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地產大亨王石的夫人田樸珺在社交網絡上曬出與褚橙大王褚時健的合照,頓時引來一片譁然,雖然照片中田樸珺只是站在褚時健身後並將手搭在他的肩上,但仍有很多人表示吃驚,褚先生怎麼會和影視界的人合影。
事後褚時健先生也進行了澄清,說合照並非他所願,因為好友王石在,必須給面子。
其實我們都身處在一個講人情的社會中,想要堅定地維護自己的立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上面的例子中,褚時健先生也會因為要給好友面子而做自己並不願做的事。
那麼如果面臨自己想要說「不」的事情,或者自己想提出要求時,我們該如何說話才能避免尷尬呢?
01 如何不尷尬地拒絕別人
假設你報了個健身課程,上了幾堂課之後,感覺教練不是很專業想換個教練試試,但想到以後經常在健身房遇見,又不太好意思開口,你應該怎樣說才能不尷尬呢?
如果直接提出要換教練的要求,或者擔心尷尬而放棄換教練的要求都是很不明智的,因為這個時候,你是在獨自承擔全部的壓力,而正確的做法是把自己面臨的壓力釋放出來,讓對方一起承擔。
你可以委婉地問教練:「不好意思,我想問一下,如果我想試著換別的教練指導的話,你會不會介意呀?」
用反問的方式,最大的好處就是兩個人共同決定,一起承擔結果。事實上,你把話說開了,自然就覺得沒什麼好尷尬的,總不能花了錢,礙於面子忍受一個不專業的教練吧。
而他作為健身房的教練,一定會按照顧客的要求為你介紹其他的教練。
所以,不尷尬拒絕別人的原則的核心就是,把自己獨自承擔的壓力,巧妙地說出來讓對方一起承擔,這樣才能避免尷尬。
既然我們有拒絕別人的時候,那反過來,我們也會有向別人提要求的時候,一般如果向同事朋友提要求,我們都能掌握好分寸,然而向親密的人提要求時我們卻以為關係親密反而給對方造成壓力。
02 這樣向親密的人提要求
處在親密關係中的人,常常以為很多事情對方「應該做到」,比如節日和紀念日時互相送禮物,而現在居然讓其中一方主動提出,自然會引發不滿和抱怨。
「今天七夕節,我的A同事收到了鮮花,B同事收到了包包,我居然什麼都沒收到,你心裡還有我嗎?」
其實用這種充滿負面的或否定性的語言來提要求,會讓對方很不舒服,覺得你是在發號施令,也會覺得節日給自己造成了負擔。
但同樣提要求,如果用正面的情緒表達出來效果完全就不一樣了:「我的同事們收到了鮮花和包包,如果我也能收到你送的禮物一定也會非常開心。」
這樣用正面的情緒去表達,他自然不會覺得是被要求的,以後給你送禮物也不會覺得自己是在執行任務「避免你生氣」。讓他感覺到自己「被需要」,而不是「被要求」。
因為無論如何,對方都是希望你開心的,所以只要你能表達出會因為什麼而開心,就能引導他的行為和做法向你希望的方向走。
那麼收到別人送的禮物之後,應該怎樣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呢?
03 你的開心和滿足,是最好的感謝
有人送禮物,我們的第一反應都是鄭重地表達感謝:「謝謝你,真是不好意思讓你破費了」。
然而這樣的說法雖然會讓對方感覺你很有禮貌,但同時也會給對方造成緊張感,對方也要「謙虛」地回覆你,「哪裡哪裡,一點小小的心意而已......」
其實真正的感謝,是寫在眼裡的,而不是放在嘴上的。與其說感謝,不如直接把開心掛在眉梢和眼角,讓對方感受到,因為有時用情緒來表達感謝,往往比語言更能打動人。
漫漫人生中,我們總能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雖然堅守自己的立場和底線非常重要,但說話和做事的方法同樣重要。
所以說,會說話的人不僅能讓自己化解尷尬,還能幫別人化解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他們也比別人更能順利地得到發展。
當然,會說話不是天生的,也是靠著學習和實踐應用逐漸習得的,《好好說話》這本書非常全面地涵蓋了人生中與人打交道的各種場景,如果你也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會說話受歡迎的人,這本書就是你最好的「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