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退位的主要原因是兵敗萊比錫?

2020-12-23 徐子毅

拿破崙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作為歐洲四大名將之一,在他的軍事生涯中,很少遭遇敗績。然而有一場關鍵性戰役的戰敗,卻最終決定了拿破崙的命運。看到這裡,如果大家沒有看到我的標題,或許第一時間會聯想到的是拿破崙在1815年,二次登基後所發動的滑鐵盧戰役。當然這也不能怪大家,因為滑鐵盧的典故,即使在中國,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然而決定拿破崙命運的,並非是滑鐵盧戰役的失敗。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當然是滑鐵盧戰役時,拿破崙根本沒有贏的機會。說到這裡很多人一定無法理解,我這裡簡單說明一下。拿破崙的戰略是,先擊敗英國和普魯士,再擊敗俄羅斯和奧地利。這種戰略看似高明,事實上卻不可行。

原因是,聯軍有七十萬之眾,法軍只有二十萬。如果聯軍是一次性出現與法軍交鋒,運用合理的戰術或許可以以少勝多。但聯軍如果採取的是車輪戰的策略,那根本不存在以少勝多的可能。打敗了威靈頓贏下滑鐵盧又能如何?第二次滑鐵盧,經過一場大戰早已疲憊的法軍,可以戰勝數量更多的俄奧聯軍?結果顯而易見,所以我說雖然現在流行的說法是滑鐵盧的失敗,造成拿破崙垮臺。

而事實上則並非如此,萊比錫戰役的失敗,才是給了拿破崙致命一擊。之所以這麼說,原因在於,如果拿破崙能夠贏下萊比錫會戰,那就可以暫時逼和反法同盟,為法國贏得寶貴的喘息機會。而且不同於滑鐵盧戰役時的實力懸殊,萊比錫會戰時,法軍在會戰初期可以說是與反法同盟旗鼓相當。因此拿破崙有贏的可能,而不是像滑鐵盧會戰時的絕對劣勢。那拿破崙為何會輸掉萊比錫戰役呢?

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實力的差距,法軍在會戰初期與反法同盟旗鼓相當,然而隨著會戰時間的持續,聯軍的援軍不斷到達戰場。而法軍方面因為徵討俄國而付出重大損失,元氣大傷,實力尚未恢復。沒有能力派出更多的軍隊參加萊比錫會戰。因此會戰拖延的時間越長,法軍戰敗的可能就越大。其次則是拿破崙對德意志民族進行的侵略行徑,激起了德意志民族的不滿。

連站在法國一方的萊茵聯邦軍隊都會反水,無疑是對本就實力不足的法軍又一沉重打擊。而這些如果拿破崙的戰術決策正確的話,或許還能逆轉。然而自從徵討俄國之後的拿破崙,似乎就開始不在狀態。沒有了往日的戰術天才,先後在多個戰役中出現戰術失誤。對於拿破崙來說,如果在順風順水的情況下,出現戰術失誤都是致命的。那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出現戰術失誤,就已經註定他的失敗無法挽回。

而對於歐洲國家來說,萊比錫戰役的勝利,意味著拿破崙的垮臺。也為德意志民族的統一打下基礎,因為拿破崙戰爭中,受傷最嚴重的,便是德意志傳統上的領袖奧地利。奧地利並無統一德意志的打算,相反他還極力維持現狀。如果他的實力不被削弱的話,德意志可以說是沒有可能統一。

各位網友對此又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與我交流。

相關焦點

  • 滑鐵盧兵敗後,拿破崙為何會被流放到聖赫倫那島?原因很簡單
    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遭到慘痛失敗後,他倉皇回到巴黎宣布退位。而後續結果是拿破崙被流放到了南大西洋的聖赫倫那島。為什麼拿破崙要被流放到聖赫倫那島呢?這其中的因素很簡單。
  • 拿破崙兵敗滑鐵盧,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
    拿破崙兵敗滑鐵盧,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無數的英雄豪傑異軍突起,而在這期間,最受法國人擁戴的,恐怕就屬拿破崙了,當時的法國剛剛經歷了法國大革命,成立了新的政權,但是這個政權非常的脆弱,歐洲各國不願意看到法國大革命的成功
  • 英雄末路,拿破崙最後的豪賭:萊比錫之戰和滑鐵盧之戰
    因此,拿破崙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成敗在此一舉。1813年10月16日,對手分為幾個縱隊向法軍陣地發起攻擊,萊比錫之戰爆發了。反法聯軍的攻勢很猛,很快便攻佔了科爾姆山和馬克克蕭貝爾城。一時間,拿破崙和他的軍隊陷入了被動挨打的窘境。
  • 英雄遲暮,滑鐵盧戰役拿破崙究竟輸在哪裡?
    英雄遲暮,滑鐵盧戰役拿破崙究竟輸在哪裡?拿破崙是法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創建了法蘭西第一帝國。他的傳奇,至今為我們所津津樂道。他幾乎徵服了整個歐洲,但是,面對反法聯軍的強大兵力,被迫退位,被流放島嶼。當他再次從島嶼回到法蘭西土地時,人們敬仰這位法國皇帝的歸來,紛紛投靠他。
  • 拿破崙為什麼失敗,阻礙歐洲統一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
    拿破崙的名字在近代史的清朝就已為我們所熟知了,由於其一邊徵服一邊宣揚法治的精神,因此被認為是法國大革命成果在歐洲的擴散,不過令人遺憾地是拿破崙最終並沒有帶領整個歐洲走向統一,而其失敗的因素在很多人眼中則認為是一場偶然,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則很明顯地傾向於偶然性這一點,在十四個瞬間中,拿破崙的最後一戰滑鐵盧之戰被茨威格作為悲劇的瞬間寫在書中,但造成悲劇的原因並不是拿破崙,而是拿破崙任用的元帥格魯希
  • 13.11 西歐 • 拿破崙戰爭
    拿破崙戰爭是指從1799年到1815年間,拿破崙為了維護法蘭西帝國的統治,爭奪歐洲霸權,與歐洲各國進行的一系列交戰。 法蘭西帝國建立初期,拿破崙曾率領法軍先後擊敗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反法聯軍。1809年,拿破崙又擊潰了第五次反法聯軍。同年年底,他跟自己的首任妻子約瑟芬離了婚。
  • 兩次失敗兩次被流放的拿破崙,為什麼沒有被公開處死?
    181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因萊比錫大敗、巴黎失守的情況下,不得不退位,被囚禁流放在厄爾巴島; 1815年,拿破崙捲土重來後,遭遇滑鐵盧戰敗,再次逼迫退位,被囚禁流放到離歐洲大陸2000多公裡遠的聖赫倫那島。
  • 拿破崙兩次戰敗被俘,為何只是被流放,而不是死刑?
    後來拿破崙這正如他們所願,再次趁機率兵歸來,回到了巴黎再次成為法國皇帝。可惜後來再次兵敗滑鐵盧,拿破崙再次被流放於聖赫倫那島,結束了一生。 而救了拿破崙一命的正是在聯軍中的主力,英國人。雖然英國是聯軍中對拿破崙傷害最大的,但是不能否認,沒有英國代表的據理力爭,拿破崙幾乎沒有活路。
  • 拿破崙的兩次失敗,為何都是被流放,而不是被殺害?
    列強對皇帝的寬容是原因複雜的,無論從人口還是社會發展的角度考慮,十九世紀的法國都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強國。避免過分的激怒法國人民是拿破崙沒有被殺害的主要原因,另外雖然在加冕儀式中,皇帝傲慢的從教皇手中奪過了王冠。但是拿破崙家族的皇族身份還是被各國承認的,除了革命的情況,王不殺王在歐洲是慣例。
  • 為什麼拿破崙兩次失敗後,都是被流放,而不是被殺害?
    列強對皇帝的寬容是原因複雜的,無論從人口還是社會發展的角度考慮,十九世紀的法國都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強國。避免過分的激怒法國人民是拿破崙沒有被殺害的主要原因,另外雖然在加冕儀式中,皇帝傲慢的從教皇手中奪過了王冠。 但是拿破崙家族的皇族身份還是被各國承認的,除了革命的情況,王不殺王在歐洲是慣例。
  • 決定拿破崙失敗命運的三大戰役,滑鐵盧戰役不算其中之一
    實際上,滑鐵盧之戰的失敗並不是什麼意外,因為這時候的拿破崙早已是強弩之末。因此,決定拿破崙命運的並非是滑鐵盧之戰,而是滑鐵盧之戰之前的三大戰役。第一場是鎮壓西班牙暴亂。1808年,西班牙爆發了內亂,於是拿破崙以解決王室矛盾為名,出兵佔領了西班牙首都馬德裡,逼迫費迪南七世退位,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擔任西班牙國王。
  • 拿破崙死因之謎,死於謀殺,還是胃癌?
    說起拿破崙,幾乎所有的讀者都知道,他是一位世界級的人物,不僅影響這歐洲,更揚名世界。一句名言「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就讓他家喻戶曉。可是這麼一位偉大的傳奇一樣的皇帝晚年兵敗滑鐵盧,兩次退位,最後被流放在南大西洋的一個孤島——聖赫倫那島上孤獨死去,不禁讓人感慨萬千。
  • 決戰萊比錫:拿破崙與法蘭西第一帝國的隕落
    1813年的10月16-19日,決定歐洲在19世紀命運的萊比錫戰役爆發。不可一世的拿破崙與他的法蘭西帝國,終於在反法同盟的聯軍面前敗北。風雨飄搖萊比錫之戰正是一場外線對內線的較量。法軍主力分布在德勒斯登到維滕堡的易北河兩岸。分成三個軍團,分別在烏迪諾、麥克唐納、聖西爾的指揮下,應對聯軍施瓦岑貝格指揮的波西米亞軍團、布呂歇爾指揮的西裡西亞軍團、貝爾納多特指揮的北路軍團。拿破崙唯一的機會就是發揮法軍的內線優勢,讓每一個軍團都儘量纏住當面之敵。等拿破崙率領法軍主力趕到後,集中兵力力圖擊破其中一路。
  • 拿破崙曾說:中國是沉睡的雄獅,聽完後半句,你就不覺得是讚美了
    ,是一個令人熱血沸騰的名字,多少人將拿破崙當作自己的心中的偶像,把拿破崙的話當作至理名言,把拿破崙的事跡當作精神榜樣。因為他是歷史上最有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在拿破崙最輝煌的時候,歐洲除了英國之後,其餘各國全都向拿破崙臣服或者結盟,正因如此這個身高不足一米六的矮個子,站在了歷史光輝的最頂點。
  • 拿破崙究竟敗在哪兒
    但《俄國與拿破崙的決戰》一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聚焦於拿破崙侵俄戰爭慘敗的歷史現場,也將歷史鏡頭拉到了這場戰爭之前,以及更具有新意的:這場戰爭之後。簡單點說就是,在拿破崙從俄羅斯鎩羽而歸之後,俄羅斯帝國是如何一步步將他逼至絕境的。
  • 西方戰神拿破崙生涯的最後一戰,探究其慘敗於滑鐵盧戰役的根源
    拿破崙是個行動上的巨人,他時刻在行動,在為自己尋求成功的機會。如果沒有機會,拿破崙會做好充分的準備。1793年,拿破崙率領法軍大敗英國和法國保王黨聯軍,從而開始軍事上的發跡。之後,拿破崙率領大軍橫掃義大利和非洲地區的埃及、敘利亞等國。1799年,拿破崙通過軍事政變成為法國最高執政者,法國由此進入了拿破崙時代。
  • 拿破崙兩次戰敗後,為何都沒被處死只是流放?原因其實很簡單
    其實原因很簡單。列強對待拿破崙如此寬鬆,是有一定原因的,其中主要是為了避免激怒法國人,並且拿破崙家族在國際上也是被很多國家承認的,他們被認定為皇族。除此之外,除了法國以外,歐洲也有著很多潛在的崇拜拿破崙的群體存在。總的來說,使得拿破崙被流放而沒有被處死的原因可以分為三點。
  • 戰敗兩次的拿破崙,為何只被流放,而不被殘害?
    歐洲的各個國家對每個國家的皇帝寬容是有複雜的原因的,不論是從人口數量還是其社會發展的各個角度來考慮,在十九世紀拿破崙統治法國都是整個歐洲大陸較強的一個國家。拿破崙沒有被反法聯盟殺害的主要原因是不能過分地激怒當時的法國人民從而導致戰爭的生起,畢竟當時拿破崙在法國人民心中是聖名的君主。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為什麼而敗 有什麼原因嗎
    這篇文章和各位讀者朋友們來聊聊終結拿破崙的滑鐵盧戰役。在1815年,沒有人會想到拿破崙能夠再次站起來,經歷了第六次反法同盟之戰,拿破崙淪為孤島囚徒。可是像拿破崙這樣的「巨人」,他甘心嗎?事實證明,他不甘心!於是在該年的2月26日,拿破崙率領著厄爾巴島的1050名法國士兵,乘坐6條船躲過了波旁王朝的皇家軍艦,用五天的時間抵達了法國南安的儒昂灣。
  • 偉大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 拿破崙·波拿巴 拿破崙一世
    歲的拿破崙回到法國,在擊退英軍艦隊的土倫之役中初露頭角,晉升為準將,1795年因鎮壓保皇黨武裝叛亂建功卓著榮升為巴黎衛戍區司令(圖中油畫為為土倫之役中的拿破崙)1796年26歲的拿破崙任法國義大利軍團總司令,揮師義大利北部與奧地利軍隊作戰,在阿爾科萊戰役、曼圖亞圍城戰和裡沃利會戰中拿破崙率法軍擊潰奧地利主力(圖為1796年11月阿爾科萊戰役中衝鋒在前的拿破崙)義大利戰場上的拿破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