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雄偉的山海關城樓,「天下第一關」幾個遒勁的大字盡收眼底。放眼遠眺,巍巍長城猶如一條矯健的巨龍,頭含渤海,尾掃祁連,蜿蜒騰躍,氣勢磅礴。當人們大飽眼福之後,每每要誇起巨匾的書寫者:有說是清代著名書法家湖南人何子貞寫的,也有說是清代號稱「壓倒三江」的書法家遼陽人王爾烈寫的;還有的說是嚴嵩寫的。這些都是民間傳說,不足為信。
曾經有人給我講過這樣一個饒有風趣的故事:「天下第一關」是王獻之仿其父王羲之的筆體寫的。據傳,山海關城樓上要掛大匾,負責的官員請王羲之書寫。不知為什麼,王羲之就是不願意寫。他的兒子王獻之得知此事後,卻躍躍欲試,又自知功力不逮,於是想了一條妙計,寫了一首詩,把「天下第一關」五個字藏在詩句中。說是要臨帖,請父親把詩書寫一遍。
王羲之哪知兒子的弦外之音,當寫到「關」字時,羲之忽然明白過來,便戛然而止了,然而已經寫完了「門」字框。獻之無可奈何,只好「文門弄筆」,在「門」字框裡補寫了「絲」。然後,廢寢忘食地把詩中的「天下第一關」五個字臨習了數遍,自認為非常像了,便濡墨揮毫,奮筆書寫到匾上。因為「關」字裡面的「絲」是獻之自己寫的,與王羲之筆意不太協調,所以匾掛上城樓後,近看是「天下第一關」,遠望卻成了「天下第一門」。
山海關城樓是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將軍徐達在此築城設衛的,而羲獻父子為普代人,這個故事顯然是後人出於對「書聖」王羲之的崇敬和人民大眾對這巨匾的喜愛之情而附會出來的,當然不可信,徒增「天下第一關」五個字作者的神秘色彩而已。
那麼,「天下第一關」究竟是誰的手筆呢?原來,這五個大字乃是山海關本地人蕭顯所書。提起蕭顯書寫這塊匾額,還真有一段頗為曲折的故事呢。
山海關城樓共二層,高十二米,築在十三米高的臺基上。它脊物高聳,飛簷流丹,造型美觀,雄偉壯麗。要為這樣的城樓書寫匾額,只有蒼勁有力、沉雄渾厚之書才能匹配。據《臨榆縣誌》記載:鎮守山海關的兵部主事奉命限期在城樓掛「天下第一關」匾,就邀請了很多名家來書寫,但寫出來的字都跟巍然屹立的雄關很不相稱,不是纖弱輕浮,就是筆鋒呆板。兵部主事急若熱鍋上的螞蟻。
正在這個時候,有人建議請蕭顯來寫。主事也聽說本地有這麼一位書法家,宇文明,明天順三年(1459年)舉人,成化八年(1472年)進士,官至兵部給事福建按察司檢事,真草隸篆都寫得很好,現因年邁辭官歸家賦閒。主事便帶著請帖和厚禮請蕭顯寫匾。
蕭顯接到請帖後,提出什麼時候寫好了就什麼時候來取,千萬不能催促。兵部主事心想,反正五個字,也不過三,五天罷了。不料,二十天過去,卻無音信。主事派人打探動靜,派去的人回稟說:「蕭老先生沒有動筆,只是每天在書房裡欣賞歷代書家真跡」。轉眼又是半個月過去了。兵部主事又派人去了解情況,那人只聽到蕭顯在背誦「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春光」等詩句,連半個墨點都未見到。
兵部主事按下火氣又等了半個月,仍不見把字送來,於是就親自出馬,問個究竟。蕭顯的僕人說:「老先生近來棄文習武了」。兵部主事更為惱火,立即趕到後院。只見蕭顯正側著身子,背著扁擔,用右邊的一頭不停地比劃,既不像使槍,又不像弄棍。兵部主事像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心想:還是讓他嘗嘗板子的滋味吧!正待給蕭顯用刑之時,京城傳來旨意:限三日內把匾掛出。主事怕打壞了蕭顯,再也找不到適當的人寫匾,不得不換上一副笑臉,連口向蕭顯鞠躬道歉。
蕭顯嘆著氣說:「蒂不落,瓜也難熟啊!既然如此之急,那隻好動筆了」。於是他讓人壘起一個墊臺,把長5.9米,寬1.55米的木匾靠在牆上,叫全衙的人一齊磨墨,又派人拿來了自己特製的長柄大筆。只見他在匾前來回踱著方步,時而雙眉緊蹙,時而眯眼朝匾上打量。忽然,他趨步墨缸,探筆飽蘸,疾行匾前,側身展臂,屏氣直書,那操筆的神態就像一位躍馬使槍的將軍,仿佛把渾身的氣力,通過雙臂傳到手腕,送達筆端。看到他起筆象飛燕掠食,落筆似高山墜石,提按頓挫有力,行筆疾徐有致……此時,兵部主事如夢初醒,捻須自思:他看帖,吟詩、習武是在養字外之功,意在筆先啊!
兵部主事正在沉思中,只聽一聲:「獻醜了!」蕭顯汗淋淋地站在一旁。「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已經赫然匾上。主事細看:「天」字兩橫按習慣是上縮下長,但它卻上長下縮,而中間稍微收縮,顯得精悍有力,「下」字三筆一氣呵成,上面一橫與「天」字相齊,回鋒筆勢,力量貫注在一點上,「第」字居中,左右顧盼,成為五個字的中堅,「一」字略偏上側,右上取勢,雖只一筆,不覺單薄,「關」字緊裡舒外,筆畫雖多,緊而不蹙,卓立而映帶全體。眾人無不叫絕。匾掛起來後,近看筆勢沉雄厚重,遠觀筆畫清晰,五個字安放合拍,精神貫通,使這座山海關城樓越發雄壯。
「先生如椽之筆,甚顯高明,只此五字,舍汝其誰!」兵部主事高興地向蕭顯拱手道謝。
蕭顯聽了這句奉承話並不高興。「我想寫得更好一些,原準備用一個月的時間研究歷代的真跡墨寶,把五個字的形體結構安排好;用一個月的時間閱讀古人詩詞,開闊胸襟,涵養氣勢;再用一些時間,鍛鍊臂力,使自己因年老而擱置的背筆技藝能像年輕時一樣運用自如。最後觀摩雄偉的城樓」。蕭顯長嘆了一聲接著說:「可惜呀!你們過於著急了,這幾件事都未完備。所以,寫出來的字,筆力神韻尚有欠缺,真對不起雄關城樓的建造者啊!」
蕭顯寫的這塊匾,現藏於關城的東城樓內。而掛在關城外面的這一塊,是公元1919年複製的。另外,離關城六公裡處的孟姜女廟內東壁上也有一塊,規格大小與上述兩塊相同,所不同的這是一件石刻,「天下第一關」五個字似乎更顯遒勁鬱勃。
路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