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幼兒中文教育有了新嘗試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親情中華」網上親子營第一期試點大受歡迎

  華裔幼兒中文教育有了新嘗試(僑界關注)

圖為法國四至五歲網上親子營的營員照片拼圖。(受訪者供圖)

  11月1日,由中國僑聯主辦的「親情中華」網上親子營第一期試點結束。承擔2-3歲華裔幼兒網上親子營試點工作的加拿大至善中文學校,和承擔4-5歲華裔幼兒網上親子營試點工作的法國辛老師中文課堂,分別舉行了線上閉營儀式。

  「我這兩周學習了動畫、故事還有兒歌。再見老師、各位家長和小朋友們!」「我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和孩子一起參與親子營,卻是超乎想像地收穫滿滿。期待下次再有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

  這是參加網上親子營試點的營員家長的留言。作為「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夏令營的創新和延續,網上親子營是對華裔兒童中文早期教育的一次嘗試。第一期試點取得了顯著效果,廣受營員家長好評。

  繼往·夏令營的延續

  「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夏令營活動,是針對6-18歲海外華裔青少年精心設計的,精選《西遊記》《中國傳統故事》等經典故事,並聯合北京、雲南、福建等地僑聯推出地方特色人文故事,幫助海外華裔青少年學習中華文化。

  「我親眼目睹了孩子們的進步,從不敢開口,到說句子,再到拿著道具講故事,」美國翰林文教基金會理事長李競芬說,「相信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加拿大至善中文學校校長李艾萍介紹:「以前我們海外教學是從4歲開始,2到3歲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期,也是教學空白期。」

  法國辛老師中文課堂負責人辛麗燕同樣強調了中文早教的重要性,「早期語言能力發展較好的孩子,能更快地進入到讀寫教育中並適應學校學習」。

  海外缺乏穩定的中文環境,家長沒有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這些都對海外華裔幼兒的中文教育形成了挑戰。

  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副部長邢硯莊表示,利用2-5歲這個語言黃金期對海外華裔幼兒開展中文早教活動,十分必要和有意義。辛麗燕也提到:「這次網上親子營活動的創新性就在於,看到了幼兒早期對於語言發展的關鍵作用。」

  夏令營結束之後,針對2-5歲海外華裔幼兒的網上親子營,在加拿大、法國開始第一期試點。

  改變·華裔幼兒的進步

  網上親子營為營員提供繪本、動畫、兒歌等資料,每天發布學習任務,家長和營員共同學習之後,拍攝學習視頻完成打卡。營地老師針對每位營員和家長的表現進行針對性指導。

  辛麗燕認為,短期內高強度的輸入和輸出對幼兒的影響是巨大的。「他們的中文表達能力明顯增強,學習持久力、專注度增強。」

  「姵姵最大的變化是她的中文輸出變多了。」法國營員唐姵姵的媽媽唐薇薇提到,「以前她經常說法語,現在會經常說中文。今天中午吃飯時,她突然說了一句在視頻中學過的話『媽媽看一看就知道』,我特別驚訝。」

  法國營員鄧澤林的中文接近零起點,媽媽吳雪婷說,在初入營的時候,孩子無法跟讀長句子,口語發音也存在問題。但經過每天對繪本的拆分、一遍遍聽和跟讀,後期他可以不太費力地跟讀中短句,「甚至長句子也能慢慢說出來」。

  法國營員劉子昂的媽媽王蓓指出,以前子昂不願意自主閱讀。「他愛聽我們用中文給他講故事,但拒絕給我們講述。所以我對他的期望就是能給我們講故事。」

  王蓓說,那次她講完小烏龜的繪本之後,鼓勵孩子也講一講。「子昂很高興地接受了我的建議,講了一遍繪本。我當時覺得,作為母親看到他的突破太幸福了。」

  扭轉·家庭教育的方法

  「網上親子營不僅僅關注營員,還更加關注家長。」辛麗燕認為,參加親子營的家長的轉變是最大的。

  眾多營員家長表示,參加親子營之前並沒有進行過系統的中文教育,也缺乏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

  王蓓說:「因為沒有教育經驗,長期以來,我們用直接教授知識的方法教育子昂,近乎填鴨式,沒有培養孩子學習中文的樂趣。經常是家長教得筋疲力盡,孩子學得心不在焉。」

  第一次拍攝視頻進行打卡,辛老師直接指出了他們在陪伴孩子過程中的錯誤。王蓓表示,自此她才開始真正的親子陪伴,而不是教學。

  唐薇薇以前教孩子中文時感覺非常單調無味,「我每次都是照著繪本講,從來沒思考過怎麼吸引孩子來聽我講故事」。親子營有營地做遊戲、表演等學習形式,「我以後會採用趣味教學法,陪孩子在玩中學習。以後也要利用好和孩子相處的零碎時間。比如在超市問孩子這個蔬菜叫什麼、那個水果叫什麼」。

  法國營員林駿佑的媽媽張穎在親子營學習過程中及時捕捉孩子的情緒,調整教學方法。「最初駿佑對錄製視頻有牴觸情緒,我馬上讓哥哥也加入進來,並注意徵詢他們的意見。」學習卡片任務時,駿佑和哥哥會採用「打牌」的形式;講述繪本時,他們兄弟倆一起角色扮演。

  「學校教育的基礎是家庭教育,如果家長思維方式不改變,行為方式不改變,營地的意義就失去了大半。」辛麗燕強調。

  展望·活動的亮點

  為做好網上親子營的試點工作,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教育處和法國、加拿大的中文學校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從今年6月開始籌備,設計課程和營員任務,篩選合適的繪本、卡片、兒歌等教材。

  李艾萍認為,此次活動的一個亮點是教材的選擇。「篩選的繪本、兒歌等相互配套,且貼近生活,能幫助孩子培養生活習慣。」

  加拿大營員楊米亞的媽媽也表示,親子營的活動形式,都是2歲孩子比較喜歡的。「繪本故事,比如《刷牙》《拉臭臭》《呀!危險》等,都是孩子熟悉的場景,兒歌也是旋律歡快,小朋友蹦蹦跳跳可歡樂了。」

  法國4-5歲網上親子營每晚召開家長夜談會,聊聊前日任務的完成情況、分析共性問題,分享育兒經驗等。不少營員家長認為,這是營地的「靈魂項目」。

  吳雪婷說,孩子基礎弱,前期經歷過迷茫和沮喪階段。夜談會就是「一個自我批評,自我拆分再組裝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她過濾掉前期的焦慮感,和孩子順利完成了營地任務。

  唐薇薇也提到,夜談會會分享優秀的營員視頻,「當我看到實例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我也可以像其他媽媽這樣教孩子,學到了很多方法」。

  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劉奇在閉營致辭中說:「期待各位家長能把華裔兒童的中文早教堅持下去,形成一種家庭學習習慣。同時期望試點學校不斷總結經驗,為親子營的推廣做出示範。」 (楊 寧 趙雯涓)

相關焦點

  • 幼兒中文教育需跨幾道坎
    幼兒教育主要指的是對3至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是一個人教育與發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階段。海外幼兒中文教育在孩子日後的中文學習中起到奠基性的作用,同時也是海外中文教育體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近幾年,西班牙巴塞隆納孔子文化學校一直致力於幼兒中文學前教育的探索,有一些經驗和大家分享。中華傳統美德培養先行要秉持走近幼兒、關注幼兒的理念。在幼兒中文教育階段,堅持中華傳統美德的培養先行。重視幼兒的德育教育,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優良教育傳統。
  • 為什麼馬來華裔可以滿口中文,而菲律賓華裔卻大多數不會說中文?
    相信在很多人印象中東南亞國籍的華人是能夠說流利中文的。以明星為例,馬來西亞的梁靜茹,新加坡的林俊傑、范文芳、孫燕姿等都是可以說中文的。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少聽說菲律賓籍華裔中文說得好的。據調查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菲律賓籍華人中能夠說普通話、廣東話、福建話的人所佔的比例呈現下降趨勢,而能夠說流利英語及菲律賓語的人則呈上漲趨勢,特別是在菲律賓華裔第三代中能夠熟練說中文的人只佔11.3%。那麼為什麼中文在菲律賓沒能像在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那樣延續、留存下來呢?
  • 熱情高漲 英國中文教育未來可期
    無論是學前教育階段的雙語幼兒園,備受華裔、跨國和非華裔家庭青睞的周末中文學校,還是名聲斐然的孔子學院都搭起了中國文化與世界溝通的橋梁,漢語教學在英國更是方興未艾。儘管現時疫情下的網課面臨諸多挑戰,英國華文教育的藍海似乎悄然形成。 在幼兒階段就進行沉浸式教學的另一個好處便是趁兒童尚未形成母語習慣之前,自然地將中文融會貫通。
  • 國際中文教育的未來之路
    埃及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參贊烏麥伊麥·迦尼姆還介紹了另一組數據作為埃及中文教育蓬勃發展的補充——目前埃及已建成兩所孔子學院、多所孔子課堂,同時有16家大學開設中文系或者中文課程。相關專家認為,隨著外國民眾對中文及中國文化的熱情持續升溫,國際中文教育將會繼續升溫。
  • 2020加拿大「中國熊貓杯」華裔學生中文演講比賽圓滿結束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2020年11月22日,由中國駐多倫多總領館主辦,加拿大華文教育學會承辦,華語廣播網FM105.9電臺協辦的2020「中國熊貓杯」華裔學生中文演講比賽圓滿結束。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曼尼託巴省、新斯科舍省等省份的50多位朝氣蓬勃的學生通過ZOOM遠程參加決賽,並決出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
  • 美國爾灣市政府提供中文信息服務 服務華裔居民
    爾灣警局亞裔警員便民信息臺(僑報記者尚穎攝)海外網12月29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隨著爾灣的中國移民人口的快速增長,爾灣市政府的官方網站上已經有了中文信息服務,爾灣市警局也招收會講中文的警員,或者提供中文翻譯、中文信息等服務。
  • 「中文 職業教育」邁出新一步
    「《醫學漢語水平考試(MCT)大綱》的頒布,為醫學漢語水平考試的開展提供了科學指導,便於考生有針對性地制定複習策略。同時,有利於切實保障並提升『中文 醫學職業教育』的培養質量。」遼寧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李寶貴說。漢語水平系列考試新成員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以學習醫學為目的的來華留學生規模正逐年擴大。
  • 東京掀起漢語熱 日本華裔兒童:「為說中文自豪」
    楊 林供圖  4月27日,日本第五屆「大使杯」中文朗誦大會(以下簡稱「大使杯」)在東京落下帷幕。比賽當日,共有173名選手齊聚會場,他們來自日本十餘所中文學校,有著不同的背景和同樣的「中國心」。  2014年至今,「大使杯」已走過五個年頭。作為大會主辦方,日本華文教育協會理事、同源中文學校教師楊林自信地說:「『大使杯』已成為在日華裔兒童學中文的名牌。」
  • 印尼華裔陳意權:華文教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薛乾震 攝   中新網上海6月29日電 題:印尼華裔陳意權:華文教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作者 葉藝勤  27歲的印尼華裔陳意權從事華文教育工作已6年有餘,今年是他第三次作為志願者帶領20餘名青少年回來參加「尋根中國」活動。  「華文教育是我生命的一部份,是我的理想。」
  • 英教育界人士:英國中文教育呈現低齡化趨勢
    英國中文教育呈現低齡化趨勢中新網倫敦1月10日電 (王源欣 張平)倫敦佩茨伍德中英雙語幼兒園10舉行開班儀式。隨著該所英國首家教會參與合辦的中英雙語幼兒園的問世,英國中文教育呈現低齡化趨勢。馬爾羅表示,在目前英國家庭教育中,從幼兒開始學習中文的需求越來越大,已逐漸成為未來發展趨勢。「把中文當作母語來學」,倫敦佩茨伍德中英雙語幼兒園引入沉浸式教育,開創了英國中文教育的全新模式。該幼兒園由英國浸信會聯盟成員——布洛姆利區南鎮街浸信會教會,聯合英國著名中文學校——瑞雅中文學校合作開辦。
  • 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4000多所國外大學開設中文課程...
    對國際中文教育關注者來說,這不僅標誌著埃及正式將中文教學納入該國中小學教育體系,還標誌著國際中文教育又邁出新的一步。數據顯示,中文教學納入埃及國民教育體系後,預計將覆蓋埃及約1200萬的中小學生。  埃及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參贊烏麥伊麥·迦尼姆還介紹了另一組數據作為埃及中文教育蓬勃發展的補充——目前埃及已建成兩所孔子學院、多所孔子課堂,同時有16家大學開設中文系或者中文課程。
  • 海外華裔新生代遭遇中文「難題」
    中新社鄭州6月1日電 題:華裔新生代遭遇中文「難題」  中新社記者 李志全  「你試試看,能否聽得出她在唱什麼?」吳素慜把手機遞給中新社記者,裡面播放著她4歲女兒學唱中文歌的情景。但她隨後感嘆,「不為難你了,就連我自己也聽不太懂」。  第九屆世界華裔傑出青年華夏行——走進中原參訪團6月1日在河南省參訪。
  • 西班牙巴塞孔子文化學校校董:網絡中文教學不止於應急
    為了不影響學生們學習中華文化,3月4日,孔子文化學校召開了5校區校長電話會議,分析了當前的局勢,並對開展網絡教學的可行性進行了討論,最後決定啟動《孔子數字課堂》方案,進行網絡直播授課的嘗試。因為是嘗試,對所有學生實行免費試聽。
  • 疫情肆虐經濟下滑中文教育堅持不懈,芝加哥中學籌辦多元文化活動
    ▲當地時間12月12日上午,主辦單位芝加哥瑞華中文學校和聯豐集團代表及中外各界人士一百多人參加了「太古-瑞華杯」的迎春文化系列活動網絡視頻開幕式。圖為部分與會者在開幕式上的視頻截圖。芝加哥瑞華中文學校歷史悠久,在中文教育上具有較大影響力和相當成熟的經驗。
  • 針對華裔?廁所節制用紙標語中文比英文大!!
    ,提醒華裔節制使用衛生紙,以免馬桶堵塞。有華裔市民對此表示不滿,認為這樣的告示不應「重中輕英」。圖書館負責人向本報表示對此不知情,但也表示的確有所冒犯,並當即撕下不適宜的告示。讀者李先生日前透過本報投訴,稱此等中文大於英文的告示,並不恰當。而且市府近日出現中文招牌風波,會向商戶宣傳中文招牌亦應有英文,但屬市府部門的圖書館反而貼出以中文為主的告示,似有針對華裔之嫌。
  • 有中國血統的丹麥王子迎21歲生日!會說中文超帥,華裔母親太美
    文雅麗兼具東方女人溫婉感和歐洲女人的霸氣感,穿衣有品位,她的自然不浮誇的笑容,讓這位華裔王妃在丹麥相當受歡迎。一身紅色套裝,倒是有一些黛安娜王妃的風範。 如今已經56歲的文雅麗自然老去,雖然臉上有了皺紋,但是高貴氣質始終都在。不當王妃的文雅麗依然還是公爵的頭銜,這是丹麥王室對她的認可。
  • 2500萬人學中文,70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文世界地位如何
    22日,教育部舉行發布會,會上透露:目前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而且「十三五」期間全球參加中文水平考試和中小學中文考試等中文水平考試的人數達4000萬人次。
  • 智利華文教師疫情下的「方寸」教學:中文收穫更多粉絲
    智利優學教育負責人陳曉楓疫情期間通過網絡給智利學員上中文課。 受訪者供圖中新社·華輿訊 據南美僑報網報導 「病疫兇猛,我們有情」,一場特殊的畢業典禮近日在智利舉行,舉辦這場雲上畢業典禮的是位於首都聖地牙哥的一所華文學校——智利優學教育。受新冠疫情影響,聖地牙哥實行社會隔離政策,智利優學教育與許多海外華文學校一樣開啟了線上教學模式。
  • 已有中文名字,有華裔證明材料
    這位名為Youn Chin Chu Ramirez的華裔球員,已經獲得了一個中文名字:曹陽正。他在新賽季不僅是內援,而且是U23球員。目前中超已經有多位歸化球員,包括華裔血統的,無華裔血統的都有很多。其中,李可、艾克森已經進入國足。更多的球隊也已經在操作新的歸化球員。其中曹陽正(Youn Chin Chu Ramirez)正在泰達訓練,或將官宣加盟球隊。
  • 幼兒足球教育普及迎來「加速度」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28日電 (記者 劉志國)培養足球人才,抓住3-6歲幼兒的運動興趣是關鍵。教育部在去年批准3570家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之後,今年再選拔3000家。這意味著,備受關注的幼兒足球教育即將迎來「加速度」普及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