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少佐被俘虜,竟然提出要一把手槍,從此我國多了一個軍種

2020-12-23 騰訊網

把歷史變為我們自己的,我們遂從歷史進入永恆。

縱觀全球各國兵種,海陸空兵種是最為常見的。三者相比較,空軍雖然出現的晚,但是其發展快,優勢大。

最早在一戰中登場,二戰時就成為了很多國家的主力。

二戰之後,空軍兵種佔據了主導,這一點美國最有發言權。海灣戰爭時,美軍就充分說明了什麼叫做空中優勢,讓人看到了在現代化戰爭中空軍的統治力。

放在現在來講,兩個國家一旦交戰,誰能夠掌握空中優勢,誰的勝算就更大一些。

我國空軍是1949年正式成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後,我國的空軍力量在維護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上發揮著重大的作用。

1949年5月份,隨著國民黨轟炸機群對北平南苑機場的轟炸,領導深刻意識到空軍力量的可怕,決定必須建設一支空軍部隊。

那麼問題來了,新中國成立之前,空軍是怎麼解決種種問題和困難的呢?

其實答案很好找尋,在日本人的身上就能找到。

林彌一郎,1911年生於日本大阪,21歲加入日本空軍。有飛行天賦又肯努力的他,很快成為了日本空軍的飛行教官。

後來,日本侵華戰爭打響後,他被派往了中國參戰。

在他的帶領下,中國遭受空中打擊的地方損失極大。

憑藉著在戰場上的出色發揮,他多次被上級晉升,最終成為了空軍少佐。

在當時的日本軍隊中,如果你沒有強大的背景和家族勢力,想要獲得軍銜的提升是非常困難的。

他一再受到晉升,足以說明他這個人非常優秀。

1945年8月,隨著美軍原子彈的投放,日本最終投降。他不想成為俘虜,於是帶著小股部隊決定逃跑。計劃很美好,但是現實總是那麼殘酷。最終他在鳳凰城一帶被八路軍抓住,被八路軍帶了回去。

作為俘虜,八路軍接受了審查,本以為他會受到嚴厲的制裁。沒想到當時的八路軍長官不追究他的責任,而且還吩咐人悉心照顧他。

作為一個優秀的飛行人才,八路軍有意將其吸入自己的隊伍,從而建立起自己的空軍力量。

經過再三的考慮後,林彌一郎答應了,但是是有條件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自己要有指揮權,特別是在擔任教官,管理手下飛行人員這個事情;第二個是自己要受到該有的尊重,不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對於這樣的要求,八路軍長官很爽快的就答應了。

隨著時間一天一天過去,林彌一郎又提出了過分的要求,他要求給自己配發一把德國原產的白朗寧手槍。

這樣的一個要求讓很多人憤怒,林彌一郎畢竟是一個日本人,而且在他的手上沾滿了中國人的鮮血。這樣的一個人,怎麼能給他配發武器呢?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長官還是答應了他,並且還是取下了自己的配槍,親自交給了林彌一郎。林彌一郎的一再試探,終於是得到了回應。他徹底被八路軍給感動了,並且思想有了轉變,覺得八路軍是值得信任和結交的。

從那以後,林彌一郎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培養飛行人才中,用自己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帶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飛行人才,給中國空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給空軍的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他雖然是受到了我國軍民的尊敬,但是在自己國家的角度上,他成為了一個「賣國賊」。面對日本各界人士的指責和批評,他的態度沒有轉變,從來沒有為自己所做的事情後悔過。

在其晚年時期,他還一直維護中日友好,經常帶領自己的學生們訪問交流。

1999年8月14日,林彌一郎在日本去世。

中國人會銘記他的付出,他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尊重。

相關焦點

  • 日軍有個少佐被俘後,向我軍提出要一把手槍,後來我國多了個軍種
    現如今,我國空軍已經排名世界前三,可是你們知道,我國空軍最早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嗎?竟然是由一位日本俘虜幫助發展起來的。抗日戰爭期間,日軍有一個少佐被我軍俘虜之後,向我軍提出要求,想要得到一把手槍,後來我國多了一個軍種,這就是我們剛才說的空軍。
  • 日軍少佐被俘後,向八路軍提出要一把手槍,從此我國便多了一個軍種
    目前,我國空軍實力排名世界前三,可謂是有著世界一流的空中力量,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中國空軍的建立與其實一名日軍俘虜息息相關。這個日軍俘虜名叫林彌一郎,日本軍事專家曾稱其為「解放軍空軍之父」。▲林彌一郎晚年近照說起來,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軍隊的空戰能力還比較差,甚至可以說一片空白,而當時日本的航空技術則處於世界前列。
  • 日軍一名少佐被俘,向八路軍提出要一把槍,從此我國多了一個軍種
    1911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義大利跟土耳其作戰時,就使用了飛機進行援助,飛機的機動性和破壞性得到了認可,至於我國的空軍是在1949年之後迅速發展的,至於為什麼能這麼快發展
  • 日本軍官被俘後,卻向我軍提出要一把手槍,從此中國新添一個軍種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幫助中國建立起空軍力量的人原本是一名日軍俘虜,他叫做林彌一郎。當時情況已經十分危急,但是林彌一郎不但沒有放棄,而且還憑藉著自己十分高超的駕駛技術回到了日軍機場。後來林彌一郎再次得到晉升,成為了陸軍飛行隊少佐。1944年,林彌一郎奉上級的命令,在瀋陽駐地擔任飛行隊隊長,主要負責各種訓練和防控工作。在日本宣布投降後,林彌一郎等人出於種種原因,不願意成為俘虜,《左傳·定公四年》中說道:「困獸猶鬥,況人呼?」於是他帶著300多個部下開始逃亡。
  • 日軍少佐被俘虜,一把槍讓他自願為我國服務,並創建了一個軍種
    抗戰結束後,我國全力以赴的發展空軍力量,而有一名日本兵就曾為我國空軍力量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他的名字叫做佐林彌一郎。 1944年,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林彌一郎不願意淪為俘虜,於是在9月9日放棄奉集堡機場和停放在機場內的40餘架戰機,帶領300多人向南邊逃走,打算經由朝鮮返回日本。
  • 日軍將領被八路軍俘虜,想要一把槍,被允許後我國多了一個新軍種
    全球範圍內各個國家基本上都擁有著三類軍隊種類,在這三種軍種當中,空軍發展起來的時間最晚,相應的空軍的發展潛力也是最大的,因為眾多領域科研技術還未得到有效開發,發展速度也是遠超其他軍種。空軍部隊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還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空軍在這時候初次登上軍事舞臺。
  • 這名日軍被俘後,向八路軍要了一把手槍,從此我軍就多了一個兵種
    如果筆者要說前面這句話出自一名日軍之口,大家相信嗎?在東北老航校的創建歷史上,林彌一郎名字是繞不開的,他為新中國第一批飛行員的誕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日本專家則稱他是「中國解放軍空軍之父。」林彌一郎,中文名林保毅,1911年生於日本大阪府南河內郡。1932年參軍後內調往東北,成為擔任關東軍空軍第101教育飛行團第4練成飛行大隊長。
  • 日軍少佐被俘後,我軍贈送其一把手槍,從此以後,中國新增一軍種
    然而,雖然我軍戰士在抗戰時英勇頑強,但是卻始終缺乏一個軍種,可是自從我軍將一把手槍贈送給一名被俘的日本少佐之後,那個缺失的軍種便補齊了。林彌一郎,1911年出生於日本大阪,21歲的時候被召入軍隊,成為一名航空二等兵。在軍隊的3年時間裡,林彌一郎學習十分刻苦,不斷汲取飛行知識與經驗。
  • 八路軍中,是誰第一個抓到了日軍俘虜?為抓俘虜他還專門學日語
    可見軍國主義教育對他們的洗腦有多嚴重,戰敗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恥辱,要剖腹自殺來謝罪。並且日本士兵絕不會讓自己成為俘虜,在戰敗的時候誓死不肯繳槍。這也給八路軍的抓捕俘虜帶來了難題,既然日本士兵如此蠻橫,那麼八路軍中誰第一個抓到了日軍俘虜?
  • 八路軍首長給了日軍戰俘一支槍,此後新中國多了一個軍種
    1944年,他在54戰隊歷經兩年晉升為少佐,擔任關東軍第二航空軍第4練精飛行隊隊長,但不久後,日本投降。但鐵骨錚錚的林彌一郎不遠就此成為中國和蘇聯軍的俘虜,於9月9日,他捨棄了奉集堡機場以及停放在內的40餘架戰機,帶著300多號人逃走,計劃經過朝鮮回到日本。但不巧的是,他們在鳳凰城西地區內,遇到了政委劉光濤率領的八路軍,故此被包圍。
  • 此日軍少佐向八路軍投降,還索要了一把槍,從那時起中國多一兵種
    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個現實的部分,是自然生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的部分。很快,亞洲各地的日軍紛紛投降。在中國戰場上,有這樣一支日軍,他向八路軍投降,後來成為解放軍航空兵之父。這個人就是林一郎,投降前的軍銜是日軍初級助理。1945年,八路軍高層作出了在東北創辦航空學校的重要決策。學校很快建好了,但遇到的最大困難是找老師,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抗戰中抓日軍俘虜有多難?開國上將苦學日語抓到一個卻被暗算
    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士兵都是非常頑固的,他們一個個都深受武士道精神和軍國主義的荼毒,加上日本人本身就用虐殺戰俘的方式來警告日本兵成為俘虜之後的後果,所以日本士兵都對成為中國軍隊的俘虜非常恐懼,更多的時候寧願選擇直接自殺。
  • 悠閒的熊村戰俘營:日俄戰爭有1973名日軍被俘,夥食比日本好得多
    遠在俄羅斯西北的「熊村戰俘營」日俄戰爭期間,日軍共有1973人被俘,大約5.9萬人戰死,2萬餘人病亡。相比之下,俄軍有74369人被俘,5.2萬人戰死,1.8萬人病亡。鑑於日軍打贏了多數戰役,特別是在旅順俘虜了全部倖存守軍,所以雙方被俘數字是合理的。儘管如此,一年多時間裡有1973名日軍被俄軍俘虜,這是二戰時幾乎不敢想像的。
  • 抗戰時日軍寧死不做俘虜,並非是武士道精神,原因說出來你別不信
    在戰鬥中,115師充分發揮了八路軍擅長山地作戰和近身搏鬥的優勢,利用伏擊給敵人致命一擊,全殲日軍1000多人,繳獲物資無數。作為抗戰爆發之後,中國軍隊取得的首次大捷,平型關大捷震驚了世界,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的信心。 這麼大的伏擊戰沒有抓到一個俘虜,在紅軍戰史上尚無先例。
  • 日軍大隊長宮澤道彥少佐戰死經過
    ,尤以大嶺山、八卦山、雷山、左家山戰鬥最為激烈,給予日軍第27師團以較大打擊,其中9月18日雷山一戰,擊斃日軍支那駐屯步兵第2聯隊第3大隊長宮澤道彥少佐。日軍部隊史《支那駐屯步兵第二聯隊戰志》,以較大篇幅詳細記載了宮澤道彥少佐的戰死經過,現公布如下。由於筆者不通日語,只能從其中的漢字大致了解到,宮澤道彥少佐是在指揮雷山戰鬥,用望遠鏡觀察敵情暴露目標,遭中國軍人近距離射殺,子彈擊中頭部貫穿,當場死亡。
  • 抗戰中第一個日軍俘虜是如何抓獲的?活捉他的又是哪位開國上將?
    按照對付國民黨軍的慣例,事先甚至都考慮好戰鬥結束後將日軍戰俘送到戰區國民黨方面去展示,因此戰前給戰士們作動員時,強調要優待俘虜,準備抓1000個俘虜。這時的日軍還真有點兒武士道精神,死也不投降。戰鬥結果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1000多個日軍全部戰死,一個活著的都沒捉到。這麼大的伏擊戰沒有抓到一個俘虜,在紅軍戰史上尚無先例。
  • 這名日軍被抓後,向我軍提出3個要求,從此中國多出了一個新軍種
    美伊戰爭就是最好的例子,美方之所以能夠快速打敗伊拉克,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絕對的制空權,所以,空軍實力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他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不過話說回來,中國空軍的發展史,可能不太了解,因為中國空軍建立之初,主要和一名日本戰俘有關,他的名字叫林彌一郎。
  • 侵華日軍林彌一郎,為中國培養四個空軍司令,至今被日本罵賣國賊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林彌一郎就成了侵華日軍中的一員,負責與飛虎隊爭奪制空權。他有一個很不錯的戰績,那就是與陳納德在空中激戰,自己的戰鬥機被打了34個窟窿,他還成功撤離。他在中國戰場主要負責防禦美軍的轟炸機,與美軍的多次空戰讓他積累了如何針對美軍的B-24、B-25轟炸機的操作經驗,同時晉升為少佐。1932年入伍,1944年11月晉升少佐,在講究論資排輩的日本陸軍中能如此迅速晉升為校級軍官,這個例子翻遍日本陸軍史都不好找。他沒有李剛的爹,只能靠自己硬拼,應了那句話-「沒傘的孩子只能玩命的撒丫子跑」。
  • 他是「飛虎隊」百歲老兵,堅稱自己是「中國空軍」,日軍鞠躬致歉
    熟悉軍事的朋友或許知道,海陸空三界,叢林作戰尤為艱苦,其面對的不僅是暗處的敵人,還有各種猛獸,甚至是蚊蟲毒蟻都可能對作戰人員造成生命威脅;當時的陳炳靖跳傘後並不安全,先被樹枝砸暈,甦醒後又在原始叢林中行走了六天七夜,終因體力不支被日軍俘虜。這裡要說明一下,空戰中陳炳靖的一條手臂中彈,在被日軍俘虜期間,彈頭一直未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