涅槃經》的精髓是什麼?
    《大般涅槃經》(配樂版)第42卷(後續卷下)唐沙門若那跋陀羅與會寧等 譯妙印法師恭誦《大般涅槃經》導言妙印法師 敬撰《大般涅槃經》是由北涼天竺沙門三藏法師曇無讖尊者翻譯。此版本稱北本,總40卷;後續的2卷,是由唐代沙門若那跋陀羅法師與會寧等翻譯,總合計42卷圓滿。此是《乾隆大藏經》裡,大乘經涅槃部的第一部經。同一部《大般涅槃經》的第二個版本,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南本」。此版本不是後人再翻譯本,而是繼曇無讖法師「北本」譯文基礎上的再文字潤色再編排,成稿總36卷,然後加上唐沙門若那跋陀羅法師與會寧等翻譯的2卷後續,總合計38卷。
  • 【音頻珍藏版】妙印法師恭誦《大般涅槃經》第01—42卷
    《大般涅槃經》是由北涼天竺沙門三藏法師曇無讖尊者翻譯。此版本稱北本,總40卷;後續的2卷,是由唐代沙門若那跋陀羅法師與會寧等翻譯,總合計42卷圓滿。此是《乾隆大藏經》裡,大乘經涅槃部的第一部經。同一部《大般涅槃經》的第二個版本,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南本」。
  • 【音頻珍藏版】妙印法師恭誦:《大般涅槃經》第11—20卷
    《大般涅槃經》是由北涼天竺沙門三藏法師曇無讖尊者翻譯。此版本稱北本,總40卷;後續的2卷,是由唐代沙門若那跋陀羅法師與會寧等翻譯,總合計42卷圓滿。此是《乾隆大藏經》裡,大乘經涅槃部的第一部經。同一部《大般涅槃經》的第二個版本,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南本」。
  • 天天知識 兩晉南北朝時代的《大般涅槃經》
    涅盤經變局部 敦煌莫高窟148窟北涼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又名《涅槃經》,是印度大乘佛教經典,共四十卷。本經以釋迦牟尼涅槃為題材,宣傳了佛生身雖滅,法身常住,涅槃常樂我淨,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的思想等等,對中國佛教有很大的影響。劉宋武帝永初二年(公元421年),曇無讖譯出此經,其後南傳。當時南方流行法顯所譯六卷本《大般泥洹經》,這是大乘《涅槃經》的最初譯本。《高僧傳·慧嚴傳》曰:「《大涅槃經》初至宋土,文言致善,而品數疏簡,初學難以措懷。
  • 佛教經典 |《大般涅槃經》序
    在第三階段裡,說《阿含經》等類似動員,說《楞嚴經》等類似發展,說《妙法蓮華經》等類似高潮,說這部經類似總結。對修行人來講,是非常難得之法。這部經為北涼天竺三藏法師曇無讖翻譯。有北本,南本之分。北本四十卷,南本為三十六卷。二版本內容相同,分卷目錄不一。我們略釋所選的是南本。 "涅盤"是超脫生死的境界。經名可簡釋為,"智慧能超脫生死"或"超脫生死的大智慧"經。
  • 《大般涅槃經》(411)卷第二十五•師子吼菩薩品第二十三之一
    《大般涅槃經》亦稱《大本涅槃經》或《大涅槃經》,簡稱《涅槃經》。這部經是佛住世時,所說的最後一部經。佛從兜率內院示現降生至十八歲,為太子階段,主要是感悟生、老、病、死苦。十九歲出家,六年參訪,六年雪山靜坐為修行階段,主要是證悟佛理和示現成佛。三十歲至八十歲之間,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主要是闡揚佛法與廣度眾生階段。
  • 佛教經典 |《大般涅槃經》簡介
    這部經為北涼天竺三藏法師曇無讖翻譯。有北本,南本之分。北本四十卷,南本為三十六卷。二版本內容相同,分卷目錄不一。我們略釋所選的是南本。 "涅盤"是超脫生死的境界。經名可簡釋為,"智慧能超脫生死"或"超脫生死的大智慧"經。我們要知珍惜法緣。現代科學證明,地球壽命已達約四十五億年,在這四十五億年裡,這是最後一次值遇佛法。我們雖未值佛住世,但今日幸遇佛法。
  • 佛教經典 |《大般涅槃經》卷五 (070)
    《大般涅槃經》亦稱《大本涅槃經》或《大涅槃經》,簡稱《涅槃經》。這部經是佛住世時,所說的最後一部經。在第三階段裡,說《阿含經》等類似動員,說《楞嚴經》等類似發展,說《妙法蓮華經》等類似高潮,說這部經類似總結。對修行人來講,是非常難得之法。這部經為北涼天竺三藏法師曇無讖翻譯。有北本,南本之分。北本四十卷,南本為三十六卷。二版本內容相同,分卷目錄不一。我們略釋所選的是南本。"涅槃"是超脫生死的境界。經名可簡釋為,"智慧能超脫生死"或"超脫生死的大智慧"經。
  • 佛教經典 |《大般涅槃經》卷四 (063)
    《大般涅槃經》亦稱《大本涅槃經》或《大涅槃經》,簡稱《涅槃經》。這部經是佛住世時,所說的最後一部經。在第三階段裡,說《阿含經》等類似動員,說《楞嚴經》等類似發展,說《妙法蓮華經》等類似高潮,說這部經類似總結。對修行人來講,是非常難得之法。這部經為北涼天竺三藏法師曇無讖翻譯。有北本,南本之分。北本四十卷,南本為三十六卷。二版本內容相同,分卷目錄不一。我們略釋所選的是南本。"涅槃"是超脫生死的境界。經名可簡釋為,"智慧能超脫生死"或"超脫生死的大智慧"經。
  • 《大般涅槃經》(313)大般涅槃經卷十九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 第二十二之一
    在第三階段裡,說《阿含經》等類似動員,說《楞嚴經》等類似發展,說《妙法蓮華經》等類似高潮,說這部經類似總結。對修行人來講,是非常難得之法。這部經為北涼天竺三藏法師曇無讖翻譯。有北本,南本之分。北本四十卷,南本為三十六卷。二版本內容相同,分卷目錄不一。我們略釋所選的是南本。"涅槃"是超脫生死的境界。經名可簡釋為,"智慧能超脫生死"或"超脫生死的大智慧"經。
  • 《大般涅槃經》(382)卷第二十三•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二十二之五
    在第三階段裡,說《阿含經》等類似動員,說《楞嚴經》等類似發展,說《妙法蓮華經》等類似高潮,說這部經類似總結。對修行人來講,是非常難得之法。這部經為北涼天竺三藏法師曇無讖翻譯。有北本,南本之分。北本四十卷,南本為三十六卷。二版本內容相同,分卷目錄不一。我們略釋所選的是南本。"涅槃"是超脫生死的境界。經名可簡釋為,"智慧能超脫生死"或"超脫生死的大智慧"經。
  • 《大般涅槃經》 (188)卷十二​聖行品第十九之中
    在第三階段裡,說《阿含經》等類似動員,說《楞嚴經》等類似發展,說《妙法蓮華經》等類似高潮,說這部經類似總結。對修行人來講,是非常難得之法。這部經為北涼天竺三藏法師曇無讖翻譯。有北本,南本之分。北本四十卷,南本為三十六卷。二版本內容相同,分卷目錄不一。我們略釋所選的是南本。"涅槃"是超脫生死的境界。經名可簡釋為,"智慧能超脫生死"或"超脫生死的大智慧"經。
  • 《大般涅槃經》(311)卷十九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二十二之一
    《大般涅槃經》亦稱《大本涅槃經》或《大涅槃經》,簡稱《涅槃經》。這部經是佛住世時,所說的最後一部經。在第三階段裡,說《阿含經》等類似動員,說《楞嚴經》等類似發展,說《妙法蓮華經》等類似高潮,說這部經類似總結。對修行人來講,是非常難得之法。這部經為北涼天竺三藏法師曇無讖翻譯。有北本,南本之分。北本四十卷,南本為三十六卷。二版本內容相同,分卷目錄不一。我們略釋所選的是南本。"涅槃"是超脫生死的境界。經名可簡釋為,"智慧能超脫生死"或"超脫生死的大智慧"經。
  • 01《悲華經》第一卷 第一品「眾聖雲集」
    各位大菩薩,大家好!應著一些師兄的要求,我們又開設了這個「釋迦牟尼法門」。其實大家知道,從廣義上講,整個的「三藏十二部」經典,都屬於「釋迦牟尼法門」的範疇。但是要論核心經典的話,就必須是這部《悲華經》了。為什麼呢?因為《悲華經》講的是「釋迦佛」怎麼發願的,諸佛是以「願」而成就的。
  • 【伍燈偈】——《經風法雨》頂禮玄奘法師
    玄奘大師11歲時即能背誦佛經,14歲發願「遠紹如來,近光遺法」,15歲學《大般涅槃經》、《攝大乘論》,一聽就懂,看一遍就記得。20歲在成都受具足戒,27歲開始西行求法。19年時間,110個國家,獨行5萬裡。貞觀元年(627年),法師決意西行。因從中土前往西域,必須要得到皇帝的特許,他二度上表陳情,但沒有獲得批准。
  • 印順法師的邪說批露!
    人間、天上的二大脅侍,成為二大菩薩;二大脅侍間的釋迦佛,就成為毘盧遮那。「文殊普賢與舍利弗目犍連:審細的研究起來,文殊與普賢,實為舍利弗與目犍連的理想化。」——印順佛學著作集《妙雲集》下編之九《佛教史地考論》  印順法師否認有第七識 第八識釋印順說:【佛教後期,發展為七識說,八識說,九識說。佛的區別識類,本以六根為主要根據,唯有眼等六根,哪裡會有七識、八識?大乘學者所說的第七識、第八識,都不過是意識的細分。
  • 【夢參法師《佔察經句解》】緣起(1)
    在歷史上,隋朝時的一個北印度的和尚,菩提登三藏法師翻譯了這部經以後,也沒人看,這個法很少有人注意,《大藏經》裡有。這部經以前沒有人講過,自從佛法傳入東土,在當時禪宗立地成佛的法門又非常盛行,所以很少聽過這部經。明朝蓮池大師專門弘揚淨土,他就提倡「地藏三經」(《地藏經》、《地藏十輪經》、《佔察經》)。後來時至明末,到澫益大師,也專門提倡「地藏三經」。
  • 若千裡沒有法師,便可以在佛菩薩前自誓受戒【萬佛聖城法界大學】
    若法師自倚解經律大乘學戒。與國王太子百官以為善友。而新學菩薩來問若經義律義。輕心噁心慢心。不一一好答問者。犯輕垢罪。」「好心」者,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佛入涅槃後,或有人發心於佛菩薩像前,輒自受戒,為「自誓受戒」。首先要致誠專精,於七日內勤求懺悔,若見「好相」---吉祥徵兆,即表示已得戒。云何「好相」?諸如佛來摩頂,見華、見種種光等。若不得好相,則未得戒,而應繼續求懺悔,乃至兩周,三周,甚至一年。但必得好相,始證明得戒。若不得好相,縱使在佛菩薩像前自誓受戒,而猶未得戒。但若從法師受戒,則不須要見好相。
  • 263.五涼古都-曇無讖譯經集團
    這就是晉末到南北朝,佛學思想和譯經活動發展的一個概貌。概貌,那全貌呢?全貌就是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區,先後出現了四大譯經集團。第一個,涼州曇無讖譯經集團。第二個,劉宋跋陀羅譯經集團。這兩個挨得很近,是一個歷史時間段、一個歷史階段,屬於前期。第三個,北魏菩提流支譯經集團。第四個,梁陳真諦譯經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