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在蘇聯留學12年,回國後成為我國空軍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2020-12-23 祖國雜誌社

他既沒有參加過南昌起義,也沒有參加過秋收起義,更沒有參加過萬裡長徵。土地革命時期,他還在蘇聯學習,直到抗戰時期才回到祖國,可他卻在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他就是常乾坤將軍。常乾坤將軍在蘇聯學習12年,系統而全面地學習了空軍理論,學成歸國,為我國空軍事業的發展作了傑出貢獻。

開國中將常乾坤(1904年9月3日-1971年5月20日)

畢業後遠赴蘇聯深造

常乾坤,1904年9月3日出生於山西省垣曲縣,少年在家鄉讀書,1921年考入閻錫山在山西太原辦的講武堂。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黃埔軍校畢業後,經當時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推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廣東航校第二期學習飛行,並任區隊長。

據常乾坤的夫人李芳介紹,常乾坤當時在黃埔軍校是代替別人參加廣東航校考試的,以極優的成績被錄取,後因被代替的那個人不去了,周恩來便找常乾坤談話,問常:「你願不願意學航空啊?」常說:「願意學,但我沒有錢怎麼學呀!」周恩來表示:「組織上幫助你。」就這樣,常乾坤進入了廣東航校。

黃埔軍校時期的常乾坤

1926年5月,受廣東革命政府派遣,常乾坤進原蘇聯空軍第三航空學校學習飛行。常乾坤在蘇聯航校畢業後,在蘇聯空軍航空部隊服役多年,先後擔任飛行、領航、射擊教官、飛行大隊長、飛行團的領航主任等職,被授予少校軍銜。1932年考入蘇聯最高航空學府茹科夫斯基航空學院深造。入學後,他發奮讀書,刻苦鑽研,如饑似渴地拼搏了6年,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

學有所成,回國授業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常乾坤多次找共產國際,堅決要求回國參加抗日戰爭。1938年4月,接到當時在蘇聯工作的任弼時的通知:「已同意你回國,何時動身,尚未決定,你準備吧!」1938年8月,他連學院的畢業典禮都顧不上參加,同王弼一起從莫斯科回國。9月,中共中央決定常乾坤去迪化(今烏魯木齊市)航空學校工作。這所學校是國民黨盛世才借蘇聯資助創辦的,黨組織從延安派去43名同志在這裡學習航空技術,由常乾坤負責培養。但由於盛世才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改,千方百計地從中幹擾,致使培養工作不能正常開展。常乾坤在這種複雜惡劣的環境中仍然堅持鬥爭,堅持教學,並編寫了幾種航空理論教材,其中有《飛行原理》、《空中射擊》、《空中領航學》等。這些教材,後來在東北航空學校的教學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也是建國後空軍各航校的主要教材。

常乾坤和王弼

1940年底,中共中央軍委在延安安寨建立了「機械工程學校」,調常乾坤擔任教育長,軍委從各部隊選送學員,以學習航空理論為主。他一面主持全校教學工作,一面親自教授數理課和俄文課,還和大家一起參加生產勞動。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軍委決定將「機械工程學校」與「抗大」三分校合併為「軍事學院」,院長由朱德司令兼任,常乾坤任第一大隊長,該大隊下設兩個俄文(支)隊、一個工程隊。這個大隊培養的幹部,建國後在國家外交、交通、航空、教育等部門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延安期間,常乾坤還擔任八路軍總部高級參謀,直接協助葉劍英主持總參事務,並負責軍委航空研究小組的工作。

為航空學校培養技術骨幹

1945年8月的一天,葉劍英找到常乾坤,說:「棗園有電話來,要你去,想是談你們去東北的問題。」常乾坤聽到這話,高興極了,連飯都顧得上吃,就跑去棗園見任弼時。任弼時也很興奮,說:「你們的願望快要實現了。中央要你們馬上趕到東北去,設法創辦一所航空學校,培養一批技術骨幹。這是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你看怎樣?」常乾坤聽完這話,心裡非常激動,說:「這是我們早就盼望的,我們要堅決完成黨交給的這個光榮任務!」

其實,創辦一所航空學校,是常乾坤憋了很多年的夢想。在他蘇聯留學期間,蘇聯人還有點瞧不起中國人,當常乾坤報考蘇聯航空最高學府時,蘇聯考官直接拒絕了他,說你是中國人,連飛機都不會開,來這裡幹什麼?常乾坤不服氣,說:「如果不相信我的水平,請把你們學校最好的幾個學生叫來,我願意跟他們比試一下,如果我輸了,立刻走人。」經過比試,常乾坤的所有成績都名列前茅,讓蘇聯考官大為讚嘆,當場同意了他的入學申請。畢業後,蘇聯空軍司令親自指示,常乾坤可以直接進入蘇聯空軍。但是,常乾坤卻婉拒了,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祖國正在被日軍轟炸,自己既然學到了本領,就應該回國效力,報效祖國。常乾坤回國後,去了延安,向毛主席申請建立一所航空學校。但是,當時八路軍的條件眾所周知,根本沒有飛機可供教學,常乾坤的這個夢想也一直憋在心裡,直到1945年才終於得以實現。

初創時期的東北老航校

當時東北各機場都曾遭到戰爭的嚴重破壞,到處是殘垣斷壁,瓦礫成堆。至於飛機,少頭無尾,殘缺不全。各種車輛機械也是一堆廢鋼爛鐵,散失各處。當時局勢又極混亂,土匪特務橫行無忌,交通線路皆遭破壞。常乾坤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走遍了丹東、佳木斯、齊齊哈爾等地,搜集了一些器材,先建立了第一所航空隊,即「東北航空隊」,後改稱「航空總隊」。

在荒漠深山裡,發現了被日寇破壞掩埋的航材。

1946年3月1日,正式成立了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這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所航空學校。常乾坤還以迪化航校的同志為骨幹,利用實物教學,邊講邊做。這對文化不高的工農兵學員,教學效果極好。從1946年到1947年,儘管國民黨反動派大舉進攻,學校幾度轉移,他們還是克服重重困難,三年中培養出 110名飛行員、20名領航員、300名地勤人員。這些人員後來成為人民空軍的骨幹力量。空軍部隊大部分軍、師幹部及全國聞名的空軍英雄王海、劉玉堤都是東北航空學校培養出來的第一批飛行員。

1949年8月,常乾坤向毛主席匯報有關情況,當聽完常乾坤的報告後,毛主席高興地說:「很好,過去在延安辦不到的事,今天辦成了,你們為今後正式建立空軍做了準備工作,培養了一些種子。」

開國大典親自指揮受閱空軍

1949年9月1日當晚,常乾坤在航空局召開緊急會議,要求大家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完成受閱任務上來。常乾坤說:「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接受毛主席的檢閱,一點都不能馬虎,一定要百分之百地順利完成任務。」

按空中受閱的需要,在飛行技術上過硬,在政治上也要純潔,因為稍有差錯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這一點是航空局領導考慮最多的,也是承擔風險最大的關鍵問題。常乾坤作為具體領導負責受閱工作的軍委航空局長,為圓滿完成受閱飛行任務廢寢忘食,費盡了心血。

在組織飛行訓練中,常乾坤要求各分隊嚴格編隊隊形訓練。他親自主持機群編隊長機在地面進行沙盤作業,把飛機按空中規定的間隔、距離擺好,組織飛行員反覆觀看,牢記長機在自己風擋玻璃上的投影與位置,並掌握判斷偏差和修正的要領。然後,反覆進行空中演練和預演。

為了使整個機群在天安門上空便於中央首長觀看,達到最佳的效果,常乾坤親自登上天安門城樓實地觀看確定飛行航線。經過預演,常乾坤覺得航線偏北則太靠近天安門,觀看者仰頭太厲害,不便觀看,甚至於會被天安門城樓的大屋頂擋住視線而看不到飛機;航線偏南則起不到與地面通過的裝甲部隊保持協調一致,達不到檢閱指揮部的要求。所以,機群必須保證在金水橋以南,南紅牆(當時天安門對面長安街南面有一道紅牆)以北通過,西南對正復興門才是最好的航線位置。

1949年10月1日,新成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編隊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

10月1日,凌晨五點,南苑飛行中隊的受閱飛行人員就進入了機場的各個工作崗位,擔任戰鬥值班的飛行員已做好了隨時升空的準備。常乾坤等進入天安門城樓下的大會總指揮部,對受閱部隊和各項保障工作做了受閱前的最後檢查。16時,受閱指揮部通過常乾坤給油江下達起飛命令,油江立即通過設在華北軍區航空處對空無線電指揮室,通知南苑飛行中隊受閱飛行梯隊起飛。常乾坤人在天安門城樓,心系受閱飛機,直到受閱任務的圓滿完成其心情才輕鬆下來。

韓戰中肩負機場搶修重擔

韓戰爆發後,毛主席決定由人民空軍參戰,和朝鮮空軍並肩作戰,常乾坤擔任中朝聯合空軍副司令。常乾坤分工負責在朝鮮境內修建機場和籌措作戰物資。

在志願軍司令部,常乾坤見到了彭老總,彭老總嚴肅地對他說:「如果按時完成任務,第一個得勳章的就是你;如果完不成任務,第一個殺頭的也是你!」

常乾坤深感責任巨大,半點馬虎不得,凡事都親力親為,為儘快做好空軍參戰的準備工作,上級要求在短期內修好幾個噴氣式機場和土跑道機場,並籌備足夠的作戰物資。他帶領中朝聯合空軍後勤部部長楊尚儒、政委李雪炎等人親自選點,組織技術人員精心設計。他還親自到朝鮮政府聯繫,請求派民工修機場,朝鮮政府發動了數萬群眾同中國人民志願軍一起搶修機場。經過中朝軍民的共同努力,終於在1951年9月以前,共修好6個噴氣機機場和10餘個土跑道機場。後來又翻修了一批機場。與此同時,常乾坤還組織修建了一批倉庫,儲備了大量軍用物資。

常乾坤在朝鮮期間,同大家一樣住山洞、吃炒麵,生活十分艱苦。美機經常來轟炸掃射,有一次把他們住的山洞炸塌了,封住了出口。在這十分危急的情況下,幸好電話線沒斷,打電話通知別的山洞,才把他們搶救出來。他的工作和作風得到朝鮮同志的好評,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授予「自由獨立」勳章。

為我國空軍事業嘔心瀝血

此後,他一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主管空軍的軍事訓練、空軍科研和航空工程等工作。從60年代開始,國家開始製造飛機,常乾坤擔任國家航空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副主任,親自主持大量航空軍工產品,如「殲六」、「殲七」、「殲八」飛機的論證、試驗、試飛、定型等工作,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常乾坤還擔任過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國防組組員和航空組副組長,並參加中國航空學會的工作。

中國航空學會成立

在「文化大革命」中,常乾坤遭受了打擊和迫害。在惡劣的環境下,他始終堅持鬥爭,長年奔波在全國各地,為空軍建設、航空設備、軍工科研和生產嘔心瀝血。

1971年4月,常乾坤感到身體不適,但仍堅持工作。後來,他準備出差去研究殲-8飛機定型時,患重病,經醫院治療無效,於1973年5月20日不幸在北京逝世,終年69歲。常乾坤在病危時還念念不忘殲-8飛機,他為人民空軍的建設奮鬥到了生命的盡頭。

本文系祖國網據相關歷史資料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水利專家、教育家、農田水利學科奠基人之一許志方教授逝世
    11月12日,武漢大學官網刊發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水利專家、教育家、農田水利學科的奠基人之一,原武漢水利電力學院院長、教授許志方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1月12日9時55分在武漢逝世,享年96歲。
  • 百歲老部長劉傑——我國核工業的開拓者、奠基人之一
    劉傑,原國家二機部部長、我國核工業的開拓者、奠基人之一。出生於1915年,現已101歲,身體尚好,思維敏捷。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七大代表。1955年1月,蘇聯政府發表了關於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給予其他國家以科學技術和工業援助的聲明。12月,蘇聯派出以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院長諾維科夫為團長的科學家代表團來北京,介紹日內瓦國際和平利用原子能會議的情況和相關文件資料。劉傑始終陪同他們參觀訪問,從中摸清了他們的來意和想法,認為應該抓住時機向蘇聯提出工業援助。
  • 新中國羽毛球事業奠基人之一陳福壽逝世,曾培養多名羽球世界冠軍
    1月31日,新中國羽毛球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陳福壽先生因突發心臟病於當日晚間離世,享年88歲。陳福壽與王文教等老前輩積極推動羽毛球運動在中國的發展,他生前曾培養出了李玲蔚、韓愛萍等多位羽毛球世界冠軍,奠定了中國羽毛球強國的基石。
  • 1990年,我國飛行員王寶玉叛逃蘇聯,被遣返後他的下場有多悽慘?
    比如我國就有一名飛行員,性格內向虛榮,在多年得不到晉升,個人利益得不到滿足時,竟然心生怨恨1990年駕戰機叛逃蘇聯。這名飛行員是誰?叛逃後下場如何?01王寶玉,1962年出生於青島,空軍學校畢業後成為空軍東北邊境駐地的一名飛行員。
  • 1990年,我國飛行員王寶玉叛逃到蘇聯,被遣返後他結局有多慘
    元朝劉壎曾言:「然其死者若愚,其囚者若活,而其輒去者若背叛,非忠也。」正如劉壎所說,有一種人,為了利益,選擇出賣己方,這種人無疑是最讓人痛恨的。關於叛徒,其實歷朝歷代都有這類人的存在,如唐朝安祿山,五代十國石敬瑭,元朝許衡,近代汪精衛等,這些人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選擇了背叛自己的祖國,給自己的國家帶來了苦難。
  • 我國飛行員「叛逃」蘇聯,卻被遣送回國,現狀如何?
    上世紀,我國空軍力量非常薄弱,飛行員更是像金子一樣寶貴,待遇也是非常好。就在這樣的條件下,有一個飛行員卻叛逃到蘇聯,那他的處境怎麼樣呢?這個飛行員叫王寶玉,他在飛行方面有很高的天賦。但是非常喜歡爭強好勝,總希望上級對他重用,而且對其他人總是一副看不起的態度。家庭方面,一直處理不好和妻子的關係,他把家庭中的不滿帶到了部隊當中。慢慢的,在他心中產生了叛逃的想法。
  • 蔣經國為什麼在蘇聯,整整待了12年,在誰的幫助下才成功申請回國
    1925年,15歲蔣經國和一些青年,一起到蘇聯留學,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進修。可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去就是12年,從一個年少熱血青年,歸家氏已經是攜妻帶子的中年男子。在這12年期間,他也曾經三次申請回國,可是前兩次都被拒絕,一直到第三次,在中共的調節之下,最終達成心願。這中間到底發生了哪些故事呢!來到社會主義的蘇聯,蔣經國就像進入了一個自由的世界,一切都和國內不同。
  • 懷念我國航天科技奠基人——民族英雄錢學森 | 宋健
    他太有價值了,在任何情況下都抵得上3~5個師的兵力,我寧肯斃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共產黨中國。」歷史表明,輕狂的金貝爾低估了錢學森的潛能,井底蛙囂而已。 錢學森於1955年10月回國後,不顧勞累,立馬登鞍,投入戰鬥。請看在短短30年內他發起、主持和指揮的航天事業大戰役犖犖大端。
  • 蘇聯有「科學公主」索菲亞,我國有「火箭公主」王之任
    我國三級火箭和洲際飛彈新型發動機的主設計師之一是一位女火箭專家,她叫王之任,小時候還纏過腳。王之任的名字,含有「賦之重任」的意思。王之任,1928年生於河北保定。童年,她的家鄉是冀中遊擊區,家家都有地道,她上的是遊擊學校,從小接受革命思想洗禮和薰陶,1944年,16歲的王之任成為共產黨員。
  • 他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畢生從事研究工作,曾創辦清華物理系
    他是中國20世紀著名物理學家、物理教育家,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便是葉企蓀,也作葉企孫,名鴻眷,字企蓀,以字行,男,漢族,江蘇省上海縣人。早年及留學生涯 1898年7月16日,葉企蓀出生於上海縣唐家弄一書香門第。
  • 抗美援朝期間,擊落美軍「空軍英雄」的飛行員,回國後結局如何?
    新中國剛成立時,我國的空軍力量還非常薄弱,但這並不妨礙我軍培養出一個又一個優秀的飛行員。1952年,抗美援朝期間,美國有一個「空軍英雄」的飛行員,他曾參加過二次世界大戰,並且飛行時間超過三千小時,在二戰屢立戰功,被稱為美軍的王牌飛行員。
  • 回國後薪水如何?一對比知他偉大
    建國雖然已經建成了,面對外來強敵的挑釁和入侵,我國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自強。在建國初期我國百廢待興,科技能力和發達國家相比可以說幾乎為零。面對這樣嚴峻的問題,我國建國肯定需要一大批懂科學的人,但是當時國內的學校科技並不先進,人才方面也很少,所以在國外的留學生成了建國的重要人才了。
  • 一級戰鬥英雄王海,抗美援朝中擊落9架敵機,後出任空軍司令員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國防力量除了陸軍之外,還要有著健全的海軍、空軍等多軍種體系,這樣才能多方位的保衛國家的安全與主權。我國十分重視發展航空事業,早在革命戰爭年代,在那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我軍就培養、儲備了一批航空技術人才。1949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正式組建。
  • 中國航天材料奠基人姚桐斌,他的功勳至今影響中國
    他是我國火箭材料及工藝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被追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董保存:姚桐斌是一個非常勵志的典型,他出生在江蘇無錫黃土塘鎮,一個特別貧苦的農民家庭裡。1934年,姚桐斌考進著名的無錫一中,由於家裡實在拿不出學費,他上了一段時間後,便輟學了。
  • 蔣經國在蘇聯登報與蔣介石斷絕父子關係,回國後數日不敢父子相見
    民國時期,很多有志青年赴蘇留學,想學習俄國先進革命經驗來拯救中國。16歲的蔣經國也赴蘇學習。蔣經國進入莫斯科孫中山大學學習。然後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蔣介石知道兒子加入共青團,寫信鼓勵他以共產主義為事業。北伐時期,蔣經國還曾以《中國北伐的目的及其最後的成功》為題,在莫斯科群眾大會上演講。
  • 中國羽球奠基人陳福壽去世,曾帶領女隊走向輝煌
    北京時間2020年1月31日晚,新中國羽毛球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陳福壽先生因突發心臟病去世。陳福壽,著名羽毛球運動員、教練員,運動健將,祖籍福建同安,1932年生於印度尼西亞,曾入選印尼國家隊,並代表印尼多次參加國際羽毛球比賽。
  • 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童秉綱:協助錢學森建設專業教學體系
    與孔子同一天生日,他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博士生導師;跟錢學森一同工作,他是我國航空航天與國防事業背後的無名英雄;幾經起落,他卻篤志科研,成就卓著,卻像普通老師一樣每天拿著公文包準時出現在實驗室裡。  他就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童秉綱。近日,童秉綱在京逝世,享年93歲。
  • 首任空軍司令劉亞樓:一生4段婚姻,最後一位仍健在,如今92歲
    為了更好地開展抗日工作,組織決定派遣劉亞樓到蘇聯學習,正是這次蘇聯留學之行,使這第二段婚姻宣告破滅。 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留學期間,劉亞樓不僅自學了俄語,而且在畢業後還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並被授予少校軍銜,是為數不多參加蘇聯衛國戰爭的開國將領之一。
  • 教育部:近5年我國出國留學251.8萬人,回國佔比達八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在今天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錦表示,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
  • 紀念聶榮臻誕辰121周年|中國航天事業的卓越領導者和奠基人
    新華社圖片1960年4月,聶榮臻在郭沫若等陪同下來到上海參觀航天產品。苟毅 攝 中國航天報資料圖片一、堅持以「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為輔,充分利用資本主義國家科學技術成果」的方針,開創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航天發展道路。聶榮臻元帥是新中國航天事業的卓越領導者和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