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老兵扮老百姓偷襲,我軍冒用敵人「三角」隊形反擊,成功脫險

2020-12-12 看北朝

1943年秋,由於在山東的敵後戰場與我軍作戰接連吃虧,使得駐山東的日軍非常惱火,想出各種方法想要扭轉不利局面。很快日軍就從外地調來了一批精銳的「三角部隊」來對付我軍小部隊。這些鬼子多數是軍官或者士官,戰鬥經驗極其豐富,而且對當地情況很熟,日軍為他們配備了精良的武器,以及現代化的通訊器材,化裝成普通百姓,以小隊、分隊或小組行動,一旦發現我軍就立即纏住不放,同時用無線電呼叫騎兵或者摩託化步兵對我軍進行追擊。

▲日軍白刃突擊

有一天夜裡,日軍「三角部隊」接到漢奸告密,我軍政工幹部在高苑縣(現高城鎮)董家村一帶培訓,於是敵人立即出動。摸黑強行軍直撲我軍駐地,日軍的戰鬥素質很強,在離村子數百米處就開始臥倒匍匐前進,由於敵人行動詭秘,加上當晚有大風,因此我軍哨兵一直遲遲未能察覺敵情,等到鬼子進逼到很近的地方,哨兵才發現,但就在哨兵要開槍射擊日軍時,日軍搶先開火,將哨兵打死,隨後敵人以三角戰鬥隊形一擁而入,衝進村子。直到此時,我村內的部隊才發現被包圍了。

▲掃蕩中的日軍

村內外瞬間槍聲大作,武工隊匆匆衝出住的房子,往幹部的住處奔去,盡力掩護政工幹部拼命向西突圍。日軍則緊緊地咬住我方。雙方展開了激烈對射。我炊事班因為當天大風,居然沒有聽到響起的槍聲,等有人撤退時大聲提醒炊事班的同志之時,敵人已經逼到門口了,班長才剛剛出門,迎頭就和一個鬼子撞了個滿懷,鬼子手快一下子揪住了班長的脖領,班長急中生智,揮拳狠狠朝對方臉上打去,將其擊倒,隨後帶著全班衝了出來。

▲日軍指揮官

到村外後,大家會和在一起,這時才發現已經有20多位同志犧牲,還有部分人被困在村裡。為了解救被困的同志們,縣委書記隨後命令武工隊和能戰鬥的幹部集合,也組成了「三角」戰鬥隊形,由會日語的幹部帶頭,朝著日軍來襲的方向又衝進了村子。

▲日軍步坦協同作戰

日軍此時正在挨家挨戶搜捕黨員和幹部,沒有想到剛剛突圍的我軍居然殺了個回馬槍,加上我方又是以會日語的幹部帶頭,幾個在村頭警戒的日軍哨兵毫不起疑。我軍在接近敵人的崗哨後,突然開槍,將幾個哨兵全部擊斃。

▲我軍反擊日軍

隨後我軍衝進村子,在夜幕中與日軍展開了了巷戰。日軍不知道來襲的我軍有多少,以為是我軍得到了主力的增援,慌亂之下連忙相互掩護,打算退出村子,在村外的野地重新集結。我軍則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分散爬到牆上屋頂,趴在溝裡,不斷對著日軍射擊投彈,同時用日語大吼「繳槍不殺!」等勸降的口號。

▲八路軍在路溝內行軍

日軍更加慌亂,丟下不少屍體,狼狽地退出村子,我軍趁勢發起了追擊,最終日軍的「三角部隊」被我軍成功地擊潰,我方沒有1人被俘。隨後我軍立即在日軍援軍趕到之前,在夜幕的掩護下迅速撤離了村子。

參考資料

《八路軍115師和山東軍區戰史》

《戰鬥在清河平原》

編輯/周洪新

更多當代歷史相關事實,以及觀點評論請關注看北朝,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談論

相關焦點

  • 以三三制隊形向日軍衝鋒的八路軍,猶如猛虎下山一般勢不可擋!
    提起三三制戰術,相信很多網友一定都熟悉,這是我軍最經典的一種戰術。三三制戰術最早是起源於抗日戰爭中,成熟於解放戰爭,大量運用於抗美援朝戰爭,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步兵戰術!下面,我們就來看一張實戰照片,在戰場上運用三三制隊形向日軍發起衝鋒的八路軍,猶如猛虎下山一般勢不可擋!
  • 四十四、八路軍十二勇士偷襲縣城,圍魏救趙粉碎日軍掃蕩企圖
    一、溝北望遭遇戰當時在日偽軍的大掃蕩當中,最難對付的敵人,是日軍的野戰師團。當時我軍六分區面對的,主要是日軍的獨立混成第9旅團和第41師團這兩支部隊。這些野戰師團裝備精良,而且派出的都是抽調的老兵,裝備精良作戰頑強,是非常難打的。其次就是各地的日軍駐守部隊,這些部隊都全部是日軍,裝備比較好,戰鬥意志也頑強。
  • 三十七、八路軍偽裝偷襲敵人據點,還把鐵路公路扒了個徹底
    這次埋伏,我軍大膽把敵人放到了幾十米的近處,然後靠著近距離的手榴彈雨和排子槍,斃敵30多人,還俘虜了偽軍8名,繳獲步槍4支。當時附近村子的老百姓覺悟很高,鄰近的一些村民聽說八路軍要在這裡打鬼子,在我軍的宣傳影響下也積極參加助戰,幫助子弟兵挖掘工事、運送彈藥,而且送上熱湯熱飯。
  • 我軍拼刺刀居然比日軍強?實際情況不是這樣,聽抗戰老兵怎麼說
    在抗戰片中,日軍基本上都端著三八大蓋,上著明晃晃的刺刀,我們對此一定記憶尤深。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我軍也非常喜歡白刃戰,一般都是打完幾輪子彈以後,全軍上刺刀,與日軍進行搏鬥。在抗戰片中,我軍英勇無畏,手持大刀四處砍殺,如入無人之境,大刀所到之處,日本鬼子無法抵抗。
  • 抗戰老兵李安甫,身高僅1米2,曾成功刺殺日軍軍事教官
    2018年,一位93歲高齡的抗戰老兵,受邀參加了《美麗中國城》第二季節目錄製。這個老兵的個子不高,只有1米2,可他的事跡卻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這個抗戰老兵名叫李安甫,出生於1925年,山東德州人。最終,靠著一股驚人了韌勁,李安甫成功打動了徵兵的負責人,加入了八路軍。但是他的年齡實在是太小,上級便決定讓他先做一個司號兵。就這樣,李安甫進入了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成為了一名文化教員兼司號兵。雖說只是司號兵,沒有武器,沒有上前線殺敵的機會,但李安甫從來沒有抱怨過,相反,他每次都將任務完成地十分出色。
  • 日軍「牛刀專家」偷襲我120師後方,賀龍怒火中燒全殲這股日軍
    有過多次以閃電戰偷襲中國軍隊後方指揮機關的記錄,被稱為「牛刀專家」。這次他親率主力1100餘人抄小路秘密向抗日根據地的後方機關陳莊輕裝急進,目的摧毀這裡。27日晨,日軍偷襲陳莊。在陳莊的抗大二分校師生與日軍展開了戰鬥。學員武器有限,十幾個人才有一把槍幾顆子彈,但他們十分英勇不怕犧牲,掩護八路軍機關和村民撤退。二分校中隊長孫本先在戰鬥中犧牲,年僅21歲。
  • 我軍彈盡糧絕,日軍拿出大炮,一村民拿出十幾箱子彈成功挽救我軍
    1938年時,八路軍遭到了日軍的襲擊。因為太過突然,所以根本就來不及防備,而這場戰鬥也打得特別慘烈。就拿日軍的情況來說,當時日軍的山田大佐直接被我軍的手榴彈炸死。當他死後,日軍陷入了群龍無首的狀況。可是日軍內部卻極快的做出了反應,立馬進行了將領的更換和從其他地方調來增援。這種情況下日軍士氣大振,局面對我軍極其不利。
  • 抗戰老兵秦洪遠回憶戰鬥歲月 反戰宣傳品送到日軍據點
    秦洪遠參加革命後,在魯中軍區報社從事對日軍的反戰宣傳工作。通過反戰同盟的宣傳,一些日本官兵主動放下武器投降。秦洪遠告訴記者,反戰宣傳也是刺向敵人的一把利器。離家尋找八路軍7月12日,記者和開封大學團幹部王友及開封大學志願者一起來到家住尉氏縣的抗戰老兵秦洪遠家中。秦洪遠已89歲了,但看上去只有70多歲。他對記者說,現在,國富民強,國家很關愛我們這些抗戰老兵。
  • 【尉氏文苑】抗戰老兵秦洪遠回憶戰鬥歲月 反戰宣傳品送到日軍據點
    秦洪遠參加革命後,在魯中軍區報社從事對日軍的反戰宣傳工作。通過反戰同盟的宣傳,一些日本官兵主動放下武器投降。秦洪遠告訴記者,反戰宣傳也是刺向敵人的一把利器。離家尋找八路軍7月12日,記者和開封大學團幹部王友及開封大學志願者一起來到家住尉氏縣的抗戰老兵秦洪遠家中。秦洪遠已89歲了,但看上去只有70多歲。他對記者說,現在,國富民強,國家很關愛我們這些抗戰老兵。
  • 成功截獲我軍情報,日軍大喜:每個字都認識,連起來卻「傻眼了」
    在抗戰爭時期,我國與日本在經濟、軍事等諸多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距,日軍在當時擁有著精良的武器裝備,充足的後勤保障,而我軍許多武器裝備都是與日軍發生戰鬥後,我軍擊敗日軍後所繳納的武器。也因此,日軍迅速佔領我國東三省,並不斷朝華北等地區進發。
  • 抗戰時為何我軍很少大規模殲滅日軍,抗戰老兵這樣解釋的
    抗戰時為何我軍很少大規模殲滅日軍, 抗戰老兵這樣解釋的 抗日戰爭時期,以國民黨軍為主的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和日軍進行了22次大型會戰,大小戰役共計四萬餘次,而且每一次大型會戰都是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的大型會戰。
  • 老鄉盛情難卻,強留八路軍過新年,結果遭兩倍於己的日軍五路合圍
    眾所周知,在革命鬥爭年代,我軍非常重視軍地關係,每到一地,都會努力與當地群眾打成一片,為老鄉幹農活,幫助老百姓排憂解難等,可以說軍民團結一家親是我軍得以最終取勝的關鍵性因素。由於敵人行動神速而詭秘,我軍哨兵直到敵人衝到村口附近才發現,於是立即開槍報警。我軍立即邊打邊撤,打算徒涉小汶河,突圍至泗汶村。但由於敵人數路包圍,我先頭部隊才剛剛渡河就又遭遇另外一路日軍。接著其餘多路日軍也出現在我軍四周,我軍已經被敵人三面合圍,情況萬分危急。部隊首長立即在當地留下1個連牽制和阻擊日軍,同時主力迅速向北突圍。
  • 作為偷襲珍珠港的總策劃,山本五十六最終被美國人成功復仇
    1941年底,在成功偷襲珍珠港後,作為這次事件的總策劃和總導演,山本五十六得到了日本各界的頂禮膜拜,儼然如同軍神一般存在著。但是,山本自己卻非常清楚,以美國的國力而言,日本取勝只是暫時的,美軍的報復或許很快就會來臨。事實上,他的分析和判斷是完全正確的。
  • 同樣是坑道戰對打美軍,為何我軍守住上甘嶺,日軍守不住硫磺島?
    坑道工事說起坑道戰,歷史由來已久,早在鴉片戰爭之後的中法戰爭中就有記載:清光緒10年(1884年),當時清軍為了抵禦法軍在沿海地區的襲擾,在重點防區鎮海要塞建立起了能夠容納3000人的坑道工事,快速支援炮臺作戰的同時,尋找適當時機組織反擊
  • 日本老兵回憶:新四軍打仗有「神仙」相助,我軍12人嚇得集體上吊
    在日軍看來,車橋鎮已是鎖在保險箱裡的據點了,新四軍要拿下車橋,除非他們長了翅膀直接飛過來。粟裕卻認為,越是敵人覺得越不可能突破的地方,往往越能出其不意給予敵人重重一擊,車橋這個地方也不另外。粟裕將戰場上繳獲的擲彈筒和迫擊炮部分樣品交給第一師軍工天才程望曾進行改造後,我軍居然能夠把從敵人手中繳獲而來的迫擊炮改裝成既能曲射,又能平射的新式武器,這樣,我軍的攻堅能力有了「先進武器」的保障,但同時,為了提升火力打擊的效果,粟裕命令將改造的迫擊炮和擲彈筒在攻堅時全部聚攏在一起齊發並射,以實現火力對敵打擊的最大化。
  • 溫州抗戰老兵程國華——守在中國大西北的敢死隊員
    程國華老人是一位抗戰老兵,70多年前,他是守在中國大西北的敢死隊員,沒日沒夜地跟日軍作戰,一直打到日本投降。  日前,記者來到程國華老人所住的市區南塘住宅區時,老人正在家樓下鍛鍊身體。看到記者前來,他向我們招招手,笑著說,如今這安逸的晚年,是抗戰時期拿命換來的。  隨後,老人帶我們走進他的家,看著牆上滿滿的抗戰照片,他與我們講述活生生的戰鬥經歷。
  • 抗戰老兵王維華:戰友被打中脖子,血像泉水一樣噴得老遠
    89年前,就是在這一天,日軍以炮轟瀋陽北大營為開端,試圖將貧弱的中國一步一步拖向亡國滅種的深淵。如今,戰爭的硝煙早已遠去,那些悲壯與熱血也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之外,但這些為國奮戰、不懼犧牲的老兵,還有他們的故事,都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 宮川英男:侵華日軍中的另類,為救戰友而自殺,我軍冒死搶回屍體
    引言 提到日軍,中國人便咬牙切齒。他們喪心病狂,不僅入侵了我國的國土,殺害我國無數的戰士,就連我國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都不放過。其中包括婦女、老人、小孩,他們都能不眨眼的進行殘忍屠殺,形同魔鬼。
  • 日軍大掃蕩的殘酷,和八路軍區小隊的死戰犧牲
    比如當時日軍抓走的2000多群眾,其中就包括縣委的組織科、交通科、文印科的很多幹部。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之下,他們拒不透露實情,不承認是共產黨,後來送去附近井陘煤礦做工的,都找機會逃了回來。但是也有一些人,和老百姓一起被送到東北,到撫順煤礦當苦工,甚至有的,被送到日本本土當勞工,受盡了折磨。
  • 抗美援朝後,美國人評價中國軍隊與德軍、日軍的差別,讓人很振奮
    雖然美國老百姓選擇了遺忘,但是參加過二戰和韓戰的老兵卻時常想起,並對德軍、日軍和中國軍隊進行了中肯比較和評價。25日,聯合國軍的一個步兵營沒有等到大部隊就貿然來到了我軍埋伏的陣地,志願軍沒有放過這次機會,第40軍的戰士一鼓作氣將他們全部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