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想學草書?有這3本字帖就夠了

2020-12-14 沐石陪您學書法

草書,是最適合書家表達自己的書體。下筆之際,龍飛鳳舞,瀟灑流暢,書寫時酣暢淋漓,觀看者同樣也會陶醉其中。

然而,草書雖好,但想寫好卻並非易事。從某種程度上講,草書,是所有書體中難度最大的。寫得好不好暫且不說,如果你沒弄明白到底什麼是草書的話,寫出錯別字來,可能自己都不知道。

既然草書那麼難寫,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入手呢?啟功先生曾說過:想學草書,有這3本字帖就夠了。

啟功先生雖然不擅長草書,但是他老人家對草書的認識還是不同凡人的。再說了,啟功也下功夫臨寫過王羲之的《十七帖》,功力同樣不一般。

說了那麼多,啟功先生到底推薦了哪3本字帖呢?下面,我們就一一介紹給大家。

1

王羲之的《十七帖》。

無論是學習行書還是草書,王羲之自然是少不了的主角。特別是他的草書經典《十七帖》,用筆精到,結體規範,既適合草書入門,也同樣適用於名家高手。歷史上的很多書家,都傾心於此,這足以說明一切。

2

智永的《真草千字文》。

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在書法方面,他很好地繼承了王羲之的筆法。細品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你會發現,其中的筆意和王羲之是相通的。

宋代的米芾曾經說過:「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

智永的真跡我們雖然看不到,但最起碼能看到相對真實的墨跡版,這對我們細緻地學習其中的筆法是大有幫助的。

3

孫過庭的《書譜》。

唐代孫過庭的《書譜》,不僅是一篇草書巨作,同時也是書法理論方面的絕佳教材。學習草書,自然少不了它。再者,《書譜》中的用筆,靈動果斷,變化無窮,比較適合當下的書法審美。

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孫過庭的草書用筆,同樣是出自「二王」這一路。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拿《十七帖》中的字和《書譜》進行比較,比較之後你就會發現,孫過庭絕對是學「二王」的高手。

介紹完這3本草書字帖,有些朋友肯定會問:「這3本字帖,當然是經典。可是,在它們之外,能稱得上是經典還有很多,從其他的開始學就不可以嗎?」

是啊,草書經典有很多,啟功先生為什麼推薦這3本呢?

首先,學草書須先學規矩。上面說了,看似瀟灑隨性的草書,其實是大有講究的。筆畫的簡省替代,結體的縱橫穿插,雖然沒有絕對的標準,卻有著約定俗成的固定寫法。這3本字帖呢,恰好是「法度大於性情」的上佳典範。從這裡開始學,至少不會走歪路。

另外,草書是注重用筆的。無論是王羲之,還是智永和孫過庭,都是用筆方面的高手,學習他們的草書,能讓你不自覺地重視自己的筆法。我想,這也是啟功先生推薦這3本字帖的關鍵。

好了,關於啟功先生推薦的這3本草書字帖,就和大家分享這麼多。您認同嗎?

相關焦點

  • 啟功的鋼筆行書字帖《赤壁賦》欣賞,墨韻淋漓層色明透,真書法也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當今書壇影響比較深遠的書法家,啟功先生一定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大書法家,今天我們帶給大家的是啟功先生在1989年用鋼筆書寫的《赤壁賦》,這是非常罕見的。
  • 只知道啟功的毛筆字驚豔,沒曾想,啟功的鋼筆字也是如此精到
    ,我們都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他的書法獨創「啟功體」,「啟功體」的出現,也刷新了人們對書法的認識,同時,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從「啟功體」中,就可以讓我們認識到,書法不但需要繼承,還需要不斷的創新,正是有創新,書法才能夠經久不衰,一路發揚光大,而啟功先生就是這樣的一位領路人,在書法的道路上,不僅繼承了傳統優秀的元素,而且還別出心裁,自成一體,正是由於他的堅持和認真,才有了成熟的「啟功體」,這也導致了我們的一種錯誤認識
  • 古今書法字體大合集、古代碑刻書法拓本殘本古籍421本約8.7G
    所以說,中國有個很不好的現象,越是不懂,越過份地執著於某一點,而不去全面地了解(這裡不代指任何人)。不過春聯畢竟是傳統習俗演變來的,所以俗一點也無所謂,這也算是另一種風氣,又不是要參加什麼比賽,雅俗共賞吧。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研究筆法可以,但是也別鑽牛角尖,書法可以研究的方面很多,多項技能一同成長才是書法正確的打開方式。
  • 這8本小楷字帖太漂亮了,這才是真正的書法,珍藏!
    但是,這不妨礙我們從古帖中汲取養分,今天這篇文章,給大家分享8個非常適合硬筆練習的楷書字帖。1.黃庭經/王羲之原本為黃素絹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傳。《黃庭經》是魏晉時期頗為流行的道家養生修煉之書。傳王羲之所書小楷《黃庭經》系《外景經》。此帖其法極嚴,其氣亦逸,有秀美開郎之意態。
  • 沒有啟功推薦,少有人知道
    高清藝術微噴的技術成熟,讓過去難得一見的碑拓複製品、字帖得以普及,讓大家一飽眼福!要知道,這是古人難以想像的事情,當年的趙子昂不是說過:「前人得到古碑帖數行,專心學習,便能聞名於世。」最近網絡上突然出現一個「名人」,這個人就是梁詩正,他的行書被譽為「清代最美行書」,啟功老先生在世,極為推崇,曾經就稱讚他:書法,200多年來,我只服他!
  • 硬筆行書怎麼選擇字帖?有這幾本就夠了,王羲之領銜,值得珍藏
    相比於楷書,很多人可能會更加有意願練一練行書,畢竟行書相對自由,比較實用。但是其實,寫一手好的行書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初學者不知道如何選擇字帖,今天這篇文章,就給大家分享幾個硬筆行書可以練習的古帖。
  • 館閣體寫到極致,能有多美?啟功:200年來,我只服它
    梁詩正行書其行書頗有「趙孟第二」的感覺,其行書遒媚秀逸、風骨內含、筆法圓熟,與王羲之、王獻之的雄健高古相比,梁詩正的更像一位謙謙君子,不激不歷、溫潤嫻雅,這就是文人書法自有氣息!書法想有文人氣息,關鍵還是讀書,讀書少,自然有荒野之氣!而梁詩正天賦異稟,出口成章,據清代的《詩話》所記載:「梁詩正詩文,莊雅雍容,自然合節,情文相生之妙。專家苦吟不過如是。」流行書風多為狂野,讀書少,是當代書法家硬傷!
  • 日本二玄社的書法字帖貴在哪裡呢?
    近日由於錄製書法課程的緣故,看到老師所用字帖有些與眾不同,閒暇之餘請教老師所用字帖是哪家出版社所發行的。得到的答案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是老師借出差日本的機會特意到二玄社所購。二玄社組織專家研製了一臺超大型相機,這臺照相機長五米,高、寬各兩米,重達三噸。使用這臺龐然大物才能實現等1:1的實物拍攝,讓原作的細微變化都可以很好地呈現出來。正是有了前所未有的先機技術,二玄社才能與臺北故宮博物院達成協議,複製其館藏的幾十件頂尖古代書畫。這批覆製品水平之高,令當時的臺北故宮院長蔣復璁幾乎亂真,把複製品當成了真品。
  • 啟功先生柳體楷書《反經箴》品鑑,筆法剛毅,結體疏朗,可做帖用
    這並不影響柳體書法的發展和在書法史上的地位。柳楷清健遒勁、姿態橫生、結字謹嚴、用筆精道。自宋代以來,一直有入門易得法難,進得去而出不來的說法。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位家喻戶曉的書法家在柳體楷書上的修為,他是近現代以來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被後世稱之為啟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書協創始人——啟功。啟功的啟體書法被萬千書友追捧,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的書法就被人大量的模仿。
  • 《靈飛經》臨摹技法和方格字帖版
    《靈飛經》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明董其昌皆以為唐鍾紹京書,但啟功先生認為只是無名經生所書。鍾紹京,字可大,虔州贛人。官至中書令,越國公。書學二王、褚、薛,在當時是享有盛名的書家,時號「小鍾」,也是收藏家,個人收藏名家真跡數百卷。《靈飛經》筆勢圓勁,字體精妙。
  • 如何優雅地向啟功先生求字?
    向啟功先生求墨寶者,有通過市場渠道的,有通過官方或學校途徑的,還有一類出於或親或友的交情。如果是寫信給啟功先生,意在索求墨寶,怎樣才能把信寫得客氣大方而恰到好處呢?中國嘉德網絡拍賣的「浮光掠影——啟功先生舊藏師友書札」專題讓我們有幸見證如何優雅地向啟功先生求墨寶。
  • 什麼是個性藝術籤名字帖定製,籤名字帖有哪幾種
    個性籤名字帖,總所周知就是把自己設計好的籤名效果圖做成一本字帖的方式對此進行練習和臨摹。那麼問題就來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字帖是什麼樣的,其實籤名字帖有幾種:1、平面臨摹字帖,所謂的平面字帖就是籤名練習的時候,我們處於平面的紙上面進行的書寫的字帖,平面字帖是需要臨摹透明紙搭配用才可以實現的。缺點就是需要更多的透明圖臨摹紙。
  • 啟功書法被吹過了頭?
    這讓他很是尷尬,也深深地意識到自己的字不上檯面,至此才開始有目的地練字,認真揣摩歷代大家的經典書帖,以期補過。 想啟先生是何等多才多藝、博學有德之人,他之留名是必然的,也絕不僅僅只限於書藝一門。你若只推尊他是位「書家」,貶抑他的人其實是你。 如果拿出書史上、尤其是近代以來「書法大師」的標準,去比衡啟先生,我以為其書最重要的不足,至少有三點。 其一,他的作品,因結構的特別,長期被尊為「啟體」,似獨樹一幟。
  • 王羲之這本帖最不可學!優點成就天才,弊端毀了書家
    當然,很多人對「眼高手低」這個詞有誤解,「能看到很多」與「自以為能看到很多」,差距還是不小的。區別在於,對的人看到的是共知,錯的人看到的是己見。這個結尾再說。今天說一篇《三希堂》法帖,快雪時晴帖。之所以說這篇,是因為這篇字帖很有代表性,會學的人學其優點,不會學的人淨學病處。「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
  • 田蘊章:啟功說錯了!這3個人都不是
    啟功的觀點是,永字八法是古人對王羲之的盲目崇拜。依據是,永字並沒有包括所有的書法筆畫。古人崇尚永字,只是因為它是蘭亭序中的第一個字。如果第一個字不是永字,比如癸字,可能就不是永字八法了,可能變成癸字九法了。
  • 自稱啟功「門下」,模仿啟功行書,幾乎亂真,為何被評東施效顰?
    近代名家啟功先生,學識淵博,寫出來的書法書卷氣十足,風格別具,非常符合當下大眾的審美。有人曾評價啟功的書法說:「不僅是書家之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我覺得這句話說得非常到位。1998年的時候,他在北京學習,得到了啟功老師的指導,這才專門去學寫啟功體。也就是說,秦高忠確實是啟功的學生,至於能不能算得上是「門下」,這就有點不好定論了。回過頭來再看秦高忠先生的行書,不得不承認,在結體把握上,秦先生做的還是比較到位的,幾乎得到了啟功「黃金分割率」結體法的精髓。
  • 啟功當書協主席前寫的字,太舒服了!
    ②啟功題跋 《武進孫氏元晏齋》民國間珂羅版影印本③啟功題跋《明拓張遷碑》民國間珂羅版影印本>這是啟功80年代的字跡了,個人風格日益成熟▼>這紙很吃墨,似能聽見筆觸聲,紙墨相發,十分精彩▼>細品這件小字,用筆和結體有些北碑味道啟功先生勤懇好學,書法一直在摸索,這些孜孜不倦的探索,給我們呈現出不一樣的表達和面貌。
  • 啟功的「作書勿學時人」
    作者:袁躍興啟功一生的學問,涵蓋了古典文學、語言學、訓詁學、文字學、文獻學、教育學、美術學、書法學、古書畫鑑定等多個方面,其奉持的生活方式本與中國文化史上諸多名人大家一樣,作書、繪畫乃其餘事。啟功有關學書的理念與方法的論述,涉及的點很多,獨到之處也多,其中「作書勿學時人」「透過刀鋒看筆鋒」、書法以「結字為先」的精闢見解,堪稱其書法教學理念的三個基點。引起筆者思考的是,啟功為什麼要說「作書勿學時人」,這個論書藝的觀點對我們有什麼啟發?如今,隨著40年的改革開放大潮,書法藝術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形成了空前繁榮的局面。
  • 啟功寫《元旦》+新年講話
    鈐印:啟功這首詞是毛澤東創作於革命時期的代表作,寫實一句「山上山下,鳳展紅旗如畫」,膾炙人口,振奮人心,是書家創作毛澤東詩詞中被引用最廣泛的作品。啟功先生分別以楷書和行草書兩度創作,足見啟功對毛澤東此詞的偏愛。
  • 姜維群:關於啟功先生的此書,卻弄出一個眾人矚目的大課題
    我拜讀了《啟功教我學書法》一書,感慨良多。在我看來,這本著作雖是一本小書,卻弄出了一個眾人矚目的大課題,解開了啟功先生生前和身後留下的一些「謎團」。謎團之一:啟功先生為何獨膺如此多的榮譽和光環啟功先生生前曾是全國書協主席、西泠印社社長,還是中央文史館館長。如此高位的頭銜集於一身,在當代中國文壇中十分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