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掀起漢語熱 日本華裔兒童:「為說中文自豪」

2021-01-08 央視網
東京掀起漢語熱 日本華裔兒童:「為說中文自豪」

原標題:

  圖為第五屆「大使杯」頒獎現場。楊 林供圖

  4月27日,日本第五屆「大使杯」中文朗誦大會(以下簡稱「大使杯」)在東京落下帷幕。比賽當日,共有173名選手齊聚會場,他們來自日本十餘所中文學校,有著不同的背景和同樣的「中國心」。

  2014年至今,「大使杯」已走過五個年頭。作為大會主辦方,日本華文教育協會理事、同源中文學校教師楊林自信地說:「『大使杯』已成為在日華裔兒童學中文的名牌。」

  「大使杯」的品牌化,是日本華文教育落地生根、枝繁葉茂的生動例證。

  華教碩果纍纍

  「那天是2月8日,東京下了幾十年難遇的一場大雪,積雪沒及小腿肚。穿著長靴走在路上,稍不留神,雪花就能從長靴縫隙鑽入腳底。」說起四年前的那個冬日,楊林至今仍記憶猶新。

  2014年,第一屆「大使杯」由全日本華僑華人聯合會牽頭舉辦。「當時沒有贊助商,賽制也不嚴謹,天氣又惡劣。沒想到,報名的50個孩子全部到場,令人非常感動。」楊林說。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在組織方面做得更加精細,參賽選手準備的內容更新穎,中文水平也實現了質的提升。」楊林說,與往屆相比,今年「大使杯」取材廣泛,原創內容比重大幅增加。小到對家人的思念,大到「一帶一路」和「舌尖上的中國」,小選手們訴衷情、談展望,努力用中文表達對祖(籍)國的所思、所感。

  據楊林介紹,選手中年紀最小的孩子只有4歲,最大的也不過17歲。「有的孩子年齡太小,手裡端著水杯就直接上臺了,也不太明白比賽規則,就是想當著大家的面講中文!」回想起小選手憨態可掬的樣子,楊林樂呵呵地說。

  在日華裔兒童中文水平的提升,與日本華校的培養密不可分。楊林表示,近年來,在國僑辦、駐日本使領館等機構的支持下,旨在幫助華僑華人子女補習中文的周末學校數量增多,並逐漸成為日本華文教育的主力軍。

  1995年,日本同源中文學校在東京成立,現有學生1500餘人。1998年,日本富士中英文學校建校,新宿本校的學員數近500人。2008年,日本睦新中文學校開設第一個中文班,如今已有10所分校,在校學生400餘人。

  「從無人問津到供不應求,這十年來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現在全東京學中文的熱情簡直可以用『沖天』來形容。」日本富士中英文學校教師金蓮花感嘆道。

  合力解決難題

  「從小到大我上了很多特長班,彈鋼琴,跳芭蕾,練書法,學中文。到現在為止,我覺得受益最大的是學中文,我很難想像不會說中文的我是什麼樣子。」今年14歲的俞珂佳,是從小在日本長大的標準「華二代」。

  在本屆「大使杯」中,她繪聲繪色的演講打動了評委,獲得了自創組的最高獎項。

  「每逢周日,我們不論風吹雨打都會送孩子去上中文課,已經堅持兩年了。」俞珂佳的媽媽向本報說,珂佳中文水平的飛速提升,除了良好的中文家教氛圍,也離不開同源中文學校的系統教學。

  事實上,提升孩子的中文水平並非只是珂佳媽媽的迫切願望。

  「在整個周末校體系中,80%以上的孩子都是日本生、日本長的華裔。這些孩子和祖(籍)國之間的隔膜,是華教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幸運的是,他們的父母多為『80後』、『90後』,這兩代人對孩子的中文教育非常重視。」楊林說。

  旅日華僑李丹就是一位熱心教育的「80後」媽媽。去年夏天,李丹把12歲的兒子送回北京參加武術夏令營。「他學了雙截棍、扇子舞,還吃了北京烤鴨,覺得國內美食遍地,環境新奇。」李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此類尋根活動可以消除孩子對國內的陌生感,加深對祖(籍)國的認同。

  此外,華文教師稀缺,海外華文教育與中國國內教育體系脫節,也是困擾華僑華人的難題。

  「合格的華文教師非常少。」楊林表示,優秀的華文教師既需要牢固掌握漢語言知識,也需要有耐心、會教學,同時達到以上要求並不容易。「為此,我們每個月都會舉辦一次免費的華文教師培訓活動,至今已開展了四次。」據楊林介紹,華文教育協會的免費培訓內容涵蓋教案設計、教學方法、教材處理等等。

  為解決日本與中國國內教學脫節的問題,富士中英文學校大膽採用了人教版語文教材。「我們學校是周末校中唯一採用國內小學語文教材的,對華裔孩子來說,這樣的教材有難度,但能保證與國內接軌。」金蓮花說,對在日華裔兒童而言,這是挑戰,更是機遇。

  「為說中文自豪」

  「學中文使我更自信!」在接受本報採訪時,俞珂佳激動地說,「學好中文,讓我比別人多掌握一門語言,多了一份優勢,將來能更加努力回報社會。」

  華裔兒童用中文大聲表達自我,離不開經濟社會發展等深層原因。

  「大約在5、6年前,在日華僑華人的孩子說中文會覺得不好意思,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自信。」楊林表示,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提升,華僑華人企業也走向了日本社會的舞臺正中央。越來越多的學生敢於講中文,樂於學中文,並為自己的華裔身份而自豪。

  在李丹看來,孩子對「學好中文」有一種濃濃的「使命感」。「下次我一定要重回賽場拿大獎」,憶起8歲女兒從「大使杯」鎩羽而歸後的「豪言壯語」,李丹覺得有趣又欣慰。

  「過去,大家都是千方百計想留在日本。現在不一樣了,孩子們通過升學、就業等不同途徑回到中國,有的再也離不開。」金蓮花感嘆道,「有中文的根在,這種血緣和文化上的聯繫是割不斷的。」

  事實上,不只是華僑華人,對來自其他國家的父母來說,送孩子去華校學中文也正在走俏。據金蓮花介紹,在富士中英文學校,來自東南亞、歐美和日本本地混血家庭的學員並不少見。開門辦學、不設限制,這樣的辦學理念推動中文在更大範圍內落地生根。

  「中文朗誦大會既是對在日華裔兒童的鞭策,也是喚起全社會關注、支持華文教育的一種手段,我們希望這項活動能傳承下去。」楊林說,把中文的「根」留住,華僑華人新生代未來可期。(楊寧 陶紫東)

相關焦點

  • 全球掀起漢語熱背景下的PAT對外漢語教師
    近日,一則以《中國遊客人數激增至中文導遊荒,世界掀起漢語熱》為題的報導受到了廣泛關注,與此同時,PAT對外漢語教師也被媒體和大眾所注意,究竟漢語在世界上受到了多少關注,從事對外教師的前景和空間有多大呢?
  • 「漢語熱」持續升溫 國際中文教育需順勢而為應時而變
    「漢語熱」持續升溫 國際中文教育需順勢而為應時而變 2019-12-11 14:13: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明陽 責任編輯:李明陽
  • 為什麼馬來華裔可以滿口中文,而菲律賓華裔卻大多數不會說中文?
    相信在很多人印象中東南亞國籍的華人是能夠說流利中文的。以明星為例,馬來西亞的梁靜茹,新加坡的林俊傑、范文芳、孫燕姿等都是可以說中文的。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少聽說菲律賓籍華裔中文說得好的。據調查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菲律賓籍華人中能夠說普通話、廣東話、福建話的人所佔的比例呈現下降趨勢,而能夠說流利英語及菲律賓語的人則呈上漲趨勢,特別是在菲律賓華裔第三代中能夠熟練說中文的人只佔11.3%。那麼為什麼中文在菲律賓沒能像在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那樣延續、留存下來呢?
  • 華裔幼兒中文教育有了新嘗試
    作為「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夏令營的創新和延續,網上親子營是對華裔兒童中文早期教育的一次嘗試。第一期試點取得了顯著效果,廣受營員家長好評。  繼往·夏令營的延續  「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夏令營活動,是針對6-18歲海外華裔青少年精心設計的,精選《西遊記》《中國傳統故事》等經典故事,並聯合北京、雲南、福建等地僑聯推出地方特色人文故事,幫助海外華裔青少年學習中華文化。
  • 日本體壇又一醜聞!中國女婿被曝出軌 曾用中文高調示愛華裔嬌妻
    北京時間9月23日, 據日本《Daily Shincho》網站報導,日本遊泳一哥、中國女婿瀨戶大也被爆與一位陌生女子進入賓館,在從賓館出來之後,瀨戶大也才去接了2個女兒。,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他獲得銅牌,在去年的世界錦標賽上,他一人包攬男子兩個混合泳冠軍,成為日本歷史第一人,在池江患上白血病的情況下,26歲的瀨戶大也是被寄予厚望的日本遊泳界的希望之星,也是東京奧運的奪冠的最大希望。
  • 齊心來呵護 育得花盛開:記第三次水蓮兒童舞蹈藝術學校發表會
    水蓮兒童舞蹈藝術學校,是中部日本規模最大的一所用中文進行傳統舞蹈藝術教育的社團法人,自成立以來,得到了日本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鼎力支持。名古屋華助中心出於對華裔少年兒童成長的關心和對中華文化傳承的考量,以華助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扶持助力水蓮兒童舞蹈藝術學校的發展壯大。華助中心主任鄭興、副主任趙良行、梁新勇、聶二中、事務局長孫焱等核心成員身體力行,出資出力出智慧,每一次水蓮兒童舞蹈藝術學校的活動都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愛知大學德高望重的劉柏林教授出任水蓮兒童舞蹈藝術學校後援會會長,號召僑領僑胞參與扶持。
  • 海外華裔新生代遭遇中文「難題」
    中新社鄭州6月1日電 題:華裔新生代遭遇中文「難題」  中新社記者 李志全  「你試試看,能否聽得出她在唱什麼?」吳素慜把手機遞給中新社記者,裡面播放著她4歲女兒學唱中文歌的情景。但她隨後感嘆,「不為難你了,就連我自己也聽不太懂」。  第九屆世界華裔傑出青年華夏行——走進中原參訪團6月1日在河南省參訪。
  • 曾為娶華裔苦練中文,今為TikTok抹黑中國!
    曾為娶華裔苦練中文,今為TikTok抹黑中國!最近,美國的眾議院有個反壟斷小組,要去審問矽谷有名的四家科技公司,就是想調查一下,他們是不是違背了市場公平競爭?沒想到,扎克伯格竟然瞅準這個機會,拿中國當擋箭牌,說中國竊取技術是有證據的!曾經娶華裔媳婦,給自己女兒取中國名字,頻頻向中國示好的扎克伯格。
  • 對外漢語老師:給自己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例如,兩年前還只有200多名中小學生就讀的美國芝加哥孔子學院,如今已有超過12000名學生;在韓國,上百所大學開設了漢語課程,學習人數超百萬;在日本,漢語成為繼英語之後的第二大外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估算,2010年全球需要140萬名漢語教師,「漢語熱」激發了各個國家對「漢語教師」的需求。
  • 為什麼馬來西亞留學生都會說中文
    人們最常問馬來西亞留學生的問題之一,是馬來西亞人為什麼會說中文?根據馬來西亞官方數據,2014年華人人口為660.1萬,佔全國總人口的21.9%。許多出生在華人家庭的馬來西亞華人,從小就處於講中文的環境之中。因此,大部分馬來西亞華人的母語不是馬來語及英語,而是華語。除了家庭因素,學校教育也是語言的重要培養場所。
  • 讓中文"折磨"老外的夢想要實現啦!67個國家和地區將漢語教學納入...
    當你在花錢上英語補習班時,越來越多外國學生也在參加中文補習班。 「中文熱」在世界各地悄然興起,「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已經不僅是一句歌詞了。 地球人已經不能阻止歪果仁學習中文的熱情了 中文是聯合國6種正式工作語言之一。2010年,聯合國把每年中國農曆穀雨節氣這天確定為「中文日」。現在,每年有600多名各國僱員加入中文培訓與學習。
  • 華裔隊員入選日本男排奧運大名單 或戰東京奧運 他的媽媽為郎平...
    日前,日本排協公布了2020年男排集訓大名單,其中華裔選手李博繼續入選,有望代表日本隊出戰2020年東京奧運會。
  • 她是日本首位華裔大臣,奶奶卻是大漢奸,曾將兩架戰鬥機捐贈敵國
    她是日本首位華裔大臣,奶奶卻是大漢奸,曾將兩架戰鬥機捐贈敵國。 俗話就是說,做多了壞事,並遭天譴,抗戰勝利後,雖然陳杏村通過高薪聘請律師為她辯護,逃過了審判,將菸草帝國搬到了臺灣,繼續和日本人做生意。不過她遺臭萬年,兩個兒子都英年早逝,子子孫孫都抬不起頭來,即便謝蓮舫是一個女流之輩,依然為當初奶奶的做法而羞恥。
  • 讓全世界都能說中文,Lingo Bus打造高品質中文課堂
    劉洵還表示:「西方的『以學生為中心』是符合語言教學規律的,針對不同語系需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與教學規律,這對於辯證看待漢語教學及教材編寫是極其重要的。」  但是,由於每個國家的教育環境不同,全球優質中文教師資源又明顯不足,真正在教材內容上實現系統性、科學性的漢語學校及機構十分少見,漢語教學的標準和內容也有待繼續規範。
  • 中國強則漢學興——從青年漢學家的中國故事看漢語熱
    美國總統川普5歲的外孫女不僅會唱中文歌,還會背唐詩;金融大鱷羅傑斯女兒的普通話竟然帶有播音腔;英國4歲的喬治王子也在學中文……如果不是看到這些新聞,很多中國人不會想到漢語在當今世界已經熱到了這個程度。據國家漢辦粗略估算,目前除中國(含港澳臺)之外,全球學習使用漢語的人已超過1億,其中包括6000多萬海外華人華僑,以及4000多萬各國主流社會的學習者。
  • 南非設立中文日
    本報普利托利亞電 記者蔡淳報導:8月5日,南非政府正式宣布,決定將每年的9月17日定為「南非中文日」。南非中文學習者和愛好者們自此以後也有了自己的節日。 中文推廣在南非已經走過了15年曆程。2003年,中南兩國政府籤署了高等教育合作協議,開啟了兩國教育合作新篇章。2004年,南非第一所孔子學院在斯坦陵布希大學正式設立。
  • 孩子學中文到底有多重要?
    近年來,全球「漢語熱」方興未艾。
  • 宅家期間, 這群華裔孩子愛上了學中文, 原來是因為這個公益中文課
    華裔孩子們對中華節日也許並不陌生但卻不了解這背後深厚的中華歷史淵源中華節日連著民族的情結尤其對身處海外的炎黃子孫來說過中國節更承載了大家濃濃的鄉愁悟空中文隆重推出免費公益課每周5節 國內一線老師帶領華裔孩子
  • 華裔女孩對媽媽的靈魂拷問: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
    視頻中,華裔女孩在媽媽懷抱裡非常痛苦地一邊哭泣,一邊和媽媽用英語對話。媽媽問:為什麼哭泣?女孩說:我想學中文。媽媽問:你為什麼想學中文啊?女孩回答:因為我是中國人,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我爺爺奶奶都會,為什麼我們不會?
  • 在線中文教師成最火職業 Lingo Bus稱優秀老師月入破萬
    }責任編輯:左盛丹   中新網1月29日電 隨著「漢語熱」席捲全球,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重視孩子的中文學習,據權威部門預測在線中文教師有望成為2018年最火熱的職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