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文苑】抗戰老兵秦洪遠回憶戰鬥歲月 反戰宣傳品送到日軍據點

2021-02-22 尉氏網


秦洪遠小檔案:

秦洪遠,山東泗水縣人,1926年1月生,1943年8月參加革命,並加入山東省泰安地區泗寧大隊。1950年入黨。歷任泗寧大隊遊擊隊員、魯中報社印刷員、開封三聯書店店長、開封縣袁坊公社稅務所所長、尉氏縣稅務局幹部等。獲全國稅務系統工作30年紀念獎章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獎章。1985年離休,享縣處級離休待遇。

秦洪遠參加革命後,在魯中軍區報社從事對日軍的反戰宣傳工作。通過反戰同盟的宣傳,一些日本官兵主動放下武器投降。秦洪遠告訴記者,反戰宣傳也是刺向敵人的一把利器。

離家尋找八路軍

7月12日,記者和開封大學團幹部王友及開封大學志願者一起來到家住尉氏縣的抗戰老兵秦洪遠家中。秦洪遠已89歲了,但看上去只有70多歲。他對記者說,現在,國富民強,國家很關愛我們這些抗戰老兵。隨後,秦洪遠用生動的語言把我們帶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1943年,秦洪遠和一位叫丁同時的親戚感到在家沒有出路,聽說參加八路軍既能打日本鬼子又能吃飽飯,就想去找八路軍。當時,秦洪遠的家鄉泗水縣沒有八路軍,但他聽高小(小學)老師講八路軍一般在山裡活動,要想找八路軍,就得到山裡去找。於是,一天晚上,秦洪遠和丁同時悄悄地從家裡溜出來,跑到30公裡外的大山裡去找八路軍。第二天天亮時,他們來到一座山坡上,一個中年男人在山坡上的一棵大樹下坐著。中年男人問他們是幹什麼的,他們回答說來找八路軍,要參加八路軍。中年男人仔細打量了他們一會兒,就對他們說:「要參加八路軍,我給你們寫個條子,拿著我寫的條子翻過這座山到村子裡,就有人接待你們。」

秦洪遠和丁同時拿著中年男子寫的條子來到村中。在村口放哨的哨兵仔細檢查二人後,把他們領到一戶村民家中交給一個幹部模樣的人。這個人仔細詢問了他們的個人情況和家庭情況,然後看了看紙條後對他們說:「你們先去吃飯,然後去休息吧。」秦洪遠和丁同時被人領到廚房,端給他們一盆肉。吃完飯,他們又被人領到一個堆放飼料的草房中休息。就這樣,秦洪遠參加了八路軍。

參加歪頭崮抗擊戰

1943年2月26日清晨,駐沂蒙地方的3000餘名日偽軍自東裡店、葛莊據點突然出動,向我沂中根據地的北部地區「掃蕩」。

此時,魯中軍區二團一營二連、三連由營長王子固帶領駐防在沂中縣北部地區休整並支持地方政權開展工作。通過偵察,發現敵人分三路向前推進。秦洪遠所在的魯中軍區一營面對數倍於我軍的敵人,全體指戰員奮力抵抗,三連在二連的掩護下向西突圍。營長王子固率二連東撤,最後退守裡莊以東的歪頭崮。這時,三路敵人同時向歪頭崮集結,並向歪頭崮發起進攻。密集的子彈像暴雨一般向崮頂陣地襲來,無數敵人順著南北山梁往上爬行。二連久經戰場,面對洶湧而來的敵人並不急於開火,而是等敵人進至有效射程時,才一齊開火,把敵人打下去。一上午,共擊退敵人的三次攻擊。

不一會兒,伴隨著敵人的輕重機槍聲,黑壓壓的敵人再次蜂擁而上。二連指戰員的子彈打完了,就用石塊與敵人進行搏鬥。一次進攻剛被打退,敵人的另一次進攻又開始了。下午,敵機從沂水城方向飛來,往返五次,向我軍陣地掃射、轟炸並投擲毒氣彈,山頂頓時籠罩在滾滾濃煙中。一方強攻,一方死守,戰至17時,王子固和10餘名戰士趁硝煙瀰漫之時,從東北方向衝下山,想涉過沂河向東南方向的黑山子轉移,被埋伏在山腳下的敵人包圍。

第二天,當地幹部和群眾登上山頂,看到山上滿是殘缺的槍枝和彈片和一具具被毒氣毒死的我軍戰士遺體,有的烈士還保持著向敵人投擲手榴彈的姿勢……看到這悲壯的場面,人們禁不住淚流滿面。大家懷著沉痛的心情,用門板將戰士的遺體抬下山。這81位頂天立地的戰士被掩埋在張耿烈士林。後來據統計,此次戰鬥共斃傷敵軍200餘人,沉重打擊了敵人。

反戰宣傳品送到日軍據點

1944年,魯中軍區將轄區內的部隊進行整編,秦洪遠和部隊戰友被分配到魯中軍區報社,秦洪遠在報社擔任石印員。秦洪遠解釋說,石印是平版印刷的一種,它是根據石材吸墨及油水不相容的原理創製的,其基本程序是:先將文稿平鋪在石版上,上面塗上脂肪性的藥墨,使原稿在石版上顯印出來,然後塗上含酸性的膠液,使字畫以外的石質略為酸化再開始印刷。因酸化的石材受水拒墨而無色,未酸化的部分拒水著墨而顯色,這樣便將字畫按原樣印在空白紙頁上。

隨著戰事的開展,一些日軍被八路軍俘獲。在我軍的教育和感召下,一些被俘日軍認識到了侵華的罪行,我方因勢利導,由這些日本人自發組織了「在華日人反戰同盟」,主要是對日軍進行宣傳工作,宣傳侵華的非正義性和給他們個人及家庭帶來的災難。反戰同盟的總部設在延安,在各個抗日根據地有支部。以此同時,部隊裡的被俘日軍組成反戰同盟,並書寫反戰標語和口號、標語、書信等交給秦洪遠印刷,然後再由秦洪遠等人將反戰宣傳品送到日軍據點。

秦洪遠記得印刷最多的是一首詩:「明月偏西掛樹梢,寒風悽悽樹葉響。年老父母種稻又插秧,依然忍飢受餓度時光……」在帶著寒意的秋夜裡,吟唱這首詩更顯悽涼、憂傷,敵人據點內的日軍不禁想起了遙遠的故鄉,心酸難耐。不少日軍看到這些詩後,居然不主動開槍了。此後,這個敵人據點的日軍很少騷擾周圍村莊的老百姓。

關於

微信號:wsxwxcb

◆ 尉氏網官方平臺,尉氏網民的共同選擇。

◆ 周一至周五推送尉氏本地權威、熱門、新鮮資訊,敬請關注本平臺或尉氏網「www.wswnet.cn」,第一時間獲得尉氏最新資訊。

覺得不錯,請點讚↓↓↓

相關焦點

  • 抗戰老兵秦洪遠回憶戰鬥歲月 反戰宣傳品送到日軍據點
    秦洪遠參加革命後,在魯中軍區報社從事對日軍的反戰宣傳工作。通過反戰同盟的宣傳,一些日本官兵主動放下武器投降。秦洪遠告訴記者,反戰宣傳也是刺向敵人的一把利器。離家尋找八路軍7月12日,記者和開封大學團幹部王友及開封大學志願者一起來到家住尉氏縣的抗戰老兵秦洪遠家中。秦洪遠已89歲了,但看上去只有70多歲。他對記者說,現在,國富民強,國家很關愛我們這些抗戰老兵。
  • 抗戰老兵:我不怕死,可我怕...
    但只要提起那段烽火歲月,他們仍會挺直微駝的腰板,舉起右手,敬禮,仿佛回到了那個馳騁沙場的年代……  「工農兵學商,一齊來救亡。拿起我們的鐵錘刀槍,走出工廠田莊課堂,到前線去吧,走上民族解放的戰場……」在貴州省納雍縣樂治鎮,已92歲高齡的抗戰老兵張奎見到記者時,唱起了這首歌。
  • 【抗戰老兵】劉福榮:運城的「小兵張嘎」
    探訪劉福榮 8月3日,記者在鹽湖區王範鄉民政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該鄉劉家莊村抗戰老兵劉福榮的家裡。 一進大門,一幅田園畫面展現在記者的眼前。劉福榮的家院子不大,但卻種滿了日常所需的蔬菜,還養著幾隻雞。看得出,雖然他年事已高,但是生活得自然祥和。
  • 三代單傳老兵回憶抗戰歲月:經歷雪峰山大捷 吹響反攻號角
    【三代單傳老兵回憶抗戰歲月:經歷雪峰山大捷 吹響反攻號角】雖已過去75年,但談起當年在芷江機場當公役兵的經歷,今年91歲的吳庭海仍記憶猶新。1945年5月,在堂哥吳庭瀚的介紹下,還沒到16周歲的吳庭海來到芷江機場成為了一名公役兵。吳家當時已三代單傳,從祖父、父親到吳庭海,都是家中唯一的男丁。
  • 抗戰·民族記憶(11)百團大戰:打一個大仗,打出中國人的勇氣!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場上,百團大戰白刃格鬥英雄連走過天安門,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沙場大閱兵中,這支連隊再度受閱。兩次大閱兵上光榮亮相,這支連隊呈現給世人的,是青春的力量、現代化的武裝。但連隊使用的番號,仍來自抗戰歲月中的百團大戰。
  • 「00後」老兵追憶抗戰歲月熱血依舊:「為祖國當兵不後悔!」
    「00後」老兵追憶抗戰歲月熱血依舊:「為祖國當兵不後悔!」本期《老兵你好》邀請幾位抗戰老兵,分享他們的抗戰故事。「00後」老兵許世吉:為祖國當兵不後悔老兵許世吉今年已經104歲了,他見證了75年前的那段烽火歲月。
  • 抗戰時為何我軍很少大規模殲滅日軍,抗戰老兵這樣解釋的
    抗戰時為何我軍很少大規模殲滅日軍, 抗戰老兵這樣解釋的 抗日戰爭時期,以國民黨軍為主的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和日軍進行了22次大型會戰,大小戰役共計四萬餘次,而且每一次大型會戰都是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的大型會戰。
  • 101歲抗戰老兵「歸隊」:提起抗戰他有擺不完的故事
    101歲抗戰老兵「歸隊」:提起抗戰他有擺不完的故事 原標題:   「但要是跟他說起抗戰、崑崙關,他就會順著你的話,講起有關抗戰的事情。」杜師傅說,這幾年,院子裡不少居民都知道周老曾是抗戰老兵,「以前身體好喜歡打打麻將,之後又喜歡上散步。每次遇到鄰居問他抗戰,他都會坐下來慢慢給大家講故事。」
  • 我們致敬黃山這些抗戰老兵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帶您共同回憶一張照片,這是一張紀實新聞照,拍攝時間是2014年,地點在屯溪華山徽宴酒店,組織者是安徽老兵家園黃山志願者團隊,活動主題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
  • 血戰松山,日軍的據點有多難打?一個貴州老兵的經歷說明了原因
    打下滾龍坡陣地後,譚祖幼進入日軍據點,第一次看到了日軍據點的構造:日軍的據點構造是一層鋼板一層汽油桶,再又是一層鋼板一層汽油桶,汽油桶裡都裝滿了泥巴。如此構造,怪不得能擋住守軍的猛烈進攻,這還是滾龍坡據點,松山主峰的據點將更加堅固、構造更加複雜。在滾龍坡據點,譚祖幼還從據點裡找到了幾大箱子未拆封的餅乾,餅乾又大又好吃,可見日軍的補給充足,夥食儲存豐富。
  • 與雄縣抗戰老兵一起銘記崢嶸歲月
    1937年底,進入南京的日軍將中國軍民送到下關江邊以機槍掃射,屍體堆滿了江邊,慘不忍賭,行兇後的日軍站在屍體旁,若無其事。不忘抗戰老兵 · 銘記崢嶸歲月何法正,雙堂鄉宮崗村人,1945年6月8日入伍,隸屬於天津軍區,服役5年,正值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
  • 日軍為何最怕八路軍寫標語,新兵痛哭流淚,老兵自殘自殺
    自平型關戰鬥以後,日寇嚴令其士兵禁看人民軍隊的宣傳品,「犯者有性命之虞」。每當日軍出兵時,總是派行先頭部隊走在前面洗刷人民軍隊書寫的日文標語、口號。在戰場上,當人民軍隊火線喊話時,日寇便命令放機槍混淆呼喊聲,以幹擾日軍士兵,使他們聽不清楚。儘管如此,許多下級軍官和士兵看到人民軍隊的宣傳品時還是很珍重地藏在口袋裡。
  • 抗戰老兵李安甫,身高僅1米2,曾成功刺殺日軍軍事教官
    2018年,一位93歲高齡的抗戰老兵,受邀參加了《美麗中國城》第二季節目錄製。這個老兵的個子不高,只有1米2,可他的事跡卻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這個抗戰老兵名叫李安甫,出生於1925年,山東德州人。每次戰鬥結束後,李安甫的整個嘴巴都會被吹腫。值得一提的是,李安甫還給肖華將軍當過司號員。有一次,在跟隨部隊打掃戰場時,李安甫意外獲得了一把好槍。上級知道他一直都想上前線殺敵,便決定將這把槍留給他。就這樣,李安甫有了屬於自己的一把槍。
  • [城市印象]致敬,海安抗戰老兵!
    如今,站在這片繁榮的土地上,我們不禁想問:海安境內,那些從神聖抗戰中一路走來的老兵呢?他們在哪裡? 一個豔陽高照的日子,我們驅車出海安縣城,來到了墩頭鎮。他參加了拔除胡集傅家廟偽軍據點的戰鬥,討伐稅警團的章郭戰鬥,追殲偽軍的八卦河戰鬥。1945年在姜堰 與鬼子戰鬥中,突然「轟」的一聲,旁邊一顆手榴彈爆炸了,濺起的泥水迷了他的眼睛,瞬間看不清方向,他一頭栽倒在地。很快,他又爬起來,端起機槍趴在一道土堤後面猛掃,敵人退下後他才發現自己掛了彩。這一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抗戰勝利後,湯志發參加過淮海、渡江、抗美援朝等戰役,1953年轉業回鄉。
  • 知道嗎:抗戰中有支神奇的日本「八路軍」
    他們把朝鮮作為兵員的補充地,強迫朝鮮人加入日軍。因此,侵華日軍中有大量的朝鮮人。在華朝鮮人的第一個反戰組織是1938年10月10日在武漢成立的「朝鮮義勇隊」。1941年12月,華北朝鮮反戰青年聯合會晉察冀分會成立。
  • 紛飛的雪花,迎抗戰老兵劉沛玉「歸隊」
    1943年5月參加豐玉寧支隊,曾參加攻打豐南河頭日軍據點的戰鬥。日本投降後參加攻打平泉的戰鬥。參與山海關到瀋陽的鐵路破襲戰。後轉戰東北三省,參加過四平戰役,被炮彈炸傷。在錦州戰役攻打塔山時腿部受傷。在冀縣東關營戰鬥中,激戰五天五夜。解放後在東北軍區警衛師。抗美援朝戰爭中,負責向朝鮮押運軍用物資。1952年退伍回村。
  • 抗戰老兵陳家乾 出川少年郎 歸家英雄漢
    抗戰老兵陳家乾。從1940年開始,陳家乾記不清到底經歷了過多少次戰鬥。這些戰役或大或小,其中一些因年齡增長已日漸模糊,但有一些卻是他這輩子都難以忘記的,被鮮血浸染的第四次長沙會戰,就是他所經歷過的慘烈戰鬥之一。作為國內著名的穀倉,在抗戰時期,湖南一直是糧食、兵源以及工業資源的重要供給省份之一,第9戰區司令長官部也設於湖南長沙。不過,如此重要的戰略位置,也成了日軍覬覦的目標。
  • 八路軍突襲日軍一個據點,卻意外遇到800退役日軍,結果反被包圍
    八路軍一個連突襲日軍,卻意外遇到800退役日軍,戰局立即發生變化,這個連反被日軍包圍。 八路軍在與日軍長期的戰鬥中,最擅長的就是長途奔襲,出其不意,奇襲日軍,打得日軍暈頭轉向。經常是來無影去無蹤,襲擊成功後立即撤退,讓日軍草木皆兵,十分的畏懼。
  • 抗戰老兵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近日,李志堅、楊勝傑、林峰、陳政明等縣領導走訪慰問部分抗戰老兵,向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愛,祝願他們晚年健康幸福。  8月31日,縣委書記李志堅和相關部門人員在紅心社志願者的陪同下看望慰問湯環海、徐承建二位抗戰老兵,聽老人們回憶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為他們送去抗戰勝利70周年的補助金。  在兩位抗戰老兵家裡,當得知老兵們的晚年生活得到了很好的照料後,李志堅非常高興。他說,看到老兵們身體和精神這麼好,由衷感到高興,希望兩位老兵多保重身體,闔家幸福。
  • 103歲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 曾參與臺兒莊血戰
    老兵檔案姓名:李聖言年齡:103歲原籍貫:四川簡陽經歷:原國民革命軍第25軍140師839團2營5連,曾參與臺兒莊戰役中的禹王山戰鬥,後參與蘇北遊擊戰,抗戰中一直堅守一線作戰,全身多處負傷。2020年12月1日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