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天堂就是極樂世界

2020-12-14 古象雄文化探秘

也許是機緣的催促,最近不斷地聽到有些佛教弟子對於基督教的評論。

看著這些評論,幾乎大同小異,如:基督是外道,上帝是佛教中的大梵天王,基督教的教義是輪迴法,基督教的天堂是天界等。

這些都是源於某些書中、某些師父的開示之中。

但是,幾乎沒有人去核實其所說的真實性,或者說是沒有人去查證文字中所涉及的評論。於是,人云亦云地到處品評,當遇到不同意見時,不可能返觀內照,只會隨意品評他人的言論,認為自己掌握的是宇宙的真理,不符合自己認知的都是外道而已。

首先,我承認:在我沒有學習佛法之前,我與多數人一樣,認為佛教不過是封建迷信的產物……

我承認:在我沒有接觸本教之前,我與很多人一樣,認為本教是西藏原始的黑教邪教……

我承認:在我沒有了解基督之前,我與一些人一樣,認為基督教只是闡述天界的外道……

當然,沒有深入研究其他宗教、文明的歷史、教義之前,諸如此類的看法、觀點還有很多。

所以,雖然現在我依舊無法拿出充足確鑿的論證來闡述我所學習研究的一些觀點,但最近的很多跡象都似乎到了不能再沉默的時候了。否則無常若至,恐再無機會。

平扎活佛

跟平扎活佛交流時,仁波切開示說:「可以從研究的角度拋出問題,讓更多的人一起來研究討論的方式來展開。」我想仁波切卻是有智慧,眾人拾柴火焰高。

無論是評論、建議,抑或是批評、指責,其實都會對所研究的問題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範圍,會對清晰梳理本來的脈絡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吧。

所以,今天就下面的話題展開,與朋友們一起學習,不周之處也敬請廣大的朋友給予指正:

上面關於基督教的幾個觀點其實基本上是同一觀點,也就是基督教是不究竟的外道法。

當我沒有去了解和學習的時候,當然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隨著很多的學習研究之後,我已經慢慢轉變了這個看法,並且不再輕易認同這個說法。

以至於有一次九寨活佛發布了關於基督教是外道的微博後,我也與仁波切就此進行了相關的討論。

那麼原因是什麼呢?

曾經自己認同這些觀點的時候,其實並不知道這些觀點到底是不是正確,僅憑自己滿腔的佛教情節就輕易地認同只有佛教最為圓滿,其他的宗教都不過是外道而已。

當然,佛教的教法確實圓滿,因為它是佛陀親證宇宙實相後所闡述的本來如是之境,並非佛陀思維意識所創造。

那麼,當我拋開了宗教情節,用一顆平常心去學習和探求的時候,卻發現原來其他的宗教也並非如自己所想的只是偏激的外道,這樣的想法其實只是自己的宗教情節在欺騙著自己,才會輕易地相信這些觀點。

那麼,事實的真相到底是如何呢?因為我也尚在學習之中,所以僅能夠將自己的所知所見片面地闡述出來,以得到更多的幫助和指正。

1、基督教中的上帝是不是大梵天王呢?

帝釋梵天禮佛圖

對於這個說法,一般認為它的出處是源於《大悲經》梵天品第一的章句中。在這一品中,大梵天王認為自己是三千大千世界中大自在主:我造的眾生變化出的眾生,我造作的世界變化的世界。而佛陀則對此進行了破斥和開示,引導大梵天王明了此世界本是業力所顯,並非神的創造。

很多人因此「引經據典」地認為:基督教的上帝就是此大梵天王,因為他們都認為自己創造了世界。

其實,這裡有個問題所在:『大梵天王認為世界是他所造作,眾生是他所變化』和基督教所說的『上帝創造了宇宙萬物』這兩個說法看似一樣,但其實是說的一回事嗎?

首先我們學習過佛教基本常識就可以知道:初禪共有三天:大梵天、梵輔天和梵眾天,大梵天王就是整個初禪三天之主。這個大梵天的概念最早源於婆羅門教,在印度思想中將萬有之根源『梵』,予以神格化,大梵天是印度神話中的三大神之一,宇宙萬物的創造者。

但是,在佛教的《大悲經》梵天品第一中,佛陀否定了宇宙是由大梵天所創造的說法,也就是說,宇宙並非大梵天王所創造,而是眾生業力所顯現。

其次我們來對比基督教中對上帝的描述:唐朝景教的唯一神譯為真主阿羅訶。利瑪竇把唯一神翻譯成「上帝」意為全知、全能、全智、全視、全權、全愛、全造的永遠至高並永生者,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有。是萬有的創造者、宇宙的統管者、真理的啟示者、選民的拯救者和罪惡的審判者。(之所以選擇此段描述,可以更好地讓我們比對了解)

那麼,根據上面兩方面的比對可以知道:大梵天王不是宇宙的創作者,因為佛陀已經為他闡明,同時大梵天王也不具備基督教中對於上帝的描述,如全知、全能、全愛、全權、全造等,更不用說永恆至高並永生等等了。

所以,通過比對研究可以清晰地知道,此大梵天王絕非基督教的上帝!【請先不要僅站在佛教的角度上說一家之言,如基督教的說法如何如何,希望您能夠引經據典地給予開示和指正。】

2、基督教的上帝到底是什麼?

如果是佛教徒,從剛才對於上帝的描述中,或多或少可以看到一些似曾相識的影子。是的,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描述的時候,也驚訝於這個描述的本身。

我們通過下面的比對來看一下:

在大乘佛法中所闡述,佛有三身,法身佛有如下的定義(摘選):佛的三身之一,無形無相,無所不在,無所不含。法身以其永恆、普遍、寂靜、圓滿而起著至真、至善、至美的救度眾生的作用。

兩段紅色的描述中相互比對,是否很是相似呢?

我們都知道,對於法身也有很多不同的稱謂,如:本性、真心、如來藏、法性、真如等等。

唯識最基本的觀點就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也就是說:欲、色、無色等三界中,一切諸法皆由一心所變現。如同華嚴經*覺林菩薩偈中所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此,所謂上帝創造一切,那麼是否可以理解為一切法由心所生呢?

那麼我們能否說基督教的上帝和佛教中的法身佛就是一回事呢?

這個概念是不能輕易說的,因為妄語是大過,如果沒有確鑿無誤的佐證,輕易下這個結論不但傷害自己更誤導眾生。事實若非如此,則莫說修行成佛,只怕唯有在地獄中苦熬,直到此錯見的文字在世間消除之時,方有出離之望了。

同理,如果沒有認真研究比對,就人云亦云地說基督教如何,萬一事實也並非如此,則果報絲毫無欺的。

那麼我們通過其他的一些方面來深入地了解一下,看看能否找到一絲清晰的思路:

3、上帝是三位一體的:

基督教信仰聖父、聖子、聖靈三而一的上帝。上帝是三位一體——聖父是萬有之源造物之主,聖子是太初之道而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聖靈受聖父之差遣運行於萬有之中、更受聖父及聖子之差遣而運行於教會之中。但這三者仍是同一位上帝,而非三個上帝——三位格、一本體,簡稱三位一體。

佛教大乘起信論全論的核心思想旨在闡論自性清淨、妄法無體之說,而於論究萬法時,以體大、相大、用大等三大來判釋眾生心,乃至宇宙法界等。

也許將這兩種概念的所指之意闡明就更容易明白:

聖父(本體),超越能所的本源;

聖子(萬相),本體所生的現象;

聖靈(作用),本體能生的作用。

如此,我們拋開名相的外衣來看其所指的本質似乎更容易了解一些吧。

4、眾生都是有原罪的:

原罪的教義是基督教重要的基礎教義。被認為是人思想與行為上犯罪的根源,是各種罪惡滋生的根,會把人引向罪惡的深淵,又是使人難以自拔的原因。(亞當夏娃的故事請先不要列舉,因為這需要您了解如《俱舍論》、《創世紀》等有關世界起源的歷史文獻後才能更好的比對。我們先從詞彙的本質上分析。)

從原罪的定義上來看,聖經中對原罪精練的闡述:《詩篇》51:5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胎的時候,就有了罪。

那麼佛教是如何看待這一觀點的呢?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十三頁云:復言:世尊!如佛所說因業故生,因愛故轉;依何密意,作如是說?世尊告曰:無明為緣,先於諸有,造作增長種種福行,或非福行,或不動行;引發攝受種種生身種子差別。於此有中,若愛未斷;由此愛故;能令行等,轉成其有;有起後有自體功能。如是功能,不離於愛。依此密意,故說是言:因業故生,因愛故轉。

那麼我們結合起來來看,這個原罪和佛陀所說的真相——因業故生的業是否很相像呢?同樣,亞當夏娃觸犯的罪是偷吃了善惡樹的禁果而導致,與上文所說因愛故轉是否也很相近呢?

從基督教對「罪」的描述而言:亞當夏娃想要脫離造物主而獲得自己的智慧,從此與上帝的生命源頭隔絕,致使罪惡與魔鬼纒身,而病痛與死亡則為必然的結局。

這似乎可以換成佛教的口氣說:眾生因「我」執而生無明,從此迷失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本性,致使痛苦和煩惱纏身,而病痛與死亡則為必然的結局。

當然,我們同樣不能現在就斷言此兩者是一回事,或者是一樣的意思,但是我們可以大膽地說,原罪的定義在佛教中是不違背的,因為業本就是如此——在我母胎的時候,就有了罪。

5、如何能夠去除原罪:

基督教認為,每一個人來到這個地球都是帶著罪業而來,基督教的信眾必須要向耶穌進行虔誠的『懺悔』,才能得到上帝的寬恕,從而洗脫自己的罪業。日常還要行善不做惡,命終時才能讓自己上『天堂』享受安樂。反之,則下地獄受苦。

那麼作為佛教弟子都知道,懺悔的目的就是清除自己累世以來的罪業。懺悔是自佛陀轉法輪以來,佛教教法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方法。懺悔的方法與性質有多種分類,如制教懺與化教懺、三種懺、五種懺或是六根懺等等,但是就目的和意義而言沒有不同之處。

作為基督教的懺悔方法與佛教的懺悔法相比,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了。但是這僅是從懺悔的方法數量上而言,並非講懺悔本身或者目的意義有多大的偏差。

就制教懺為例:制教懺分為三種,即 (1)眾法懺,對四人以上之僧眾行懺悔。(2)對首懺,對師家一人行懺悔。(3)心念懺,直對本尊行懺悔。 那麼在基督教中我們熟知的在神父面前懺悔即類於對首懺;而在基督像前懺悔則類於心念懺了。

6、懺悔後是要生天界嗎?

一般而言,無論是基督教或者佛教信徒很多都認為天堂是天界。尤其是一些佛教弟子指責基督教是外道不究竟法也是基於這個說法,那麼我們可以深入來研究一下:

天國在聖經中又稱為「神的國」,係指神的選民將來要去的永生國度(馬太福音8:11),同時他指著神的靈所降到的教會和遵主為王的人心。今身神的靈臨到的教會,就是神的國臨到的地方(太12:28),能守主的道,尊主為王成為神所喜悅的人,那人的心就是神的國臨到的地方(路加福音17:21)。

根據上述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到,這裡所說的天國是一個永生的國度。

那麼,根據佛教對於天界的描述來說,六道輪迴之中沒有任何一層天是可以永生的,都是無常的,都會成住壞空。因此這個天國和佛教說的天界的性相描述並不一致。【如第一個問題所說:請先不要僅站在佛教的角度上說一家之言,如基督教的說法如何如何,希望您能夠引經據典地給予開示和指正。 】

那麼佛教中所說的永生的地方是哪裡呢?我們來看一看基本上每個佛教徒都知道的地方——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淨土,那裡因阿彌陀佛的願力而成就無量壽命,也就是永生。

似乎在永生的描述上也有些相似了,當然,這樣永生的地方也並非只有西方極樂世界,十方三世尚有諸多佛剎。

那麼如何能夠去到極樂世界呢?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光念是不能去的,要做到信願行才可以。(我們先不談少福德因緣難生彼國等,因離題較遠了。)

有意思的現象又出現了:

馬太福音7:21 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

這個描述又是出乎意料地相似。相似到我已經不願意多費口舌去解釋。

我們再看它另一個描述,就是上文說的:同時他指著神的靈所降到的教會和遵主為王的人心。今身神的靈臨到的教會,就是神的國臨到的地方(太12:28),能守主的道,尊主為王成為神所喜悅的人,那人的心就是神的國臨到的地方(路加福音17:21)。

這句是什麼意思呢?以個人的理解,翻譯成白話是:天國是指神的靈所降到的教會,也就是指人間淨土,如教會、寺院等吧,這些就是神的國臨到的地方。

再有就是緊接著說的「能守主的道,尊主為王成為神所喜悅的人,那人的心就是神的國臨到的地方」

這一句不知道是否可以直接理解為:「心淨則國土淨」呢?呵呵。

以上所列的只是在學習當中的一些了解,並不能以點帶面地詮釋基督教與佛教的關係,僅是從文字本身的含義等方面對比,以期能夠對兩種教法都有正確的論斷而不人云亦云地迷惑顛倒。

至此,因篇幅有限,將另起文章從耶穌傳記、虛雲法師開示等諸多方面,再從基督教歷史、發展等方面來深入學習研究,也希望大家能夠更多關注,並給與意見與建議。

感恩,吉祥!

相關焦點

  • 駕鶴西去還是去往西方極樂世界?
    駕鶴西去還是去往西方極樂世界?文/一淺青絲煙的世界「你是誰?」「你從哪裡而來?」「你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是不是覺得異常熟悉,這就是西方哲學當中非常經典的三個問題,如果要用《西遊記》中唐三藏的話來回答的話,那估計就是:「貧僧三藏,從東土大唐而來,準備前往西天取經。」
  • 西方極樂世界究竟什麼樣?
    說到無量壽,就是時間無限;說到無量光,就是空間無限;我們到了這個極樂淨土裡,就和阿彌陀佛一樣,生命是不會死的,因為是無量壽命;到了阿彌陀佛的世界裡,我們的慧命,就如光明一樣,遍滿一切,因為是無量光明。在極樂世界裡,就時間來說,沒有寒來暑往,氣候永遠是清涼舒適的。在我們的世界裡,常常為空間的問題感到困擾,不是嫌小,就是發生擁擠、掠奪的現象。
  • 毀謗正法者無法生西方極樂世界
    上個單元,我們已經跟各位簡單介紹了俱足眾戒;還有就是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一些應該要注意的事情。首先,就是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一定要信受;而且我們要信受諸佛菩薩祂們的智慧。如果我們能夠信受諸佛菩薩的智慧,我們就不會只是看表相,我們也不會落到依人不依法,也不會落到對於三歸依法種種的誤會。
  • 西方極樂世界存在嗎?
    心淨國土淨(1)  選自《二〇〇七年四月十五為居士開示》  一居士:有沒有西方極樂世界?
  • 如果說新疆是天堂,那這裡就是天堂的正中央!
    如果說西藏是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媲美它的新疆則是遺留在人間的天堂淨土,那包攬了雪山、草原、花海、山林、麥浪等景色的江布拉克絕對是天堂的正中央。    這裡一年四季顏色不斷變幻,猶如上帝打翻的調色板一般,初見傾心,再見難忘。
  • 只要有顆虔誠的心,無論今生還是來世,極樂世界和天堂將永駐心中
    長期生活在東西方兩種文化之間的人群,不會反對人們信佛或信主,他們認為只要擁有一顆虔誠的心,無論是今生還是來世,極樂世界和天堂都將永駐在人們的心中。宗教建築是宗教精神的載體,長江流域土地上的各種不同文化背景的宗教教派,以其內涵不同的建築風格景觀,展現於人們的眼帘。
  • 我們此生的歸宿是極樂世界
    一到了極樂世界就再沒有生死,不是當生解脫嗎?一到了極樂世界就花開見佛悟無生,不是證到了三輪空性嗎?一到了極樂世界就能圓成佛果,不正是「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嗎?一到了極樂世界就能證入事事無礙的法界,不就是華嚴奧藏嗎?一到了極樂世界就能夠開顯自心的密嚴剎土,不正是證入密宗的最深處嗎?
  • 往生極樂世界,方法如此簡單!
    前面佛講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極樂世界。那麼這裡,佛就講到了,如何多善根福德,那就是:執持名號。持念阿彌陀佛名號,就具足多善根、多福德。「一心不亂」四字,祖師大德有幾種解釋,綜合來看,達到功夫成片,能伏住其他雜念,一心只在念佛上,即能稱為一心不亂,也是最低程度的一心不亂。所以民間常有法事「打佛七」,正是由此而來。
  • 如果美國是毒品的天堂,那麼墨西哥就是通往天堂的階梯
    提到墨西哥特產,你可能想到龍舌蘭酒,不過今天墨西哥的特產又增加了一樣,那就是毒品。不是因為墨西哥氣候好,而是因為墨西哥距離毒品天堂美國太近了。話說如果一個商品的利潤率達到百分之三百,那麼就會有資本家不顧一切去冒險,更何況利潤如此之高的毒品。所以各地方的黑幫之間的明爭暗鬥也是十分激烈,為了爭奪地盤經常是槍械火拼,死人是常事,而砍頭更是他們的樂趣。
  • 不是天道,也非天堂,一起看看佛教中的「淨土」是什麼樣的存在
    就像上文提到的四大天王天,就是居住有四大天王的天道。另外像帝釋天,大梵天等也稱為天,簡單說天王就是天人的首領,其中有很多是佛教創始之初,從印度神話傳說中吸收進來的。第三指天人。天人,就是生活於天道的所有眾生。
  • 只要明心見性 瞬間即到西方極樂世界
    在佛說阿彌陀經中,佛陀說,一個人,想要去到沒有痛苦,只有快樂的西方極樂世界,只需要發下一個大願,然後堅持念阿彌陀佛的佛號。不管是念一天,念二天,念三天,念四天,念五天,念六天,還是念七天。只要念到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聖眾,就會前來接引。只要心不顛倒,就會立即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 念一聲佛號,等於說在極樂世界貼金,莊嚴極樂世界 |淨空老法師
    就是念佛。我們念一聲佛號,等於說在極樂世界貼金,就貼了一塊金,莊嚴極樂世界,沒有比這個更莊嚴,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我們能夠做到,完全是得阿彌陀佛的加持,我們念這句佛號,就是阿彌陀佛加持我們。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此三真實」,就是「真實之際,真實之利,真實之慧。實為一經之綱」。綱是綱領,一部經裡頭最重要的。
  • 臨終時老實念佛,必能往生極樂世界
    這個人的心識就託在蓮花裡,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但是阿彌陀佛跟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兩位大菩薩也要看念佛人功夫深淺的,如果功夫深,道行高,能夠上品、中品往生的,那麼阿彌陀佛跟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親自來接引。如果是下品往生的,那只有化出來的佛和化出來的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來接引了。一個人到了臨命終時,是最緊要關頭的,平時所造的善業、惡業,都在這個時候跟你算帳。
  • 清明一路走好天堂安息的句子 臨沂人將懷念寄往天堂
    清明節是追念已故親人的節日,對於遠在天堂的親友,總有千言萬語想要表達,不要鬱結在心,可以用文字表達出來。   祝福老人,早達極樂世界,好人有好報!鞠躬!   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一夜思親淚,天明又復收。
  • 念誦阿彌陀佛名號定能往生極樂世界 【附:唱誦視頻】
    :「你在晚年時將廣泛弘揚淨土法門,依此可使無量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如果您對藏語阿彌陀佛名號有信心,堅信上師口傳的加持力,您可持念藏語名號。如果您習慣並對漢語名號有信心,也可以念漢語的阿彌陀佛名號。晉美彭措法王教言……以前曾有一個喇嘛在外面宣揚:「色達堪布說念一百萬阿彌陀佛名號就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完全是一種妄語,往生極樂世界並非那麼簡單。」
  • 極樂世界的人會樂極生悲嗎?
    極樂世界的享樂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五劫修行所變現的,這個世界的樂稱作樂如漏盡?樂如漏儘是沒有缺失的樂,是遍虛空界、遍法界最完美的樂。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個樂裡頭沒有副作用,這是真樂。樂裡頭要是有副作用,那就有可能樂極生悲了。
  • 佛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會不會再墮落?
    所以說西方淨土說遠也遠,你功夫不到,念佛達不到「一心不亂」,並且不能「斷舍離」,那麼這個距離就是很遠,多遠呢?你永遠也到不了。要說近呢,很近!因為我們的心量包涵太虛,周遍宇宙,周遍法界,那麼這個距離與你就是「零距離」。
  • 西方極樂世界真在西方?銀河系整體都在旋轉,位置變化如何解釋?
    那麼問題就來了:佛經裡講的西方極樂世界,如果真的在西方,這麼多年過去了,宇宙星球方位是否改變了?西方極樂世界,是否已經不再位於我們的西方了呢?現在很多科學家在用計算機模擬,如果穿過黑洞,會是什麼樣子?與之相關聯的還有多維空間理論,這裡不再贅述。也許黑洞,就是一個漏鬥的出口,通向未知的領域、或者宇宙外的其他空間.……
  • 夢參老和尚|關於念地藏菩薩往生極樂世界的問題
    問:老和尚解答的時候,念佛的時候念地藏菩薩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但是蕅益大師講的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如果是念地藏菩薩,未必心中求生極樂世界?答:這是你依著《大集十輪經》。你看過沒有?你問問是可以,但是對你來說,你還是念阿彌陀佛,還是念往生咒,乃至念大悲咒,也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去。你這有個問號,蕅益大師講的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當你發願生極樂世界,你所念的一切大乘經都是助緣,這叫助緣,都可以生。一句阿彌陀佛有沒念,你就念《大乘妙法蓮華經》,回向極樂世界,絕對能生。
  • 收藏 | 《極樂世界莊嚴圖》觀想指南
    這就是久遠劫前阿彌陀佛的前世。一天,法藏比丘來到佛陀面前頂禮,右繞三匝,合掌以偈頌讚嘆佛德,向佛表明心志:願能建立一個具足無量清淨莊嚴的剎土。世自在王如來為他廣大宣演了二百一十億剎土中的功過粗妙之事。法藏比丘入定五個大劫,深深思惟、抉擇,並精勤攝取莊嚴佛土的清淨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