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能,為什麼我們不能?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
推薦閱讀書單:《西方文明中的音樂》《西方哲學史》《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耶路撒冷三千年》《影響世界歷史的三個猶太人》《猶太文化史》《創業的國度:以色列的經濟奇蹟》《創新創業5W:以色列奇蹟對中國經濟轉型的啟示》《穿T恤聽古典音樂》
猶太人是閃米特人的一支,與阿拉伯人同源,根據猶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義,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以及由猶太母親所生的人都屬於猶太人。猶太人發源於西亞的以色列地或希伯來地。根據統計,全球猶太人總數約在1400萬人左右,其中669萬人定居在以色列,570萬人居住在美國,其餘則散居在世界各地,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從全球人口的比例來看,猶太人僅佔全球人口的0.2%-0.3%,卻掌握著世界經濟命脈。
有人統計過(未核實,僅供大家參考,下同),美國華爾街的精英中有50%是猶太人,華盛頓與紐約最著名的律師事務所中有40%的合伙人是猶太人,高科技公司中科技人員有50%是猶太人。此外,猶太人還控制著紐約時報、華盛頓時報、新聞周刊、華爾街日報,美國三大電視網ABC、CBS、NBC,以及時代華納、米高梅、福克斯等重要媒體的帥印,他們實際掌控了世界話語權。猶太人控制歐洲經濟命脈也已長達200多年,比如羅斯柴爾德家族至今仍然控制著世界黃金市場。
一、猶太人簡史
猶太人遠祖亞伯拉罕原居住在蘇美爾烏爾帝國附近,後移居迦南(今以色列、巴勒斯坦一帶)。有兩子,嫡幼子以撒成為猶太人祖先,根據《聖經》和《古蘭經》的記載,亞伯拉罕與侍女夏甲所生的庶長子以實瑪利的後代就是阿拉伯人。可見,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在血緣關係上是比較近的。
雅各是以撒的兒子、亞伯拉罕的孫子,後改名叫以色列,意為「與神角力者」。相傳雅各生有12個兒子,後來以色列人淪為埃及人的奴隸,他們在摩西的帶領下逃出埃及,逃回巴勒斯坦定居,雅各12個兒子的後代形成12個支派,原來在巴勒斯坦分居,後來統一成一個國家。以色列國家在大衛的兒子所羅門(阿拉伯稱為蘇萊曼大帝)統治期間達到鼎盛。所羅門死後,以色列終被巴比倫帝國攻佔,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成為奴隸。
波斯帝國滅巴比倫,猶太人允許回故土,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後來相繼淪為希臘和羅馬帝國的屬民。公元1世紀,猶太人起義反對羅馬人,耶路撒冷被羅馬大軍攻破,聖殿被拆毀,猶太人流落到世界各地。
猶太人最後一次被趕離家園是公元135年,古羅馬五賢君之一的哈德良將猶太人打敗,並給猶太人下了兩條規定:第一,這片土地猶太人永遠不許回來;第二,這片土地改名為巴勒斯坦,斷了猶太人的念想。公元135年,正是中國東漢時期,東漢四路大軍擊敗北匈奴主力,北匈奴大亂,一路向西遷,來到了錫爾河流域的康居國。這支北匈奴繼續西遷,入侵歐洲後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帝國,匈牙利人據說是匈奴人的後裔。
1948年,以色列建國,地點在巴勒斯坦地區,導致和當地定居已久的阿拉伯裔巴勒斯坦人矛盾激化,從此中東成為世界熱點地區。到21世紀初,以色列和美國成為猶太人的主要集聚地。
猶太教崇拜單一的主神雅赫維(即基督教中稱耶和華),是希伯來人內部的民族宗教。猶太教認為《塔木德》是僅次於《聖經》的經籍,猶太教派生出兩個世界最大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我在《宗教的起源與發展》有專門介紹,請大家關注回看)。
歷史上,猶太人曾多次面對毀滅性的災難和逼害,2000多年來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完全是靠著統一的宗教來維繫其單一的民族性。猶太教徒始終認為救世主尚未來臨,不承認耶穌基督是救世主,因此受到基督教的歧視和迫害。
二、猶太人的智慧
猶太人的高智商或者說智慧究竟來源於何處?有人總結為五大原因:一是「迫害的饋贈」,由於猶太人長期流浪,許多智商低的猶太人慘遭殺戮的概率大,留下的都是精英;二是「磨難的饋贈」,幾乎所有倖存的猶太人都在壓力下變得越來越聰明;三是「嫁給學者」,富商的女兒都願意嫁給學者和拉比(猶太教中的老師和神職人員);四是「信仰上帝並能閱讀和理解《塔木德》」,上帝為猶太人打開了信仰的通道,《塔木德》為猶太人打開了思維的通道;五是「職業的壓力」,由於生存壓力巨大,不得不提高自己的財商和技能。
根據猶太傳統,猶太歷史上最具獨特意義的事件就是上帝於公元前1360年在西奈山將「摩西十誡」寫在兩塊石碑上,賜給了猶太民族。這一事件標誌著猶太人接受了一項重大而神聖的使命,上帝要讓他們成為「外邦人的光」,從此承擔起修補和改造世界的使命,這是每一個猶太人所必須遵循的價值觀。
猶太教認為,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上帝之所以選擇猶太人,不是因為猶太人有多特別,而是因為上帝要讓他們為人類承擔更多的責任。當猶太民族發現他們居住的地方土地貧瘠、水源不足時,便把發展方向轉向了高科技與創新領域。以色列精神是一種懸崖邊上的掙扎,為了生存被迫比別人更加聰明,為了成為「外邦人的光」,被迫把智慧和創新當作核心競爭力。
要想真正地修補和改善世界,必須通過對《託拉》(即《聖經·舊約》或《摩西五經》)的學習而獲得智慧。最高形式的智慧,是對良善、對知識增長的熱愛和激情,正如愛因斯坦所言:「為知識而追求知識,幾乎狂熱地酷愛正義,以及要求個人獨立的願望——這些都是猶太人傳統的特徵,並使我為自己屬於它而感到慶幸。」
有則猶太笑話反映了猶太人的聰明和智慧心態:
美蘇兩國成功地進行了載人火箭飛行之後,法國、德國、以色列也紛紛擬定了月球旅行計劃。一切登月設備都製造完畢,下步該是挑選太空人。招考人員先問應徵的德國人,在什麼待遇下才肯參加太空飛行。
德國人回答:「我需要3000美元,1000美元給妻子,1000美元用作購房基金,1000美元自用。」
法國人回答:「給我4000美元我才幹。1000美元給我妻子,1000美元歸還購房貸款,1000美元給我的情人,還有1000美元留著自己用。」
猶太教徒則說:「給我5000美元我才幹,1000美元給你,1000美元歸我,其餘的3000美元僱傭德國人開太空船。」
這個笑話可以反映出猶太人的聰明,他們不必自己去冒險,只動動腦子就可使招考人員、德國人和自己都達到目的。客觀來講,他們並沒有盤剝德國人,因為德國人可以如願以償得到3000美元。但在實際生活中,猶太人不會這麼做,甚至也不會這麼想,因為這是小聰明,而不是大智慧。《聖經》上說:「智慧人的法則就是生命的源泉,可以使人遠離死亡的網羅。」
三、經濟商業領域
在經濟商業領域,大家能想起的猶太經濟巨頭有誰?我們可以列一張長長的列表:沃倫·巴菲特、喬治·索羅斯、華特·迪士尼、安德魯·卡內基、康拉德·希爾頓、J.P.摩根、約翰·洛克菲勒、約瑟夫·普利茲、西蒙·奧克斯、保羅·路透、麥可·戴爾、謝爾蓋·布林、艾倫·格林斯潘、馬克·扎克伯格……
控制歐洲、美國經濟命脈的家族有:羅斯柴爾德金融集團——羅斯柴爾德家族;超級資本家,美孚石油創辦人——洛克菲勒家族;J.P 摩根大通集團——摩根家族;高盛跨國銀行控股集團——高盛家族;全球最大的電影娛樂公司華納兄弟娛樂公司——華納兄弟;雅詩蘭黛化妝品公司——雅詩蘭黛夫人……涉及金融、電子、餐飲、娛樂、鋼鐵、石油、化工等多個關鍵領域。
猶太人被全球公認為「世界第一商人」,以色列被譽為「中東矽谷」和「創業的國度」,擁有3000多家高科技企業,堪稱創造世界經濟奇蹟的「最小的超級大國」。
據統計,以色列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竟然多達150家,超過全歐洲的總和。在以色列,平均每1844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創業。在羅斯柴爾德大道周邊1平方英裡的土地上,就塞進600多家大大小小的新創公司。
究竟是什麼讓以色列,一個僅有902萬人口(其中猶太人669萬)、籠罩著戰爭陰影、沒有自然資源的國家,產生了如此多的創新企業?
外交政策專家丹·塞諾和索爾·辛格深入考察了以色列社會環境,揭開了以色列經濟奇蹟背後的秘密。兩位作者在《創業的國度》一書透過以色列最傑出的投資人士、創意人士和外交政策擬定者,為我們逐一揭示了以色列如何將外部不利的環境加以轉化,結合自身特有的「無懼權威、扁平式領導」的民族風格及政府政策,打造出一個擁有高度創意與企業家精神的社會。移民政策、研發計劃、兵役制度等幾個重要因素正是以色列今日經濟奇蹟背後的原因。
賀雄飛在《創新創業5W:以色列奇蹟對中國經濟轉型的啟示》進一步向我們揭示,不創新就意味著死亡是以色列創新精神的DNA。努力發揮團隊精神,脫離現狀和安逸,培養企業家精神和普遍的冒險精神,給每個人提供同高層和上層決策者接觸的機會,問號代表一切,反對任何考試,重視教育投入,實現1+1=11或111,這就是以色列經濟奇蹟對中國經濟的啟示。
猶太人非常重視教育,他們對於教育的投入是其他民族無法比肩的。據一項統計數字表明,美國猶太人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是整個美國社會平均水平的5倍,是名副其實的知識精英。
四、思想文化藝術領域
思想文化藝術領域,傑出猶太人物也多如繁星,如著名的哲學家斯賓諾莎、維根斯坦,藝術大師拉斐爾、夏加爾、畢卡索,音樂大師孟德爾頌、馬勒、勳伯格、布魯赫、巴倫博伊姆,文學大師海涅、卡夫卡、普魯斯特、茨威格、帕斯捷爾納克、艾薩克·阿西莫夫,表演大師卓別林等。
巴魯赫·斯賓諾莎,猶太人,與笛卡爾、萊布尼茨齊名,近代西方哲學公認的三大理性主義者之一。斯賓諾莎本為猶太人,猶太教會以其背叛教義,24歲時被驅逐出境,後卜居於海牙,以磨鏡片為生,過著艱苦的生活,同時進行哲學思考。斯賓諾莎不承認神是自然的創造主,認為自然本身就是神化身,其學說被稱為「斯賓諾莎的上帝」。其代表作是《幾何倫理學》(簡稱《倫理學》),是以歐幾裡得的幾何學方式來書寫的。在斯賓諾莎看來,思維和廣延全是神的屬性,神還具有無限個其他屬性,因為神必定處處無限。斯賓諾莎是典型的一元論者或泛神論者,他認為宇宙間只有一種實體,即作為整體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一回事。「斯賓諾莎的上帝」不僅僅包括了物質世界,還包括了精神世界。對於死亡的問題,斯賓諾莎的名言是:「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關於死的默念,而是對於生的沉思。」
路德維希·約瑟夫·約翰·維根斯坦,猶太人,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其研究領域主要在數學哲學、精神哲學和語言哲學等方面,曾經師從英國著名作家、哲學家羅素(《西方哲學史》的作者)。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維根斯坦作為志願兵積極入伍,在戰場上完成了標誌哲學的語言學轉向的《邏輯哲學論》初稿。寫完《邏輯哲學論》後,他認為所謂的哲學問題已被解決,於是懷著貴族般的熱忱前往奧地利南部山區,投入學校改革運動,成為一名小學教師。1926年,被證明總是與成年人格格不入的維根斯坦離開「粗俗愚蠢的南部農民」,結束了鄉村教師的職業生涯。1951年4月29日,身患前列腺癌的維根斯坦與世長辭,他逝世前的最後一句話是:「告訴他們,我已經有過非常精彩的人生」。維根斯坦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被羅素稱為「天才人物的最完美範例」:富有激情、深刻、熾熱並且有統治力。其主要著作是《邏輯哲學論》《哲學研究》,前者主要是解構,讓哲學成為語言學問題,哲學必須直面語言,「凡是能夠說的事情,都能夠說清楚,而凡是不能說的事情,就應該沉默」。後者讓哲學回歸哲學,在解構之後是建構,日常生活的語言是生生不息的,這是哲學的基礎和源泉,所以哲學的本質應該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在「遊戲」中理解遊戲。
《摩西十誡》第二誡:「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麼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他,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因此,猶太人在繪畫藝術上特別突出的人物並不多,但還是湧現了像拉斐爾、夏加爾、畢卡索這樣的大咖。
拉斐爾是「文藝復興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藝術事業所能達到的巔峰,代表作品《草間聖母》《金翅雀聖母》《西斯廷聖母》《雅典學派》等。
(拉斐爾的《草間聖母》)
(拉斐爾的《金翅雀聖母》)
(拉斐爾的《雅典學院》,被譽為文藝復興第一畫)
馬克·夏加爾生於俄國,早年的猶太人習俗是他根深蒂固的想像之源,他是現代繪畫史上的偉人,游離於印象派、立體派、抽象表現主義等一切流派的牧歌作者。夏加爾的畫中呈現出夢幻、象徵性的手法與色彩,「超現實主義」一詞就是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創造出來的。夏加爾非常長壽,作為一名猶太人,他的藝術集中代表了猶太藝術家的特色。夏加爾的繪畫技法是相對傳統的印象派畫法,給人以追求光影的模糊感。在構圖方面,夏加爾會使用幾何圖形去切割畫面,這是立體主義的處理方式,可能是受到畢卡索的影響,立體主義創始人畢卡索與夏加爾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夏加爾的《巴黎歌劇院的天頂畫》)
(夏加爾的《貝拉》)
(夏加爾的《立體派景觀》)
(夏加爾的《尼斯天空中的戀人》)
(夏加爾《我和村莊》)
(夏加爾的《一匹紅馬》)
畢卡索,全名叫巴勃羅·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德·保拉·胡安·尼波穆切諾·瑪麗亞·德·洛斯雷梅迪奧斯·西普裡亞諾·德拉聖蒂西馬·特林尼達德·魯伊斯·畢卡索(大家應該很少有見到過如此長的名字,我們一般簡稱他為畢卡索),西班牙猶太裔畫家、雕塑家,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我曾在《現當代藝術欣賞(畢卡索與杜尚)》專門說過畢卡索,請大家關注回看)。畢卡索自幼就有非凡的藝術才能,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畢卡索作為現代藝術的創始人,全世界只有達·文西、梵谷等藝術家的知名度才能與之比肩。畢卡索一生創作數量驚人,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7萬件,除了油畫之外,作品種類多樣。畢卡索的作品分為藍色時期、紅色時期、非洲原始土著時期、立體主義時期,最後回歸傳統的新古典主義,創作出最著名的作品《亞威農少女》《格爾尼卡》等。
(畢卡索的《亞威農少女》)
(畢卡索象徵符號時期作品《格爾尼卡》)
猶太裔著名作曲家有:孟德爾頌,勳伯格,布魯赫,維尼亞夫斯基,奧芬巴赫,科恩·古爾德,格什溫,科普蘭;指揮大師有:伯恩斯坦,巴倫博伊姆;鋼琴家有:霍洛維茨,魯賓斯坦,塞爾金,阿什肯納齊,貝爾曼等。
孟德爾頌,德國猶太裔作曲家,是德國浪漫樂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譽為浪漫主義傑出的「抒情風景畫大師」,作品以精美、優雅、華麗著稱,他重新發現並整理了巴赫的《馬太受難曲》,讓巴赫的偉大重現人間。
阿諾爾德·勳伯格出生在維也納,20世紀著名的現代音樂作曲家之一,「表現主義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勳伯格是一位具有大膽創新精神的作曲家,首創「十二音體系」無調性音樂,勳伯格與他的學生貝爾格、威伯恩被合稱「新維也納樂派」。
馬勒的創作構思宏偉,篇幅龐大,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奧地利交響曲音樂的重要作曲家。馬勒的代表作是九部交響曲和未完成的第十交響曲,其中第八交響曲《千人》創下了編制人數最多的記錄。馬勒是最後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交響樂作曲家,他的作曲風格對勳伯格、威伯恩、貝爾格造成深遠影響。
布魯赫是德國浪漫樂派作曲家、指揮家、音樂教育家,被遺忘的19世紀獨行者,他的《g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是小提琴中的傑出代表作。
維尼亞夫斯基,波蘭小提琴家、作曲家,音樂神童,8歲入巴黎音樂學院,13歲舉行首次公開音樂會,曾與與魯賓斯坦(美籍波蘭裔猶太人,著名鋼琴演奏家,曾師從布魯赫)在巴黎合作演出,比肩薩拉薩蒂(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被視為在帕格尼尼(義大利小提琴/吉他演奏家、作曲家,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對小提琴演奏技術進行了很多創新)之後眾多小提琴家中最頂尖的一位,魯賓斯坦稱讚他為:「當代無庸置疑最偉大的小提琴家」。
奧芬巴赫的輕歌劇《地獄中的奧菲歐》,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科普蘭的《小夥子比利》《阿巴拉契亞山之春》等等,都是傳唱的經典。
巴倫博伊姆熟練掌握七門語言(希伯來、德、英、法、意、俄、西班牙),持阿根廷,以色列和西班牙護照,是阿根廷-以色列鋼琴家、指揮家,也是我國著名青年鋼琴家郎朗的老師。霍洛維茨,魯賓斯坦,塞爾金,阿什肯納齊,貝爾曼等,都是世界級的猶太裔鋼琴大師,他們極大豐富了我們的音樂世界。
普魯斯特的長篇巨著《追憶似水年華》,被譽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以其出色的心靈追索描寫、宏大的結構、細膩的人物刻畫以及卓越的意識流技巧而風靡世界。意識流小說是20世紀20年代興起的小說樣式,「意識流」本來是心理學術語,最早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提出來的,他認為人的意識並不是片斷的銜接,而是處於永遠的流動狀態中,所以稱之為「意識流」。後來,英國小說家梅·辛克萊把這個名詞引進文學,其突出特點是打破了傳統小說的表達方式,採取直接敘述意識流動過程的方法來結構篇章和塑造人物形象,打破時空界限,進行立體交叉式的描寫,唯主觀、反理性是它總的特點。公認的意識流小說代表作有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伍爾夫的《到燈塔去》,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等。
茨威格出身富裕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日後週遊世界,結交羅曼·羅蘭和弗洛伊德等人並深受影響。《人類的群星閃耀時》是他的代表作,最早出版於1927年,由最初的5篇文章歷次增訂,擴展至14篇,至今仍受全世界讀者的喜愛,暢銷不衰。茨威格借歷史之手,為平凡人的激情奉上讚歌,向偉大人物抗爭命運時的堅強信念致敬,並給黯然隕落的失敗者以應有的尊嚴,因為在人類歷史的夜幕上,他們才是恆久閃耀的群星。
艾薩克·阿西莫夫是制訂「機器人三定律」的科幻大師,代表作是《機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機器人三定律是指,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目睹人類個體將遭受危險而袖手不管;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給予它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一定律衝突時例外;第三定律:機器人在不違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況下要儘可能保護自己的生存。三定律不僅在科幻小說中大放光彩,而且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在三定律基礎上建立新興學科「機械倫理學」旨在研究人類和機械之間的關係,很多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的技術專家也認同這個準則,三定律可能成為未來機器人的安全準則。
帕斯捷爾納克出生在莫斯科一個被同化的猶太家庭,1957年,發表《日瓦戈醫生》,並獲得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後因受到蘇聯文壇的猛烈攻擊,被迫拒絕諾貝爾獎。
瓦爾特·本迪克斯·舍恩弗利斯·本雅明,猶太人學者,出版有《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和《單向街》等作品,有人稱之為「歐洲最後一位文人」。本雅明喜愛收藏舊玩具、郵票、明信片和仿真縮微景觀,最大的嗜好則是收藏各種各樣的書,還熱衷於猶太教的神秘主義、星象、佔卜。理察·卡尼這樣描繪本雅明:「他既是詩人神學家,又是歷史唯物主義者,既是形上學的語言學家,又是獻身政治的遊蕩者,.....在納粹德國,他是一個猶太人;在莫斯科,他是一個神秘主義者;在歡樂的巴黎,他是一個冷靜的德國人。他永遠沒有家園,沒有祖國,甚至沒有職業——作為一個文人,學術界不承認他是他們中的一員。他所寫的一切最終成為一種獨特的東西!」
弗蘭茲·卡夫卡,生活於奧匈帝國統治下的捷克,德語小說家,本職為保險業職員,深受尼採、柏格森哲學影響,主要作品有小說《審判》《城堡》《變形記》等,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想像奇詭,寓意深刻。卡夫卡與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並稱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
尤瓦爾·赫拉利,猶太人,青年怪才、全球矚目的新銳歷史學家,代表作是《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
查爾斯·斯潘塞·卓別林爵士,不列顛帝國勳章佩戴者,英國電影演員、導演、製片人,偉大的喜劇大師,到現在都無人能超越。
五、科學技術領域
科學技術領域,猶太人的天才也是群星閃耀:現代物理學之父,光電效應、相對論發現者——愛因斯坦;著名空氣動力學、物理學家——馮·卡門;「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氫彈之父」——愛德華·特勒;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凝聚態物理學奠基人——列夫·朗道;控制論之父——維納;計算機奠基人、數學巨匠——馮·諾依曼;著名天文學家,行星研究學會的創始人之一和會長——卡爾·薩根;諾貝爾物理學獎——尼爾斯·玻爾;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吞噬細胞的權威,乳酸菌之父——梅契尼科夫;物理學家,電磁學之父——海因裡希·赫茲(頻率的國際單位就以赫茲命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察·費曼;青黴素的發現者之一——錢恩;鏈黴素的發現者——瓦克斯曼;著名科學家——菲李普曼;直升飛機的發明人——亨利·斐納;CDMA之母——海蒂·拉瑪;宇宙飛船發明者——大衛·舒華茲;直升機發明者——亨利·裴納……
猶太人雖然屬於亞洲人,但其思維方式卻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和滲透,將東方人的感性與西方人的邏輯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物理學家玻爾就將自己做出的量子假設歸功於自己對東方哲學的深刻領悟,「夸克之父」蓋爾曼也宣稱他的巨大發現與他對佛學「八正道」的精通分不開。
據統計,自諾貝爾獎設立至2017年,猶太人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佔所有獲得諾獎人數的22.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00倍。在所有頒發給美國人的諾貝爾科學獎中,猶太人佔了將近40%,要知道猶太人在美國總人口中的比例不足2%。「菲爾茨獎」被認為是國際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美國獲獎者中有將近34%的數學家都是猶太人。美國的常春藤名校中,有33%的學生都是猶太學生,還有差不多同樣比例的猶太人在名牌大學裡任教。最高法院中有30%的書記員是猶太人。
六、影響世界歷史的三個猶太人
《影響世界歷史的三個猶太人》一書的作者黎鳴,男,號稱「思想狂徒」「哲學烏鴉」。黎鳴教授最重要的學術貢獻是把哲學的基礎從二元論轉化為三元論,創立了以「三」為基礎的運算規則,並在此基礎上重構了邏輯學,從而完成了邏輯學的三元論和多元論轉向,以及哲學的第四次轉型——人學的轉型。
西方思想前沿,處於鋒頭地位的偉大代表人物,是愛因斯坦、馬克思和弗洛伊德三位猶太人,他們分別代表了現當代人類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心理科學領域思想影響的最高峰。尼採說,上帝死了。黎鳴教授說,西方哲學到了20世紀末實際上也同樣死了。新世紀,人類的天才將在東方湧現。
愛因斯坦、馬克思和弗洛伊德對20世紀的政治、經濟、文化,對20世紀的世界文明有著巨大的影響。三位思想家都在各自的領域引發了一場地震:愛因斯坦是自然科學領域的革命者,馬克思是經濟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革命者,弗洛伊德是心理學領域的革命者。他們開創的思想路線構成了20世紀的學術傳統,並且作為重要的思想遺產進入了21世紀。
通過對三位思想天才的研究,黎鳴教授指出,天才的產生有三個基本的規律:一是天才意志規律,存在具有堅定執一的信仰意志的人;二是天才的磨壓規律,該人受到環境的壓迫甚至迫害,「愈是受到迫害的人類或族類,便愈是顯示出其思想的創造性」;三是天才的減壓規律,該人具有可能逃避壓迫或迫害的飛地或綠洲。
七、猶太人給我們的啟示
1994年,著名的《經濟學消息報》曾發起過一次跨洋採訪12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活動。時間雖然過了20多年,但那些諾獎得主(尤其是猶太裔諾獎得主)對中國經濟問題的分析和預測,仍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其中所涉及的問題,值得我們重溫和反思。
大衛·李嘉圖,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生於猶太人家庭,父親為證券交易所經紀人,25歲時擁有200萬英鎊財產,隨後鑽研數學、物理學。1799年,李嘉圖讀亞當·斯密《國富論》後開始研究經濟問題,參加了當時關於黃金價格和穀物法的討論,1817年發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書中闡述了他的稅收理論。李嘉圖還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闢出專章,集中討論了國際貿易問題,提出了著名的比較優勢貿易理論。李嘉圖繼承並發展了斯密的自由主義經濟理論,他認為限制政府的活動範圍、減輕稅收負擔是增長經濟的最好辦法。
保羅·薩繆爾森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加裡城的一個波蘭猶太移民家庭,是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保羅·薩繆爾森說:「許多化妝品公司,它們賣『希望』,而不是賣『美麗』,只是賣『變得美麗的希望』,買它的人有自知之明,他們希望改進自己的外表,但他們知道自己不可能成為電影明星。我想指出的是,這不是西方經濟學的主流學派,它強調我們的大部分欲望都要得到適當的滿足,要比得過我們的鄰居。有的時候,我們買東西是因為我們的鄰居買它們,我們希望顯得比鄰居更富有,而不是因為買了它真的能使我們更幸福,但勝過鄰居使我們感到快樂。」薩繆爾森的話一語中的,中國人對奢侈品的瘋狂消費,正是虛榮心和攀比心在作祟。凡勃倫於1899年出版的《有閒階級論——關於制度的經濟研究》一書,就曾提出炫耀性消費的說法。所謂炫耀性消費,指的是富裕的上層階級通過對物品的超出實用和生存所必需的浪費性、奢侈性和鋪張浪費,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錢財力和社會地位,以及這種地位所帶來的榮耀、聲望和名譽。
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裡·貝克爾認為:「沒有適當的體制,就不可能搞市場經濟,因此,中國要做的事情似乎在於建立相應的體制。如果體制建立了,就不用為私有化操心了。如果我知道你能提供什麼,你也知道我的需要是什麼,雙方對此都很清楚,我們就不需要什麼都由政府來操作。但是政府有必要告知各方的權利和義務……要有些較先進的方法,但要慢慢來,不能快,走快了並不是好事。我記得有句名言,『當大象過橋時,你停下來讓其先過去是明智的。』謹慎為好,不宜操之過急。你們與米勒先生談過了是嗎?我不知道他講了些什麼,但我記得有次他曾對我說,中國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經濟學,而是更多的法律。我同意這個觀點。」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數學系教授奧曼先生提到,猶太人的第二本「聖經」《塔木德》說,如果一個罪犯贖金太高的話,一定有問題。也就是說,如果有人被綁架了,被綁架者向綁架方付的贖金不能太高,否則等於鼓勵犯罪。奧曼先生認為,經濟理論的重大作用在於研究激勵機制,若沒有激勵理論,經濟學是發揮不了作用的。猶太經典《塔木德》中的許多有關經濟學的論述,都曾在亞當·斯密的經濟理論中出現過。
奧曼先生認為,在中世紀的猶太哲學中就說過,過高或過低的商品價格都會損害市場,定價權在中間商、上遊和下遊的市場博弈中來確定。合理的價格和有效的激勵機制結合起來,才能推動市場的發展。以色列駐華使館的文化參贊曾向他問道:「如何用博弈論解決巴以衝突?」奧曼先生回答:「要想和平,必須準備好作戰。這就等於在向對方暗示,如果要發生戰爭雙方都會付出更大的代價。」這就是猶太人對博弈論精髓的理解與應用。
有人說,沒有猶太人,人類的現代文明將倒退一百年。大量的事實證明,此話有一定的道理,相對論的創立者愛因斯坦是位猶太人;計算機之父馮·諾伊曼是猶太人;共產主義的創立者馬克思是猶太人…….正如我們前面介紹的,在思想、文化、藝術、技術、經濟等各個領域,猶太人群星燦爛,他們留下的智慧依然在啟示著我們,滋潤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