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講壇|石鼓入畫第一人,知道這些就離看懂吳昌碩書畫進了一步

2020-12-17 藝術太太

關鍵詞:吳昌碩

在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中,由守護人梁家輝「守護」的「中華第一古物」的石鼓登場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些來自先秦時代,外表其貌不揚,形狀上細下粗,頂部略微圓潤,像鼓一樣,因此被稱作石鼓。而石鼓文,顧名思義,就是刻在石鼓上的文字。這是一種由大篆向小篆過渡的文字。如圖所示,這撲面而來的先秦氣息。

談到石鼓文,就不得不提吳昌碩先生,說起吳昌碩,也會不由自主想到石鼓文。

吳昌碩,晚清民國時候著名的藝術大師,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的「石鼓文」名譽整個文壇,吳先生長年累月的練習石鼓文,到晚年時候,其線條流暢,可以說是爐火純青,將書法繪畫和篆刻藝術靈活結合在一起,在藝術領域上,吳昌碩先生是大師,有「石鼓篆書第一人」的美譽。

有說,在吳先生臨終去世那一年,將畢生研習石鼓書法的經驗總結:「獵碣文字,用筆宜恣肆而沉穆,宜圓勁而嚴峻。」

中國書畫家一直以來就有以書入畫的傳統,經年累月的堅持練習石鼓文,刻印,也對自己的大寫意花卉產生潤物細無聲的產生影響。吳昌碩先生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法作法。』

一些喜歡吳先生畫作的人,會說吳先生的畫作有一股子金石氣味。但不懂的人,則欣賞不出來,那麼到底是什麼金石氣味呢?

這幅《天竺棕櫚泉》是某社的社藏,其中線條老辣,吳昌碩的個人特點就是金石入畫,還有文人氣。常用篆筆畫梅蘭,狂草畫葡萄,吳先生常用篆書石鼓入畫。

《珠光》是吳昌碩七十七歲時的作品,在這幅作品中,紫藤曲折盤旋,這是以篆草的筆法來畫,整個筆勢雄健,筆墨流暢,構圖完整飽滿,整個氣勢很宏偉。在這幅畫中,枝幹看起來非常有力,好像一根木棍,這或許是石鼓文線條多是直線有關,這也許是與常年聯繫篆刻有關。說起石頭,畫中石頭呈現收攏的姿態,這就和石鼓文的書法特點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向內收斂的線條,中部則向外擴張,整個外型飽滿圓厚,哪怕是圖畫,也能感受到量感。

吳昌碩的寫意花卉結構主體是參考石鼓文內部結構,如圖所示。

所以當你在看吳昌碩畫作時,不可以只看畫本身,要書畫結合,方可以看出趣味。不拘泥於具象,體會氣態神韻抽象。這就是寫意繪畫的有趣之處。

書法入畫,也許就是吳先生畫作的骨血。擁有如此成就的藝術大師,其畫作在拍賣場上也表現有高有低,這和書畫本身以及前期投入有關係,以及國內的小拍上整體價格不夠高。但從個人角度,吳昌碩大師的作品只要對,都值得拿下,這是個人欣賞角度。

每一次看到吳昌碩先生的畫作,便能深深感受到石鼓文已經在吳昌碩書畫的血液,等到我們再看時,就能感受到其厚重和力量。

我是藝術太太,每一件古物,都會說話。

你所珍藏的,都是無價之寶。

本文由福羲藝術太太撰寫。

相關焦點

  • 吳昌碩先生書畫藝術欣賞
    筆者撰寫《西泠印社社長系列》,逐一介紹他們的書畫作品,供廣大書畫愛好者欣賞。因篇幅有限,本文僅介紹吳昌碩,今後系列文章再逐一介紹另外6位西泠印社社長。「不識吳昌碩,枉為書畫人」,吳昌碩聲名顯赫,馳名中外,書畫界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詩書畫印四絕的吳昌碩,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
    吳昌碩作為近現代最為重要的書畫家、篆刻家之一,是傳統與現代交匯點上坐標式的人物,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他既是「新浙派」、又是 「清末海派四大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吳昌碩以「詩、書、畫、印」四絕稱雄藝壇,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 石鼓文與大寫意 ——吳昌碩的書畫世界
    唐代韓愈作《石鼓歌》:「鸞翔鳳翥眾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一語道盡石鼓文之美。吳昌碩於書法最重臨摹石鼓文。在定居蘇州時,他結識了不少收藏名家,曾博覽了大量的金石拓片。1886年,好友潘瘦羊將汪鳴鑾手拓的《石鼓精本》贈予吳昌碩,令他如獲至寶,從此擇定石鼓文為主要臨摹範文,終身不輟。他曾自云:「餘學篆好臨石鼓,數十年從事於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 這些都是首次展出!金橋碧雲美術館辦吳昌碩金石書畫特展,匯集書畫...
    作為近年來展品最多、種類最豐富的吳昌碩金石書畫展,「弄·潮」——吳昌碩與浦東結緣130周年金石書畫特展最近在金橋碧雲美術館開幕,匯集書畫、篆刻作品及實物、文獻書籍共一百餘件套
  • 齊白石最崇拜的人——吳昌碩的那些精品書畫,少白湯發周領您賞味
    吳昌碩的繪畫以篆印入畫,格高韻古,元氣淋漓,動人心魄,使觀者為之心壯。缶翁花卉別具一格,畫面結構嚴謹,用筆遒勁,吳昌碩善於用線,每枝枝幹、每片花葉都似鐵桿般堅韌,富有生命力。《齊白石研究(第三輯)》,第145頁,北京畫院,2015年版。出版封面由於王震的薦介,吳昌碩多次前往日本舉辦畫展,聲名鵲起,飲譽日隆。其詩、書、畫、印無所不精,漸成為中國書畫史上承前啟後的一代大家。
  • 吳昌碩精選扇面,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墨香閣書畫】是一個國畫、書法、純手工繪畫作品的交流、推廣和交易的平臺。致力於讓更多的民間藝術家的書畫作品得到大眾認可;讓知名藝術家的書畫作品飛入尋常百姓家;讓書畫愛者有機會以合理的,甚至低廉的價格買到自己心儀的書畫作品。
  • 【名畫賞析】吳昌碩-《紫藤圖》
    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吳昌碩熱心提攜後進,齊白石、王一亭、潘天壽、陳半丁、趙雲壑、王個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 在日本岡山,從百年前吳昌碩與兒島虎次郎的中日書畫交流讀起
    開幕現場此次展覽由吳昌碩和兒島虎次郎作品領銜,吳昌碩、兒島虎次郎後裔及中日兩國藝術家襄助,作品共70幅。有書法、中國畫、油畫、水粉畫、篆刻等。從二十世紀初至今,歷史跨越了一百年,充分體現出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期盼。
  • 吳昌碩75歲通臨《石鼓文》全篇:人書俱老、金石燦然!學篆好字帖
    先秦刻石石鼓一文可說對歷代學習篆書的書法家影響深遠,眾多書家對其樂此不疲。而石鼓文在先秦時期的熱度,或許還不及其在晚清民國時期來得高,這其中又以吳昌碩的石鼓文最為突出。吳昌碩丨22幅作品,42年持之以恆,如何煉成「石鼓篆書第一人」
  • 看吳昌碩與任伯年翁同龢吳大澂等的書畫酬答
    及至晚年,吳昌碩更以開放的心態活躍於各種詩會、印社、書畫團體,在廣泛的社會交往中逐步拓展自己的藝術影響力,確立起藝苑領袖的地位。作為集詩、書、畫、印「四藝」於一身,承前啟後的藝壇巨匠,吳昌碩所親歷的,恰亦是一個於動蕩中眾星雲集,大師輩出的時代。
  • 吳昌碩高清作品欣賞(90幅)
    吳昌碩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前期得到任頤指點,後又參用趙之謙畫法,並博採徐渭、八大、石濤和揚州八怪諸家之長,兼用篆、隸、狂草筆意入畫,色酣墨飽,雄健古拙,亦創新貌。其作品重整體,尚氣勢,認為「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富有金石氣。講求用筆、施墨、敷彩、題款、鈐印等的疏密輕重,配合得宜。 [1] 吳昌碩自言:「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
  • 吳昌碩與齊白石的書畫藝術到底誰更厲害?
    ,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海派的代表人物,吳昌碩的書法取自石鼓文名揚天下,吳昌碩創作的寫意畫充滿金石氣,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自吳昌碩的畫面世後,海內學畫者紛紛效仿,同時吳昌碩培養的幾個學生也都是大師級,如沙孟海,朱復戡都是大書法家,而潘天壽,劉海粟都是名揚海內外的藝術大師,王個簃也是著名畫家!
  • 巫溪發現晚清大師吳昌碩書畫作品 求專家鑑定
    視界網消息,近日,巫溪縣徐家鎮社區居民張朋明,向記者展示了一幅長約5米、寬約25釐米的書畫長卷《姑蘇絲畫圖》,從題字署名推測,疑似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吳昌碩的書畫作品。
  • 這個老缶厲害,學生個個成書畫大師!
    他作為我國近代畫壇之巨擎,二十世紀書壇第一人,亦是享譽國際的藝術大師,是近百年來「海上畫派」的一面旗幟,在藝術達到一定高度後,不忘提攜後人,將其門下的弟子,都培養成了書畫篆刻界響噹噹的人物。
  • 藝術大師吳昌碩行書書法作品欣賞
    吳昌碩(1844-1927),我國清末著名書畫大師,同時也是一位大篆刻家。吳昌碩原名俊卿,字昌碩,別號苦鐵,浙江安吉人。吳昌碩的行書,得黃庭堅、王鐸筆勢之欹側,黃道周之章法,箇中又受北碑書風及篆籀用筆之影響,大起大落,遒潤峻險。
  • 吳昌碩書法,圓熟精悍,剛柔並濟
    宗法「石鼓」 「金石氣」盛其晚年風格突出,詩書畫印皆精絕,聲名大振,公推藝壇泰鬥,成為「後海派」藝術的開山代表、近代中國藝壇承前啟後的一代巨匠。民國十六年(1927)病逝於上海,終年八十四歲。其畫以寫意花卉見長,筆墨灑脫,其實渾莽,是繼明代徐渭、清代朱耷、李鱓等人以後最著名的大寫意畫家。其篆刻取法漢印及封泥,格調高古,獨樹一幟,為清末篆刻領域開啟風氣的一代宗師。
  • ——吳昌碩書畫扇面賞析
    吳昌碩的寫意牡丹,一是重氣尚勢,以渾厚豪放為宗,二是「直從書法演畫法」,以書入畫,以印入畫,以金石氣入畫,如寫如拓,高古凝重。比之於白陽,更顯磅礴;比之於徐渭,更厚重蒼茫;比之於八大山人,顯得爛漫;比之於復堂,更沉雄;比之於趙之謙,更老辣。畫面右側,巨石之上,幾株牡丹綻放盛開。
  • 吳昌碩寫了四個字,拍出400萬
    近、現代書畫藝術發展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1913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吳昌碩被推為首任社長。其1914年所作篆書《悃愊無華》橫幅,北京2011秋拍成交價345萬元!加上佣金近400萬,可謂一字百萬了。
  • 「師」:書畫藝術的傳承與光大
    吳昌碩,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集「詩、書、畫、印」於一身,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趙雲壑、王震、吳茀之、潘天壽、沙孟海、王個簃等,都曾是吳昌碩門下,開枝散葉,影響深遠。 1929年春末,32歲的林散之叩開滬上西門裡7號黃賓虹的寓所,開始他的學藝生活。而林散之是意在山水,但依靠繪畫打下的筆墨和造型能力,促成其結果於草書。
  • 【人物】民國大家之吳昌碩: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正如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李志敏所說:「與同時代藝術大家比,吳昌碩是承前啟後、比較全面的一位巨匠。」 吳昌碩熱心提攜後進,齊白石、王一亭、潘天壽、陳半丁、趙雲壑、王個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