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一員。」如果筆者要說前面這句話出自一名日軍之口,大家相信嗎?在東北老航校的創建歷史上,林彌一郎名字是繞不開的,他為新中國第一批飛行員的誕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日本專家則稱他是「中國解放軍空軍之父。」
林彌一郎,中文名林保毅,1911年生於日本大阪府南河內郡。1932年參軍後內調往東北,成為擔任關東軍空軍第101教育飛行團第4練成飛行大隊長。到日本戰敗投降之前,林彌一郎已經是關東軍的一名少佐。
1945年9月,瀋陽附近的遼陽奉集堡機場,駐紮著一支機動性的飛行大隊,飛機型號有重型轟炸機、99式高級教練機。當時日本已經投降,大隊長林彌一郎等人整天如同驚弓之鳥,他們不願向蘇聯投降。這時,我方派出代表跟林彌一郎談判。
負責談判的是東北民主聯軍曾克林部21旅,雙方談判的過程比較艱苦,結果雙方都比較滿意。林彌一郎晚年在《我與中國》一書中寫道:「以前,在新聞片中看到的有關繳械的描述和畫面,都是在對方刺刀威逼下被迫交出武器,那場面難堪之極。但在這裡,我們沒有看見一個端著刺刀的八路軍戰士,我當時最強烈的感受是:對方百分之百地守信用,這使我非常感動,我欽佩這個偉大的民族。」
不久,林彌一郎收到了一個邀請,讓他去瀋陽。當時接見林彌一郎的有東北局書記彭真以及參謀長伍修權,會談裡,彭真提出希望林彌一郎留下來幫助建立東北航校。林彌一郎沒有立即提出給他回去考慮一下,離開時,林彌一郎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伍修權能把身上的配槍送給他。
伍修權身上這把手槍從長徵時就陪伴著他,無比珍貴。林彌一郎之所以這樣做,原因是他想試驗一下八路軍是真心實意對他們。當時現場人都認為林彌一郎這樣的要求很過分,伍修權卻微微一笑,立即解下佩槍交到林彌一郎手中。
剎那間,林彌一郎意識到八路軍對自己無比信任,他決定留下來。1946年1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成立東北航空總隊,林彌一郎擔任東北航空總隊的副隊長兼參議。有不少歷史學者說,「林彌一郎向八路軍要了一把槍,從此中國多了一個兵種。」
為了將航校創辦好,林彌一郎多次前往集堡、遼陽、榮口和四平等地搜集關東軍遺棄的破損飛機、零部件等,前後共修復了各種日式飛機40多架。當年3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林彌一郎再次被任命為主任教官。
林彌一郎擔任主教官期間,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這些人後來成為了新中國空軍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1956年8月,由於種種原因,林彌一郎回到了日本。林彌一郎回到日本後,對在中國的所作所為隻字不提。1999年8月14日,林彌一郎在日本去世,終年88歲。
參考資料:《林彌一郎和東北老航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