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沒有書法經驗之人的慣常認知當中,草書是沒有存在的意義的,因為寫出來的字幾乎沒有人看得懂。
其實不然,在書法史上,草書有著極為廣泛的意義,也是書體發展的一種必然規律,而草書也往往代表了一個書法家最高的藝術成就,草書是在最嚴格的法度當中,讓人能夠最大的發揮藝術潛能和想像力,所以要看一個書法家的藝術成就,往往是看的他的草書功力。
所以說,草書是每一個書法家所繞不過去,且應該極為擅長的一種書體。在隸書系統當中,從總體上看,是演變出了三種書體,一種書隸書,一種是楷書,另外一種便是草書,而在隸書系統當中,草書是最先產生的書體,也是漢魏之氣,文人士大夫之間書信交流的常用書體。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了王羲之的大量的尺牘信札,皆是用草書寫就。
那麼應該如何學習草書呢?學習草書跟學習篆書一樣,在古人那裡是有跡可循的,晉人時期,草書作為日常交流的常用書體,所以不需要刻意學習,而到了唐代以後,草書已經漸漸失去了它的實用功能,所以專門學習草書,便成為了後世書法人的一門功力!
學習篆書,有一部經典的入門法帖, 這便是王福庵的《說文部首》,這部書乃是幫助你奠定基本的篆書書寫規律,記住了這些偏旁部首,在看到單字的時候,往往能夠一眼看出。
而學習草書,在中國書法史上也流傳著這樣一部書法法典,這就是著名的《草訣百韻歌》。
這件《草決百韻歌》據傳乃是王羲之所寫,乃是採用五字一句的詩歌寫成,合轍押韻且朗朗上口。
這《草訣百韻歌》可以稱得上是學習草書的一部秘笈了,歌訣中總體有三個要點,第一是草書的結字規律,什麼樣的偏旁部首合理搭配會組成什麼樣的字,第二是易混淆的字應該怎麼區分,比如「有點則為水,無點方為言」,就是寫草書「三點水」的時候,一點加豎鉤乃是「三點水」的寫法,直接豎鉤來寫,便是「言字旁」的寫法。此外,還有一些口訣是幫助記憶一些字的。比如:或戒戈先設,皋華腳預施。意思是寫「或與戒」的時候要先寫「戈」,寫「皋和華」的時候,頭寫好後中間豎直到腳!
當你記住了這《草訣百韻歌》再去識讀和書寫草書的時候就不會出錯,這部經典幾乎囊括了草書中的所有字法規律,是一部草書界的「曠世寶典」!
這部《草訣百韻歌》每一個字都是用極為標準的草書寫就,並且每一個字都附有一個楷書的翻譯,極為便捷。
當代很多人寫草書,往往從古代的一些經典開始學起,從王羲之的《十七帖》到孫過庭的《書譜》再到懷素的《小草千字文》以及于右任的《標準草書》等等,但這也僅僅是停留在識記的階段,而要學到真正的字法規律,非這件《草訣百韻歌》莫屬。
這部《草訣百韻歌》能夠奠定你對草書的系統認知,也是學習草書的一部「心法」。
如今,我們將王羲之流傳給後世的這部《草訣百韻歌》按照原作進行1:1超高清複製,還原出跟原跡一模一樣的作品,字字與真跡無二。
欲購此《草訣百韻歌》,請點擊下面惠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