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日軍飛行員,被日方稱為解放軍空軍之父,曾任東北航校教官

2020-12-16 騰訊網

空軍是現代化三軍中成立最晚的一支,縱觀世界諸國的空軍歷史,許多國家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開始組建獨立的空軍部隊,我國更是在1949年後才正式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眾所周知,空軍是以航空兵,也就是飛行員為主體的軍種。我國空軍創建之初,組建了許多培養飛行員的航空學校,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了。

能夠進入此校擔任教官的,都是駕駛經驗極為豐富的飛行員。眾多教官中,有一位卻十分特殊。

他本是日軍的飛行員,曾在抗戰中與中國空軍有過多次交手。抗戰結束後,他被我軍俘獲,後被我軍感化,進入東北航校擔任教官,甚至被日方稱為「解放軍空軍之父」。

此人名叫林彌一郎,中文名林保毅。他出生於1911年,日本大阪府南河內郡人。拋開抗日戰爭不談,林彌一郎的確是一個優秀的飛行員。他自1932年徵召入伍後,便成為了日軍中一名航空二等兵。

他在部隊中嚴於律己,刻苦訓練,歷經三年,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戰鬥機飛行員和飛行教官。後來,由於駕駛技術出色,他被破格升任為一名少尉候補生,並被送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深造。

從學校畢業後,林彌一郎被分配進日軍飛行第54戰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不久,他便跟隨54戰隊進入了中國戰場。

林彌一郎曾在我國桂林的上空,駕駛一架97式戰鬥機與陳炳德駕駛的P40戰鬥機對決過。雖說林彌一郎的駕駛技術不如陳炳德,但他的飛機在被打了34個窟窿的情況下,仍舊成功脫離戰場,可見他對飛機的掌握能力有多強。

太平洋戰爭持續到中後期的時候,林彌一郎跟隨部隊長期駐守在北千島的佔守、幌筵島機場。在這期間,林彌一郎主要負責防禦從北方來襲的美軍轟炸機,並在與美軍B24、B25轟炸機的苦戰中,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他也從少尉晉升為大尉。從一名普通的士兵晉升成為校級軍官,這在強調科班出身和論資排輩的日本軍隊中屬於非常少見的例子。

日本宣布投降後,林彌一郎被我八路軍俘虜。起初,由於日軍內部對戰士們的洗腦教育,林彌一郎是拒絕投降的,但我軍對其十分寬容,並給予了他們最大的尊重。在林彌一郎的回憶中曾稱,自己在投降時,沒有看到一個端著刺刀的八路軍戰士,更沒有人強迫自己交出武器。

除此之外,40多年後,他在《我與中國》一書中明確表示:「第一、一言為定的事情,對方百分百地守信用,這使我非常感動,我欽佩這個偉大的民族——中華民族;第二、儘量迴避解除武器這個詞,而是交出武器,為了不讓我們感到難堪和悲哀,甚至為我們考慮了接受武器的方式。他們想得多麼周到啊!」

正是我軍的人道主義精神,深深感動了林彌一郎,更是讓他認清了日軍內部的洗腦教育是多麼的嚴重。後來,他和戰友們住在東北,儘管人們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但對這些已經投降的日本兵依舊十分友好。甚至為了照顧他們的飲食,部隊還千方百計地到老鄉那裡籌買了一批大米。

在我軍優待俘虜政策的感召下,林彌一郎覺得生命有了保證,人格也受到了尊重,深受感動,並在後來心悅誠服地進入了東北航校當中擔任教官。

任教官期間,林彌一郎在理論、實踐、訓練、教學等諸多方面開創了解放軍航空的基礎,為我軍培養出大量優秀的航空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包括王海在內的所有中國人民志願軍飛行員均是林彌一郎的學生。

林彌一郎為人民空軍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日本方面的軍事專家稱為「解放軍空軍之父」。

1956年,林彌一郎被特批回國,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他這種「叛國」行為,所以他在回國後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聲討。但他從不在意,也從來沒有後悔過。不止如此,林彌一郎在回國後一直致力於維護兩國之間的友好往來。

相關焦點

  • 一名侵華日軍因一碗米飯,成為解放軍空軍之父,回國後受盡冷落
    一名侵華日軍因一碗米飯,成為解放軍空軍之父,回國後受盡冷落 提起日本侵略者,浮現在我們腦海的都是他們慘絕人寰,毫無人性的醜陋面孔和邪惡行徑。然而,也不乏一直尚存人性的日軍,用一生替侵華日軍贖罪。
  • 日軍少佐被俘虜,一把槍讓他自願為我國服務,並創建了一個軍種
    抗戰結束後,我國全力以赴的發展空軍力量,而有一名日本兵就曾為我國空軍力量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他的名字叫做佐林彌一郎。佐林彌一郎1911年9月2日出生於日本大阪府,21歲正式入伍,24歲成為一名戰鬥飛行員和教官,27歲成為陸軍少尉飛行員,並且在第54戰隊擔任戰鬥機飛行員。曾經他駕駛的飛機被打穿了35個左右的窟窿,卻依然安全的返回。
  • 這支日軍投降時提2個條件,還有更過分的要求,八路軍為何同意了
    熟悉軍史的同學,應該對「東北老航校」有過了解。這所戰火中誕生的航校是解放軍空軍成立的重要基礎。有我軍早期派往蘇聯學習航空技術的人員,有參加過長徵和抗戰的老兵,也有來自國軍的飛行員及技術人員,此外,被我軍收編的一支日軍航空兵隊伍,對航校非常重要。提起東北老航校,就繞不開「林彌一郎」這個名字,也就是帶隊投降的日本航空兵軍官。從戰犯到航校教官,最後與中國人結下深厚的友誼,林彌一郎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 日軍少佐被俘後,向八路軍提出要一把手槍,從此我國便多了一個軍種
    這個日軍俘虜名叫林彌一郎,日本軍事專家曾稱其為「解放軍空軍之父」。▲林彌一郎晚年近照說起來,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軍隊的空戰能力還比較差,甚至可以說一片空白,而當時日本的航空技術則處於世界前列。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日本掌控了制空權,抗日戰爭才會打得如此艱難。戰爭結束後,我國高度重視發展空中力量,日本陸軍航空兵少佐林彌一郎就是在此期間為中國航空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
  • 投誠的日軍飛行員,為我哥培養出了3個空軍司令,回國後遭人報復
    1946年3月1日,在吉林通化,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正式成立,這是中國解放軍的第一所航空學校,到新中國成立的3年多時間裡,這裡培養出了120多名空軍人才。
  • 此日軍少佐向八路軍投降,還索要了一把槍,從那時起中國多一兵種
    很快,亞洲各地的日軍紛紛投降。在中國戰場上,有這樣一支日軍,他向八路軍投降,後來成為解放軍航空兵之父。這個人就是林一郎,投降前的軍銜是日軍初級助理。1945年,八路軍高層作出了在東北創辦航空學校的重要決策。學校很快建好了,但遇到的最大困難是找老師,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中國空軍史上首位王牌飛行員,日軍談其色變,美、蘇報導其壯舉
    抗日戰爭中,年輕的中國國民黨空軍一名飛行員曾在一次空戰中擊落日機4架,創造了中國空戰史上的奇蹟。他也成為中國空軍第一位空戰王牌飛行員,抗日戰爭中他總共擊落日機8架,有「空中趙子龍」、「江南大地之鋼盔」的美譽。這位年輕的英雄叫樂以琴,男性,四川蘆山人,中國空軍飛行員。
  • 這名日軍被俘後,向八路軍要了一把手槍,從此我軍就多了一個兵種
    「我也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一員。」如果筆者要說前面這句話出自一名日軍之口,大家相信嗎?在東北老航校的創建歷史上,林彌一郎名字是繞不開的,他為新中國第一批飛行員的誕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日本專家則稱他是「中國解放軍空軍之父。」
  • 侵華日軍林彌一郎,為中國培養四個空軍司令,至今被日本罵賣國賊
    對,你沒有聽錯,中國的這位飛行員是日本空軍飛行員培養出來的。這位日本空軍飛行員叫林彌一郎,他的名字被刻在中國航空博物館廣場中的「天魂碑」之上。林彌一郎對中國的貢獻完全有資格刻在天魂碑之上,他帶領日軍在東北航校為中國培養了160多位飛行員,其中有23人參加了49年的閱兵,還有四位是空軍司令。
  • 單機群戰日軍32架轟炸機 這位孤膽英雄究竟是誰?
    此前薩蘇曾多次對封面新聞記者講起這段視頻,他將鏡頭裡的中國飛行員稱為「孤膽英豪」,將他喻為單騎長坂坡的常山趙子龍。拍攝這段影像的小柳次一,1994年病逝。那麼這位日軍鏡頭裡的中國空軍孤單英豪究竟是誰?此前薩蘇曾考證,當日迎戰日軍的這名孤膽飛行員很可能為空軍航校飛行教官李向陽。
  • 周至柔:戰功累累的國民黨空軍之父,敗退臺灣成為高爾夫球之父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陶生)周至柔:戰功累累的國民黨空軍之父,敗退臺灣成為高爾夫球之父1899年11月30日,周至柔出生在浙江臨海。1919年(20歲),他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步兵科。在校期間,他與炮兵科的陳誠、羅卓英等結為拜把子兄弟,並加入了中國國民黨。
  • 日軍戰俘吃不上米飯,曾克林少將送去50隻羊,換回了四個空軍司令
    這一次會面結束後,曾克林給這一批日軍送去了三頭種牛,還有五十隻羊。不久之後,組織上決定在東北創辦我軍第一所航空學校,並聘請林彌一郎等人擔任教官。林彌一郎改名為林保毅,和他的部屬一道,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幫助我軍培養出了包括四名空軍司令在內的,一大批空軍人才。1956年前後,林保毅的日本戰友中,已經有一部分人為中國而戰死,餘下的人,帶著「中日百年友好」的希冀,回到了日本。
  • 當年筧橋空戰時,為啥那麼多飛行員來自東北?
    「八一四」空戰又稱杭州筧橋空戰,這是中國空軍首次較大規模的抗擊日本空軍的作戰,這場空戰我軍以擊落日軍飛機三架,擊傷日軍飛機一架,中國空軍一機未損,取得完勝。 還有一位大家耳熟能詳的英雄:在淞滬會戰中寧死不降的閻海文,他也來自東北,是遼寧北鎮人。這麼多來自東北的知名空軍飛行員,為何會出現在距家鄉數千裡之遙的江南大地,守護著這裡的天空呢? 因「九一八」消失的空軍 已閱君鉤沉後發現,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和東北航空隊有關。
  • 飛鷹展翅——東北老航校風雲往事
    他轉回頭給部隊下令:「分散幹部,搜集武器,發展部隊,建立家園」。通俗的說法,就是發動大家去「撿洋落」。 蘇軍接受了駐中國東北日軍的投降,控制了他們的武器裝備,但還有大量的日軍武器被丟棄在戰場和潰退的途中。這些武器蘇軍根本顧不上,取用自便。這時自然成了中國共產黨部隊最主要的「武器庫」。
  • 他曾在蘇聯留學12年,回國後成為我國空軍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就這樣,常乾坤進入了廣東航校。黃埔軍校時期的常乾坤1926年5月,受廣東革命政府派遣,常乾坤進原蘇聯空軍第三航空學校學習飛行。常乾坤在蘇聯航校畢業後,在蘇聯空軍航空部隊服役多年,先後擔任飛行、領航、射擊教官、飛行大隊長、飛行團的領航主任等職,被授予少校軍銜。1932年考入蘇聯最高航空學府茹科夫斯基航空學院深造。
  • 他是抗美援朝的空戰英雄,曾任空軍司令……
    8月2日,記者從王海將軍親友處獲悉,解放軍空軍原司令員王海上將已於2020年8月2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在抗美援朝空戰中,王海共擊落擊傷敵機9架,先後榮立過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被空軍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
  • 一段幾乎被湮沒的歷史,東北野戰軍收編三萬日軍,從東北打過長江
    2002年,中日建交30周年,日本NHK電視臺播放了一部《被留用的日本人》專題片,這部專題片中,採訪的是當時參加解放軍的日籍老兵。當被問到如何看待那段歷史的時候,這些老兵幾乎無一例外地回答道:我為參加了中國革命而驕傲,為青春獻給中國而自豪。
  • 逼近解放軍軍機300米?臺軍教官大放厥詞,臺空軍第一個坐不住了
    針對民進黨當局接連不斷的挑釁舉動,解放軍軍機近期密集飛抵臺灣周邊。據環球網11月29日援引臺媒消息,解放軍軍機29日上午9時許再次進入臺灣「西南空域」。臺媒稱,解放軍軍機11月已累計進入臺灣空域25天,追平上月紀錄。解放軍軍機的行動,展示的是大陸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可是在解放軍軍機飛臨臺灣周邊的同時,臺軍還不忘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