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拍子都是「蹦擦擦」嗎?

2021-01-17 詠哥談樂

 (歡迎點擊藍色「詠哥談樂」加關注,歡迎轉發轉載)

三拍子體現是不對稱、非方整性的特點,多流動性與抒情性。通常適於表現活潑、愉快的情緒,如流暢的旋轉和滑行感覺的圓舞曲。如果說二拍子是直線形的或方形的結構,而三拍子律動的線條感則是偏向於圓形、封合狀的。對於三拍子的運用,我們首先的印象是諸如《藍色的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按照「強弱弱」律動的歐洲的圓舞曲。


可是,是否所有的三拍子都是這樣運用於華爾茲風中的「蹦擦擦」呢?在中國音樂中對於三拍子又是怎樣地接受與運用呢?

首先,在中國音樂,特別是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國傳統音樂中,無論是在民歌、戲曲、曲藝、器樂,乃至民間的歌舞音樂中,對三拍子的使用就一直比較少見。在中國音樂節拍的板眼觀念中,也原本並沒有「一拍兩眼」之說。

通常,我們會提及通篇運用三拍子創作的古代琴曲《酒狂》來作為反證,但其實《酒狂》中所採用的三拍子律動,與西方節拍體系中的三拍子並非是一回事。而是在節拍上打破了「強弱弱」的規律交替,卻在弱拍出現了沉重的低音或長音,造成了頭重腳輕站立不穩的感覺,從而刻畫出醉酒後迷離恍惚,步履踉蹌的神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漢族的傳統音樂中,亦並非是絕對意義上的三拍子少,更為準確的情況是:作為通篇單拍子出現的三拍子較少出現,但作為混合(或交替)拍子中的三拍子還是有著為數不少的運用,如在著名的民間曲牌《八板》中,就是典型的3拍子與2拍子交替出現的節拍形式。而這其實是中國特有的節拍法,屬於板眼交替的範疇,亦非西樂中的「蹦擦擦」。

歐洲的三拍子體系傳入中國是近代新音樂文化時期,中國人在借鑑西方三拍子節拍體系,學習西方作曲技法的過程中,也做了諸多的探索。早在1923年蕭友梅創作的《新霓裳羽衣舞》中就有嘗試,作為對唐大曲的借鑑探索,作曲家在該曲的慢板散序之後入拍的十二段音樂中,全部採用了快板的「華爾茲」節奏,讓大唐天子和貴妃娘娘都跳起了圓舞曲。遺憾的是其藝術效果不甚理想,誠如梁茂春先生所評價「全曲給人以呆板、沉悶的感覺,對民族曲式的運用尚處在『不自由』的初級階段。蕭友梅在當時還未能觸摸到民族音樂的深層脈絡,對中國和世界音樂的準備都不夠充分。」

建國後,出於對西方「快慢快」或「慢快慢」這種ABA帶再現的三段式的一味模仿借鑑,也曾一度興起在樂曲的抒情中部生硬地採用了三拍子圓舞曲「嘣嚓嚓」的節奏,如笛子獨奏《公社的一天》中,在繼「曦光鳥語」、「荷鋤出工」、「田間競賽」段落後出現圓舞曲節奏的「地頭舞歌」。僅1949到1966十七年就有五十來首這樣採用三拍子作對比中段(前後均為二、四拍子)的樂曲,這些作品大多受西方曲式框框的影響,音樂結構機械牽強,缺乏民族風韻而顯得不倫不類。1955-1956年間,李煥之在創作《春節組曲》時,在第三樂章「盤歌」中也採用了西方迴旋曲式的圓舞曲,正如他本人所說:「除了曲調是民間的以外,在手法上沒有絲毫民族的特點。」所以馬思聰先生聽了以後評論說:「這太象歐洲的圓舞曲了,三拍子的舞曲是可以寫的,但不要這樣寫。」可見,「在這一時期,很多作品中對西方圓舞曲式的三拍子的採用都緣於是中國近現代特定的歷史時期在音樂創作中對西方借鑑、模仿階段的特定產物,不符合中國人的音樂審美習慣與民族音樂創作的思維特點而難以傳世。」


當然,在近現代中國作曲家借鑑西方三拍子體系創作的過程中,也不乏出現了不少富有探索創新精神的優秀之作。如劉天華出於國樂改進中對西方節奏節拍體系的學習,在二胡曲《燭影搖紅》中大膽採用了當時我國傳統音樂中較少使用的3/8和12/8拍的華爾茲舞曲節奏,表現了舞女婆娑的姿態和情調,在中西的交融中,創作出具有獨特風格的二胡曲。其後,在賀綠汀的《嘉陵江上》、張寒暉的《松花江上》等作品中,三拍子運用則表現得更為自然、嫻熟與藝術化了。

時至當代,還湧現出如施光楠作曲的《潔白的羽毛寄深情》、張乃誠的《再見吧,媽媽》、秦詠誠的《我和我的祖國》、胡寶善的《我愛這藍色的海洋》、呂遠的《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印青的《望月》乃至流行歌曲中高曉松創作的《同桌的你》等一批採用三拍子創作的優秀歌曲,也較好地借鑑了西方的節拍體系來表現著新的時代風貌。

其中,由黃小茂詞、三寶曲,丁薇演唱的《斷翅的蝴蝶》,作為一首全曲採用了四三拍的歌曲,則有諸多可點之處。由於採用了搖擺爵士(Swing Jazz)的節奏型,強調切分重音,就把原本為「強弱弱」的四三拍的拍位與強弱打亂,運用拖拍的手法使得重音後置,造成Ragging拖曳的效果。節拍重音位於第二拍,而形成了「弱強弱」的特殊三拍律動,形成了爵士樂特殊的節奏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在中國音樂中,三拍子在漢族音樂中較少運用,但在一些少數民族音樂中則得相對廣泛的應用。如在朝鮮族的傳統音樂中三拍子的大量運用還成為構成了朝鮮族音樂獨特個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在1982年6 月延邊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朝鮮族的《民歌集》中所收入的355首各類民歌中,三拍子系統節拍的(包括3/4、6/8、9/8、12/8)就有282首,佔了百分之八十,如《道拉基》、《阿里郎》、《小白船》等,包括近年流行的「大長今主題歌」也無不是這種「鮮族」式的三拍風。這種現象與該民族的「長短型」、「短長型」的語言節奏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其他少數民族,尤其是熱情奔放的歌舞民族的音樂中,如哈薩克、塔吉克族的音樂中,三拍子中也都有著饒有特色的運用(如表現為3+4律動的7/8)。

但就總體而言,無論是絕對數量、還是就比例而言,採用三拍子的歌曲在中國音樂中所佔的還只是很小的比例。

就三拍子在中國音樂中運用不多的現象,曾引發了不少專家學者的思考。有人分析這大概與漢族語言多單音或雙音字節組詞有關。只有較少地區的漢族方言中採用三音字節組詞。如山西民歌《開花調——會哥哥》中,就有著大量諸如「門搭搭」、「風扇扇」、「淚蛋蛋」、「蕎面面」等三音節詞組,與之相對應的節拍也自然地採用了三拍子。

也有人分析說三拍子的少用是和中國人忌單不忌雙的傳統思想觀念有關,我國的詩詞、對聯都講究上下句對稱,出了單數謂三條腿、三隻手、一邊順,也是民間藝人最忌諱的。這些分析是否有足夠充分的道理,可能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其實,究其根源,中國人少用三拍子的原因還是由於民族審美心理的深層結構所決定。

首先,中國人多崇尚平和、規範,更易接受具有對稱、方整特點,類似「前、後」、「松、緊」這種具有「陰陽」交替並具有辨證對立統一精神的二拍子,而不是打破均衡對稱之美的ABB(強弱弱)。這種手法規範一旦形成穩態結構,也同時形成了對三拍子的心理不適與自然抗拒。

其次,含蓄、內斂、節制有度的民族性格,在心理上會具有某種惰性和保守。而以「強弱弱」為律動規律的三拍子,則更多體現出的是輕盈、旋轉的狀態,更適和表現青春律動,朝氣蓬勃、積極外向性格的風貌特徵,這可能也是三拍子一般相對較難為偏於內向、思慮過重的中國人所心儀的緣故之一吧。所以,即使當我們聆聽山西左權盲人宣傳隊演唱的《開花調——會哥哥》就會發現,雖然該曲中用的是三拍子,但音樂中哪有維也納市民輕盈、優雅的圓舞曲之風?!從那些向天而歌的盲藝人口中唱出的,儘是對天而歌的蒼涼,高昂慘烈如雲天裂帛……


當然,就整體而言,辨證來看,在音樂中過多追求節拍律動的對稱均衡之美,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節奏的動力性與多樣化。難以適應當今瞬息萬變的時代精神和人們不同的審美趣味。所以,在近當代的音樂創作中,更多的作曲家在藝術化地借鑑學習歐洲音樂三拍子體系中,也成功地在其作品中注入新的節拍元素與時代精神,以更好地豐富、完善了中國音樂的節拍體系。

 


相關焦點

  • 誰會把三拍子「都」當成蹦擦擦?
    施詠於《音樂周報》刊發的《三拍子都是「蹦擦擦」嗎?》一文,是此前他在某雜誌發表的《三拍子中的文化》的另一版本,不同之處是今文提問「是否所有的三拍子都是這樣運用於華爾茲風中的蹦擦擦呢?」但誰真的把三拍子都當成蹦擦擦了?
  • 二拍子與三拍子
    我們平時聽到的音樂大部分是二拍子三拍子或者四拍子的。想要了解為什麼會只有這幾種拍子佔大多數,恐怕我們要單獨寫一篇文章來闡述這件事,為了不跑題,我在此就不多解釋了。今天的內容主要是教大家如何辨別節拍中的二拍子與三拍子。
  • 乾貨分享:節拍之三拍子
    (大家如果對這不太清楚,可以去複習一下哈)       我們也都知道音樂是有節拍的,那麼節拍它到底是怎麼定義的呢?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三拍子。什麼叫三拍子呢?可以簡單的理解,三拍為一組。比如這樣打拍:噠,噠,噠。這就是一組,我們也叫一小節。所以每組也就是每小節有三拍的我們叫三拍子。當然一首歌會有很多的小節這是不定的。
  • 【微課】二拍子與三拍子
    (三)強弱力度標記與感受強:用f字母或可以用符號●(實心圓)表示;弱,用p字母或可以用符號○(空心圓)表示。健聽人能聽出音量的強弱力度變化,我們可以嘗試用下列幾種方法體會。 (四)基礎單節拍:二拍子與三拍子1、(2/4 )此標記讀四二拍,表示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一小節有兩拍,屬於二拍子。它的規律是強 ●弱○。
  • 西藏擦擦?跟泰國佛牌有關聯嗎?
    每一件古老的擦擦都有其自身的宗教、藝術、文物和收藏價值。因材質的不同、年代的遠近、製作者身份的尊卑、藝術水平的高下、出土和傳世數量的多寡等諸多因素,構成了對擦擦品評鑑賞及珍稀程度界定的客觀依據。類似「名畫」、「名作」,因出自名人、名家之手而得名,故將達賴、班禪等大活佛、知名人士親手製作的擦擦分類作「名擦」。此種名擦背面幾乎都工整鈐蓋有大師本人的印鑑痕蛻、指紋或標記。五世達賴喇嘛阿旺·洛桑嘉措所制「西方三聖」和「金剛手菩薩」兩件名擦,均背鈐五世達賴喇嘛海螺印,清晰可辨。藥擦較難尋覓,名藥擦更是難尋,其珍貴价值則不言而喻了。
  • 音樂評論要警惕「三拍子」傾向
    音樂評論要警惕「三拍子」傾向 2017年05月03日 10:51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熟悉音樂常識的人都明白, 「三拍子」是相對於「二拍子」「四拍子」而言的一種節奏樣式,其特點是強-弱-弱。
  • 吉祥擦擦
    佛經無量壽經中記載:人們發現優曇花是祥瑞之兆。 49、一百多種珍貴藥材50、諸多護法神的靈石在這些以及並未公開的法寶聚集的基礎上僧眾們嚴格按照儀軌早中晚誦經,每一種寶石及金屬類材料都要經過手工研磨製成極細的粉末加入到由藥泥、甘露丸、植物粉末、高僧聖物、神山聖土組成的主原料當中去,並在每一個擦擦製作時加入經文咒語、和琥珀蜜蠟等寶石。
  • 「洋芋擦擦」暢想曲
    朋友,你到過陝北嗎?你到過延安嗎?
  • 洋芋擦擦
    洋芋擦擦是陝北、山西晉西,甘肅隴東等地的漢族傳統麵食之一。
  • 擦擦——藏傳
    擦擦也分種類和級別,有泥擦、布擦、骨擦、藥擦及名擦。在古老的擦擦中,普通泥擦尚屬於存世量相對較多的一種。除罕見品或屬於「名擦」的泥擦以外,絕大多數泥擦其價值相對較低。布擦是泥土混合泳鹽巴、藏紅花等珍貴藥品進行脫水處理後出的大師銻業製成的擦擦。藏語「布」意為法體。據藏地傳說,身帶布擦,無論人處何方可醫百病,可避邪惡,可得平安,甚至刀槍不入。因此藏人認為布擦最宜作護身符,掛在身上,可得佛法護佑,以避邪惡。
  • 輕鬆識簡譜11:三拍子樂曲的強弱規律是什麼?視唱時怎樣擊拍?
    上一講我們介紹了一種常見的單拍子——四二拍子(2/4)的強弱規律以及視唱時的擊拍方法,本講介紹單拍子的另外兩種節拍形式——四三拍子(3/4)和八三拍子(3/8)的強弱規律以及視唱時的擊拍方法。跳過華爾茲嗎?它的節拍就是三拍子的。
  • 輕鬆識簡譜12:四四拍子是單拍子還是復拍子?怎樣找到節奏感?
    前兩講,我們介紹了三種單拍子(2/4拍、3/4拍、3/8拍)。本講我們再介紹一種常見的拍子——四四拍子(拍號:4/4)。那麼,四四拍子是單拍子還是復拍子呢?四四拍子的強弱規律是怎樣的呢?如何擊拍才能把握好四四拍子的節奏感呢?四四拍子是單拍子還是復拍子?
  • 3/4拍子與2/4拍子的天差地別在哪裡?
    簡單的說,2/4拍子,就是以4分音符為一拍,一小節之內有兩拍;3/4拍子,就是以4分音符為一拍,一小節之內有三拍,這裡王校長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就古詩當中,七絕詩是一行七個字,五絕詩一行有五個字。那麼拍子的組合有很多種,還有7/4拍、6/8拍、12/8拍等等,所代表的意思與上述一樣,都是以幾分音符為一拍,一小節幾拍。
  • 零基礎彈唱系列教程11·三拍子 | 學一首最實用的彈唱
    學會了這些應對四拍子的歌曲是沒有問題了,那要是碰到三拍子的怎麼辦呢?別擔心!今天老王就來帶大家學習兩個三拍子的基礎節奏型,還有一個宇宙最實用歌曲的彈唱譜子和演示哦~如果對於撥弦、掃弦、節奏型、結合彈唱的還有問題的同學請先點擊下圖查漏補缺
  • 小白寫歌——節奏之拍子
    前一節我們講了節奏裡邊音符的時值,我們常見的歌曲都是按照一定規律,有節奏地重複著的,這種重複的節奏叫做拍子。不同歌曲有不同的拍子,下邊我們一一道來。但也不一定,因為如果拍速高,但都使用時值較長的音符的話,歌曲也會顯得比較慢;相反,拍速低,但都使用時值較短的音符的話,歌曲也會顯得比較快。
  • 西藏古代擦擦藝術簡解
    西藏古代擦擦藝術簡解李逸之擦擦(tsha—tsha)一詞源於印度梵語讀音,意為複製的佛塔或佛像,指由模具製作出來的佛塔、真言、佛像、菩薩等,材質通常以泥質為主。,尤其凸顯受東印度波羅藝術風格影響較大,這種藝術因素也是歷史上深遠影響早期西域和敦煌佛教藝術的源頭勢力。
  • 《樂理說》第四集:節奏劃分、切分音、弱起小節、拍子類型
    ⑤二連音——用均分的兩部分來代替附點音符基本劃分的三部分,叫做二連音。⑥四連音——用均分的兩部分來代替附點音符基本劃分的三部分,叫做四連音。此外,音樂記譜中還有用均分的九部分、十部分來代替基本劃分的八部分的九連音、十連音等其他形式的自由劃分。
  • 祥秋多傑與他製作的娘拉擦擦
    這時已近半夜,大家都餓了,飯後上師給我一個對灌頂和傳法的真正解釋,這時我才了悟,雖然以前受過那麼多灌頂,卻從未了解其真義。  祥秋多傑又用了三四個小時傳授我大圓滿的真實解釋,不是以知識的方式,而是以一種非常直接、輕鬆、友好的談話方式。我受過那麼多正規教育,這是第一次一位上師以這種直接的方式傳授我。
  • 拍子經常斷線,你找到原因了嗎?
    8、拍子框架硬度在打球的時候,球衝擊到線上,線把整個框架往中心點收縮,如果框架材料硬,那麼收縮的幅度就很小,線受到的衝擊力就大,線就容易斷,所以,很多高端的拍子,線反而容易斷!9、非正常原因a:比如打球的點不對,靠近球拍框架b:邊線和框架間隔太遠!c:場地原因,場地是水泥地的話,一碰就斷!
  • 樂理入門五:節奏型和拍子類型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了解了節奏和拍子的基本概念,那這篇文章我們將要細化地去了解節奏和拍子類型,爭取讓大家可以理解他們的作用。一、節奏型節奏型是音樂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節奏。一般地,每一種音樂體裁都擁有自已獨特的節奏型,有時候我們僅從節奏型就可以清楚分辨歌曲的類型。如在音樂中反覆出現如下圖的節奏型,我們就可以從它輕快,旋轉、流暢的節奏中,感知到它是圓舞曲如在音樂中反覆出現如下圖的節奏型,便可從它方整,鮮明、朝氣的節奏中感知它是進行曲所以節奏型在音樂表現中具有重要意義。