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吳昌碩
在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中,由守護人梁家輝「守護」的「中華第一古物」的石鼓登場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些來自先秦時代,外表其貌不揚,形狀上細下粗,頂部略微圓潤,像鼓一樣,因此被稱作石鼓。而石鼓文,顧名思義,就是刻在石鼓上的文字。這是一種由大篆向小篆過渡的文字。如圖所示,這撲面而來的先秦氣息。
談到石鼓文,就不得不提吳昌碩先生,說起吳昌碩,也會不由自主想到石鼓文。
吳昌碩,晚清民國時候著名的藝術大師,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的「石鼓文」名譽整個文壇,吳先生長年累月的練習石鼓文,到晚年時候,其線條流暢,可以說是爐火純青,將書法繪畫和篆刻藝術靈活結合在一起,在藝術領域上,吳昌碩先生是大師,有「石鼓篆書第一人」的美譽。
有說,在吳先生臨終去世那一年,將畢生研習石鼓書法的經驗總結:「獵碣文字,用筆宜恣肆而沉穆,宜圓勁而嚴峻。」
中國書畫家一直以來就有以書入畫的傳統,經年累月的堅持練習石鼓文,刻印,也對自己的大寫意花卉產生潤物細無聲的產生影響。吳昌碩先生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法作法。』
一些喜歡吳先生畫作的人,會說吳先生的畫作有一股子金石氣味。但不懂的人,則欣賞不出來,那麼到底是什麼金石氣味呢?
這幅《天竺棕櫚泉》是某社的社藏,其中線條老辣,吳昌碩的個人特點就是金石入畫,還有文人氣。常用篆筆畫梅蘭,狂草畫葡萄,吳先生常用篆書石鼓入畫。
《珠光》是吳昌碩七十七歲時的作品,在這幅作品中,紫藤曲折盤旋,這是以篆草的筆法來畫,整個筆勢雄健,筆墨流暢,構圖完整飽滿,整個氣勢很宏偉。在這幅畫中,枝幹看起來非常有力,好像一根木棍,這或許是石鼓文線條多是直線有關,這也許是與常年聯繫篆刻有關。說起石頭,畫中石頭呈現收攏的姿態,這就和石鼓文的書法特點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向內收斂的線條,中部則向外擴張,整個外型飽滿圓厚,哪怕是圖畫,也能感受到量感。
吳昌碩的寫意花卉結構主體是參考石鼓文內部結構,如圖所示。
所以當你在看吳昌碩畫作時,不可以只看畫本身,要書畫結合,方可以看出趣味。不拘泥於具象,體會氣態神韻抽象。這就是寫意繪畫的有趣之處。
書法入畫,也許就是吳先生畫作的骨血。擁有如此成就的藝術大師,其畫作在拍賣場上也表現有高有低,這和書畫本身以及前期投入有關係,以及國內的小拍上整體價格不夠高。但從個人角度,吳昌碩大師的作品只要對,都值得拿下,這是個人欣賞角度。
每一次看到吳昌碩先生的畫作,便能深深感受到石鼓文已經在吳昌碩書畫的血液,等到我們再看時,就能感受到其厚重和力量。
我是藝術太太,每一件古物,都會說話。
你所珍藏的,都是無價之寶。
本文由福羲藝術太太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