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科普】揭陽:潮汕文化重要發祥地

2021-02-11 揭陽星空網

揭陽是粵東古邑,歷史悠久,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以位於揭嶺之陽而得名,春秋戰國時期隸屬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設揭陽縣,隸屬南海郡。自此,潮汕地區開始有正式行政建制。

位於虎頭埔的新石器時期窯群遺址證明,早在4000多年前,這裡已有較高的手工技術。專家稱,粵東文明與中原文明同步並行。

揭陽是潮汕歷史文化的發祥地

從建制沿革上看,揭陽建制早於潮汕。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將任囂、趙佗平定南越,遂置南海、桂林、象3郡,南海郡領4縣:龍川、番禺、揭陽、博羅。今潮汕全境、梅州及福建龍溪、漳浦一帶隸屬揭陽縣。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發兵平南越,復置南海郡,轄揭陽、龍川、番禺、博羅、中宿、四會等6縣,史定任揭陽縣令。以後幾經復廢,至宋紹興10年(公元1140年),又復置揭陽縣。至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批准揭陽撤縣建市(地級)。

揭陽是粵東古邑,歷史悠久,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以位於揭嶺之陽而得名,春秋戰國時期隸屬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設揭陽縣,隸屬南海郡。自此,潮汕地區開始有正式行政建制。

位於虎頭埔的新石器時期窯群遺址證明,早在4000多年前,這裡已有較高的手工技術。專家稱,粵東文明與中原文明同步並行。 

從方言上看,揭陽話在今潮汕各縣潮語中保留古音最多。饒平學者鄭肫仁在《古縣富古音》一文中稱:「揭陽是嶺東最先建起的古縣,爾後又建海陽、潮陽,合稱『三陽』,揭陽先走了幾大步,文化遠比後二縣發達,故保存的古韻母音特別多,也特別牢固,歷來人們稱頌榕江人語音特別優美悅耳,這是古韻母多的緣故。」「揭陽話是潮州話最古的語言。」

從歷史名人上看,揭陽人才濟濟。其中,漢時之吳碭,宋代之吳復古皆為有才有德之士;明朝尚書翁萬達和清朝武狀元林德鏞,太平天國名將林鳳祥、羅大綱等皆為揭籍名臣重將。

從出土文物上看,古揭陽的歷史文化和中原文化有著緊密聯繫。在普寧市廣太鎮虎頭埔發現的距今4000多年的新石器時期窯群遺址,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最大的新石器時期窯群遺址。北京大學文博院教授李伯謙和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曾騏等專家學者都對虎頭埔遺址作了高度評價。曾騏認為:「虎頭埔遺址的發現證明了新石器時代粵東文明已與中原實現同步,那時的粵東已不是人們所說的『蠻荒之地』。」而此前在揭陽出土的文物還有戰國銅劍、銅鼎、銅鋤;揭陽黃岐山、舊坑尾、龍船石等地區發現了隨葬銅鏡的漢墓;新亨溢溪村、玉窖三虎山、埔田鼎蓋山等古代遺址出土了大量漢代陶器,溢溪村還出土過錢幣;桂竹園漢墓出土了4個陶環,甕內水庫嶺後、山邊園遺址先後出土了手斧狀石器、骨斧、磨光空孔石犁頭等一批遠古農業生產工具。

從現已出土的文物看,榕江流域是古揭陽較為繁榮之地,揭陽市榕江和練江流域歷史上是粵東地區經濟網站文化較發達的地區之一。

從民俗和自然風光來看,境內居民主要是潮人、客家兩系,獨特的民俗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潮汕文化。「出花園」、「行彩橋」和「七月七」女兒節更是富有揭陽特色的民間風俗。揭陽菜屬廣東菜三大菜系中的潮州流派,極具嶺南文化特色。民間點心小食品種類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民間藝術多姿多彩,琳琅滿目,尤以石雕、木雕、剪紙、嵌瓷、潮劇、英歌舞、潮樂和舞獅最為著名。揭陽倚山瀕海,山川毓秀,名勝古蹟甚多,主要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榕城、揭陽學宮、雙峰寺、霖田三山國王祖廟、廣德庵;普寧培豐寶塔、馬嘶巖等。

揭陽正抓住廣東建設文化大省的契機,注重對歷史文化的革新揚棄,注重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包括綜合開發進賢門、揭陽學宮、風門古徑、城隍廟、雙峰寺、三山國王等,做大做強文化旅遊,做好文化經濟這篇大文章。


虎頭埔遺址揭秘「廣東第一窯」

虎頭埔遺址位於普寧市廣太鎮綿遠村虎頭埔南坡,是一處進行陶器生產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遺址面積近1萬平方米,距今4000多年。據悉,虎頭埔遺址是目前國內發現的4000年以前的惟一大型古窯群遺址,堪稱「廣東第一窯」。近日記者趕赴普寧,目睹和了解了這一歷史文化遺產。

20年前意外發現

遺址的發現者是現任普寧市文化局副局長、博物館館長吳雪彬。他說,早在1982年全國開展文物普查時,時任普寧文物普查工作小組成員的他來到普寧廣太公社(現廣太鎮),想請當地農民幫助提供線索。他拿出自己帶去做示範的一塊古印紋陶片,問農村幹部有沒有見過這種東西。恰好虎頭埔農場場長在場,場長說這種東西他們山上有的是。吳雪彬將信將疑,隨這位場長來到位於廣太綿遠村的虎頭埔南坡,在一片人跡罕至的坡地上,大大小小的陶片隨處可見,吳雪彬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簡直不亞於阿里巴巴發現寶藏!

從該處的地形、地貌以及植被的狀況分析,中山大學考古專業畢業的吳雪彬初步斷定,這裡是一處古窯群遺址。當時他馬上把這一發現報告省文化廳,並由省文化廳派出多名考古專家會同汕頭市有關人員組成考古隊,對這處遺址實施搶救性發掘,1982年10月首次發掘15個古窯穴,發掘報告發表於1984年第10期的全國性刊物《文物》雜誌上。考古工作者認定,這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窯群。

20年後再驚天下

21世紀後,在揭陽市委、市政府和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的支持協助下,由廣東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市博物館以及揭陽市有關文博部門組成的考古隊,對揭陽市轄區內部分先秦兩漢時期遺址作考古複查,特別是對普寧虎頭埔古窯址進行重新發掘。

考古隊運用了GPS全球定位系統對所有遺址進行精確定位和記錄,獲得大量詳細的文字圖片資料。經過重新發掘,虎頭埔古窯址共發現18個窯穴、1個房址及6個灰坑。如此規模國內罕見,是廣東省迄今發現的一處最大型古窯址。

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邱立誠介紹,陶窯在結構上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平面圓形或方形的直壁平底窯,一種是平面呈葫蘆形的橫穴窯。虎頭埔陶器多為矮圈足罐,底部有花紋,被稱為「虎頭埔類型」,在榕江流域具有典型性。虎頭埔窯址顯示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古揭陽地區發達的陶器生產業,「虎頭埔文化」是潮汕先民從野蠻邁向文明的一個重要環節。

揭陽:做好文化經濟這篇大文章

揭陽是粵東地區的新興城市,更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邑。作為潮汕歷史文化的發祥地,我們將進一步繼承創新和發掘優秀的歷史文化,做好文化經濟這篇大文章,推動揭陽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幾千年的發展與傳承,賦予揭陽地方文化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魅力,其中市區榕城是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如今文化產業正逐漸成為揭陽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增長點。揭陽文化事業的發展堅持走特色化、精品化和群眾化的路線,形成了地方文化特色和品牌,有「小戲之鄉」、「國畫之鄉」之稱。市區榕城被命名為「中國民族民間藝術(潮州音樂)之鄉」,普寧被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民間舞)之鄉」。潮學研究方興未艾,去年底揭陽成功主辦了第五屆潮學國際研討會。文化經濟異軍突起,音像複製業成為優勢產業,旅遊經濟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無論從歷史還是從現狀來講,揭陽人文可謂發達且獨樹一幟。我們將抓住廣東建設文化大省的契機,挖掘和弘揚潮汕歷史文化,發揮文化對經濟社會的支撐和推動作用。

首先是要注重歷史文化的革新揚棄。一方面要從揭陽榕江流域先秦兩漢考古成果運用入手,進一步發掘、整理、研究和宣傳潮汕歷史文化,提高本土文化的影響力和親和力。另方面要弘揚潮汕文化迎難而上、自強不息的精神,摒棄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投機取巧、急功近利的文化惰性,吸納全國乃至世界的先進文化,促進形成開放兼容、海納百川的大文化格局,把潮汕文化變成一種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是要注重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積極推動文化經濟融合,充分利用揭陽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人文資源,以潮劇、潮樂、英歌舞、舞獅等民俗文化和玉雕、金漆木雕等民間藝術為橋梁,舉辦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展示揭陽獨特的文化魅力,感染和凝聚海內外鄉親,吸引他們回鄉尋根、觀光旅遊和投資置業。加強同海內外文藝團體的交流與合作,讓揭陽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揭陽。綜合開發進賢門、揭陽學宮、風門古徑等人文景點,城隍廟、雙峰寺、三山國王等宗教文化景點,黃岐山、黃滿冀瀑布、惠來海濱等自然景觀,做大做強文化旅遊。以音像複製業為龍頭,大力推進科技、音像、出版、傳媒等文化製造業、文化商貿業和文化服務業發展。

第三是要注重文化載體的投資建設。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多渠道籌措資金,動員社會力量尤其是民營企業投資興辦文化產業和建設文化設施。進一步夯實基礎教育,加快揭陽一中新校區、中小學校舍等教育設施建設,切實解決優質學位緊缺和大班額問題,努力實現基礎教育新突破。要加大對科普事業的投入,加快科普設施建設。抓好市廣電中心、圖書館、體育館等重點文化設施建設,壯大文化產業,塑造文化整體形象。

第四是要注重文化環境的培育營造。建立有利於調動文化人才積極性、推動文化創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對文化產業的規劃、指導、管理和政策扶持,增大政府對非營利性文化產業的投入。建立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加強對文化產業的行業指導和管理,依法規範文化市場秩序,為文化事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專家說法

北京大學文博院教授李伯謙:

遺址證明粵東非蠻荒之地

虎頭埔窯群的發現推翻了以往所持的「粵東地區是蠻荒之地」的觀點。虎頭埔窯群代表了4000多年前粵東文化發展的高峰期,證明這個地區在新石器時期就有著自己的先進文化,經過與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綜合,從而得以壯大。

此處生產的古陶器輻射到哪裡目前尚難斷定,但粵東周邊包括珠三角、粵北都有類似陶片發現。目前已能確定從「虎頭埔文化」到「後山文化」再到「浮濱文化」是潮汕文化早期的三步曲,也即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器時代文明產生前後的三步曲。它有1000年的歷史跨度,是潮汕先民邁進文明的一個重要環節。

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曾騏:

粵東文明與中原文明同步

虎頭埔窯群出土的陶器花紋細密、器型輕巧,說明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潮汕先民的制陶工藝已達到一定的水準。而根據此次發掘的窯址也可以推測到,當時人們已掌握了燒陶的「陰乾」技術。陶器是人類從猿到人繼石器之後的第二個發明,虎頭埔窯址的發現也證明了在新石器時代,粵東文明已與中原文明實現同步,而非人們以前所認為的從秦始皇派兵南下,潮汕當地文明才與中原同步。

揭陽其他文物古蹟

霖田祖廟

始建於隋,至今已有1400年歷史。封賜額又謂「明貺廟」,因廟在古霖田都,故又稱「霖田祖廟」。位於揭西河婆鎮西南2公裡玉峰(即廟山)腳下,前臨榕江,後倚玉峰,是一座規模宏大的灰沙土夯牆蓋瓦建築物,殿廊皆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極具民族特色。廟前有石拱橋,入門兩側各置泥塑將軍像一座,其旁各有一匹泥塑白馬,正殿為三山國王坐像,兩廊供諸官神像、羅漢,後殿供三山國王夫人,共百餘尊神像,皆栩栩如生。

三山國王歷來被嶺東人民奉為守護神,民間多有關於他們救駕護國、保土安民的傳說。潮汕古代的山民多以狩獵和山林為生,敬奉山神,因而揭西的三座山——巾山、明山、獨山被形象化,稱為「三山國王」



揭陽學宮

廣東現存同類建築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孔廟,坐落於揭陽市區韓祠路口東側。初創於宋紹興十年(1140年),後歷經多次修繕,具清代建築風格、現存的主要建築物有照壁、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東西齋、尊經閣等。整座廟宇佔地5526平方米。大革命時期,揭陽學宮是革命活動的場所。據了解,1925年5月和10月,周恩來在第一、二次東徵時曾在此辦公。

1927年秋天,南昌起義部隊到達揭陽時,周恩來、賀龍、葉挺等領導人也曾在學宮明倫堂召開軍事會議。1957年,學宮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又被省命名為「周恩來同志革命活動舊址」。


進賢門

出揭陽學宮,往東走幾百米就到了進賢門城樓,它是揭陽古邑的象徵,建於明天啟元年(1621年),正面朝東。因通抵學宮,取招納賢能之意,故名「進賢門」,是古揭陽城5門之一。城樓建築分3層,下層為券門,中層為城樓,上層為琉璃亭閣,飛簷翹角,朱欄雕棟,雅致堂皇。明清時為擊柝打更場所,每當晨曦初現,報曉號聲隨風飄蕩,聲聞全城。昔有「譙樓曉角」之稱,列為揭陽古八景之一。近年經政府撥款修葺,栽花植樹,使古老的「譙樓曉角」景象煥發青春,成為市民問古休憩的好去處。



雙峰寺

在揭陽市區馬山巷。宋紹興十年(1140年)由僧人釋法山創建於磐溪都雙山,故名雙峰寺,與潮州開元寺、潮陽靈山寺並稱「潮汕三大名剎」。明洪武二十五年(1329年)移建今址,後歷經兩次擴建重修。重修後寺院呈中軸線布局,依次為山門、前廳、大雄寶殿、泰佛殿,有東西兩廊。寺中有歷代文人雅士碑刻,全國佛協主席趙樸初為寺宇題匾。現存「虎」、「壽」二方,「虎」字系清同治年間提督張國棟手跡:「壽」字碑則從宋初理學家陳摶手跡拓刻。泰佛殿為樓閣式,正殿中有金身泰式佛像一座,相傳人一走近前,其耳鉤即不斷輕搖,被傳為異事。



德安裡

方耀故居德安裡共有房屋773間,其特點用一個字形容就是「大」,現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德安裡是廣東省規模最大的府第式巨型石建築組群,為清朝兩廣水師提督方耀(1834年-1891年),普寧洪陽西村人)的府第。它始建於清同治七年(1863年),陸續用20年建成,分「老寨」、「中寨」和「新寨」三部分。老寨建築格局為「百鳥朝凰」,中寨和新寨為「四馬拖車」,三寨相連,總面積4萬多平方米,前有開闊的廣場和護寨河,後有幽雅的花園。


文昌閣

陽城北,始建於康熙六十年(1721年),經多次重修,現存完整,為3進9間2天井格局,坐北向南,寬10幾米,深50多米,地面鋪紅磚。中進大廳有4根菱形巨石柱,木構架為抬梁式,屋頂是歇山頂。後進為3間式兩層閣樓,祀文昌神像。建築風格莊重古樸大方。道光三十年(1850年)農曆十月十九,清欽差大臣林則徐從福建赴廣西途經普寧,因沉痾在身,下榻於此,不幸病逝。林則徐公正無私的高尚品質和大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深受人們敬佩,前來參觀訪問的各界人士絡繹不絕。1988年,文昌閣被普寧人民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來源:揭陽星空網整理髮布

相關焦點

  • 潮汕揭陽普寧榕城揭東惠來揭西文化美食旅遊景點大全
    除此之外,還有海濱鄒魯、國畫之鄉、小戲之鄉、龍舟之鄉、華僑之鄉之美稱,是潮汕文化的發祥地;也是粵東古邑,廣東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著名僑鄉。位於原揭陽古城東、北二城門之間,建於明代天啟元年(公元1622年),是潮汕古城門建築中的佼佼者。
  • 我想留在揭陽
    除此之外,還有海濱鄒魯、國畫之鄉、小戲之鄉、龍舟之鄉、華僑之鄉之美稱,是潮汕文化的發祥地。也是粵東古邑,廣東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著名僑鄉。位於原揭陽古城東、北二城門之間,建於明代天啟元年(公元1622年),是潮汕古城門建築中的佼佼者。
  • 潮汕有祖公祖媽,聽過「祖婆」嗎?在揭陽就有••••
    潮汕有祖公祖媽,聽過「祖婆」嗎?在揭陽就有••••
  • 我想留在揭陽!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除此之外,還有海濱鄒魯、國畫之鄉、小戲之鄉、龍舟之鄉、華僑之鄉之美稱,是潮汕文化的發祥地;也是粵東古邑,廣東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著名僑鄉。進賢門進賢門是揭陽古城的標誌性建築,在揭陽「古八景」中被稱作「譙樓曉角」。位於原揭陽古城東、北二城門之間,建於明代天啟元年(公元1622年),是潮汕古城門建築中的佼佼者。
  • 原創MV《揭陽美》告訴你答案
    但最重要的一個是我們的家鄉潮文化 發祥地古揭陽 最淵源一脈長河水 兩晉詩千篇揭陽文化底蘊深厚,以潮劇、青獅、英歌舞、玉雕、龍舞、工夫茶、潮繡、三山國王、木雕、民居、祠堂等為代表的揭陽文化源遠流長。英歌雄魂,舞動的是揚正壓邪的氣勢;榕城青獅,舞出南方獅舞的風採;陽美玉雕,方寸之間鐫刻傳統文化 。
  • 廣東揭陽排名前三的高中,都是當地重點中學,快看看有你的母校嗎
    #揭陽#揭陽,別稱「榕城」,是海西經濟區重要組成部分。素有「海濱鄒魯」、「國畫之鄉」、「小戲之鄉」、「龍舟之鄉」、「華僑之鄉」之美稱,是潮汕文化的發祥地,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著名僑鄉。揭陽音樂噴泉是目前中國國內最高、最長的江上音樂噴泉。揭陽陽美玉都是中國最大最集中的翡翠玉器加工基地,有「亞洲玉都」和「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幾所揭陽的優質中學。
  • 揭陽主要景區景點簡介,不能再詳細!
    知揭陽大小事,玩轉揭陽於掌心新聞時事、風俗文化、美食娛樂、打折促銷來源:揭陽旅遊(揭陽旅遊局官方微信平臺),此項目已被列為廣東省2014年文化旅遊重點建設項目,擬以50億元巨資(分三期)打造錦繡潮汕燈彩樂園、大型山水實景演藝區、潮汕民俗文化風情小鎮、國際潮人文化中心、野生動物歡樂世界、高端休閒度假區等五大功能區。
  • 揭陽市同城高校,揭陽職業技術學院和潮汕職業技術學院
    揭陽職業技術學院和潮汕職業技術學院兩所學校都位於廣東省揭陽市,確實屬於同城高校。雖然兩所學校都是專科學校,但是兩所學校的辦學體制並不相同,揭陽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公辦高校;而潮汕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民辦學校,這種不同的辦學體制,就決定了兩所學校的實力。
  • 揭陽這條歷史文化遊徑,千萬別錯過!
    據統計,該祖廟年接待遊客30多萬人次,其中接待前來旅遊、尋根問祖及祭拜進香的臺灣同胞1萬多人次,成為密切揭陽與臺灣兩岸鄉親交流的紐帶,「三山國王」文化也是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對外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一個窗口。知青樓知青樓知青樓位於揭西縣南山鎮大北山國家森林公園內。
  • 潮州、汕頭和揭陽三市合併的4大好處!
    潮汕地區潮汕地區,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屬潮汕文化區和潮汕方言區,是潮汕民系的祖籍地與集中地,潮汕文化的發源地、興盛地,包括汕頭(經濟特區)、潮州、揭陽、汕尾四市,歷史上長期是一個地方行政區潮汕四市在地緣、文化、民俗、語言上相近相親, 四市涵蓋11區6縣2縣級市普寧、陸豐總常住人口1800多萬,總面積16189.5平方公裡。的確,潮州、汕頭和揭陽本來在外界人的眼中,都屬於大潮汕地區,無論文化和社會心理、社會認同都是較為統一的,這是社會和歷史人文基礎,比較好實施推進,合併對於潮州、汕頭和揭陽的同城化、一體化融合發展將是一個實質性突破。
  • 今日潮汕又一聲巨響!!您聽到了嗎?
    續前幾次潮汕「巨響」之後,就在今天下午2點多潮汕又再次發生巨響!一瞬間潮汕爆料群內的網友們又炸開了鍋,據網友反映,潮陽、潮南、揭陽、等多地區都聽到了響聲,不知道網友您聽到了嗎。網友拍下了巨響瞬間這是上次潮汕巨響,谷饒一監控記錄潮汕各地微信群隨著微信群的火熱討論這一事件立馬成為了微博話題揭陽、汕頭、潮州等地的網友紛紛表示自己聽到了巨響大家也猜測這種巨響的是因為飛機音爆導致的爆炸聲既然大家提到了音爆
  • 潮汕文化發源地,三市像一城,外地遊客說當地方言學到老都不會
    外地遊客對潮汕的印象是模糊的,甚至有朋友以為潮汕是一座城市,這實在是天大的誤會。狹義的潮汕由潮州、汕頭、揭陽三座地級市組成,廣義的潮汕包括汕尾市。「潮汕」一詞的出現也就一百多年,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現三市所轄區域都屬潮州府管轄,因此海外潮人仍然稱自己為「潮州人」。
  • 潮汕地區是指哪裡?
    潮汕地區,位於廣東東部沿海,是著名僑鄉、美食之鄉、名茶之鄉,亞洲玉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中藥、商貿名城,中國紡織、五金、不鏽鋼基地,自古是海絲重鎮和廣東第二大城市,享有「嶺海名邦、南國邦郡、海濱鄒魯、文化櫥窗」等美譽。
  • 【揭陽老字號】竹溪樓日曆:一本「揭陽造」的日曆
    在潮汕地區,惠來縣隆江鎮的竹溪樓日曆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它集自然科學與易學於一體,結合二十四節氣、十二生肖和潮汕民俗風情
  • 為什麼揭陽「桌球粿」裡沒桌球?
    揭陽桌球粿是潮汕地區一款頗具特色的民間風味小食,在潮汕地區各地均可見到,但由於從歷史上來說,它源於揭陽縣城,且在揭陽桌球粿最為流行
  • 人民日報帶你看揭陽青獅!
    5月1日人民日報客戶端以《來揭陽看青獅,青獅是個什麼獅?》為標題報導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揭陽青獅,展示了潮汕獨特的民俗文化風採,以下為報導原文:
  • 【星空科普】潮人對麒麟的信仰與這一風俗的由來
    貼此種紅紙條既有表示如意吉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祈望新娘早生貴子,從伴娘的「做四句」可見。如新娘出轎後要「跨火煙」,伴娘唱四句:「舉步跨火煙,早得麒麟兒;夫妻同心腹,偕老到百年。」新娘進洞房之後要吃「結房丸」,每人各吃一半之後就要交杯換盞,伴娘按舊時婚姻禮儀又要唱下面四句:「交杯換盞團團圓,夫妻恩愛樂相隨;老君送來麒麟子,明年生得狀元兒。」
  • 揭陽這個「紅色堡壘村」,值得一看!
    1939年1月,抗日愛國運動在揭陽蓬勃開展,林美南等地下黨領導人在這裡創辦了在潮汕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南僑中學二校。牢固的革命群眾基礎,也讓瑞聯村成為了潮汕地下黨組織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據點,書寫了潮汕人民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史。大革命時期,當地人民積極配合東江紅軍作戰;從土地革命開始,這裡就成立了物資轉運站和情報交通站,瑞聯人民冒著生命危險,千方百計為地下黨和紅軍籌備和轉移物資,接轉情報。
  • 桌球粿(潮汕小吃之三十一)
    揭陽桌球粿是廣東揭陽地區民間的名點。歷史悠久,聞名海內外。一般為扁圓形。裸皮半透明,是用糯米浸泡後磨成漿,炊熟,加入少量白糖搓揉,使粿皮柔軟帶有稠度。傳統的桌球粿餡內含黑芝麻,糖粉,碾碎的花生;隨著時代的進步,桌球粿也進行了改革,增加了豆沙餡、香芋餡,為了滿足高血糖患者的要求,近年來更是增加了鹹味的桌球粿,種類多樣,既滿足了人們日益多樣化的要求,又豐富並發展了桌球粿這一傳統文化。
  • 潮汕小城揭陽,教育卻不一般,快來看看都有哪些厲害高中
    揭陽是潮汕地區的一個小城市,但是它的教育還是做得不錯的,尤其是高中階段的教育,培養了許多的人才。1.揭陽一中這個學校從他的名字上來看,就非常了不起,也確實在當地起到了支柱的作用。學校景色非常好,硬體設施一流。但是除了這些外在條件,它的軟實力上也是非常值得稱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