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這首《滿庭芳》,諷刺之中,帶有一絲豁達,最後一句盡顯灑脫

2020-12-23 歷史不散場

東坡先生的這個作品,告誡我們,一定不要學那些因為小恩小惠,追名逐利的人,把自己的氣節給丟掉的行為。曾經有人說,宋朝的很多文人寫出來的都是議論文,不是罵人,就是嘲諷別人抬高自己。

如此尖酸刻薄的文風,實在是讓人讀起來十分的不舒服。蘇軾的文章讀起來也是有點議論的意思,只是蘇軾的文章從來不罵娘,也從來不靠著貶低別人來博眼球,實在是一股清流。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吧。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

用故事寫明了世俗,蘇軾用莊子先生的一個故事,來諷刺這世俗中的人都過於追名逐利,有一點小恩小惠就同自己的心願背道而馳。蘇軾在此時寫俗人的所作所為,來表現出了自己心目中對世上的可憐人的唾棄。

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

一切沒有落定塵埃,你我都是黑馬。蘇軾因為寫出了世俗中的人因為一點蠅頭小利,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想到了自己在朝廷中的觀點爭論中,敗下陣來,導致了自己遭受了排擠。但他堅信,事情還沒到最後,不一定誰輸誰贏,也不一定誰是正確的。

其實這個想法是借鑑於老子,最一開始厲害的不一定是弱者,而最一開始弱的,也許就是一位強者,這一切都是平衡的。

所以認識事情都不要提前下一個結論,最後很容易翻車。上面的一段作品,既是蘇軾對朝廷的不屑,也是對自己的同情,也有對人生的感悟與理解。

且趁閒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自由的身軀,誰都不能束縛蘇軾覺得,趁著其他人還都沉醉在夢境中,我還是狂一點吧。

誰都別來管我,誰都別想來框住我,我還是自由自在一點的好。要是真的能夠活到一百歲,那我就喝多三萬多場,天天喝,誰都沒有資格攔住我。

這裡能夠看出蘇軾的灑脫,和他對世事無常看得開的性格,沒人能夠阻擋他的狂。「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回首過去,突然感到自己的不幸其實整個看下來,蘇軾的一生其實是悲慘的,幾乎是喜憂參半。

不知道這樣慘痛的經歷究竟會持續多久呢?這裡能夠看出,蘇軾雖然表面上安慰自己,能夠讓自己過得灑脫,實際上根本就是懷揣著一顆傷感的心,從心裡還是會十分難過的。

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

看得開的人,最容易快樂自己的生活已經非常慘了,又何必要冒著被殺頭的風險,說一些皇上不愛說的話呢?反正自己得不到任何好處,不如讓自己看開些,這樣還能活得快樂一些。

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

舒舒服服地享受大自然,豈不美哉反正天上的月亮和吹在臉上,又不要錢,多吹一會多好。地上的苔蘚也是免費的,可以當褥子,天上的雲彩也都很不錯,可以當被子,這麼舒服的日子,什麼亂七八糟的小人,什麼為了追逐名利的人,全都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東坡先生的心態其實已經非常好了,能夠做到如此的境地實在是世人少見,在這裡,他甚至對那些排擠他的人有了一點同情的意思。

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

這麼好的風景,配酒正好,蘇軾的最後這句話,感激了河山大好,在這麼美好的環境裡,還能喝著小酒,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

並且,這裡的蘇軾還誇了一句自己的詩詞。這麼開朗的東坡先生,讀者們讀起來他的作品,可能想不快樂都非常難。

《滿庭芳》這首詞是蘇軾發配黃州時的作品。當時,蘇軾身邊的許多朋友害怕被牽連,紛紛疏遠了他,使他備感世態炎涼。然而,他的同鄉卻也蔑視世俗,仍與其過從甚密,五年中竟七次來訪。

這本《蘇軾詞傳》以蘇軾的詞為主題,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他的一生得遭遇,更讀懂了他的豁達。這套詞傳還包括《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辛棄疾詞傳》、《李清照詞傳》,可以為你展現幾位詞人真實而又充滿詩意的人生。

一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需要79元就可以帶回家,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歷史不散場結語:

蘇東坡先生其實非常喜歡把生活、生命的感悟寫進自己的作品裡,雖然他的生活很寒酸,命運很波折。

但這並不影響他帶給別人的豁然開朗,這種豁然開朗,也正是東坡先生最厲害、最不同於常人的地方,因為他也能夠把自己的思緒剝離出來。東坡先生的整個作品,雖然帶有一些他自己的語氣,卻也正是說明他不拘泥於形式。同時,這樣的語氣也能夠淺顯易懂,讓讀者讀起來更加快樂。

相關焦點

  • 蘇軾寫下一首送別詞,短短幾句,寫盡人生,後兩句盡顯豁達灑脫
    蘇軾因為人生的經歷頗為豐富,所以也養成了自己豁達且樂觀的性格,他所描寫出的離別之詞必然不同於其他的詩人,在流露出自己的真情之外,也往往能夠激發起大家共同的感情。選取蘇軾所寫離別的詩詞中的一首來感受其所描述送別情感。
  • 蘇軾最後一首詩,道盡了人生的無奈,也盡顯豁達
    這位老人便是蘇軾,此時他離死亡只有兩個月,他或許難以知曉,也或許早已預料,不過這並不重要,死亡,對於蘇軾來說,並不可怕。花白的鬍鬚,在風中飄揚;寬大的衣衫,在獵獵作響;衣衫下的軀體,已經行將朽木;衰老的容顏,唯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閃著異樣的光芒。
  • 蘇軾一曲《滿庭芳》,以議成詩,寫出人生得失,看透世間成敗
    於世事之中找尋樂趣,蘇軾蘇東坡,作為著名的詞人,留下了許多經典的詞作,他一生好結交朋友,又深諳廚藝,這一生雖然有一些潦倒,但是頗有意思。正是他自己的一生就這樣豁達洗鍊,所以他的作品中大多都是看透了世俗名利之爭,更是多以詩詞的方式教給我們許多道理。當時的宋代詩人都喜歡寫「議論詩」,寓情於景,寓意於景,既增添了詩的深意,又將意境描述了出來。
  • 蘇軾模仿李商隱寫下一首小詩,盡顯豁達本色
    北宋詞人蘇軾在文壇的地位非常之高,不僅是在中國,甚至在整個世界文壇,他都享有盛譽,後世有許多學者將其稱為「千古第一文人」,蘇軾可謂當之無愧。他能夠獲此殊榮,原因並不止於他驚人的才華,更在於他坦蕩的胸懷和樂觀豁達的精神。
  • 蘇軾的這六首詞,每一首都是千古絕唱,堪稱經典,值得你反覆品讀
    中秋節本應該是闔家團圓共賞明月的時候,蘇軾卻與自己的弟弟蘇轍分離,這不禁讓他產生了極深的思鄉之情。於是在丙辰年的中秋,蘇軾酩酊大醉,提筆寫下了這首詞。詞中寫了明月的皎潔,描繪了一幅圓月懸在天上,親人卻遠在千裡的畫面。但是蘇軾一向豁達。
  • 蘇軾被貶後,看到梨花,寫了一首小詩,最後一句寫出了豁達瀟灑
    今天這首詩只有短短四句,卻美得不像話,稱得上是經典。這首詩就是蘇軾的《東欄梨花》。全詩如下:這首詩一共只有短短的四句話。前兩句寫東欄梨花的景色:梨花是淡淡的白色,柳樹是深深的青色。後兩句寫蘇軾本人惆悵的心情好像門前東欄那一株雪白的梨花一樣,獨立枝頭,遠離人世嘈雜,將這個世俗的社會看得清澈明了。與上兩句的美好景色春意正濃形成反差的是,蘇軾在這兩句中又顯現了自己淡淡的哀傷之情。
  • 蘇軾很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了無數失意之人
    蘇軾很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了無數失意之人蘇軾,仿佛是一個永不被打敗的戰士。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有過至高的榮譽,也曾當過囚犯,但他仍保有樂觀平靜的心態,在生活的泥潭中過得灑脫。孩童時代我們吟誦著他的《惠崇春江晚景》:"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 蘇軾很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
    提到一代文豪蘇軾,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流傳廣泛,豪邁灑脫的詩詞。看上去他過得不錯。然而,這都是經歷了一生風雨坎坷,歷經磨難後,蘇軾在苦難中依然積極樂觀,熱愛生命。從而到達的隨緣自適,逍遙闊達的處世境界。詩興大發,寫了一首非常灑脫的詞,詞牌是《定風波》,內容大多人也很熟悉,自然是那首《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了。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無數失意之人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無數失意之人「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擊,他淪為階下囚,當時蘇軾都認為自己必死,開始寫信交代後事,但由於「太祖誓碑」中有「不殺士大夫」這一條,加上王安石、歐陽修等人的勸諫,蘇軾免於一死,被貶黃州團練副使。
  • 如何像蘇軾一樣豁達?牢記這2句話,心胸一天比一天寬廣
    這也是蘇軾深受世人敬仰和喜愛的地方。那麼蘇軾的豁達是如何形成的呢?這就要從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的「烏臺詩案」說起。當時剛任湖州知州的蘇軾,給宋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不料卻因表中「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等話,被新黨利用,說他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死有餘辜。
  • 蘇軾送別朋友,寫了一首詞,惆悵中盡顯豁達,最後一句經典又勵志
    詞中著實不多見似兒女情長般惺惺作態,每一個措辭,每一處過度,既深表作者的真情實感,亦傳揚作者的曠世練達。從題目我們可知,這首詞是贈予錢穆父的離別之作。蘇軾一生好交友,傳世的名作有《贈劉清文》,這劉清文是邊關守將之子,我們眾所周知,可題目中人錢穆父究竟何許人也,接下我們不妨一談。
  • 蘇軾的這首詞,勸誡世人莫貪名利,不忘本心,又有幾人能懂
    而蘇軾所作的《滿庭芳》就是一首十分著名的議論詞,可以讓我們忘卻凡塵俗事,變得更加快樂豁達。「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這是這首詞的開篇,蘇軾引用了莊子的典故,「蝸角」、「蠅頭」二詞更加體現了蘇軾對世人所追逐之名利的
  • 蘇軾半夜被關在門外,悟出一極具哲理的詞句,堪稱打工人的寫照
    其實,早在一千多年前,蘇軾在一首詞中,有一句極具哲理的詞句,詮釋了「打工人」的無奈。 公元1080年,蘇軾的人生遭受了一次重大打擊——烏臺詩案。因為在詩中諷刺新法,蘇軾被關押至御史臺的監獄,險些性命不保。幸得章惇、王安石等人求情,他才得以出獄,同時被貶謫至黃州,任團練副使。
  • 蘇軾十句經典詩,總有一句直擊你的靈魂!
    有人喜歡陶淵明的淡泊,有人喜歡李白的狂放,有人喜歡杜甫的仁愛,有人喜歡屈原的理想……而我獨愛蘇軾的豁達。蘇軾一生坎坷,但依舊活得灑脫,寫下的詩篇也不勝枚舉。在那些膾炙人口的詩篇裡,許多經典名句為人們喜愛。
  • 蘇軾的一首詩成為千古名篇,看透他對人生的豁達,彰顯了他的灑脫
    天涯何處無芳草」,表現了蘇軾看淡愛情,對戀愛中人的勸告。 在被貶到黃州期間,蘇軾一邊吃著東坡肉,一邊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在悲情中體現了他對人生的豁達。
  • 蘇軾的詞你會背幾首?這幾首你不可不知,對於了解他至關重要
    蘇軾是一個大文豪,一生做了太多的詩詞,每一首都有值得人學習之處,然而這幾首詞是千古絕唱你不可不知。第一首是《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人生的豁達是什麼樣的?千年前四川人蘇軾,用一首詞告訴我們
    看一些下了功夫的人,展示自己博學多才,非常佩服,中國文化人畢竟是一稀缺群體,能夠得到尊重,並且沒有距離感,還接地氣相當不錯。目前做得最好的,你還得說是人家中央臺的節目,畢竟全國最好的資源都集中在這裡。其實對於我這種觀眾來說,你只要內容充實有意義,並且能讓我這周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受益,那麼自然我很喜歡。
  • 蘇軾夜晚醉酒,在江邊散心,信手拈來一首詞,最後兩句成為經典
    很多人認為一首好詩要苦思冥想好久才能夠落筆,進項賈島的推敲之變,一詞一句之間都要思考好久。其實事實並非是這樣,很多詩人作詩都是一蹴而就的,絕非是整日思索,更多的時候,詩詞就像是一個情感抒發的介質,總是在不經意間完成的。就像李白作詩,很少有整日思考才寫出來的。
  • 中國詩詞大會:蘇軾《定風波》曠達灑脫,簡樸深邃,啟迪人生!
    說起蘇軾,他的代表作太多,但無論如何也不能忽略他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這首詞,我第一次遇見就念念不忘,真的是太喜歡裡面那豐富的意蘊,深邃的內涵,還有詞人那灑脫的胸懷和曠達的精神品格。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 蘇軾贈別好友的一首詞,豪邁抒懷,短短六句寫出自己豁達的人生觀
    蘇軾寫過很多的詩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抒發自己的情感或者是寫風景的,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詞是蘇軾少有的贈別友人的一首詞,不像其他人的離別詞一樣感傷悲情,而是充滿了蘇軾的味道,豪邁中帶著幾分豁達,樂觀中帶著幾分感動。蘇軾在杭州做通判的時候,正好遇到自己的友人梅庭老去上黨任學官,蘇軾前去送別的時候寫下了這首《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門外東風雪灑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