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俘虜為何會加入八路軍?夥食優待有尊嚴,到前線勸說日軍反戰

2020-12-15 排頭文化館

1939年1月,山西省的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舉辦了一場元旦晚會,不同尋常的是,有3名日本人參加了晚會。他們曾是戰俘,但即將要加入八路軍,其中,一名叫前田光繁的人走到了舞臺前發表感想,表示堅決反對日本法西斯發動的侵華戰爭。

朱德總司令與他們握了手,說道:「我代表全軍,歡迎3位日本青年參軍。這3位日本青年參加我軍,證明了我軍俘虜政策的正確。今天只有3個人,明天便會有幾十人、幾百人!」在敬了一個標準的中國軍人禮後,這三名日本人,正式成為了第一批日本國籍的八路軍。

日本人被俘之後加入中國軍隊,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其中包含著各種原因。一方面,雖然加入到了侵華戰爭的隊伍中,但是有些日本人起初並沒有預料到日軍會如此殘暴。據其中一名日軍八路小林寬澄回憶,在行軍期間,軍官對剛入伍的新兵說:「你們還沒有殺過人,今天我們來一次殺人實習。現在,自願參加殺人實習的,向前一步。」

面對一條生命,這些新兵沒有人忍心下手,軍官發火,揪出一名新兵強迫他將刀刺向面前的中國人,新兵只能用戰慄的手舉起了刺刀,慢慢走向土坑旁手無寸鐵的中國人,用力插了下去。正是日本軍隊中許多這樣毫無人性的暴徒,讓一些日本人看清了日本侵華戰爭的真實面目。

另一方面,當時八路軍有優待俘虜的政策。日本軍官常常對他們說「別一個人溜達,要是被八路土匪抓住,便會砍了你的頭!」但是在被抓後,這些日本人發現八路軍並沒有虐待他們,相反,他們受到的待遇反而比一些八路軍戰士還好。

前田光繁曾回憶,當時他們每天吃的飯是饅頭加炒菜甚至還有肉,而一般的八路軍戰士只能吃小米飯加野菜湯。除此之外,八路軍也非常尊重他們,並沒有因為他們是日本人、是俘虜就隨意掠奪他們的物品、踐踏他們的尊嚴。

俘虜在八路軍那裡受到的待遇與在日本軍隊的待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小林寬澄加入日軍的第一天,他就被長官打了一巴掌,原因竟是因為他戴眼鏡,長官覺得他看起來有文化,肯定是個很傲慢的人。打人的理由都這麼荒唐,由此可見,日軍平時上級欺負下級,老兵欺負新兵的現象應該也很常見。

在當時,普通日本戰士一個月薪餉也就10.24日元,其中3元是必須扣除的儲蓄金,5元是必須要買的公債。原日軍中尉醫官山田一郎在被抓後,曾一度計劃逃跑,但是有一次他連續發燒幾夜,八路軍的醫生對他悉心照料,甚至當時的師長劉伯承還親自帶著一罐醬菜來關心他。無論是人格尊嚴,還是生活上,他們在八路軍這裡受到的待遇比在日軍那裡好得多。

優待俘虜的政策,使不少日本戰俘受到了感化,志願加入八路軍。在當時,日軍的技術、武器等比我國強,這些日籍八路自然而然地擔任了技術骨幹,為我軍培養各種技術人才,教授八路軍使用繳獲來的先進武器。

在抗戰結束後,前田繁光還到東北航空學校擔任教員,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飛行人才。除了技術幫助之外,這些日籍八路軍還利用自己是日本人的身份優勢,來勸說日軍反對戰爭,他們還去作戰前線送慰問袋,勾起日軍的思鄉情懷,讓他們放棄作戰。

相關焦點

  • 八路軍中,是誰第一個抓到了日軍俘虜?為抓俘虜他還專門學日語
    相信大家在抗日戰爭影視劇中都會看到這樣一幕:戰敗的日本將領將刺刀刺中了自己的腹部。可見軍國主義教育對他們的洗腦有多嚴重,戰敗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恥辱,要剖腹自殺來謝罪。並且日本士兵絕不會讓自己成為俘虜,在戰敗的時候誓死不肯繳槍。這也給八路軍的抓捕俘虜帶來了難題,既然日本士兵如此蠻橫,那麼八路軍中誰第一個抓到了日軍俘虜?
  • 八路軍活捉岡村寧次的侄子,和日寇換50個俘虜和一批武器,吃虧不?
    查明得知,這個俘虜是隸屬於日本航空聯隊第一師團的中尉飛行員山田井馬,因為飛機出現故障,才導致墜機。起初只是把他當作一個普通的飛行員來看到,因為八路軍的理念是優待俘虜,所以對這個俘虜,八路軍並沒有過多的為難。
  • 從侵華日軍變成抗日八路,這個日本人餘生再未踏上日本國土一步
    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有很多叛徒叛變革命隊伍,成了日本侵略者的爪牙,最終受到人民的譴責、歷史的審判。然而也有一些良心未泯的日本士兵,調轉槍口和中國人民並肩作戰,選擇了正義的歸途,甚至加入反戰聯盟勸降頑固敗寇的工作之中,日本籍八路軍戰士小林清就是其中一位。
  • 日本戰俘自願加入八路軍,直言日軍是「壞人」,回國受辱仍不後悔
    然而,當我們仔細查閱歷史的時候,可以發現,並非所有的日本軍人,都像我們固有思維一樣那麼壞。曾經,有位日本老兵在回憶當年的戰爭時,說下了這樣令人動容的話:「從我被八路軍俘虜的那天起,舊的我就已經不復存在了,只有中國人民賦予新生的我,日本八路是我終生的驕傲。」
  • 知道嗎:抗戰中有支神奇的日本「八路軍」
    剛一進屋,看到4個40歲左右的日本人,穿著八路軍的藍色軍服,盤著腿坐在炕上,正吸著自製的香菸。「我和他們交談了解到,4個俘虜中,有3人是大阪的商人,他們是從大阪經過朝鮮被送到中國戰場上來的。在離開日本的第一周就讓八路軍給俘獲了。
  • 抗戰期間,八路軍是如何歸化日本戰俘的?
    其實大多數日本兵在被八路軍俘虜之後,第一反應是殺身成仁,畢竟「七生報國」的思路在當時的二戰日軍中非常多見;而且考慮到自己在中國土地上作惡太多,所以他們認為中國人會在他們身上進行報復性虐殺,最早的日本八路前田光繁也就是在被俘虜的時候挨了打,然後就再也沒有被體罰或者虐待過。
  • 抗戰時日軍寧死不做俘虜,並非是武士道精神,原因說出來你別不信
    在戰鬥中,115師充分發揮了八路軍擅長山地作戰和近身搏鬥的優勢,利用伏擊給敵人致命一擊,全殲日軍1000多人,繳獲物資無數。作為抗戰爆發之後,中國軍隊取得的首次大捷,平型關大捷震驚了世界,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的信心。 這麼大的伏擊戰沒有抓到一個俘虜,在紅軍戰史上尚無先例。
  • 他們怎樣從"日本鬼子"轉變成英勇的"日本八路"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通過卓有成效的戰俘工作,將大量冥頑不化的日本士兵轉變為正義之士。據統計,8年全面抗戰,我軍共俘虜日本士兵6200餘人。其中主動投降的日本士兵在整個日軍俘虜中所佔比例逐年增加。1940年為7%,1942年為18%,1943年猛增至48%,1944年為85%。通過改造,有數百名日本士兵奔赴抗日前線,其中有36名在戰場犧牲。
  • 孫子憶祖父陳士榘:勤學日語擒日本俘虜
    他參與指揮的平型關大捷是中國抗戰以來的第一場勝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時任旅參謀長的他更在業餘學習日語、親手抓獲八路軍的第一個日本俘虜。  陳士榘將軍之孫陳一新日前接受該報專訪時表示,八路軍作為華北抗日的重要軍事力量,積極配合正面戰場的國民黨軍隊,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作為八路軍將士的子孫後代,我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
  • 抗戰中抓日軍俘虜有多難?開國上將苦學日語抓到一個卻被暗算
    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士兵都是非常頑固的,他們一個個都深受武士道精神和軍國主義的荼毒,加上日本人本身就用虐殺戰俘的方式來警告日本兵成為俘虜之後的後果,所以日本士兵都對成為中國軍隊的俘虜非常恐懼,更多的時候寧願選擇直接自殺。
  • 抗戰中我軍抓個日俘為何這麼難?日軍:寧願自殺,也不能淪為俘虜
    如果大家對抗戰史有所了解,就會發現抗戰中我國軍民很少能抓到日俘。日軍很難俘虜,這是大家的共識。日俘有多難抓?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抗戰之初的首次大捷,八路軍消滅了1000多名日軍,結果一個俘虜也沒抓到。
  • 二戰時日軍吃的是「牛肉罐頭」,為何士兵卻說夥食連豬食都不如?這...
    造假不是中國人的專利,逼格甚高,自律甚嚴的日本人也造假冒偽劣產品,也是坑自己國人,並且坑的是自己在前線拼死作戰的「子弟兵」。 二戰時期,日軍的夥食供應還是不錯的,比起三餐難繼的國軍和八路軍,日軍要正規地多。尤其是抗戰前期,日軍的夥食就如同他們的戰場攻勢,紅紅火火,高級軍官還能吃香喝辣。
  • 抗戰中第一個日軍俘虜是如何抓獲的?活捉他的又是哪位開國上將?
    平型關大捷卻沒有活捉一個日軍戰俘為挽救華北危局,八路軍改編後立即舉行了誓師大會,在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率領下誓師出徵,由陝西三原、富平經韓城地區東渡黃河,日夜兼程,挺進山西抗日前線。八路軍沒有辜負民眾的期望,入晉不久便取得了震驚中外的平型關大捷。
  • 一個日本人的往事:從恐懼八路軍,到後來參軍去同日軍作戰
    在影視作品中,我們看到更多的場景都是,八路軍端著機關槍去反擊日軍入侵者。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場景。一個日本人穿著八路軍的衣服,拿著高音喇叭向對面日軍喊話,甚至有的時候他還會參與到八路軍部隊,和我們一起去打日本人。
  • 說山東話愛吃餃子的日本籍老八路走了
    本報記者 周青先 攝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記者18日從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工作人員處獲悉,日本籍八路軍老兵小林寬澄於16日晚9時19分在日本去世,享年99歲。據介紹,小林寬澄是參加過抗戰的日本籍老兵中,最後一個離世的。2015年9月,他曾受邀來到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並獲頒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 日軍為何最怕八路軍寫標語,新兵痛哭流淚,老兵自殘自殺
    自平型關戰鬥以後,日寇嚴令其士兵禁看人民軍隊的宣傳品,「犯者有性命之虞」。每當日軍出兵時,總是派行先頭部隊走在前面洗刷人民軍隊書寫的日文標語、口號。在戰場上,當人民軍隊火線喊話時,日寇便命令放機槍混淆呼喊聲,以幹擾日軍士兵,使他們聽不清楚。儘管如此,許多下級軍官和士兵看到人民軍隊的宣傳品時還是很珍重地藏在口袋裡。
  • 日本人小林寬澄:從未忘記自己曾是八路軍(圖)
    「喂,親友諸君,我是日本軍的反戰同盟的小林。」70多年過去了,96歲的小林寬澄仍可以清晰地說出這句對日軍喊話的「臺詞」。  1940年,本是一名僧侶的小林寬澄被徵入日本軍隊捲入戰爭,到山東作戰。被俘後他發現所謂的「正義」之戰其實是一場侵略,從此加入八路軍走上了反對戰爭,呼喚和平的道路。
  • 中共曾籲日軍回家團聚 宣傳攻勢開闢抗日另一戰場
    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針對日軍和日偽軍創作了大批的反戰宣傳畫。上圖所示的宣傳畫針對的是日軍士兵,發問姦淫、燒殺的日本軍閥,果真是為了東方的和平嗎?下圖所示的宣傳畫則奉勸偽軍要當嶽飛不要當秦檜。紅軍改編後,八路軍及新四軍中也設立了敵工部門。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各抗日根據地、各軍區中,也有相應的敵工部門,開展對敵宣傳攻勢。  中國共產黨知悉日本軍閥正在積極準備擴大戰爭,乃指示「應該抓住目前的時機,在前線,在敵佔區,用一切文字和口頭的形式,用在華日本愛國者或反戰同盟或其他各種名義,向日本國內人民,在華日人和日本士兵開展一個大規模的反戰宣傳」。
  • 一名少將六名大佐,俘虜一人都是大功一件,為何李雲龍放棄了?
    一名少將六名大佐,俘虜一人都是大功一件,為何李雲龍放棄了?在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走了狗屎運,本來只是一場小小的伏擊戰,竟然撈到了「一名少將六名大佐」這樣的大魚。這七個人隨便俘虜其中一人都是大功一件,為何李雲龍把他們全部擊斃了?
  • 他本是侵華日軍,卻加入了共產黨,死後八路軍冒死搶回遺體並安葬
    14年的時間,無數中華兒女站出來和侵華日軍對抗,只為將侵略者趕出國門。儘管距離抗日戰爭結束已經過去了70多個年頭,但於我們而言歷史不能忘,至今很多人都還是打心裡對日本這個國家喜歡不起來。畢竟回顧歷史,侵華日軍給我們帶來的傷害不是時間可以磨滅的。可有一說一,當初的侵華日軍中,也有一部分少對侵華戰爭是持反對態度的,佔比雖少始終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