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江西工程學院第五屆四次「雙代會」圓滿完成了各項議程後,在雄壯的《團結就是力量》歌聲中閉幕。一年來,學校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校董事會、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
會議期間,校領導楊名權、胡湧、張晨曙等領導分別來到大數據與計算機學院、抱石藝術學院、智能製造工程學院等代表分團參加討論,與代表們坦誠交流,暢談心聲。親切的話語和殷殷的囑託引起了代表們的熱烈反響。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之年。代表們紛紛表示,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腳踏實地、攻堅克難,以提效立德樹人、提速內涵建設、提質創新發展為奮鬥目標,才能把大會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績。
成績的背後,凝聚全校師生汗水;創新的發展,書寫江工奮進之筆。一年來,全體教職員工不畏艱難險阻,敢於奮力拼搏,發揚「三苦精神」,取得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進一步增強了社會影響力。
重視黨建引領,學校知名度、美譽度進一步提高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學校創新發展、內涵建設的重要之年。這一年,學校以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靠廣大教職員工,加快內涵建設和創新發展,努力提高應用型辦學水平,強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學校重視思政課教學與改革,在省內民辦高校率先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師生代表前往瑞金、羅坊會議紀念館等開展紅色實踐教學,傳承紅色基因。一篇思政工作案例在《思政前沿》刊載,一篇思政論文獲江西省思想政治工作優秀論文二等獎。計算機與網際網路學院團總支被團省委評為「2018年度全省五四紅旗團支部」。高標準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學校黨建工作紅色引擎。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持續開展「三聯三創」、「主題推進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讀」教育、「青春告白祖國」、黨團組織進宿舍等系列活動,引導廣大青年聽黨話、跟黨走。江西工程學院機器人研究所獲新餘市「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2019年,學校「雙創」教育工作亮點紛呈:校友木林森光電公司董事長孫清煥多次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和胡潤百富榜,晉升2019年江西首富;校友鴻利光電公司董事長李國平躋身江西2019財富榜20強。學校不斷創新發展,大力培育創客;不斷創新辦學理念,創新辦學模式,刷新辦學業績,取得了「非省會城市辦大學校,大學校興小城市,突破區域限制,輻射全中國」的辦學業績,創造了兩個「唯一」大學:唯一「進入中國百強造富大學」同類高校;唯一「畢業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同類高校。學校培養了20萬餘名優秀的創新型應用型畢業生,其中有8萬餘名畢業生華麗轉身深圳市民。在這片創新的沃土、創客的天堂,創造出高等教育領域著名的「新餘現象,江工效應」。
2019年,學校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組織的全省嚴格考評中獲得100.01高分,在31所本科高校中排名第4位,獲得「江西省平安校園」榮譽稱號。在2019「迴響中國」騰訊網教育年度總評榜榮耀盛典上,學校獲得「2019年度全國創就業典範高校」稱號。根據軟科系統排名,江西工程學院畢業生深造率高達1.16%,在江西同類院校排名第一。2019級學生葉晨被共青團中央授予「2019年度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稱號。2016級學生陳大軍入選2019年江西省十大「最美大學生」。有33名學生光榮參軍,受到上級領導肯定。學校國家級媒體用稿118篇,省級媒體用稿290篇,地市級媒體用稿310篇,其中《物聯網3D智能化守定龍舟看不歸》等多條新聞在中央電視臺、中央教育電視臺等國家級媒體播出,學校社會認可度不斷提高。
賡續學校優良傳統,煥發比拼賽場鬥志
學校秉持楊名權董事長「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理念,精心凝練以學校苦抓、教師苦教、學生苦學「三苦」精神為核心的賽事文化,學科技能競賽碩果纍纍,有些項目實現新的突破,獲獎數量和獲獎層次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參加全國、全省大賽屢屢摘金攬銀抱銅,全年共獲獎264項,其中全國一等獎2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5項,江西省一等獎76項、二等獎130項、三等獎41項,江西省團體第一名3項,獲獎總人次達到400餘人次。參加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摘取2銀2銅,在同類高校位居前列。參加2019年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得本科組全國二等獎3個,江西省一等獎12個、二等獎9個、三等獎4個,成績名列前茅。參加2019年全省大學生電子專題設計競賽(本科組),榮獲團體總分第一,蟬聯本科組團體冠軍。參加2019江西省大學生信息技術知識大賽,本科組總分連續4年蟬聯江西省團體第一名,本科非專業組連續四年蟬聯江西省團體第一名。參加第十一屆大廣賽獲國家級二等獎1項、省級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在各項賽事中,參賽師生敢闖、敢拼、敢贏,勇於決戰決勝,體現了彌足珍貴的自強精神,很多重大賽事創造了與名牌大學同場競技、同臺領獎的優異成績。
學校科研成績逐年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穩步提升
學校科技能力建設穩步推進。與南昌大學代表江西高校參展「中國科技第一展」——深圳高交會,科研產品「會說話的AR名片」受到廣泛關注。申報江西省科技廳項目取得巨大突破,立項3項,共獲科技廳63萬元經費支持,立項數量和經費名列江西省高校第十名,同類高校第一名。省級課題24項立項。發表各類論文40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 10餘篇, 被 SCI、EI、ISTP、CSSCI 收錄的論文 8篇。出版專著、教材8部。獲批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3項。科研平臺建設取得新進展,獲批「新餘市NB-IoT技術應用重點實驗室」。2019年出版學報4期,共刊發論文100餘篇,共計50萬餘字,對外交流單位107家,擴大了社會影響力。
2019年,學校出臺推進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激勵措施,有252名教師參與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混合式教學改革,評選出教學效果優秀教師6人,教學效果良好教師18人,教學效果較好教師26人。發力本科建設舉措為:
一是加強課程標準建設。對16門課程分文科和工科兩個驗收小組進行了驗收,先後組織了21場驗收答辯會,每門課程進行了2次答辯驗收,15門課程通過了驗收。
二是加強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工作。15級8個本科專業應畢業646人,635人通過畢業論文答辯 。159名老師參加了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評選出21篇校級優秀論文、8名優秀指導教師。40人延緩授予學位證,5人不授予學士學位。
三是加快開展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準備工作。正式啟動本科合格評估準備工作,制定了《江西工程學院本科教學工作評建工作方案》,成立迎評工作機構,分解本科合格評估指標體系並落實到人。完成了40個觀測點的綜述材料編寫工作。建立了網站和微信群,及時發布評估動態。明確每個二級學院(部、中心)和職能部門負責評估工作的聯絡人和責任人。
四是組建考研輔導班。開設了數學、英語、政治三門考研輔導課程。通過動員、摸底、篩選,共有77名學生報考2019年研究生入學考試,有32人錄取,錄取率在同類高校中處領先地位,其中有6個同學錄取到雙一流學科建設大學。
五是加大教學監控力度,教學管理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建立了校領導、督導、學院管理幹部三級聽課制度,並形成常態化。開展了教師教學基本能力合格評估、教師教學水平評估、學生評教、教師評學等一系列校內評估工作。堅持實施校、院(部)兩級教學巡查制度。所有教師都接受了評估,評估後有反饋。通過組織公開課、示範課等形式,促進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校企合作謀發展,深度融合譜新篇
學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的辦學理念,努力鍛鍊學生專業能力。建校以來,學校始終注重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強化學生「三高就業」平臺(高薪酬、高層次、高體面)。截止2019年,學校校企合作關係緊密型企業發展到200多家,在外建有實習實訓基地增加到130多個。與企業合作到與產業協同,與南京奧派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跨境全流程虛擬仿真一體化實訓室建設》、與達內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物聯網工程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探索》兩個項目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與優秀校友孫清煥的木林森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李國平的鴻利光電有限公司協同創建光電產業學院,與百度、騰訊合作創建人工智慧產業學院。與新餘市全城電商合作,16級電子商務專業61名學生組建現代學徒制試點班,按要求完成了學校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年度績效考核工作。通過深度的校企合作,有力地推動了專業共建、課程共創、師資共培、項目共研、就業共助、資源共享。發揮學校科技優勢,通過科研成果轉化創造經濟效益2100餘萬元,為企業提供諮詢報告61項。
學校不斷提升就業指導服務水平。學校對特殊群體就業精準幫扶。學校關注特殊群體就業,進行一對一幫扶指導服務,制定困難畢業生幫扶方案,定期召開就業幫扶專題會議、畢業班班幹座談會及黨員代表會,幫助雙困畢業生解決心理上和求職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對雙困畢業生給予優先推薦,實現「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本科100%,專科96%。加強畢業生求職擇業指導,進行職業發展規劃設計,幫助學生轉變就業觀念,確定合理擇業目標,為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組織部分學生參加人社部門組織的聯合招聘會。
2019屆專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85.17%、全年就業率96.73%,本科初次就業率80.62%、全年就業率96.19%,在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就業工作有了長足的進步。
生源質量持續向好,資助育人成效顯著
學校根據國家和省相關政策和法規,健全了《江西工程學院招生章程》、《江西工程學院誠信陽光招生績效考核條例》,《江西工程學院招生人員管理辦法》、《江西工程學院招生辦工作人員準則》、《江西工程學院招生工作制度》等一系列招生制度,組織招生人員學深學透,認真執行。在網上公布學校《陽光招生工程方案》。學校生源質量持續向好。2019年學校28個全日制普通本科專業面向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共錄取考生6397人,其中本科錄取2248人,專升本錄取80人,專科錄取2326人,單招錄取1743人。被錄取的考生中,共有6名考生分數超過所在省一本控制線。總報到5042人,其中本科報到1989人(報到率為88.5%),專升本報到80人(報到率為100%),專科報到2973人(報到率為73%)。普通文科在26個省投放了計劃,一志願錄取率為96%以上,6個省份投檔線高出省控線20—40分,3個省投檔線高出省控線40分以上。二本普通理科在28個省投放了計劃,一志願錄取率為97%,6個省投檔線高出省控線20—40分上,7個省投檔線高出省控線40分以上。
學校強化資助育人教育工作,突出關愛文化建設
2019年國家獎學金17人,計金額13.6萬元;國家勵志獎學金373人,計金額186.5萬元。國家助學金2776人,計金額916.08萬元。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2969人,計2375.2萬元。徵兵入伍128人,發放補助240.5萬元。勤工助學64人,發放補助13.2569萬元。實施萬圓夢工程惠及貧困學子,111名學生領到了人均2000元的助學金,301名學生領到了人均1000元的助學金。
會上,校長張晨曙還就全面加強黨建、重視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生管理水平、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推進國際教育、加快建設校園文化以及提高辦學保障能力等方面進行詳細的總結,並對2020年學校在八大方面工作進行了部署和展望,引起了代表們的關注。
又逢六月好風景,奮勇逐夢正當時。不懼亂雲飛渡、只爭朝夕、同心聚力、勇往直前,相信江西工程學院在校領導強有力的正確領導下,凝心聚力,以本為本,堅持立德樹人,聚焦內涵建設,加快改革創新,凝練辦學特色,推動應用型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寫好新時代教書育人奮進之筆,為高等教育改革創新貢獻江工方案,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江工力量!(於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