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國軍將領兩次起義兩次叛變,建國後被直接處死!

2020-12-16 壯哥平天下

反覆無常的小人,往往下場都不會太好。在近代歷史上,有一位國軍將領,此人兩次起義兩次叛逃,最終被直接處死。那麼,此人是誰?他又有怎樣的人生經歷?事實上,此人名叫張廷芝,今天,我便給大家介紹一下張廷芝。

張廷芝出生於山西省靖邊縣,家裡是靖邊有名的地主家庭,可以說是有錢有勢。張廷芝從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養成了紈絝子弟的作風,簡直就是胡作非為。早年間,張廷芝憑藉著家中的財力,在當地組織反動民團。當時劉志丹、謝子長曾在陝北拉起了一個團的部隊,謝子長被任命為團長,劉志丹則擔任營長。張廷芝認為兩人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於是打起了劉、謝隊伍中另一位營長周維奇的主意,想要策反周維奇。此後,張廷芝邀請周維奇吃飯,對也威逼利誘,又許諾將妹妹嫁給他。周維奇意志並不堅定,便帶著一支部隊投靠了張廷芝,張廷芝利用周維奇的部隊反過來打劉、謝,殺害了不少紅軍戰士以及地方幹部。

中央紅軍來到陝北之後,張廷芝非常恐慌,於是與蔣介石一起「圍剿」紅軍大肆殺害地方幹部。1936年,張廷芝率部包圍了紅軍獨立營,紅軍寡不敵眾,獨立營大部被敵人殺害,僅一小部分突圍而出。在這之後,張廷芝又指揮部隊在邊縣「圍剿」紅軍,不過,這一次張廷芝並沒有逃到便宜,被紅軍擊敗,大部也被殲滅。張廷芝率領殘部奪路而逃,後投靠了高雙成部,被任命為高雙成部騎兵大隊長。抗戰爆發後,張廷芝直接投靠了日本人,成為了漢奸。張廷芝投靠日本人之後,被日本人任命為保商團團長。

抗戰勝利後,張廷芝又投靠了馬鴻逵,被任命為清鄉團團長。後來,馬鴻逵戰敗,張廷芝又一路逃到了蒙古,並混入綏遠部隊,參加了綏遠起義。不過,張廷芝雖然接受了收編,但是還是在1950年帶著100多人叛逃,沿途槍殺了10多位地方幹部。1951年,張廷芝匪部被全殲,解放軍本著善待俘虜的原則,對他進行收容教育。不過,這一次張廷芝竟然再一次叛逃,在內蒙古大青山一帶佔山為王,繼續與新政權為敵。

1951年11月,解放軍出動大部隊圍剿大青山,抓獲了張廷芝。1953年,張廷芝被當地政府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相關焦點

  • 唯一一個參加過開國大典,又叛變的起義國軍將領是誰?結局如何
    由於49年國軍兵敗如山倒,除了少數逃往臺灣外,大部分選擇了起義投誠,或是戰場被俘(被擊斃的為少數)。在所有起義的國軍中將裡面,大部分都保留了原有生活待遇,給予一定政治地位,有的甚至繼續在軍隊中發揮作用。比如原國民黨軍60軍曾澤生軍長,起義後仍然是軍長,還在朝鮮戰場上立有戰功。
  • 解放戰爭中,國軍起義的5位陸軍二級上將都是誰?建國後結局怎樣
    解放戰爭中後期,國民黨軍由於戰局越發嚴峻,起義部隊及高級將領開始增多,尤其是中央系之外的地方部隊將領,1949年後紛紛起義投誠。在國民黨起義將領中,軍銜為陸軍二級上將的多達5人(不包括湖南程潛,程潛為一級上將),他們都是誰呢?後來結局如何?
  • 史上著名的「廖氏三兄弟」,先後兩次率部起義,建國後待遇如何?
    史上著名的「廖氏三兄弟」,先後兩次率部起義,建國後待遇如何?安徽省鳳臺縣有一個廖家灣,廖村素來忠實文化教育,世代遵奉孔孟之道,崇尚民族起義,讀書為國為民,以天下為己任。在近代歷史上,這裡還出現了3個國民黨將軍,他們是廖運澤、廖運周、廖運升。其中,廖運周是中共臥底。
  • 綏遠起義後,三名國軍將領叛變,兩人被槍斃,剩下一人結局如何?
    因此不少人心懷鬼胎,打算破壞起義,最後經過多方努力,董其武還是頂著巨大壓力,完成了綏遠縣的解放,而此時暗流也在湧動,由於起義前期,很多人是被迫起義,亦或者根本就是假裝投降,想要潛伏在解放軍的隊伍中搞破壞,尤其是起義部隊裡面還潛伏了不少中統特務,他們不斷地暗地中搞小動作。果不其然建國後第111軍軍長劉萬春,以及鄂友三和張樸三人又通敵叛國。
  • 起義國軍改編的三個兵團,建國後怎麼樣了
    將原華北軍區部隊整編為18、19、20兵團,由軍委直接指揮,作為全軍戰略機動部隊。原69、70軍由華北軍區直接指揮。 隨著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我軍又整編了3支國軍起義部隊為兵團:原湖南起義部隊改編為21兵團,原新疆國軍起義部隊改編為22兵團,原綏遠起義部隊改編為23兵團。
  • 1949年國軍將領李文起義後,又趁機逃往臺灣,後來過得怎樣?
    傅作義在女兒傅冬菊和秘書長閻漢文的勸諫下,認清形勢,決定與我軍秘密達成合作,打算率部起義。於是,在1月份,傅作義以戰區換防的名義,將李文手下的25萬大軍調出城外,因而間接掌控了城內的大部分敵軍高級將領,並且通電全國,與南京政府劃清界限,宣布起義,北平得以和平解放。因而李文也被迫當上了起義軍。
  • 1949年,國軍第19兵團起義,三位重要將領都是誰?各自有什麼態度?
    1949年5月15日,國民黨第19兵團司令張軫率領所部25000人起義,起義成功後,張部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1軍,由張軫擔任首任軍長。事實上,第19兵團在起義之前,主要有3位主要將領,他們分別是兵團司令張軫、兵團副司令兼127軍軍長趙子立以及128軍代軍長辛少亭,那麼,這3位將領都有著怎樣的人生?他們對於起義有著怎樣的態度?起義後有著怎樣的結局?
  • 1949年,國軍第16兵團宣布起義,兵團司令和3位軍長是誰?
    1949年12月16日,國民黨第16兵團在什邡城中宣布起義,六萬餘名官兵投入到解放軍麾下,加速了大西南的解放進程。那麼,16兵團司令長官和下屬3位軍長是誰?他們在建國後又怎樣的結局?
  • 傅作義宣布起義後,哪三位國軍高級將領堅決反對?後來結局如何?
    當時駐守北平的是傅作義,經過多次談判,他最終決定率部起義,使得北平這座千年古都免遭炮火的摧殘。但鮮為人知的是,起義過程並不順利。當時北平城有20餘萬大軍,可大多是蔣介石的嫡系,傅作義本人賴以起家的三支王牌部隊,已經損失殆盡。如果貿然宣布起義,不僅很難成功,甚至傅連作義自己可能都要遭殃。因此,傅作義以開會的名義,把蔣介石嫡系部隊的將領控制起來。
  • 1955年,4名軍事起義將領被授予少將軍銜他們是誰?
    渡江戰役打響後,人民解放軍渡江南下,長驅直入。大勢所趨,國軍將領紛紛叛變或率兵造反。更難得的是,他們加入解放軍營區後,表現都非常出色,為祖國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些將軍都成為開國將軍。其中4人被授予少將軍銜。他們是誰?張世珍張世貞,1905年生,山西聞喜人,北方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畢業後參加晉綏軍。
  • 此人是國民黨保長,建國後被批鬥處分,後因一張紙條兩次轉危為安!
    ——餘秋雨 建國之初,全國上下都在進行轟轟烈烈的三反運動。在這期間,江蘇有一位曾擔任過國軍保長的村民,兩次在政府將要處理他的時候拿出一張紙條,結果都轉危為安救下全家人。那麼這位保長是什麼來頭?那張紙條上又寫的什麼內容呢?此人便是王如清,王如清江蘇淮陰人。他的二姐夫名叫楊鴻雁,是一名地下工作者。
  • 解放戰爭走向起義的將領,主要分成三類,而這一類起義的人數最多
    偌大的軍事集團,能夠在短短四年內就走向毀滅,除了內部將領不團結,腐敗以外,和蔣介石本人也有很大的關係。總而言之,一場解放戰爭打下來,蔣介石是輸得體無完膚。當然了,在蔣家王朝即將倒塌之前,也有不少國軍將領不願意成為蔣介石的陪葬品,最終走上了起義道路,說白了就是投誠。據統計,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國軍起義將領達到上百人。
  • 他是國民黨起義將領,曾親率軍隊攻入漢城,1955年授中將軍銜
    自1946年6月底,國民黨全面撕毀《雙十協定》,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違背了全國人民迫切要求休養生息、和平建國的意願,因此許多反對內戰的國民黨將領和士兵紛紛起義,脫離國民黨陣營參加解放軍,著名愛國將領高樹勳就是其中之一,他就曾在1945年10月率部在邯鄲前線起義。
  • 皖南事變新四軍損失慘重,這位國軍團長卻率部起義,後成開國少將
    此次事變讓新四軍損失慘重,此時有位國軍團長卻率部起義,後來成為了開國少將。他的名叫陳銳霆。陳銳霆,出生於1906年11月10日,山東省即墨縣人,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25年他報考了濟南師範學校,畢業後當了一名教師,濟南慘案後,陳銳霆不顧家人的反對,考入了河北軍事政治學校。
  • 他曾活埋倒戈11次的漢奸上司,解放戰爭又是第一個起義的國軍將領
    作為一個愛國將領,他積極參與抗日,並在解放戰爭中率先起義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他就是高樹勳。高樹勳有兩樣東西值得世人稱道:一是除掉十惡不赦的奸臣石友三,二是派一萬人到邯鄲去造反。隨後石友三又投靠了蔣介石、汪精衛、張學良等人,先後叛變。這是一次投機的鑽營,行為反覆無常,令很多人不齒,人們都叫他倒戈將軍。一九三五年,高樹勳任河北警備總司令,上峰命令他把警備司令部訓練有素的兩個團分給石友三指揮,石友三幾次倒戈,為人極不可靠。當時的石友三和日本人密謀,在天津秘密組織所謂華北正義自治軍,企圖奪取北平,當時全國震動。
  • 1949年吳化文率先攻佔南京總統府,建國後,為何百姓請願處決他?
    在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軍隊已經陷入山窮水盡的地步,不少的國民黨將領都紛紛選擇起義,這些起義將領有孔從周、高樹勳和傅作義等。這些人後來在新中國成立後,都得到了我黨的優待,有的甚至還擔任過一些重要的職位。
  • 1975年,最後一批被特赦的黃維等國軍將領,後來怎樣了?子女如何
    解放戰爭中,國軍數百萬軍隊被我軍摧枯拉朽般打敗。在局勢基本明朗的前提下,一些國軍高級將領審時度勢,選擇了起義投誠成了起義將領,不但讓老百姓免於戰爭之苦,而自己也被優待。比如傅作義、曾澤生、吳化文、程潛、陳明仁等人。
  • 象徵國軍最高榮譽的國光勳章,共有五人獲得,其中一人曾率部起義
    據統計,國光勳章的獲得者總共只有五位,由此可見,它的稀有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青天白日勳章,而今天咱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五位高級將領都分別是誰,他們最終的結局如何。 陳炯明叛變後,蔣介石親自護衛孫中山前往中山艦,並因此得到孫中山先生的信任和器重,而此次事件也讓蔣介石有了足夠的「政治資本」。孫先生逝世後,蔣介石宣布繼承其遺志,並接連打贏了東徵、北伐和中原大戰等其他戰役,逐步開始問鼎權利中樞。
  • 49年陳明仁率領近8萬人起義,白崇禧用了什麼毒計,策反4萬人馬?
    陳明仁,是為數不多起義後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國軍將領。 他與程潛兩人,在長沙率領七八萬人,棄暗投明投靠了解放軍,為解放長沙,解放湖南做出了巨大貢獻。像這樣的起義功臣,我軍都給予了他非常優厚。
  • 他是國軍19兵團副司令,49年底蔣介石把他扶正時,卻通電起義了
    知道這段歷史的人都會疑問,這國軍第19兵團不是在1949年3月已經起義了嗎?怎麼又冒出來個國軍的第19兵團? 是的,原來的國軍第19兵團是張軫將軍的19兵團,他們在1949年起義後被編入解放軍第51軍。在老的19兵團起義後不久5月份,老蔣又把在貴陽的第十三編練司令部整編為新的第19兵團,司令是何應欽的侄兒何紹周,副司令就是王伯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