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4
國家統計局公布2012年全國居民收入的基尼係數為0.474,較上年略有下降,但仍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十八大報告提出,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十八大報告提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須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初次分配機制,加快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深化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保護勞動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規範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基尼係數:0.4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
基尼係數作為測量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統計指標,其值在0和1之間,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趨向平等。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基尼係數0.4以上的表示收入差距較大,當基尼係數達到0.6時,則表示收入懸殊。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自2003年以來,我國基尼係數一直處在全球平均水平0.44之上,2008年達到最高點0.491,之後基尼係數呈回落態勢,2012年我國基尼係數為0.474。
為何十年未公布基尼係數
狠下功夫確保數據真實
與醞釀多年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相比,用以衡量收入差距的基尼係數同樣備受各方關注。
10年來,國家統計局首次公布基尼係數。1月18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開誠布公直入主題:「關於眾所關心的基尼係數的計算和發布,我現在把它提供給大家。」
一年前的1月17日,馬建堂曾公開承諾,國家統計局將於2013年正式向社會發布全國統一的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基尼係數。如今,承諾兌現了,但數字背後的故事遠比數字本身來得「有嚼頭」。
「我們認真研究評估,感覺到靠我們現在的城鎮住戶調查而計算出來的城鎮居民收入的基尼係數偏低,所以就沒有發布。」馬建堂曾公開表示,偏低的原因主要是「難以獲取高收入階層居民真實的收入信息」。
馬建堂指出,全國居民收入基尼係數的計算和發布,需要城鄉住戶調查從城鄉分開的調查制度,走向全國統一、城鄉可比的住戶調查制度。
「基尼係數是反映全國居民的收入差異情況,要計算它,就需要考察全國居民的收入是多少,分等份的收入是多少。而過去城鄉分開的住戶調查,只有分城鄉的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沒有全國居民可比的可支配收入。」馬建堂說。
據介紹,經過近兩年的準備,國家統計局對原有的住戶調查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並從去年12月1日開始,對全國40萬戶居民按照全國統一、城鄉可比的指標體系進行了記帳。根據這個新的統計標準和分類口徑,國家統計局對歷史老口徑的住戶基礎資料進行了整理、計算,得出了2003年到2012年全國居民基尼係數。
「這是按照新標準、新口徑、老資料計算出來的,不排除2013年會按照新標準取得的新數據,對這些歷史數據進行適當修訂。」馬建堂強調說。
2008年後基尼係數高位回落
收入分配改革須加速推進
關注基尼係數,一方面反映了民眾對於民生保障的訴求,一方面也是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考量。
國家統計局此次發布的10年數據顯示,中國全國居民收入的基尼係數,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2008年之後逐步回落,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
那麼如何看待當前的基尼係數呢?對此,馬建堂表達了自己的兩點看法:「第一,這些數字說明了我們國家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縮小收入差距的緊迫性。因為0.47到0.49之間的基尼係數不算低。第二,說明了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隨著我國各級政府採取了惠民生的若干強有力的措施,中國的基尼係數從2008年最高的0.491逐步地有所回落。」
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4565元,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7917元,前者是後者的3.1倍。
當前,基尼係數高位運行已是不爭的事實,不必過度糾結於數字高低,如何治理才是根本。專家表示,在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居民貧富差距拉大是一種常見的現象,要想縮小這種差距,首先必須要立足於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發展中國家這個基本國情,正確處理好市場與效率、發展與分配的關係。
「一手抓科學發展,把我們的蛋糕做得更大,另一手狠抓收入分配,把我們的蛋糕分得更好,從而使我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候,不只是我們居民人均收入和GDP翻了一番,而且要分配得更好,力爭讓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加得更多一些。」馬建堂強調說。
0.474vs0.61,哪個更靠譜
科學客觀理性看待收入差距
國家統計局1月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基尼係數為0.474。
此前,西南財經大學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2012年中國家庭的基尼係數已達到了0.61。該報告負責人、西南財經大學教授甘犁表示,根據近兩年來的季度回訪情況看,2011年、2012年的基尼係數較2010年變動不大。
此次官方數據與民間數據之間的較大差異,引發了多方議論——究竟哪一個更接近當下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的實際?
「至於中國基尼係數哪個高、哪個低,哪個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我不想做具體的評論,我只想舉幾個國家的例子,大家自己比一比、看一看。」馬建堂列舉了和中國發展水平相當的幾個國家的數據,2009年,阿根廷0.46、巴西0.55、俄羅斯0.40,墨西哥2008年的基尼係數是0.48,印度2005年的基尼係數是0.33,世界銀行測算的中國基尼係數2008年是0.474。
「我希望要科學、客觀、理性地分析中國的收入差距。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科學、理性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馬建堂認為,研究中國的收入差異,要強調兩個基本事實。一是中國基本上採用的是以承包製為基礎的土地佔有相對比較平均的農業生產方式,中國農民的土地佔有差異不大。另一個是,中國城鎮就業人口大數是3.7億,很多在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政府機關、事業單位裡的收入差距不能說很大。當然,這不是說中國收入分配差距問題不突出。0.49-0.47的基尼係數應該反映收入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我國的城鄉差距大概有3倍。按照城鎮工資統計,高收入行業和低收入行業大概有4倍以上的差距。
馬建堂還表示,規範的民間調查是官方統計的重要的、有益的補充。無論是官方統計,還是民間調查,都需要建立一個科學的統計制度,都需要一個規範的抽樣方法,都需要一個適量的、妥當的樣本數目,都需要一個嚴謹的發布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