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兩次戰敗後,為何都沒被處死只是流放?原因其實很簡單

2020-12-23 本宮說文史

"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想必大家都有聽過這句話吧,這句話是法國皇帝拿破崙所說。提到拿破崙應該無人不曉,他生性孤僻,身材矮小,但卻是一代叱吒風雲的歐洲梟雄。他被稱為戰神,曾經橫掃整個歐洲,所向披靡。而最後卻在一場戰役中,所有的輝煌化為灰燼。不過在他失敗以後,他卻沒有被處死,而是被流放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對於這一點,很多人都會有疑問,這究竟是為什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列強對待拿破崙如此寬鬆,是有一定原因的,其中主要是為了避免激怒法國人,並且拿破崙家族在國際上也是被很多國家承認的,他們被認定為皇族。除此之外,除了法國以外,歐洲也有著很多潛在的崇拜拿破崙的群體存在。總的來說,使得拿破崙被流放而沒有被處死的原因可以分為三點。

第一,拿破崙是法國人最認可的皇帝,之所以這麼說是有原因的。首先,拿破崙在法國人民心中的地位我們在他退位的時候就能看得出來。在當時的白露宮廣場上,眾多近衛兵為此流淚,目送拿破崙離開。因為拿破崙在軍隊之中甚至能說出近衛隊中大部分士兵的名字和他們的家庭狀況,因此深受士兵的喜歡。

拿破崙的傑出的軍事才識是眾所周知,他在法國的歷史上幾乎是神話一般的存在,因此,他頗具聲望,除此之外,拿破崙是法國唯一一個民選出來的皇帝也是最後一個,他在法國民眾心裡留下的影響力不是一時半會就會消散的,他就是代表了法國的神話,象徵著勝利,絕不會被輕易替代的。如此看來,拿破崙在法國的影響力可謂是巨大,如果此時拿破崙被殺害了,我們可以想像得到法國軍隊和民眾在得知以後,會是怎麼樣的暴亂場面。

第二,拿破崙家族與奧地利皇室曾有過聯姻,加上拿破崙的兄弟統治著荷蘭和德意志公國,都讓拿破崙的家族得到皇族的肯定。而且英國作為拿破崙生死的決定者,公然處死拿破崙,無疑是對君主制度的挑釁,因此英國絕對不會冒此危險而堅持要處死拿破崙的。

在歐洲王室圈子內,拿破崙的皇位已經得到了教會的認可,他也屬於歐洲王室中的一員,而在這種情況下,王室成員被肆意屠殺,就是對歐洲所有君主的挑釁和侮辱。所以儘管有很多的人都希望將拿破崙處死,也沒有一個國家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因為如果那樣就會違背歐洲的道統。

除此之外,拿破崙在攻下奧地利和普魯士等國家的時候,他也沒有傷害他們的王室成員,這是歐洲中世紀時期對於貴族政治的一項準則,意思就是拿破崙已經成為了王室成員,如果他被殺了,就意味著皇帝和普通人一樣,可以隨便被殺害。這樣一來就會損害統治者的利益。因此,他們不能隨便就處死拿破崙。

第三,對於掌握著拿破崙生死的英國政府來說,得罪法國顯然是很不明智的做法,並且拿破崙是法國現任君主路易十八的噩夢。英國掌握了拿破崙,只要拿破崙還活著,就會是法國和奧地利等國家中最大的威脅,所以說出於地緣政治的思考,英國政府也不會就此處決了拿破崙。

最後,如果真的公然處決了拿破崙,那麼在法國人心中,無疑是把拿破崙塑造成了一個民族英雄的影響,而英國人則要背負著法國民眾的仇視,這顯然是對英國無益的。

總的來說,殺死了拿破崙在某些程度上就會變成對法國民眾的褻瀆和侮辱,對於英國來說,處死拿破崙只會百害而無一利。相反控制住拿破崙則會不同,拿破崙將會成為懸在波旁王朝頭上的一把利刃,更加順應歐洲局勢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拿破崙兩次戰敗被俘,為何只是被流放,而不是死刑?
    後來拿破崙這正如他們所願,再次趁機率兵歸來,回到了巴黎再次成為法國皇帝。可惜後來再次兵敗滑鐵盧,拿破崙再次被流放於聖赫倫那島,結束了一生。 為何聯軍們沒有選擇將拿破崙殺害而是選擇流放?
  • 拿破崙戰敗後,為何只是流放卻沒有被處死?說出來你別不信
    說起拿破崙大家想必都十分的熟悉,他曾經是在歐洲大陸上叱吒風雲的霸主。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軍事知識,並善於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到實戰之中。因此,他是世界公認的「戰爭之神」,也是西方史學界公認的四大軍事家之一,其他三位分別是亞歷山大、漢尼拔和凱撒大帝。
  • 戰敗兩次的拿破崙,為何只被流放,而不被殘害?
    他從之前到後來總共五次擊敗了幾乎所有歐洲強國中的反法聯盟,法國近衛軍和騎兵的軍旗從尼羅河流域到涅曼河流域都有其的身影,亞歷山大二世和俄羅斯君王在他面前都瑟瑟發抖,英國首相威廉皮特因為在奧斯特裡茨戰役失敗後抑鬱而終。就是這麼一位在法國歷史上有名的大帝,在戰敗後卻沒有被殺害,僅僅只是在歐洲被流放了一生,並結束了其輝煌的一生。
  • 拿破崙兩次戰敗都被流放,歐洲人為啥不處死他?沒人敢開這個先例
    拿破崙,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此人加冕稱帝,將共和國變成帝國,在位期間稱「法國人的皇帝」,是自查理三世後第二位享有此名號的法國皇帝。他所帶領的軍隊所向披靡,橫掃整個歐洲,眾所周知,拿破崙兩次戰敗,均被流放,第一次被流放於厄爾巴島,第二次滑鐵盧失敗後又被流放於聖赫倫那島,最終他病逝於該島,在他死後靈柩被迎回法國巴黎,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很多人都想不通這件事,拿破崙對歐洲發動多次戰爭,可以想像給各國造成了多少災難,歐洲各國該有多麼痛恨他。
  • 兩次失敗兩次被流放的拿破崙,為什麼沒有被公開處死?
    181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因萊比錫大敗、巴黎失守的情況下,不得不退位,被囚禁流放在厄爾巴島; 1815年,拿破崙捲土重來後,遭遇滑鐵盧戰敗,再次逼迫退位,被囚禁流放到離歐洲大陸2000多公裡遠的聖赫倫那島。
  • 滑鐵盧兵敗後,拿破崙為何會被流放到聖赫倫那島?原因很簡單
    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遭到慘痛失敗後,他倉皇回到巴黎宣布退位。而後續結果是拿破崙被流放到了南大西洋的聖赫倫那島。為什麼拿破崙要被流放到聖赫倫那島呢?這其中的因素很簡單。
  • 拿破崙的兩次失敗,為何都是被流放,而不是被殺害?
    他先後五次擊敗了囊括了幾乎所有歐洲強國的反法聯盟,法國近衛軍和胸甲騎兵的軍旗從尼羅河飄揚到涅曼河,亞歷山大二世和梅特涅在他面前都瑟瑟發抖,英國首相威廉皮特因為奧斯特裡茨戰役法國的勝利鬱鬱而終。這個拉仇恨拉滿的男人,在政治和軍事上失敗後卻並沒有被清算,而是以流放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 為什麼拿破崙兩次失敗後,都是被流放,而不是被殺害?
    這個拉仇恨拉滿的男人,在政治和軍事上失敗後卻並沒有被清算,而是以流放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列強對皇帝的寬容是原因複雜的,無論從人口還是社會發展的角度考慮,十九世紀的法國都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強國。避免過分的激怒法國人民是拿破崙沒有被殺害的主要原因,另外雖然在加冕儀式中,皇帝傲慢的從教皇手中奪過了王冠。
  • 拿破崙一生失敗兩次,為何都沒有被殺害,而是被流放?少有人知
    就是這樣一位軍事人才,但他的政治傾向並不友好,導致了很多歐洲國家都對法國有意見,拿破崙在歐洲可謂是拉滿了仇恨值,但是他在失敗以後,並沒有被殺害,僅僅是以流放結束了傳奇的一生,這其中其實也是有很多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安撫人心,因為拿破崙深受法國人民的愛戴,甚至是在整個歐洲的一些好戰人民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畢竟拿破崙有著優異的軍事成績。
  • 深度解析:曾名震一時的拿破崙為何在戰敗後可以保得一命
    拿破崙也慘遭戰敗並被活捉!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慘遭敵軍拿下的拿破崙最終沒有被除以絞刑呢?為何我們所看到的歷史是此人晚年在小島上又當起了國王? 在1813年所開始的德意志解放戰爭之後,聯軍幾經波折終攻入法蘭西的本土,就此1814年的著名的法蘭西戰役便拉開帷幕。
  • 被打敗的拿破崙為何沒有被處決?落入敵人之手還能生還
    拿破崙在戰敗之後,他被反法同盟兩度流放,這位昔日橫掃歐洲的霸主,也到了不得不認輸的地步。最初被流放,他還具備重新奪權的能力,可隨著滑鐵盧的失利,他也徹底失去了扭轉局面的可能,不得不接受被流放至死的結局。
  • 孫夏賦 | 拿破崙滑鐵盧戰敗給審計的警示(上)
    拿破崙滑鐵盧戰敗與審計,可謂風馬牛不相及,如何扯得上關係,還能提供什麼警示?可能有些牽強。但審計與打仗一樣,都是團隊行為。從這個維度,二者有可類比之處。本文意在作個嘗試,從拿破崙及法軍幾位主要參戰將帥角色及作為,看戰敗原因,談對審計的警示,目的是為了不打審計敗仗,哪怕是一次審計失敗也不要發生。拿破崙滑鐵盧戰敗,發生在歐洲,已經過去 200 多年。
  • 拿破崙橫掃歐洲,為什麼兩次敗戰都是被流放,而沒有被殺?
    在歐洲所向無敵的拿破崙在進攻俄羅斯之後卻讓形勢發生了逆轉。拿破崙連續兩次敗給了反法同盟,最終沒有把法國的理念帶到俄羅斯。拿破崙早期的成名歷史拿破崙本來本來只是法國殖民地科西嘉島嶼上面的人,那個時候的他對於法國沒有多少歸屬感,曾經一度想著自己未來的夢想就是促進科西嘉島從法國獨立出去,可是後面隨著法國式教育在這裡普及並選拔成績優異者進入軍校培訓,拿破崙的世界觀念開始發生變化。外來者總是會受到歧視和欺負,又有誰知道在歐洲所向無敵的拿破崙中學時代也曾經被人欺負過。
  • 別再噁心拿破崙了,滑鐵盧戰敗 真不是這個原因
    最近有人分析出拿破崙在滑鐵盧戰敗的最新原因,幾乎登上了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但這個原因卻有點令人啼笑皆非。那便是:拿破崙是因為嚴重的痔瘡,才導致這場戰爭的失敗的。緊接著便是各種痔瘡成因的分析。我都懷疑這是哪個痔瘡醫院搞出的軟文廣告。可各個媒體卻沒腦子似得轉載。
  • 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都一致認為,侵略中國是最愚蠢的行為!
    為何拿破崙和希特勒都說,入侵中國是最愚蠢的事情? 拿破崙作為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在歐洲掀起了很大的波瀾。1804年他加冕稱帝,從此法國從共和國變成了帝國,而即便強大如他,在失敗之後,逃不過被流放的命運。
  • 拿破崙退位的主要原因是兵敗萊比錫?
    拿破崙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作為歐洲四大名將之一,在他的軍事生涯中,很少遭遇敗績。然而有一場關鍵性戰役的戰敗,卻最終決定了拿破崙的命運。看到這裡,如果大家沒有看到我的標題,或許第一時間會聯想到的是拿破崙在1815年,二次登基後所發動的滑鐵盧戰役。
  • 法國在經過拿破崙戰敗後的崛起,殖民地增多,經濟發展空前繁榮
    法國在經歷拿破崙戰敗後似乎一蹶不振了,這個啟蒙思想的發源地會這樣甘於做一個歐洲的二流國家嗎?當然是不可能的。拿破崙帶領法國的擴張只能說是啟蒙思想的一個高潮,徹底破除宗教給予歐洲的枷鎖,另外拿破崙想要統一歐洲其實也是片面的,所謂的統一也只能做到羅馬帝國時期的統一,想要實現如同中國在漢代一樣的統一還有很長距離要走。
  • 一百三十年後,拿破崙死亡之謎初現端倪
    拿破崙被流放過兩次,1813年他在與反法同盟作戰失敗後,被英國政府流放到了厄爾巴島,厄爾巴島離拿破崙的家鄉科西嘉島只有五十公裡,離義大利的西海岸也只有十公裡,所以拿破崙很輕鬆逃了出來。島上環境惡劣,對人的身體健康影響非常大,而且四周都是大海,連一條來往的船隻都沒有,拿破崙被流放到這裡,他就是長了翅膀也飛不出去。英國政府如此費盡心思地把拿破崙弄到那樣一個地方,可見他們對拿破崙捲土重來的畏懼,據說拿破崙聽到將他流放到聖赫倫那島的時候,氣憤的說:「你們這是宣判了我的死刑。」
  • 如此畏懼拿破崙,反法聯盟卻為何沒有在滑鐵盧勝利後選擇處死他?
    雖然拿破崙迅速建立起了四個軍團,然而此時他的軍隊卻只有12.8萬人,其中多數人沒有軍服,三分之一的人甚至都沒有武器。同時更今他感到焦急的是,指揮官的缺乏。9位元帥拒絕為他工作,同時有能力的將領大都年事以高,對於戰爭只能是有心無力。所以此時能跟隨拿破崙上戰場的元帥,只有蘇爾特、內伊、格魯希等。
  • 拿破崙死因之謎,死於謀殺,還是胃癌?
    說起拿破崙,幾乎所有的讀者都知道,他是一位世界級的人物,不僅影響這歐洲,更揚名世界。一句名言「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就讓他家喻戶曉。可是這麼一位偉大的傳奇一樣的皇帝晚年兵敗滑鐵盧,兩次退位,最後被流放在南大西洋的一個孤島——聖赫倫那島上孤獨死去,不禁讓人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