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再傳弟子|海派傑出書畫家倪志錦

2020-12-26 北京千藏文化

吳昌碩再傳弟子 海派傑出書畫家倪志錦

倪志錦藝術簡介:1966年出生於江蘇連雲港,1980年求教於著名書畫大家王個簃和金陵書畫大家馬立祥門下,海派青年實力派書畫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江蘇書協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院研究員。

海派是中國近現代繪畫傳統最為深厚的繪畫流派,它不僅孕育了多位近現代中國繪畫史上的大師巨匠,更重要的是,海派的繪畫傳統幾乎深刻地影響了整個中國近現代繪畫的發展。而在近現代畫壇中,大寫意花鳥畫又是海派繪畫傳統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特別是從吳昌碩以來,海派大寫意花鳥畫的筆墨傳統與審美,深刻地影響著中國大寫意花鳥畫壇的走向與發展的趨勢。倪志錦先生師從海派大家王個簃,是典型的從吳昌碩、王個簃等海派大寫意花鳥畫文脈中走來,可以說是代表了海派大寫意花鳥畫在當代的正途文脈。從倪志錦先生的繪畫作品中,我們可以真切地體悟到海派大寫意花鳥畫的精神與氣度。

大寫意花鳥畫對於畫家的素養要求非常高。倪志錦先生師從王個簃,王個簃的老師是吳昌碩。我們知道,吳昌碩是中國近代大寫意花鳥畫的一個高峰,他把書法用筆、金石審美等趣向非常細微、非常自然地融入到大寫意花鳥畫的創作中,使中國花鳥畫的審美發生了一個非常大的改變,是引領時代風向標的一個標誌性人物,影響了整個中國大寫意花鳥畫的發展。而吳昌碩的衣缽傳人可以說是王個簃。王個簃繼承了他老師修養全面、修為深厚的治學傳統,是海派的一位大家。倪志錦先生有機會跟隨王個簃學習繪畫達七年之久,是王個簃的入室弟子。在學習過程中,倪志錦先生繼承了或者說傳承了吳昌碩、王個簃這一脈對於筆墨技法及筆墨精神的深刻認知與體悟,成為了當代海派大寫意花鳥畫的一位名家,儘管他一直居住在連雲港這個小城市,但這並沒有影響他筆墨的精進,以及在文化精神上的深刻感悟。他一直在沿著海派大寫意的正途文脈生發,不斷形成自己的風格。

倪志錦先生的繪畫體現了他質樸而又璞厚的品質,沒有華而不實的俗套,倪志錦出生、生活在連雲港,1986年入伍,在無錫當兵,,在部隊期間,面對部隊艱苦的條件依舊堅持學習書畫,並拜金陵大家馬立祥為師,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對於人的精神、肉體等,都是極大的衝擊與考驗。他雖然一直蟄伏於部隊,幾乎與世隔絕,但這並沒有隔斷他對大寫意花鳥畫的探索與精進,沒有隔斷對於繪畫、對於文化的熱情及熾熱的情懷。無論做什麼事都隨遇而安、專注繪事,質樸為人,不張揚、不抱怨。他的繪畫,就像他的為人為藝:為人,老實質樸;為藝,不斷求新求變。

倪志錦先生的繪畫展現的是對筆墨的認知,一步一個腳印,堅實而又堅定。他的繪畫探索表現的是一種筆墨精神,千錘又百鍊;他的繪畫展現的是一派生命的力量,堅韌而富生發。生活的壓迫,並沒有壓垮他的追求,而是從筆墨端迸發出生命的力量。作為一位已經50多歲的中年人來說,最近幾年他畫了多幅丈二匹的長卷用他自己的話說,畫大畫,是要搶時間,為這個世界多留下幾幅能支撐他藝術理念的大創作,在筆墨縱橫中,交織筆墨精神與命運抗爭的力量,奔放的書寫,演繹著盎然的氣息與生命的力量,根本看不到一個中年人的影子。真可謂:翰墨縱橫見精神,一事能狂便少年。

作品亮相於雅昌拍賣

倪志錦和吳悅石先生書畫交流

倪志錦和石開先生書畫交流

倪志錦和王冬齡先生書畫交流

天津美院教授霍春陽為倪志錦題字

中書協理事金運昌為倪志錦題字

作品賞析

相關焦點

  • 上海東京兩地書畫家在日本追溯並呈現「海派淵源」
    至19世紀,上海開放的經濟文化背景及地理優勢,為水墨畫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誕生了多位中國書畫界傑出大師,開創了中國書畫的新境地。這就是被中國近代美術史上稱謂的「海派」。海派書畫藝術承上啟下、影響深遠。海派旗手吳昌碩以金石入畫,詩書畫印溶於一體,以他的蒼潤沉雄、高古神韻,影響九州、震撼東瀛。逝世90周年後的去年,中日兩國舉辦了各種形式、規模的紀念展覽活動,可以想見其藝術的深厚魅力不減當年。
  • 中國書畫史,半部在湖州——「遺落」浙北的海派諸子
    到了清代中期,花鳥畫家沈銓在雍正九年應邀率弟子到日本,掌畫院,傳畫藝。1982年上海藝專校友會浙江分會校友合影在近現代,湖州湧現出了一大批在中國政治、經濟、科教、文藝等領域內影響深遠的傑出人物,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 入世以做事 出世以做人 記書畫家王一亭先生
    王一亭就是這樣,遊走於「入世」和「出世」之間,先當實業家、金融家,再做藝術家、佛學家的典範。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得到海派耆宿任伯年門下蒙任親炙,復又結識大師吳昌碩,相友莫逆,朝夕切磋。即使在擔任日清總代理後儘管商事繁劇,其仍堅持每天作畫,寒暑無間,畫技由是日臻化境。  王一亭的繪畫藝術,雖深受任、吳之影響,但其並未泥師不化,而是在綜合兩人所長基礎上找到了自己的藝術定位,獨出新意。
  • 吳昌碩故居將改建成吳昌碩故居紀念館(美術館)打造海派文化標識點
    市政協委員多年持續關注的吳昌碩藝術展示場所建設已有新進展,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市區兩級共同努力和積極推動下,已明確將位於靜安區山西北路吉慶裡12號的吳昌碩故居改建成吳昌碩故居紀念館(美術館),並計劃通過故居周邊歷史建築功能置換,植入文化功能,將該區域打造為以吳昌碩為代表的海派文化標識點。同時,將通過展覽、公共教育活動等多種形式,推進吳昌碩藝術的傳承發揚。
  • 吳昌碩姚虞琴百年前成為忘年至交,如今作品一同展出
    昨天,海上名家姚虞琴、吳昌碩與超山書畫珍品展,在靜安區北站街道藝術中心吳昌碩海派藝術空間開幕。長三角三地四館吳昌碩文化聯動活動同時舉行。圖說:展覽在吳昌碩海派藝術空間開幕。北站街道供圖姚虞琴(1867-1961)是近現代著名書畫家、鑑賞家,餘杭亭址人,晚年居於上海,以詩書畫聞名滬上。
  • 吳昌碩《花卉清供冊》
    在中國近現代繪畫史上,吳昌碩可謂蒼天大樹般的存在。在文人畫山窮水盡之際,現世的審美在吳昌碩的手中煥發出五彩繽紛的生機,又見柳暗花明,其身後追隨者絡繹不絕,便有了齊白石的「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吳昌碩)衰年別有才;我欲門下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
  • 他是吳昌碩門下弟子,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被稱為「三吳一馮」!
    他是民國時期影響海內外的著名書畫家,與趙叔孺,馮超然,吳湖帆並稱為「海上四家」。他是一代宗師吳昌碩門下弟子,1946年擔任上海美術會監事,1947年與顏文梁,張大千,吳湖帆等參與指導上海美術館的籌建工作,1949年9月22日病逝,享年72歲。他的筆墨傳統得王時敏,王原祈較多,布局以小石積累成大山,所作頗具章法,顯的端莊穩健,其筆力幫茫秀潤而骨氣堅凝。
  • 金石大咖為網拍做直播,在線新經濟傳承海派藝術
    中國篆刻藝術有著3000多年歷史,而在近百年以來的上海形成了一個新的創作和傳播高峰,其中,方介堪、方節庵、方去疾兄弟三人是海派印壇繞不開的人物,方氏昆仲成就了海派藝壇的一段佳話。5月29日晚,嘉禾網拍「金石永年——方氏昆仲作品及藏品專場」請來方去疾先生弟子吳子建、陳茗屋兩位篆刻界大咖,與方去疾先生的女婿、上海嘉禾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勇以及國畫大師謝稚柳、陳佩秋之子謝定琨先生一起舉辦了一場關於海派金石文化的直播。
  • 吳昌碩的影響力為什麼這麼大?
    花卉六條屏他是「後海派」代表,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吳昌碩及其著名弟子名單山茶花圖軸他們是研究吳昌碩藝術具有代表性的實踐者,在對吳昌碩藝術的學習、傳承與研究中,也對近中國現代花鳥畫的發展歷程
  • 在日本岡山,從百年前吳昌碩與兒島虎次郎的中日書畫交流讀起
    展覽現場展覽現場據了解,此次活動由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吳昌碩藝術研究協會、日本加計學園、日本加計美術館共同主辦,當天在日本岡山縣倉敷市加計美術館對外展出,吸引了中日數百位嘉賓與觀眾。吳昌碩兒島虎次郎吳昌碩是晚清大師級畫家,書法家、篆刻家,為「後海派」中的代表。
  • 【尋味孤山】早期社員:吳昌碩
    吳昌碩的第一個老師,是他的父親吳辛甲,字中憲,號如川。鹹豐辛亥舉人,《孝豐縣誌》有傳。曾分取知縣,但無意仕途,寧可在家過著耕讀的田園生活。在詩詞、書法、篆刻等方面均有造詣,這就影響了吳昌碩的一生。著有《半日村詩稿》。吳氏10歲進私熟讀書,直到16歲輟學在家。這位塾師姓潘,但不是後來促他去考秀才的潘芝畦,其名待考。對青年吳昌碩影響頗大的,是同邑的施浴升。
  • 印聖吳昌碩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言語普通而意義非凡,他就是吳昌碩。吳昌碩(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厲良玉、趙之謙並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 欣賞 | 吳昌碩160幅作品,精彩絕倫!
    後人指出,這預示著他從篆刻和書法家轉向職業書畫家。而從其傳世的最早畫作《梅枝圖》(1888年作),任為該作補茗壺茶具。再如另一幅《牡丹水仙圖》,前置水仙,後倚牡丹,古雅而簡逸,圖中古缶牡丹臨於任的《拓缶牡丹圖》。由此可見,吳學畫之初,其畫風深受任的影響。吳正是將「金石」的書筆,融入了畫筆中,這使得他畫中的題材,皆呈現出雄厚渾拙、蒼勁古樸等韻味。
  • 吳昌碩書法,圓熟精悍,剛柔並濟
    #書畫家太平天國起義期間,弟妹餓死,家人失散,吳昌碩先後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數年,靠替人做短工、打雜度日。同治四年(1865)中秀才,曾任江蘇省安東縣(今漣水縣)知縣,僅一月即去,自刻「一月安東令」印記之。後移居上海,來往於江、浙、滬之間,閱歷代大量金石碑版、璽印、字畫,眼界大開。經常與篆刻家葉為銘、丁仁、吳金培等人聚於杭州西湖人倚樓,探討篆刻治印藝術,並正式成立西泠印社,吳昌碩被推為首任社長。
  • 【名畫賞析】吳昌碩-《紫藤圖》
    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 書畫講壇|石鼓入畫第一人,知道這些就離看懂吳昌碩書畫進了一步
    談到石鼓文,就不得不提吳昌碩先生,說起吳昌碩,也會不由自主想到石鼓文。吳昌碩,晚清民國時候著名的藝術大師,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的「石鼓文」名譽整個文壇,吳先生長年累月的練習石鼓文,到晚年時候,其線條流暢,可以說是爐火純青,將書法繪畫和篆刻藝術靈活結合在一起,在藝術領域上,吳昌碩先生是大師,有「石鼓篆書第一人」的美譽。
  • 吳昌碩的書法藝術
    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吳昌碩的書法,呈現出強烈的個人風貌。通過長期、廣泛、深入地吸收傳統,經變匯通融,形成了格古韻新、別開生面的審美形態。
  • 政協全知道|上海市政協召開「建設吳昌碩美術館」提案跟蹤調研座談會
    從2017年開始,歷經4年3次提案,百餘名政協委員聯名建言,在這裡建立吳昌碩美術館,宣介海派藝術。委員們始終關注吳昌碩美術館規划進展。9月16日,市政協召開「建設吳昌碩美術館」提案跟蹤調研座談會,聽取市文化旅遊局、靜安區政府提案辦理情況介紹,部分委員圍繞美術館建設提出建言。市政協副主席方惠萍出席並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