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失敗兩次被流放的拿破崙,為什麼沒有被公開處死?

2020-12-16 騰訊網

文:雪峰居士。雪峰居士出品,必屬精品。歡迎批評指正、關注、點讚!

181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因萊比錫大敗、巴黎失守的情況下,不得不退位,被囚禁流放在厄爾巴島;

1815年,拿破崙捲土重來後,遭遇滑鐵盧戰敗,再次逼迫退位,被囚禁流放到離歐洲大陸2000多公裡遠的聖赫倫那島。

拿破崙的文治武功雖然蓋世,但作為失敗的一方、階下囚竟然沒有被處死,這是讓人比較驚訝的事情。雖然中國有句古話叫「為尊者諱」,也適應於西方世界。但是在西方也不乏失敗的皇帝、國王被處死的事件,如英國的查理一世、法國的路易十六、俄國的尼古拉二世等等。那麼為什麼讓整個歐洲大陸都憎恨的拿破崙沒有被公開處死呢,僅僅只是囚禁流放呢?

雪峰居士才疏學淺,仔細閱讀歐洲史和拿破崙諸多書籍後,認為最有可能的原因如下,旨在拋磚引玉。

拿破崙根基尚在、人民狂熱支持

第一次退位,拿破崙本來就是和反法同盟談判取得的結果,其時拿破崙在法國還有大量成建制的軍隊。

第二次退位,雖然拿破崙在滑鐵盧在戰敗,但在國內還有諸多的支持者,各階層的支持者依然很狂熱的支持拿破崙。

這兩次退位,很明顯拿破崙是為了保護法國人民,免受戰爭的蹂躪,而選擇的與反法同盟妥協,而不是拼命。拿破崙也並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需要以國家命運去分出生死。如此,反法同盟也需要一個穩定的法國,並不需要烽煙四起的混亂的法國,這對反法同盟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利。用拿破崙活著換來法國人民的好感,榨取經濟利益才是最實惠的。

因此,根基尚在的拿破崙可以從容的體面的選擇退位,而沒有選擇拼命。

英國奉行歐洲「大陸均勢」的政策

我們知道不管是拿破崙第一次退位還是第二次退位,反法同盟打敗法軍的主力基本上是英國人。而俄國、普魯士等因運氣不好,使與法軍決戰的機會幾乎都讓給了英國軍隊。尤其是滑鐵盧戰役,基本上是英國統帥威靈頓公爵與拿破崙死磕到底。當然,最後依靠普魯士的生力軍才擊敗的拿破崙,但英國在反法同盟中的發言權是有相當分量的。

然而英國遠離歐洲大陸,一個統一的、強大的歐洲大陸對英國獲取歐洲大陸霸權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此,就需要保證歐洲大陸各國均勢,不能出現強國,就比如現在的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二戰時期的德國,英國都不希望大陸出現這樣一個強國。

因而英國極力保住拿破崙不死,就意味著歐洲大陸各國會深深的忌憚法國,而法國也不至於內亂,實力尚存的法國就與戰勝國普魯士、奧地利諸國就達到了均勢,這種狀態符合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利益,獲取權利的保障。

俄國對普魯士、奧地利的虎視眈眈

雖然拿破崙入侵俄國因天氣原因而失敗,但是俄國也一直對歐洲大陸虎視眈眈。更何況俄國還挾戰勝拿破崙之威直逼歐洲各國,其時的歐洲大陸各國其實除拿破崙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俄國的對手。

面對俄國的威脅,雖然普魯士、奧地利很想處死拿破崙,但如果歐洲大陸失去了一個可以制衡俄國的存在,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面對俄國的進攻,他們可沒有拿破崙及其法國那麼堅強能打。如此,為了制衡俄國,不得不選擇放過失敗的拿破崙。當然心裏面對拿破崙恨得牙痒痒,這個把歐洲攪得天翻地覆的人。

活著的拿破崙雖然永遠是懸在歐洲大陸上的達摩克裡斯之劍,但同時也保護了西歐大陸免遭北方強鄰俄國的攻擊。如此,這才是拿破崙失敗後,僅僅只是被囚禁流放沒有被公開處死的最主要原因。

至於,法國的穩定、英國的大陸均勢,其實對普魯士、奧地利來說都不重要。也許,他們更希望英國大陸均勢的目標失敗、法國內部硝煙四起,這有利於他們迅速壯大。可是,俄國的威脅,亞歷山大一世的強勢,讓他們膽戰心驚。拿破崙在,俄國亞歷山大一世還有顧忌。如拿破崙不在,則俄國必然選擇南侵。

雪峰居士論曰:

任何國際政治都是講究利益的,拿破崙時代所處的歐洲各國也是。面對讓歐洲各國膽戰心驚的拿破崙,肯定一個死人要比活人放心的多,但歐洲各國為了各自的利益選擇了拿破崙活著。

對法國來說,拿破崙活著有穩定的國內民心的作用;而對英國來說,穩定的法國可以制衡普魯士、奧地利諸國;但對普魯士、奧地利來說一個混亂的法國對他們有利,可是面對北方強鄰的時候,他們的底氣又是不足。

如此,普魯士、奧地利選擇了妥協。可是,他們又何曾想到,自己正好中了英國人的計謀。

當然,其實對拿破崙來說,第二次流放地跟處死也沒啥區別。那地方,離歐洲大陸實在太遠了。看來,歐洲各國還是不放心拿破崙,擔心他再次出來興風作浪。

參考資料:《歐洲史》、《拿破崙傳》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拿破崙兩次失敗後,都是被流放,而不是被殺害?
    這個拉仇恨拉滿的男人,在政治和軍事上失敗後卻並沒有被清算,而是以流放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列強對皇帝的寬容是原因複雜的,無論從人口還是社會發展的角度考慮,十九世紀的法國都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強國。避免過分的激怒法國人民是拿破崙沒有被殺害的主要原因,另外雖然在加冕儀式中,皇帝傲慢的從教皇手中奪過了王冠。
  • 拿破崙的兩次失敗,為何都是被流放,而不是被殺害?
    這個拉仇恨拉滿的男人,在政治和軍事上失敗後卻並沒有被清算,而是以流放結束了傳奇的一生。列強對皇帝的寬容是原因複雜的,無論從人口還是社會發展的角度考慮,十九世紀的法國都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強國。避免過分的激怒法國人民是拿破崙沒有被殺害的主要原因,另外雖然在加冕儀式中,皇帝傲慢的從教皇手中奪過了王冠。
  • 拿破崙兩次戰敗都被流放,歐洲人為啥不處死他?沒人敢開這個先例
    他所帶領的軍隊所向披靡,橫掃整個歐洲,眾所周知,拿破崙兩次戰敗,均被流放,第一次被流放於厄爾巴島,第二次滑鐵盧失敗後又被流放於聖赫倫那島,最終他病逝於該島,在他死後靈柩被迎回法國巴黎,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很多人都想不通這件事,拿破崙對歐洲發動多次戰爭,可以想像給各國造成了多少災難,歐洲各國該有多麼痛恨他。
  • 戰敗兩次的拿破崙,為何只被流放,而不被殘害?
    他從之前到後來總共五次擊敗了幾乎所有歐洲強國中的反法聯盟,法國近衛軍和騎兵的軍旗從尼羅河流域到涅曼河流域都有其的身影,亞歷山大二世和俄羅斯君王在他面前都瑟瑟發抖,英國首相威廉皮特因為在奧斯特裡茨戰役失敗後抑鬱而終。就是這麼一位在法國歷史上有名的大帝,在戰敗後卻沒有被殺害,僅僅只是在歐洲被流放了一生,並結束了其輝煌的一生。
  • 拿破崙兩次戰敗被俘,為何只是被流放,而不是死刑?
    後來拿破崙這正如他們所願,再次趁機率兵歸來,回到了巴黎再次成為法國皇帝。可惜後來再次兵敗滑鐵盧,拿破崙再次被流放於聖赫倫那島,結束了一生。 為何聯軍們沒有選擇將拿破崙殺害而是選擇流放?
  • 拿破崙兩次戰敗後,為何都沒被處死只是流放?原因其實很簡單
    不過在他失敗以後,他卻沒有被處死,而是被流放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對於這一點,很多人都會有疑問,這究竟是為什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列強對待拿破崙如此寬鬆,是有一定原因的,其中主要是為了避免激怒法國人,並且拿破崙家族在國際上也是被很多國家承認的,他們被認定為皇族。除此之外,除了法國以外,歐洲也有著很多潛在的崇拜拿破崙的群體存在。
  • 拿破崙一生失敗兩次,為何都沒有被殺害,而是被流放?少有人知
    拿破崙就是當時法國的神話人物,由於其卓越的才能,也一直受到國民的追捧和愛戴,哪怕是亞歷山大二世在他面前恐怕都要甘拜下風,英國首相威廉皮特還因為法國在奧斯特裡茨戰役中的勝利而抑鬱,正因為他的百戰百勝、驍勇善戰,所以在滑鐵盧之戰中的失敗才會一直被人們討論。
  • 拿破崙橫掃歐洲,為什麼兩次敗戰都是被流放,而沒有被殺?
    在歐洲所向無敵的拿破崙在進攻俄羅斯之後卻讓形勢發生了逆轉。拿破崙連續兩次敗給了反法同盟,最終沒有把法國的理念帶到俄羅斯。拿破崙兩次敗戰被俘而不死拿破崙獲得巨大威望之後讓法國當權者十分忌憚,就想著要把他支開,便撤銷他原來的職務,讓他擔任法國印度方面軍總司令,從這個時候開始,拿破崙法軍的經典戰術就已經開始形成了,最基本的就是要攜帶2000門大炮,還有上百名各種學者,在行軍的過程之中,他會讓學者專家走在軍隊中間,在徵服埃及的時候,他曾經發表著名演講說:士兵們,四千年在金字塔上看著你們,結果法國對埃及戰爭大勝
  • 拿破崙戰敗後,為何只是流放卻沒有被處死?說出來你別不信
    但是戰敗後的拿破崙為何只是被流放呢?原因其實很簡單。拿破崙在1769年出生於科西嘉島的阿雅克肖城,是一個左撇子。全名叫拿破崙·波拿巴,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也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當時的科西嘉島是法國的一處殖民地,所以拿破崙剛開始認為自己不是一個法國人,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夠領導自己的故鄉科嘉西島從法國獨立出去。
  • 被打敗的拿破崙為何沒有被處決?落入敵人之手還能生還
    拿破崙給歐洲各國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尤其是他引領的革命浪潮,對於歐洲的封建勢力有著極大的威脅,各國都在他的手上吃盡了苦頭。那麼拿破崙在兩次失敗之後,為何都只是被流放,反法同盟卻沒有選擇殺掉他呢?按理說對於他這樣的敵人,直接殺掉不是最省事的做法嗎?要是早這麼做,也不用再打一次法國了。
  • 滑鐵盧兵敗後,拿破崙為何會被流放到聖赫倫那島?原因很簡單
    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遭到慘痛失敗後,他倉皇回到巴黎宣布退位。而後續結果是拿破崙被流放到了南大西洋的聖赫倫那島。為什麼拿破崙要被流放到聖赫倫那島呢?這其中的因素很簡單。
  • 拿破崙為什麼失敗,阻礙歐洲統一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
    拿破崙的名字在近代史的清朝就已為我們所熟知了,由於其一邊徵服一邊宣揚法治的精神,因此被認為是法國大革命成果在歐洲的擴散,不過令人遺憾地是拿破崙最終並沒有帶領整個歐洲走向統一,而其失敗的因素在很多人眼中則認為是一場偶然,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則很明顯地傾向於偶然性這一點,在十四個瞬間中,拿破崙的最後一戰滑鐵盧之戰被茨威格作為悲劇的瞬間寫在書中,但造成悲劇的原因並不是拿破崙,而是拿破崙任用的元帥格魯希
  • 滑鐵盧之戰:拿破崙為什麼會失敗?
    在中國,「滑鐵盧」已經成了失敗的代名詞,好多人也都知道,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著名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法國皇帝拿破崙被反法聯軍擊敗。法國歷史,歐洲歷史,乃至整個世界的歷史從此被改寫。但是,你知道拿破崙為什麼會失敗嗎?
  • 圖說最孤獨的島嶼,拿破崙的流放之地——聖赫倫那島
    1815年拿破崙從地中海中的厄爾巴島逃回法國,不過在滑鐵盧戰役慘遭失敗,於是結束了「百日王朝」,再次被流放。 考慮到第一次的流放之地厄爾巴島,距離歐洲大陸太近了,懼怕拿破崙再次返回大陸,對歐洲各國造成威脅。
  • 拿破崙為什麼會在滑鐵盧戰役中失敗
    拿破崙頒布了《拿破崙法典》,奠基了法蘭西法律體系,拿破崙無疑是世界最傑出的軍事家。率軍五破英、普、奧、俄等國組成的反法聯盟,三皇會戰是他軍事生涯的巔峰,使他成為了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法蘭西帝國在最輝煌時期,歐洲除英國外,其餘各國均臣服於拿破崙帝國。創造了一系列軍政奇蹟和成就。拿破崙在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後再度戰敗於滑鐵盧後被流放。
  • 這位國軍將領兩次起義兩次叛變,建國後被直接處死!
    在近代歷史上,有一位國軍將領,此人兩次起義兩次叛逃,最終被直接處死。那麼,此人是誰?他又有怎樣的人生經歷?事實上,此人名叫張廷芝,今天,我便給大家介紹一下張廷芝。張廷芝出生於山西省靖邊縣,家裡是靖邊有名的地主家庭,可以說是有錢有勢。張廷芝從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養成了紈絝子弟的作風,簡直就是胡作非為。早年間,張廷芝憑藉著家中的財力,在當地組織反動民團。
  • 拿破崙不是法國人?他為什麼成功又為什麼失敗?讀《拿破崙傳》
    本書沒有關於作者路德維希的簡介,只有一句「德國偉大的傳記作家」的標籤。自己查了一下資料,作者全名埃米爾·路德維希,出生地現在屬于波蘭國土,當年屬於德國,20世紀最偉大的傳記作家(資料後面確實沒有「之一」二字),對傳記人物開闢出新穎的心理描寫法區別於之前的編年體寫法。
  • 如此畏懼拿破崙,反法聯盟卻為何沒有在滑鐵盧勝利後選擇處死他?
    為了減少法國人民的損失,他沒有選擇恢復普遍徵兵,而是號召退役的軍人全部歸隊。雖然拿破崙迅速建立起了四個軍團,然而此時他的軍隊卻只有12.8萬人,其中多數人沒有軍服,三分之一的人甚至都沒有武器。同時更今他感到焦急的是,指揮官的缺乏。9位元帥拒絕為他工作,同時有能力的將領大都年事以高,對於戰爭只能是有心無力。
  • 拿破崙一生最大的失敗並不是滑鐵盧戰役,而是輸在一枚西洋棋上
    許多人認為拿破崙一生最大的失敗是滑鐵盧戰役,其實拿破崙更像是敗在一枚西洋棋的棋子上。拿破崙一行被控制在東印度公司員工的「朗伍德別墅」內,他的活動範圍被限制在別墅四周12公裡內。在被流放期間,拿破崙的一位昔日舊友去看他。由於流放生活是在苦於苦悶枯燥,而且這位朋友看拿破崙日日鬱鬱寡歡,分手時,那位朋友拿山一副象牙和軟玉做的西洋棋,對拿破崙說:「這副象棋是我專程從法蘭西帶過來給你的禮物,你可能會需要它。」這的確是一副非常精美的西洋棋,質地名貴,雕工精湛。
  • 戰史丨被擊穿腦袋兩次,活下來打敗拿破崙
    巧了,庫圖佐夫剛好又被送到了軍醫馬索特手上,就這樣,兩次「腦洞大開」後的庫圖佐夫又幸運地活下來了。巴羅神經病學研究所的科學家曾經仔細研究過庫圖佐夫兩次爆頭卻倖存的原因。他們用三維重建的影像還原了穿過庫圖佐夫頭部的子彈路徑。結果顯示,庫圖佐夫兩次穿顱而過的子彈確實沒損傷了大腦的重要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