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有祖公祖媽,聽過「祖婆」嗎?在揭陽就有••••
在潮汕,阿爺的正房叫「阿媽」,偏房叫「阿婆」,曾孫以下就要稱「祖媽」「祖婆」了。
揭陽許氏祖婆,姓餘名貞勉,金陵(今江蘇南京)人,是潮汕後七賢之一的許國佐(字欽翼,號班王)的親祖母。
祖婆原為許國佐祖父許公望(字思志,號尚齋,明隆慶元年丁卯舉人)的侍婢(俗稱「赤腳」「走鬼」),因在許家一次危難變故中傾力救護公望嫡子,深受公望讚賞而被收為側室。
育有二子,長子有豐,即國佐之父,過繼公望早卒無子的五弟公期為嗣。因限於「赤腳不能入祠」的宗法,許國佐在祖母還健在時就為她建造了生祠,供奉長生牌位以祈長壽,也使其身後得以配祀宗祠供子孫祭拜。
揭陽許氏庶祖祠,俗稱「阿婆祠」,位於榕城西馬路許氏宗祠東北側,坐北朝南(與宗祠朝向相同),潮汕傳統「四點金」院落建築。祠堂前有小陽埕,陽埕前側為許氏臨街(西馬路)民居,西側為許氏明經第(坐西朝東,建於清代後期),東側為庶祖祠和明經第開闊進出口。祠堂門匾陽刻「許氏庶祖祠」5個行書大字,據說是許國佐親自題寫。祠內建築古樸素雅,東西廂廊外牆各開一圓形「子孫門」與火巷相通,後堂寬敞,正座設有女祠主牌位,堂匾失考。
許氏庶祖祠大約建於明代崇禎丁丑年(1637),是目前揭陽地區尚存的唯一一座建造於明代的婆祠,也是揭陽地區建造時間最早的女祠(女祠包括節烈祠、祖姑祠和婆祠)之一,2005年2月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並列為揭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許氏祖婆墓葬於揭陽縣金華鎮
每年農曆九月廿七日為祖婆忌日,至今受許氏子孫供拜
敬首香為揭陽市源遠福利會會長許凱城
(敬香茗)
(敬美酒)
(圖為揭陽市源遠福利會會長許凱城,揭陽市源遠福利會顧問許典波,揭陽市源遠福利會顧問、揭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許寶泉紙扇傳承人許典翼合影)
祖婆的親孫許國佐,為明代天啟七年(1627)舉人,崇禎四年(1631)進士,出仕四川富順縣知縣、兵部郎中等職。他是揭陽許氏第一位進士,也是潮汕地區家喻戶曉的「潮州後七賢」之一,以酷愛詩酒、記力超人而聞名,並以「九軍之亂」中為母代死而於青史中留下「死孝」之名,入祀鄉賢祠,相掛潮州孔廟。
歡迎關注揭陽古城文化微信公眾平臺,本平臺主要宣傳揭陽古城文化,人文景觀,民間藝術,風土人情,特產美食,新聞熱點,本土民生,民俗賽事,遊神賽會,音樂曲藝,祠堂文化,工藝美術,歷史文物,文化遺產,傳統藝術及公益活動等信息。
長按識別以下二維碼「點擊」關注
更多古城文化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