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古代是文人的「雅玩」之物,居廟堂之高,難以進尋常百姓家!今人趕上一個好時代,加上科技發達,讓更多人能夠欣賞到這種傳統文化之美。
高清藝術微噴的技術成熟,讓過去難得一見的碑拓複製品、字帖得以普及,讓大家一飽眼福!要知道,這是古人難以想像的事情,當年的趙子昂不是說過:
「前人得到古碑帖數行,專心學習,便能聞名於世。」
甚至連很多書法史名不經傳的小人物,所留墨跡,也得以見天日,重放光芒!
最近網絡上突然出現一個「名人」,這個人就是梁詩正,他的行書被譽為「清代最美行書」,啟功老先生在世,極為推崇,曾經就稱讚他:書法,200多年來,我只服他!
可是你翻遍整個書法史,梁詩正竟然寂寂無名,甚至連邱振中老師的《書法》、《中國書法家全集》都沒有提到他,可見200年來,被「雪藏」之深!
梁詩正,「清四家」之一梁同書的父親,乾隆的皇帝的御用「秘書」,啟功書法受其影響很大,要不是啟功先生的推薦,加上自媒體的力量,估計無人所知,繼續呆在書法史的角落裡!
梁詩正,乾隆上書房大臣,也是乾隆草詔代筆!還是清代書法巨著《三希堂法帖》的主編,可惜個人創作的作品很少,據僅有一點史料記載,此人善於寫楷書、行書!
隨大家的發掘,發現故宮很多國寶都有他的跋文,這些跋文梁詩正都會寫:這是奉乾隆皇帝所命題寫,可見乾隆對他的書法喜愛程度!
這些國寶,包括了《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十宮圖》、《郎世寧花鳥圖冊》等等,都有他的跋文。
通過這些跋文,可以看出梁詩正的書風,屬於典型的館閣體,有趙子昂、董其昌的書風,尤其是受趙子昂影響較大,並有柳公權、顏真卿、李北海的人影子,從整體來說,並不沒有明顯的自家風貌,固守在古人帖學之中!
梁詩正深受當代書法愛好者喜歡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對古人筆法化繁為簡,用簡單的筆法,達到後人難以企及的神韻,這點與趙子昂極其相像!
梁詩正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書法家,他雖未能達到開宗立派的程度,但是他善於博採眾長,吸納很多古人精髓,並結合館閣體實用的特點,把行書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被譽為「最美行書」一點也不為過!
王羲之的《蘭亭序》是把行書的藝術之美發揮極致,而梁詩正是把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發揮到極致,這點足以讓後人汗顏!
當今書壇一些名家提出:在電腦普及的今天,書法的實用性已經逐漸消失,所以書法更應該追求視覺藝術!而像梁詩正這種館閣體,藝術性不高,不值得提倡!
對於這點,一直不敢苟同,書法是漢字的藝術,脫離漢字,這門藝術又能走多遠,會不會變成畫畫了?
今日出現很多醜書、怪書,都是證明脫離漢字的書法,註定會頹靡不振!
後來有識之士,將梁詩正在名帖名畫的跋文,匯集成一本《梁詩正書法集》,深受廣大書法愛好者的喜歡,成為暢銷的字帖之一!再次證明廣大書友的眼睛是雪亮的。
這裡特別向大家推薦一本《梁詩正書法集》行書字帖,期待您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