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一曲《滿庭芳》,以議成詩,寫出人生得失,看透世間成敗

2021-01-08 愛聊歷史吧

世人皆知東坡先生,他生性豁達開朗,雖然仕途並不順遂,但是他依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性面對世間的一切困難。

於世事之中找尋樂趣,蘇軾蘇東坡,作為著名的詞人,留下了許多經典的詞作,他一生好結交朋友,又深諳廚藝,這一生雖然有一些潦倒,但是頗有意思。

正是他自己的一生就這樣豁達洗鍊,所以他的作品中大多都是看透了世俗名利之爭,更是多以詩詞的方式教給我們許多道理。

當時的宋代詩人都喜歡寫「議論詩」,寓情於景,寓意於景,既增添了詩的深意,又將意境描述了出來。功軾這一首《滿庭芳》將世俗所說的名利寫了出來,告訴我們這些普通人何為快樂,又如何獲得快樂,怎麼才能忘掉俗世煩惱。一旦讀懂蘇軾此詩,就能明了世間快樂還需要從自身的修為開始找到。

01虛名微利,有甚忙

蘇軾毫不隱藏自己對那些追名逐利之人的輕蔑之情,詩詞的開篇就引入了莊子「蝸角虛名,蠅頭微利」來諷刺那些對利益看得十分重的人。尤其是本句之中所提蝸角與蠅頭,都是微乎其微的小東西,以此來反襯追逐之人的無聊與可笑。

此句句末則直言,算算來去有什麼意思?「算來著甚幹忙」,機關算盡都是白忙一場。緊接著蘇軾又勸說到「事皆前定」,所有的事情都已經有自己的定數,強弱貴賤成敗,這一切都有自己的因果。

蘇軾於當時的官場中已經明了,許多事不是以自己的喜好或者是眼前的強弱能夠定下的,一切都有內核中更堅硬的因果,所以沒必要庸人自擾,為那些眼前的利益去拼命追逐,最後很有可能會是讓自己到了更難堪的地步。

蘇軾的主張是「趁閒身未老,盡放我,來疏狂」。既然世事已定,我們不能掌握,那最美好的事就是自在逍遙,享受自己的人生,體會美好風光,可以狂放不羈,可以一醉解愁,將那些疲憊困擾放到身後。

這上半篇,從直接敘述論點開始,最後點到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蘇軾巧妙地將自己的狀態融入到詩中,也將自己的觀點得以展示。一個瀟灑且豁達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

02憂愁難免,但是學須珍惜歡愉的片刻

蘇軾一展胸中的怨氣,他也承認,有過痛苦和彷徨,那些志向和抱負都難以施展。這種痛苦,大概每一個人都有。所謂「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大致每個人都逃不掉這個愁怨時刻,一時愁上心頭。

不過,作者卻想說的是「抵死論短長,幸對清風」,反正自己曾經也冒生死之危,試圖實現自己的理想。既然如此,沒有什麼結果的話,那麼不如安靜的面對歲月靜好,傾心的享受當下的這清風明月,這天地安寧。

看似是對命運的妥協,實則是內心焦灼之後的再平復。詩人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但是時機不到,不如就不再折磨自己的內心。

所以最後說「江南好,一曲滿庭芳」,說到最後,詩人自己也不禁感慨,今天趁著江南的美景和千杯美酒,以一首滿庭芳勸誡大家,更是開懷自己,不要辜負美景和美酒。一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另有一二應該好好享受。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漢字押韻藝術,和聲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唐詩的凝練,宋詞的意境深遠,曲調悠長,都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享受。

尤其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所誕生的詞作,百花齊放,將宋詞點綴得更加閃耀。像是李煜的「亡國之詞」;蘇軾的「狂放豪邁」;李清照的「婉約愁緒」,都能給替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各種情感。

喜歡宋詞,同時又想了解詞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這套詞傳。分析詞作的同時, 還配有詞人的生平事跡,讓你通過詞作,了解他們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這套詞傳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詞傳原價238元,限時特惠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增加自己的書卷氣,成為文藝青年。

愛聊歷史吧總結:蘇軾這一生並不順利,但是他依然以樂觀的天性去面對世間的這些困難,給我們留下了流傳千年而經久不衰的經典作品,為我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無限美好。且記住東坡先生在此詩中教給我們的「且趁閒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遇到任何困難或是不順,不如潦發輕狂,以面對曾經的困難。

相關焦點

  • 蘇軾這首詞,教你看透人生的是非成敗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開篇,以這段雄渾的開白,引出三國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在歷史無涯裡,生命來來去去,走走停停。多少光鮮榮辱,於歷史不過滄海一粟;多少是非成敗,人不過赤條條來去無應由。人究竟為何而來,又要往哪去?人生真正意義是什麼,有什麼值得追求?為追名逐利,還是為實現自我?
  • 蘇軾的這一首詩,寫出了意境,寫出了傲骨,寫出了惺惺相惜的情義
    人生匆匆,也許是擦肩而過,或是驚鴻一瞥,於是那最美好的記憶,就從那時起,讓人再難忘記。也總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情,在你的人生過往中發生著作用,讓你在暗夜中尋得到光,在迷途中,找到方向。那一年,兩浙兵馬都監的劉季孫與正在杭州任職的蘇軾,二人你來我往,交情甚篤。那一年是北宋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蘇軾視視劉景文為國士,大力予以舉薦並贈一詩以勉勵他。蘇軾的這一首詩,寫出了意境,寫出了傲骨,寫出了惺惺相惜的情義。
  • 蘇軾這首《滿庭芳》,諷刺之中,帶有一絲豁達,最後一句盡顯灑脫
    蘇軾在此時寫俗人的所作所為,來表現出了自己心目中對世上的可憐人的唾棄。「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一切沒有落定塵埃,你我都是黑馬。蘇軾因為寫出了世俗中的人因為一點蠅頭小利,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上面的一段作品,既是蘇軾對朝廷的不屑,也是對自己的同情,也有對人生的感悟與理解。「且趁閒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
  • 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7首古詩詞,塵世裡誰不是心帶惆悵的過客
    人生一路,幾多起伏,昨日花開,今朝凋落,誰能自主。煙花綻放,熱烈熱心,碎屑紛飛,落幕落寞。一切盡在塵世的風中。7首詞,一曲滿庭芳,多少隱恨悲苦,多少往事如煙不堪回首。滿庭芳.小閣藏春——宋.李清照小閣藏春,閒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漸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渾似,何遜在揚州。
  • 蘇軾九首禪意詩詞,讀一首悟一個禪理
    ,後世的讀者才能一見蘇軾的心路歷程,體會他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其中許多作品不乏禪意。    《臨江仙·送錢穆父》  宋代: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尊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蘇軾真正參透人生的宋詞名句,雖只有7個字,卻蘊含無限哲理
    談到蘇軾必然會談到他的黃州之旅。因為就是從這裡開始,蘇軾的人生才真正得到了升華。烏臺詩案的餘波之後,死裡逃生的蘇軾被貶來到黃州。經歷了世間的殘酷,蘇軾一顆忠君愛國之心雖然並沒有被淹沒,但是卻也讓他把更多的時間用於參照自己的內心。
  • 《滿庭芳·三十三年》蘇軾
    滿庭芳·三十三年作者:蘇軾  朗誦:妍婷姝有王長官者
  • 蘇軾寫出一場無人超越的曠達之雨:因為無所計較,故而所向無敵
    」蘇東坡一生坎坷,宋神宗元豐五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在出遊黃州城外的時候,淋了一場雨,由此寫出一場無人超越的曠達之雨,這一篇就是幾乎家喻戶曉的名作《定風波》:《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
  • 蘇軾一首詞通篇說理,古代時傳遍海內,近代大學者:索然無味
    讀宋代的詩,總能領悟一些人生哲理。像「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都是富含哲理的名句。這兩句,都是出自於蘇軾之詩。是的,宋詩好說理,蘇軾寫詩,尤愛說理。他的一生歷經沉浮,或許也曾失望失落過,但他最終以樂觀豁達的態度,對待迎面而來的苦難。
  • 蘇軾的這首詞,勸誡世人莫貪名利,不忘本心,又有幾人能懂
    而蘇軾所作的《滿庭芳》就是一首十分著名的議論詞,可以讓我們忘卻凡塵俗事,變得更加快樂豁達。就連判定自身的強弱與否也不能僅憑一件事的成敗來決定,我們沒有必要去庸人自擾。此處是體現了蘇軾對於當時名利場的不恥與奚落,正因為他親身經歷過,才使得這個論點十分的直接可信。「且趁閒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
  • 蘇軾的一首滿庭芳,情調溫雅,留戀之情充溢字裡行間
    宋神宗也是一位很糾結的人,一邊把蘇軾發配到遠離京城的地方,一邊又很欣賞他的才華。在蘇軾貶謫期間,神宗曾多次準備起用蘇軾。元豐七年,神宗下手詔說,「蘇軾黜居思昝,閱歲滋深。人才實難,不忍終棄。」於是把謫居黃州達五年之久的蘇軾,從黃州團練副使,改為離京城較近的汝州團練副使。
  • 蘇軾《滿庭芳·三十三年》
    向來特別酷愛古詩詞,無意通過紀錄片《蘇東坡》(B站有資源)了解到蘇軾,佩服他的大徹大悟,經得起折騰和打磨。而且是真正熱愛生活的一個人。 《滿庭芳·三十三年》 蘇軾 _ 有王長官者,棄官黃州三十三年,黃人謂之王先生。因送陳慥來過餘,因為賦此。 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凜然蒼檜,霜幹苦難雙。聞道司州古縣,雲溪上、竹塢松窗。
  • 代表蘇軾走出人生低谷的詩句,7個字富含哲理,累了不妨讀一讀
    蘇軾的名句「一蓑煙雨任平生」出自他的經典宋詞《定風波》。這首寫於黃州之時的宋詞,很好地展現出了他內心的曠達。也說明當時的蘇軾經歷了烏臺詩案的折磨之後,真正從人生的低谷中走了出來。所以即便是在途中遭遇大雨,也能夠處之泰然。
  • 一首宋詞真正看透人生,開頭12個字驚豔無比,道盡世間冷暖
    比如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宋詞,就是由此直接看透了人生,開頭12個字就驚豔無比。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這首宋詞就是朱敦儒的《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詩詞的主題內容表達最精彩的就在開頭的這12個字。
  • 笑看人生無奈——讀蘇軾《滿庭芳,歸去來兮》
    云何,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待閒看秋風,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蘇軾寫這首詞的時候已經謫居黃州達五年之久,接到了到汝州安置的調令。鄰裡友人紛紛相送,蘇軾作此詞以示告別。這首詞可以說是蘇軾在親友前發牢騷,述發心中積鬱之作。
  • 滿庭芳·秋日香山好時景,賞心悅目樂其中
    滿庭芳·秋日登山賞景文/喬平楓葉飄飛,群峰迢遞,樓臺半在雲間。行經亭閣,又過菊花園。一徑幽通峭陡,岫影遠、層翠林巒。扶欄處,妖紅麗紫,銀杏樹參天。幾親朋結伴,閒中最樂,歲晚多歡。滿庭芳,詞牌名,又名「鎖陽臺」「滿庭霜」「瀟湘夜雨」「話桐鄉」滿庭花「等。以晏幾道《滿庭芳·南苑吹花》為正體,雙調九十五字,前後段各十句、四平韻。另,有雙調九十五字,前段十句四平韻,後段十一句五平韻;雙調九十三字,前段十句四平韻,後段十一句五平韻等變體。
  • 蘇軾這八首詩詞,道盡悲歡離合,戳中你我人生,教會從容生活
    浩蕩的苦難、親人的死亡、理想的破滅,往往讓人瞬間看透人生的無常與幻滅,成為半個哲人。人生走到最後,剩下的,只有斷雁孤鴻般的自己。人生的盡頭,是悲喜的終結,是大夢的句號,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正因人生如夢,一切皆空,包括功名,亦是幻光,故不必將榮辱得失,過於記掛於心。
  • 生而為人,不計得失,只論成敗
    人生短短數十載,長夜漫漫何其哀昨天的文章我們談了關於人性的話題,我們都知道人性的弱點包含了貪婪、自私等等…有很多時候你可能會因為計較眼前的得失導致你的目標失敗。講到這裡大家應該都能明白我的意思了吧。一時的得失不算什麼,在這次得失中清醒頭腦,找到目標,制訂小策略(一發入魂!一擊必中!)。
  • 中秋節詩詞:蘇軾另一首中秋節經典《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想到中秋節詩詞就一定離不開蘇軾的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對於弟弟的思念,化作了最深情的詞句,永遠流傳成了經典。不過,縱然是蘇軾這樣豪邁名士,仍舊躲不開歲月的痕跡,躲不開命運的跌宕。曠達如蘇軾也不會永遠那麼鬥志昂揚,不會總是激情豪邁。他也有過難過的時候,有過抑鬱的瞬間。特別是在中秋佳節,團圓的日子,想起自身的處境,難免對人生有了更深的領悟。
  • 蘇軾回不了家,卻釋然一笑,這篇短文充滿哲理,趣味濃厚
    北宋大文豪蘇軾在晚年被貶謫到海南,他在那裡人地生疏、水土不服,生活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艱難。但詩人卻毫不氣餒,有一次外出遊玩還很有心得。下面介紹的是蘇軾回不了家,卻釋然一笑,這篇短文充滿哲理,趣味濃厚。《儋耳夜書》作者:蘇軾己卯上元,餘在儋耳。有老書生數人來過,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