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清:臺灣選舉受到三種效應影響

2020-12-16 中國臺灣網

鄭振清:臺灣選舉受到三種效應影響

2020年01月14日 16:5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鄭振清(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

  針對蔡英文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鄭振清在接受香港中評社採訪時表示,此次臺灣選舉中存在三種重要的效應或影響機制,分別是臺灣內部政治生態的「鐘擺效應」、兩岸互動關係的大陸影響效應,以及國際地緣經濟效應 。

  以下內容摘自中評網:

  鄭振清解釋,鐘擺效應是西方選舉心理學的重要概念,指選民出於不願讓一黨獨大的心理,往往會同情並支持上次落敗的一方,這種現象在歐美選舉實踐中並不少見。臺灣自1996年以後也開始出現類似的現象,從2016年到2020年,短短四年間,臺灣政壇居然出現了兩次鐘擺效應,一次是2018年底「韓流」帶動國民黨在「九合一」縣市長選舉中獲勝,第二次就是2020年初韓國瑜和國民黨大敗於蔡英文和民進黨。

  為什麼時隔僅僅13個月就再次發生鐘擺效應?鄭振清分析認為,2019年6月以來香港的動蕩局勢被民進黨塑造成「恐中反統」的社會集體心理,是一個主要原因。另一個原因是選民可以投給韓國瑜當市長,但無法接受他做市長不到半年就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加上他的個人特質得不到所有人信任。這兩個因素都是偶然性強或少見的,集中在一年內發生,促成了這次迅速的鐘擺回歸。

  大陸影響效應,在臺灣學術界的一些學者稱為「中國因素」。鄭振清表示,這個效應主要源自2008年以來兩岸經濟社會文教大交流的局面,簡言之,隨著大陸的全面崛起以及對臺灣地區的經濟社會文教影響力,臺灣民眾存在兩種心態,一種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大陸的影響無處不在,同時參與兩岸交流的人群規模不斷增加,兩岸利益群體不斷擴大,有助於形成對大陸影響力的正面評價;另一種則是擔心大陸促統的動作,因資訊不對稱,部分臺灣民眾對統一後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可能發生的改變充滿恐慌,這種恐慌又因民進黨各種負面宣傳的影響而不斷放大,形成對大陸影響力的負面評價。

  地緣經濟效應,是指蔡英文執政期間,為了擺脫對大陸的高貿易依存度,通過「新南向政策」鼓勵臺資轉投東南亞、南亞和大洋洲的國家和地區。不過,「新南向政策」作為戰略性貿易政策對臺灣經濟增長的「淨效應」刺激作用基本為零,實際上,是東南亞國家快速發展的經濟潛力和貿易需求為臺灣的對外經貿數據的提升做出了貢獻。

  鄭振清認為,鐘擺效應和大陸效應在40歲以下年輕世代的選民中表現得最為突出,而地緣經濟因素則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韓國瑜的「庶民政治」論述。

  鄭振清指出,臺灣選舉是十分複雜的,臺灣內部政治生態、兩岸互動、國際政治經濟因素都在起作用。實際上,大陸最近幾年所推動的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經濟社會同等待遇政策,是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穩定的,有利於兩岸民眾的切身利益,這比二三十年前主要以臺灣政商精英為政策對象時的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誰也無法抹煞。

  最後,鄭振清表示,在不斷促進兩岸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眾福利的同時,也要預防性地對「臺獨」及其各式形態保持壓力,還要前瞻性考慮未來處理兩岸關係的政治路徑,如此,對兩岸和平統一大業的積極探索和推進才能走上快車道。  

[責任編輯:陳寧]

相關焦點

  • 鄭振清:臺灣的新世代社會運動
    鄭振清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教授  2014年3月爆發的「太陽花學運」對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的影響深遠,不僅掀起了「反服貿」議題,而且衝擊了當年底的「九合一」選情,甚至牽動藍綠兩黨對2016年「大選」的布局。為什麼一場學生運動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如果僅就這場學運本身進行分析,難以解釋其超越臺灣校園的社會反響和政治動蕩。
  • 美國公開承認介入臺灣2020選舉 影響多大看選民
    美國公開承認介入臺灣2020選舉 影響多大看選民 2019年06月21日 08:2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19日在華府一個政策會議上宣稱,美方預期中方將幹預臺灣2020的選舉,美臺已經就此展開對話,美方考量直接提供幫助,強化臺灣應對能力。
  • 選前「黑鷹墜落」,對臺灣選舉會有影響嗎?
    臺灣2020選舉進入最後倒數時刻,也是選情最為緊張的時候,而此時卻突然發生載有臺軍方多名高級將領的黑鷹直升機墜落事件。臺軍上次出現此類事件還是在1974年,當時的臺軍「陸軍總司令」於豪章在軍演時遭遇墜機受重傷,但幸而生還。
  • 透視臺灣花蓮縣縣長選舉
    ,這次選舉對於明年「大選」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朱:這次選舉之所以備受島內外關注,是因為目前這場選舉是離明年3月20號這個臺灣地方領導人這個選舉之前的惟一一次選舉,第二個也是國親和連宋配成軍之後打的第一場宣戰,第三個原因是因為這次選舉,本來是沒有什麼特別的,但是由於這次泛藍出現了某種分裂,特別在基層在出現了三組人馬參選,那麼造成的這次選舉有些看頭,所以我覺得可能是這三個原因。
  • 臺灣學者:南臺灣2012選舉盤勢大致已經底定
    環球網12月22日消息,中評社發表分析文章,解讀南臺灣選情,文章如下:距離2012臺灣領導人選舉僅剩20多天,南臺灣兩黨選舉盤勢大致已經底定,馬英九與蔡英文在南臺灣再多衝刺,主要是拉抬「立委」選情,但對南臺灣「總統」大選得票比例的影響已經相當有限。
  • 你了解臺灣選舉結果的真相嗎?
    24日舉行了「九合一」地方首長選舉。其次,地方選舉「變天」並不一定會影響到中央的執政理念,假如地方首長按照政黨政治的傾向與中央對著幹,那麼等於是找死;由於地方主要是以發展經濟為主,更多體現的是地方的經濟和財團的利益,在搞好與中央關係同時,在經濟上顯現一種自主的傾向。臺灣此次地方首長的更替,更多的是一種地方尋求更多自治的訴求,與政治並無多大關係。
  • 2020臺灣民意「鐘擺效應」的啟示
    回顧一整年的臺灣政局演變軌跡,從年初蔡英文以高票贏得選舉,到年末「秋鬥」以近年來最大規模遊行人數收場,一年來臺灣民意民心的變化印證了上述八個字背後蘊含的規律與真理。當「鐘擺效應」已現,意味著民進黨不可一世的「強勢執政」迎來了盛極致衰的轉折點。在多黨競爭的選舉制度下,沒有永遠的執政黨,也沒有戰無不勝的政治人物。
  • 臺灣選舉中的媒體角色
    臺灣媒體發達,不僅有傳統的平面媒體,還有影響力巨大的電視媒體,還有新興的網絡電子媒體,更有獨特的「地下廣播電臺」。臺灣媒體生態複雜,左、中、右媒體並存,而且政治力介入甚深,尤其是新聞與政論性節目,政治傾向明顯,對選舉的影響越來越大。
  • 越來越像賭博的臺灣選舉
    越來越像賭博的臺灣選舉 2020年01月02日 13:4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   今年以來,關於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各種花邊新聞連續不斷地被媒體曝光。
  • 臺灣專家:民怨共伴效應會壓倒蔡當局
    臺灣中天新聞臺遭蔡政府關臺後轉戰網絡,目前在YouTube訂閱數已衝破226萬,反而有愈來愈火熱的趨勢。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表示,接下來蔡當局將面臨萊豬、核食進口的民怨,以及真推出管制網絡的法案後,各種民怨的共伴效應,中天如果成功打造成最能監督政府的新聞臺,2022選舉將成為壓倒蔡當局的最後一根稻草。
  • 爛招用盡,臺灣選舉前蔡英文鋌而走險
    原創 長安街知事為了即將開始的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蔡英文已經到了技窮的地步,甚至連選舉前的最後拉票大招都被識破,視為「奧步」,也就是閩南語所謂的「爛招」。臺灣地區「海巡署」發布公告,11月21日到11月23日,也就是在11月24日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前一日,將在太平島海域進行實彈射擊演習。
  •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最新情況 美國總統選舉對股市影響
    在拜登贏得競爭激烈的賓夕法尼亞州的20張選舉人票後,其票數達到了290票,超過了贏得大選所需的270張選票,促使所有美國主要電視網都宣布他獲勝。  拜登隨後宣稱自己已經贏得美國總統選舉,並修改了推特認證,稱自己為「當選總統」。投資者表示,拜登獲勝的消息可能會受到市場的歡迎,因為這帶來了一些確定性,儘管川普並未承認敗選。  在11月3日投票日後,美國各州在12月8日前有大約五周時間來確定哪位候選人贏得了本地選舉,這段時間被稱作「安全港」期限。
  • 2020年臺灣「立委」選舉複雜詭譎
    李雯心臺灣地區2020年「二合一」選舉進入衝刺階段,除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競爭激烈外,各黨也在努力爭取「立委」席次最大化。目前,各政黨區域「立委」的參選人選及不分區「立委」的名單逐步底定,選情已快速升溫。
  • 多毛在臺北:2016臺灣總統選舉
    今天的公眾微信將帶來臺灣總統選舉專題。今天的臺北是陰天,天氣預報說明後天臺北將有一場暴雨。這也給選舉投票帶來影響,不過擁有選舉權的臺灣青年和日本資深宅不同,不會因為天氣就不出門參加投票。本屆臺灣總統選舉將與國會立法委員選舉同時舉行。所以每位選民都將領取到3張選票,分別為:正副總統1張,區域立法委員票1張,立委政黨票1張。
  • 臺灣選舉之「六都」爭霸戰:藍綠死磕臺北臺中
    2014年臺灣「九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將於11月29日正式舉行,在6個「直轄市」(「六都」)及其他16縣市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及村裡長等。總應選名額共計11130名,創下臺灣地方自治史上選舉規模人數最高紀錄。
  • 拼選舉?臺灣屏東縣人口異常變化 檢方警方關注
    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地區年底選舉日期越來越近,「幽靈人口」蠢蠢欲動。其中,屏東縣人口長期負增長,導致「立委」名額從應選3席降到2席,不過,從4月開始,部分鄉鎮出現人口淨流入現象,每月都增加上百人,讓人很難不聯想到與年底選舉有關。由於金門、澎湖、馬祖和新北市坪林都曾爆發重大「幽靈人口」事件,影響選舉結果,臺灣檢方警方對屏東縣異常狀況嚴陣以待。
  • 孤島化效應?開放美豬進口將衝擊民進黨2022選舉
    泛藍陣線結合政策議題及啟動罷免戰,已逐漸拉起2022年臺灣地方縣市長選戰序幕。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在11月24日至11月25日進行民調,當問及「若將選舉縣市長選舉,是否會投給支持放寬進口美豬與內臟的候選人?」結果顯示55%受訪者並不投挺美豬候選人,27.1%會投挺美豬候選人。
  • 胡錫進評臺灣地區2020年領導人選舉
    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選舉11日舉行,從目前情況看,蔡英文以超過半數的得票率實現連任,民進黨的「立法會」席位超過半數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已經宣布辭職。2018年11月的臺灣地方「九合一」選舉中民進黨一度慘敗,蔡英文遭到民進黨內的猛烈抨擊,險些被該黨拋棄。
  • 2022年臺灣地區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就只剩下4席?
    2022年臺灣地區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就只剩下4席?臺灣地區領導人2020選舉國民黨大敗,一方面蔡英文連任,韓國瑜以260萬票之差落敗,另一方面區域"立委"落敗多席。對此,依據著名的"鐘擺效應",臺灣地區有人預計2022年國民黨將上演逆襲的場面,恐怕只有4席屬於民進黨。《為何2022民進黨不可能剩下4席?》
  • 臺灣選舉
    王如玄軍宅醜聞重創選情 臺灣政壇「地王」多 2012年,王如玄買賣軍宅獲利一事被媒體報導,為之後醜聞爆發埋下定時炸彈。而王如玄還只是臺灣政壇地產大亨中名不見經傳的小咖: 選舉花費包括:宣傳支出、集會支出、人事支出、其他支出因選舉而入不敷出的情況十分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